【地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5次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5次月考(解析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5次月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2003-2016年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003-2016年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 先增后减 B. 缓慢下降 ‎ C. 先减后增 D. 增速放缓 ‎2. 与2009年相比,2016年我国 A. 人口老龄化加剧 B. 就业机会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D. 人口机械增长加快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2003年、2009年、2016年等三个年份的劳动年龄人口量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得,我国2003年、2009年、2016年的总人口分别约为129227万人、133564万人、138224万人。由此推断,2003~2016年间,我国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A、B、C错误。2009年与2003年相比,6年间人口增加约4337万人,年均增加约723人;2016年与2009年相比,7年间人口增加约4660万人,年均增加约666万人。由此推断,2003~2016年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减缓,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由图可知,2016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5%,2009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3%,2016年与2009年相比,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明显下降;进入21世纪后,我国出生率维持在较低且稳定的水平,可见,2016年的老年人口比重较2009年高,2016年的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就图像所提供的数据,无法判断各年份就业机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等指标,B、C、D错误。故选A。‎ 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之地。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建造房子并在屋顶瓦片上覆盖石块(如图)。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随后,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各类酒店等纷纷在平潭岛建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平潭岛传统民居屋顶瓦片上覆盖石块的主要目的是 A. 利于排水 B. 房屋美观 ‎ C. 防范地震 D. 防范大风 ‎4.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立首先带动了当地的 A. 金融业 B. 制造业 C. 旅游业 D. 渔业 ‎【答案】3. D 4. C ‎【解析】本题以平潭岛传统民居屋结构为例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3题详解】‎ 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多大风天气。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成立综合实验区后,平潭岛首先建成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各类酒店等,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故而最先带动的是当地的旅游业。故选C。‎ 下表示意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上游度指数指一国某部门产品在达到最终需求之前还需要经历的生产阶段的数目。一般而言,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越偏向为中间投入品,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最低的部门是 A. 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 B. 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部门 C. 化学品和化工产品部门 D. 橡胶与塑料制品部门 ‎6. 根据上游度指数变化推测,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最可能是 A. 1995-1997年 B. 2001-2003年 C. 2005-2007年 D. 2009-2011年 ‎7. 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的措施是 A. 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和出口更多组装品 B. 增加部门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国内增加值 C. 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积极扶持第三产业 D. 减少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初级产品比重 ‎【答案】5. A 6. D 7. B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越偏向为中间投入品,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越高”,再结合表格中数据可知,四类部门中,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上游度指数最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最低,A正确。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可知,2009—2011年,表中所示四个制造业部门产品上游度指数都明显下降,最有可能是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工业投入不足,中间投入少,从而导致产品上游度指数明显下降,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提高我国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指数,即延长产业链,应增加部门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国内增加值,B正确;而A、C、D三项所述内容均不能延长产业链和增加附加值,都不能提高我国 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指数。