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微专题3.3湖泊学案
微专题 湖泊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湖泊概念 1.湖泊: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湖盆:指蓄纳湖水的地表洼地。湖盆是湖泊形成的基础,湖盆底部的原始地形及平面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湖盆成因。根据湖盆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湖盆概括为以下几类: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如断裂和褶皱等)形成的构造湖盆;因冰川的进退消长或冰体断裂和冰面受热不匀而形成的冰川湖盆;火山喷发后火口休眠形成的火口湖盆;山崩、滑坡或火山喷发使物质阻塞河谷或谷地形成的堰塞湖盆;水流冲淤或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水成湖盆;由风力吹蚀形成的风成湖盆;此外尚有大陨石撞击地面形成的陨石湖盆等。 二、湖泊的类型 1. 湖泊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九类: 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威宁城郊建有观海楼,登楼眺望,只见湖中碧波万顷,秀色 迷人;湖心岛上翠阁玲珑,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园之称。 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 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等。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湖。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湾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2. 按盐度分类 特 征 举 例 主要分布区 淡水湖 与外流河相通,湖水易交换,循环更新周期短,含盐分少。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北美五大湖、贝加尔湖等 主要分布在外流区(或降水较多的地区) 咸水湖 为内流河的终点,只有流进的河流,没有流出的河流。因蒸发盛,盐度较大。 青海湖、纳木错、 里海、死海等 主要分布在内流区(或降水较少的地区) 三、湖泊的特征 1.主要特征要素 径流量、补给方式、水位、冰期、含沙量透明度、矿化度、盐度、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影响因素:湖水补给、 气候、 地形、河流。 2.湖泊的水位 湖泊水位按变化规律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於湖水的补给。降水补给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非洲维多利亚湖因湖陆风作用,多年平均水位日间高於夜间9.9厘米。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中国太湖在持续犟劲的东北风作用下引起的增减水,在同一时段中,能使迎风岸水位上升 1.1米,背风岸水位下降0.75米。此外,由於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3.湖盆特征:形成 (内外力)、大小、坡度。 四、湖泊的效益或价值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减轻洪涝、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经济效益:提供淡水、水产养殖、发展航运、发展旅游、科考价值。 五、 湖泊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湖泊(包括水库)水体存在而造成的一种局地气候。其特征以湖泊范围大者显著。主要特征如下:①由于湖泊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水体比热大,蒸发耗热多,使湖面上气温变化较周围陆地缓和,冬暖夏凉,夜暖昼凉。②湖面上湿度大,夜雨多于昼雨。由于湖面在白天与夏季的最高温度低,空气对流弱,因此年总降水量偏小。③夜间陆面温度低于湖面,风从陆吹向湖;白天陆面温度高于湖面,风向从湖吹向陆,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陆风,湖陆风对沿湖陆地的气候有调剂作用。 2.湖泊的影响可波及附近一定距离的陆地,使之具有湖泊气候的某些特征。 六、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①咸水湖:自然: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 人为:①过度的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 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措施: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 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淡水湖: 七、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 1.成因与特征 举 例 成因 特 征 贝加尔湖、青海湖 构造湖 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湖水较深,湖岸陡峭 五大连池、镜泊湖 堰塞湖 由滑坡、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形成,物体阻塞河道,堰塞体往往不稳定,易垮坝 长白山天池 火口湖 火山口积水而成,多为近圆形,湖岸陡,湖水深 北美五大湖、欧洲高山湖泊 冰川湖 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而成 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①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 ②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①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 ②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 ③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高考例析】(2018·课标卷I)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 远大于2 000毫米 B. 