故选B。‎ ‎“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间作”是在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成分管相间种植不同农作物,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生产实践中,两种方式经常结合使用,形成“间作一一套种”模式,是传统种植业常用的一项增产措施,但近年来采用的越来越少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套种“可显著提高 A. 劳动生产率 B. 耕地的肥力 ‎ C. 农作物熟制 D. 农产品品质 ‎9. 最能体现对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间作搭配模式是 A. 株型“一高一缕” B. 根系“一深一浅” ‎ C. 播种“一早一晚” D. 需水“一多一少”‎ ‎10. 近年来,“间作套种”模式在我国农村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A. 农业劳动力不足 B. 农作物种类减少 ‎ C. 农产品供过于求 D. 机械化生产不便 ‎【答案】8. C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可显著提高农作物熟制,C对。“套种”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耕地的肥力、农产品品质,A、B、D错。故选C。‎ ‎【9题详解】‎ 最能体现对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间作搭配模式是株型”一高一矮”,充分利用空间,A对。根系“一深一浅”不是对气候资源利用,B错。播种“一早一晚”,不能充分体现间作搭配,C错。需水“一多一少”是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D错。故选A。‎ ‎【10题详解】‎ 近年来,“同作套种”模式在我国农村逐渐减少的原因是机械化生产不便间作套种,D对。农业劳动力不足不是主要原因,A错。农作物种类没有变化,B错。农产品没有形成供过于求的状况,C错。故选D。‎ 抽水蓄能电站有上、下两个水库,利用上、下库落差进行水能发电。在电力系统负荷高峰期,上库放水发电;在负荷低谷期,用富余的电能将下库的水抽回上库蓄积,以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平衡电力供需。直接将海洋作为下库的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是抽水蓄能电站的一种新类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2017年国家能源局完成了沿海地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资源普查,普查范围排除河北、天津、上海三省市。其主要原因是这三省市 A. 地形平坦,缺乏上库建设条件 B. 降水稀少,抽蓄备用水量不足 C. 电力充足,无需修建蓄能电站 D. 地价昂贵,修建场地空间有限 ‎12. 与河水抽水蓄能电站相比,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缺点是 A. 建设水库的费用高 B. 抽水量受季节限制 C. 电力调峰能力较低 D. 设备维护成本较高 ‎13. 除建抽水蓄能电站外,提高电网调峰能力的措施有 A. 提高风电比例 B. 降低火电比例 C. 限制工业的发展 D. 扩大峰谷电价差额 ‎【答案】11. A 12. D 13. D ‎【解析】‎ ‎【分析】考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等知识点。‎ ‎【11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从水电站利用上下两个电站进行发电,上下两个电站之间存在落差,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不适合进行发电,是因为位于河口三角洲处或者是冲积平原上地势地平,不适合进行发电。正确答案选A。这三个城市都属于相对发达的城市,发达城市能源不足,电力相对容易缺乏,因此C错误。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稀少,因此B错误。抽水蓄能电站 与地价昂贵无关,修建场地主要在河流或者海洋,因此D错误。‎ ‎【12题详解】‎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抽水量基本不受季节限制,海水量变化相对河流较稳定,而河流具有枯水期以及丰水期,因此B错误。海洋可以直接作为下库的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因此建设水库的费用较低,A错误。在海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容易遭受海水腐蚀以及海浪侵蚀等威胁,因此后期设备维护成本较高,D正确。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电力调峰能力较高,因为水量变化较稳定且非常充足,可供上库及时进行蓄积,C错误。‎ ‎【13题详解】‎ 提高风电比例或者降低火电比例都不一定能提高电网调峰能力,由于风力发电具有不稳定性。抽水蓄能电站可以进行低谷电能储存,对于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风电或者火电并不能调节电网调峰能力,电网调峰能力主要靠水量变化影响。AB错误。限制工业的发展并不能改善或者调节电网调峰能力,甚至不利于经济发展,C错误。扩大峰谷电价差额,在电力系统负荷高峰期,提高电价减少高峰用电压力;在负荷低谷期,降低电价,用富余的电能将下库的水抽回上库蓄积,以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平衡电力供需。因此正确答案选D。‎ ‎【点睛】抽水蓄能电站能够实现调峰削谷,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同时它又弥补了风力发电不稳定的缺点,‎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状沙洲群.于2019年7月成为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地。下图为黄海沙洲群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使黄海南部沙洲群外缘呈辐射状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 ‎ C. 冰川作用 D. 海水作用 ‎15. 黄海南部沙洲群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意义是 A. 利于为沿海居民提供淡水 B. 利于开发海洋深水港 C. 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 利于发展海水养殖 ‎16. 近几十年来,黄海南部沙洲群中心地带的近岸沙洲淤长趋势明显,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河流泥沙沉积 B. 人类采挖海岸 ‎ C. 海浪侵蚀作用明显 D. 区域降水减少 ‎【答案】14. D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扇形汇聚和发散的潮流使沙脊之间形成了潮汐水道,呈扇形向外海辐射;涨潮时,沙脊顶上流速小,潮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速度快,沙脊不断淤积隆起;沙槽底层流速大,潮流冲刷深切作用强,沙槽不断加深,形成外缘成辐射状的沙洲。由此可见,使黄海南部沙洲群外缘呈辐射状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作用,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该沙洲群周边为海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申请并不能为沿海居民提供淡水起到促进作用,A错误。沙洲群附近海岸泥沙淤积严重,海水浅,不利于深水港建设,B错误。该沙洲群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地后,其生态环境能得到有力的保护,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发展海水养殖,会对该沙洲群的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与申请世界地理遗产地的目的相违背,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河流泥沙沉积,给沙洲群提供了泥沙来源,有利于近岸沙洲淤长,A正确。而人类采挖海岸、海浪侵蚀作用、区域降水减少等并不能为近岸沙洲淤长提供泥沙,B、C、D错误。故选A。‎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下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 A. 冬季平衡波动较大 B. 年内季节变化不大 C. 年际平衡变化较小 D. 总体呈负平衡趋势 ‎18. 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B. 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 C. 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 D. 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变化小 ‎19. 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会导致当地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气候变暖加速 C. 农业生长期延长 D. 岛屿数量增加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本题组以斯瓦尔巴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点、原因和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7题详解】‎ 该气象站从1995-2010年间,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每年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值,且波动小,A不正确。图中显示,冬季冰川物质平衡明显高于夏季,说明年内季节变化大,B不正确。图中显示,不管夏季还是冬季,冰川物质平衡在年际之间都有明显波动变化,C不正确。图中显示,冬季物质平衡变化不大,而夏季冰川物质平衡波动下降,所以总体来看,从1995-2010年,该气象站的年际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趋势,D正确。‎ ‎【18题详解】‎ 如果夏季降水多,冰川物质平衡应该为正平衡,A错;该气象站冬季和夏季均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B错;图中显示,夏季冰川物质呈负平衡,说明冰川消融量大,这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所导致,C对;图中显示,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平衡,且数值较大,说明冬季补充的冰雪量较大,推断降水(雪)多,D错。‎ ‎【19题详解】‎ 读图判断,全年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为负平衡,说明该地冰川在退缩,生态环境恶化,改变了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对;气候变暖加速是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的原因,B错;该地区位于极地附近,以冰川为主,无法发展种植业,C错;冰川融化会加剧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部分岛屿,岛屿数量会减少,D错 天然堤位于河漫滩上,是由多次洪水不断堆积形成的,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长堤。读天然堤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20. 推断下列河段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是 A. 黄河中游 B. 黄河下游 ‎ C. 长江上游 D. 长江三角洲 ‎21. 推断河流的哪个部位天然堤更易发育 A. 凸岸 B. 凹岸 C. 出山口 D. 入海口 ‎22. 下列关于天然堤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剖面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外侧任一层沉积物越靠近河床颗粒越细 B. 天然堤剖面形态内侧陡,外侧缓 C. 水平方向上同层沉积物有分选性 D. 垂直方向上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 ‎【答案】20. B 21. B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天然堤应地势平坦,流速小,泥沙大量沉积的河流下游地区的河漫滩附近的河床两侧。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不易形成天然堤;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貌,不易形成河漫滩;因此黄河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天然堤,B选项正确。‎ ‎【21题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中天然堤的定义可知河流凸岸在河流洪水期流速要慢于河流凹岸,洪水在凹岸更容易溢出河道,进而在凹岸地区泥沙沉积量大于凸岸;在河流的凹岸天然堤发育较好,在凸岸天然堤与边滩相连。A排除,B正确。河流出山口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入海口会形成河口三角洲,CD排除。故选B。‎ ‎【22题详解】‎ 天然堤沉积物的外侧受河床摩擦力和颗粒重力作用影响,越靠近河床流速慢,颗粒物大的先沉积,A说法错误。受河床摩擦力影响,距河床越近河流流速越快,因此朝向河床的一坡较 陡,而背向河床的一坡较缓,B说法正确。