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 坡面 B. 洪积扇 C. 河谷 D. 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1.C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2. A 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3.B 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8·黑龙江省仿真模拟(一))下图为某湖泊沿岸某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图例中数字代表沉积颗粒物大小,沙砾岩、砂岩、泥岩,颗粒物逐渐减小)。据图完成1~2题。 1.若图例中数字分别为沙砾岩区、泥岩区、砂岩区,则其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一泥岩区,②一砂岩区,③一沙砾岩区 B. ①一沙砾岩区,②一砂岩区,③一泥岩区 C. ①一泥岩区,②一沙砾岩区,③一砂岩区 D. ①一砂岩区,②一泥岩区,③一沙砾岩区 2.引起图中湖泊沿岸河流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流流速快 B. 洋流的流动速度快 C. 湖泊沿岸坡度大 D. 河流含沙量大 1.B 若图例中数字分别为沙砾岩区、泥岩区、砂岩区,结合图例,则①区颗粒大,距湖岸最近,是沙砾岩区。②颗粒较小,居中,是砂岩区。③颗粒最小,距湖岸最远,是泥岩区,B对。A、C、D错。 2.D 图中湖泊沿岸河流地貌泥沙不断堆积,使沿岸附近的湖水变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浅湖水,D对。河流流速快,不利于泥沙沉积,A错。洋流分布在海洋中,与湖泊沿岸无关,B错。湖泊沿岸坡度大,泥沙沉积对湖泊沿岸地貌影响小,D错。 湖泊沉积物与树轮均是研究古气候的良好载体,湖泊沉积物粒度为较成熟的古环境指标。据伍登-温特华斯 方法沉积物粒度分为黏土(<4µm),细粉砂(4-16µm),中粉砂(16-32µm),粗粉砂(32--63µm)和砂(>63µm)。 某考察队采集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内陆湖乌伦古湖(47°N,87°N)完整的沉积岩芯,按沉积物粒度从小到 大分为 C1--C4 四个组分进行分析。(2018·广东省广州市第三次调研)下图示意该湖 1810 年--1970 年沉积物粒度组分变化与区域树轮记录变 化对比图。据材料回答3~5题。 3.乌伦古湖的湖泊沉积物以黏土和粉砂为主,可以推断形成其沉积物的原因是( ) A. 流水沉积 B. 冰川沉积 C. 风力沉积 D. 风化壳沉积 4.造成组分 C2(7--25µm)含量增多原因相同的年份是( ) A. 1830 年和 1910 年 B. 1910 年和 1944 年 C. 1830 年和 1944 年 D. 1910 年和 1970 年 5.根据 1944 年组分 C2 含量特征,可以推测其形成原因是( ) A. 冬季降雪量偏多 B. 夏季融雪入湖水量偏多 C. 冬季降雨量偏多 D. 夏季降雨量偏多 3.A 黏土和粉砂为河流沉积物,据此可以推断乌伦古湖的沉积物源于流水沉积,选A。 4.A 由图可知,成因相同则曲线变化接近,据此可知,1830年和1910年曲线变化步调一致,选A,选项中的其他时间变化都不一致。 5.D 表格显示,1944年组分C2含量较平均值高,但冬季1-2月降雪量低于均值,排除冬季降雪量大的选项;据图可知,该地6-7月均温不高,此时为夏季,夏季内陆地区气温低于均值最可能的原因是此时降雨量较多,选D。 (2018·四川省泸州市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巴丹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边缘,湖泊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两部分(如下图所示),两湖水体盐度受盛行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据此回答6~7题。 6.推断西湖水体盐度的高低及原因( ) A. 低 位于西北风迎风坡,降水多 B. 低 位于东南风背风坡,蒸发弱 C. 高 地下水补给少 D. 高 受西北风影响大,蒸发强 7.两湖相比,判断东湖水位的高低及原因( ) A. 高 湖盆底部低,地下水补给多 B. 高 位于东南风迎风坡,降水多 C. 低 位于西北风背风坡,降水少 D. 低 受东南风影响大,蒸发多 6.D 读图,西湖水体的深度较浅,位于沙山西侧,受西北风影响大,风速快,蒸发强,导致西湖的水体盐度的高,D对。西北风来自大陆内部,干燥,山体海拔较低,迎风坡没有形成降水,A错。不在季风区,不受东南风影响,B错。根据地下水箭头,西湖的湖盆较浅,湖泊水位补给地下水为主,C错。 7.A 两湖相比,东湖位于西北风的背风一侧,风力较小,蒸发弱。东湖水体较深,湖盆底部低,地下水补给多,所以东湖水位较高,A对。不在季风区,不受东南风影响,B、D错。西北风没有带来降水,C错。 点睛:西湖水体的深度较浅,位于沙山西侧,受西北风影响大,风速快,蒸发强,导致西湖的水体盐度的高。西北风干燥,沙山迎风坡没有形成降水。东湖水体较深,湖盆底部低,地下水补给多,所以东湖水位较高。 波波湖面积2 800平方千米,深度2.4~3.0米,湖面海拔3 690米,是南美洲西部玻利维亚(南回归线以北)第二大湖。湖水含盐量很大,过去一直是鸟类从北向南迁徙途中的休息地,也是高度濒危动物安第斯美洲狮的水源。目前此湖已经干涸。下图是1986年和2016年波波湖面积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根据材料推测,波波湖的湖盆底部 ( ) A.地形平坦 B.波状起伏 C.南高北低 D.东高西低 9.波波湖的水位在下降过程中,在湖泊四周可以看到大量 ( ) A.砾石边滩 B.盐分析出 C.