在天然堤水平方向上受河流流速影响,越往下游,河流流速越慢,颗粒物越来越细,因此同层沉积物具有分选性,C说法正确。天然堤垂直方向上沉积物主要受重力分选,从而使得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D说法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 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直径0.001—100μm颗粒的总称,它与下垫面的性质密切相关;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数值与气溶胶含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2002-2015年成海沿岸区域不同季节AOD的年均值和年均增幅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关于该区域不同季节AOD差异解释正确的是 A. 春季水平气压差异小,风力等级微弱 B. 夏季积雪融化多,土壤含水量大 C. 秋季大气对流活动增强,扩散速度快 D. 冬季地面积雪覆盖率高,起尘量少 ‎24. 该区域AOD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季节间温差变率大 ②城市生活用水增大 ③棉花种植规模扩大 ④产业结构升级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25. 调查研究中发现,AOD在空间分布上差异也很显著,推测AOD低值区应该在 A. 山区 B. 湖岸 C. 农田 D. 沙漠 ‎【答案】23. D 24. B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柱状图可知,春夏AOD值较高,秋冬季值较低;咸海地区春季风力较大,积雪融化,A错;夏季无雪可融,B错;秋季开始降温,大气对流活动减弱,C错;冬季积雪增多,起尘难度增大,从而降低了AOD,故选D。‎ ‎【24题详解】‎ 年均增幅大于零,说明AOD呈逐年增加趋势,主要因为生活生产用水量增多,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加剧,湖泊面积萎缩,湖盆裸露面积增加,故选B。‎ ‎【25题详解】‎ 山地对气流抬升作用加强,降水量增加,AOD较低,湖岸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农田的植被覆盖率季节变化明显,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湘西保靖县的“黄金茶”氨基酸含量高,品质好,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之一。其丰富的氨基酸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过高或过低的光照都不利于氨基酸的合成。“黄金茶”茶区四周环山,常年云雾缭绕,进山道路崎岖颠簸,农户以小农经营为主,自家茶园分布较为分散,茶叶多经过简单加工后出售,年均收入较低。为改变此状况,保靖县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打造“黄金茶”区示范基地。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按保底价进行统一回收,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一体化经营的经济共同体。下图示意该茶区相关情况。‎ ‎(1)简要分析“黄金茶”产区云雾缭绕的原因。‎ ‎(2)湘西地区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推测该地气候对“黄金茶”品质的有利影响。‎ ‎(3)分析湘西茶农守着“黄金茶”但收入较低的原因。‎ ‎(4)评价保靖县发展“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的优越性。‎ ‎【答案】(1)森林茂盛,水汽含量多;河谷地区,水汽充足;四周山地阻挡,水汽不易扩散;水汽沿山地爬升遇冷凝结成雾;夜晚气温降低,水汽易冷却凝结;出现逆温;风力较小。‎ ‎(2)(多云雾天气)光照强度适宜;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地形阻挡冬季风,冻害影响小;冬季温和,利于茶树越冬;山区地带,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3)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道路崎岖);生产规模小且分散(规模效益差),采收成本相对较高;加工水平粗放(简单加工),难以保证茶叶质量;产品(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信息闭塞,宣传力度不足。‎ ‎(4)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优选的良种,肥料等)和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产品(茶叶)质量和产量;公司稳定的订货,降低了农户生产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答出提高农民收入即可);农户为公司提供稳定的茶叶供应,有效地降低公司采购成本;有利于集约化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 ‎【详解】(1)山上的云雾其实是一种小水滴.山上云雾缭绕是因为上中的树木多,进而水分就会非常多,而水分向上蒸发;河谷地区,水汽充足;四周山地阻挡,水汽不易扩散;山的上边的气温会比较低(海拔增高1000米温度下降6度);水蒸汽遇冷之后就会出现液化现象形成很小的水滴,因为非常的小,所以不会落下来形成雨;夜晚气温降低,水汽易冷却凝结;出现逆温;风力较小;这就是为什么山上总是云雾缭绕的原因。‎ ‎(2)茶树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具有喜温、喜湿、喜阴的生态特性。因此选择茶树的生长地区,必须将气候条件作为重要条件之一,光照、温度和水分等是与茶树生长关系最为密切的气候因素。据材料“其丰富的氨基酸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过高或过低的光照都不利于氨基酸的合成。“黄金茶”茶区四周环山,常年云雾缭绕,”(多云雾天气)光照强度适宜;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种植在山谷和山坡,地形阻挡冬季风,冻害影响小;冬季温和,利于茶树越冬;山区地带,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3)根据材料“进山道路崎岖颠簸,农户以小农经营为主,自家茶园分布较为分散,茶叶多经过简单加工后出售,年均收入较低。”可知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道路崎岖);生产规模小且分散(规模效益差),采收成本相对较高;加工水平粗放(简单加工),难以保证茶叶质量;产品(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信息闭塞,宣传力度不足。‎ ‎(4)发展“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的优势,可从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组合,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 组织化和商品化程度,有余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和保护农民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节约了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成本降低)等方面分析。‎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顶如山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下左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桌山景观。‎ ‎(1)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 ‎(2)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常发育有峰丛、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多达1500毫米,喀斯特地貌却发育很差,分析其气候原因。 ‎ ‎(3)夏季是开普敦欣赏和拍摄“上帝桌布”的最佳季节,分析其原因。‎ ‎【答案】(1)(在地质历史时期)在海底形成平坦的沉积岩;沉积岩断裂,整体抬升后内部裂隙较少,顶部平坦;顶部受外力作用(风化和风力侵蚀)进一步被削平为“桌面”。‎ ‎(2)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大,(开普敦西临海面)但风力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因此全年蒸发旺盛,山顶积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发育。‎ ‎(3)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利于形成海陆风;白天海风带来的水汽易在桌山形成云雾,较弱的风力(和高空下沉)利于云雾长时间停留在山顶;开普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光线好。‎ ‎【解析】‎ ‎【分析】本题以开普敦桌山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作用、地貌发育成因、气候成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区域认识能力。‎ ‎【详解】(1)由材料“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可知,山体的石灰岩是经历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于海洋之中;而后在内力作用下,海底岩体断裂后整体抬升露出海面,形成桌山雏形。由材料“山顶如山平的桌面”可知,桌山山顶地势平坦,说明桌山露出海面后,又受到外力作用,才使其顶部变得像桌面一般平。‎ ‎(2)石灰岩发生流水溶蚀,往往发生于湿润地区。根据题干可知,桌山降水量大但喀斯特地貌发育很差,说明该地区蒸发量大,积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据图可知,该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量大,但由于面临海洋,风力大,蒸发强;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其全年蒸发旺盛,山顶积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 ‎(3)由材料“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可知,“上帝的桌布”的形成与海陆风有关。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昼夜温差大,晴天多,风力弱,海陆热力性质显著,形成海陆风;白天海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云雾;而且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利于云雾长时间停留;高温少雨的天气,使得该地晴天多,光线充足,适宜观赏和拍摄。‎ ‎【点睛】喀斯特地貌多形成于以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为主的湿润地区。‎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 向。‎ ‎(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 ‎(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1867米)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并衍生其它灾害。若你计划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应注意防避哪些衍生灾害?‎ ‎【答案】(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 ‎(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3)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同时由于山顶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 ‎(4)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 ‎【解析】‎ ‎【详解】(1)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海风型雷暴气团源地是海南岛周围海域。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 ‎(2)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海南岛雷暴天气北多南少,判断其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是北部高,南部低。气温差异影响,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强,形成雷暴天气多。‎ ‎(3)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同时由于山顶白天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抬升作用,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所以,五指山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 ‎(4)夏季,海南岛多雷暴天气,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并衍生其它灾害。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应注意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衍生灾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