树木枯竭 D.渔民内迁 8.A 根据材料,对比1986年和2016年波波湖面积,湖泊干涸,湖水大面积消失,仅剩南部一小部分,说明该湖湖盆整体较为平坦。 9.B 材料中提到湖水含盐量很大,由于湖底沉积作用,水位在下降过程中,在湖面边缘可以看到淤泥滩和大量析出的盐分;湖面海拔3 690米,高原高山气候,树木很少;因为湖水水位较浅,所以不会引起渔民内迁。 读沿北纬55度所作地质剖面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湖泊的成因和湖水的性质分别为( ) A.断层陷落———淡水 B.冰川侵蚀———淡水 C.地壳运动———咸水 D.火山活动———咸水 11.该湖分布在( ) A.加拿大境内 B.俄罗斯境内 C.芬兰境内 D.瑞士境内 10.A 读图结合经纬度可知,该湖泊为贝加尔湖,从地质剖面图来看,湖泊下沉,两侧岩层上升,湖泊的成因为断层陷落,由于该湖泊有河流从湖泊流出,所以该湖泊为淡水湖,故选A。 11.B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湖泊为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境内,故选B。 图Ⅰ为某区域示意图,图Ⅱ反映图Ⅰ中的P地河谷剖面,图Ⅲ反映图Ⅰ中的湖泊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13题。 1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河流流向及湖泊类型分别为( ) A.自北向南 淡水湖 B.自南向北 构造湖 C.自南向北 冰碛湖 D.自北向南 咸水湖 13.R城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湖泊蓄水范围为a ②湖泊蓄水范围为b ③S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④S城受盛行西风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D 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规律,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湖泊身居内陆,河流对湖泊有增盐作用,所以湖泊为咸水湖,D正确。 13.C 根据河谷剖面图可知,该河流东岸侵蚀严重,结合河流自北向南的流向可知,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其东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侵蚀严重。所以R城为地中海气候,若R城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则此时为南半球夏季,R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湖泊蓄水范围小,结合图C可知,应该湖泊蓄水范围为a;而S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C正确。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与降水、气温的关系。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B.全球变暖是导致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 C.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 D.湖泊水位变化与高原、山地冰雪融水无关 15.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的变化,会导致近期内( ) A.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 B.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 C.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 D.青藏高原水循环受影响 14.C 年均温持续上升,湖泊水位先增后减,因此A选项错误;全球变暖可以导致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加剧,增加湖泊水的来源,并对湖泊水位造成影响,但不是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B、D选项错误;读图可知降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升,降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5.D 湖泊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会对湖面水分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水循环,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17·江西红色七校联考)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下图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向长江输沙量和湖口站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关于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输沙量和径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由于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故输沙能力最强 17.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 A.长江干流水位高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16.B 读图可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变化较大,径流量变化相对较小,A错误;6月输沙量下降但为正值,径流量大,说明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输沙量为负值,此时长江补给鄱阳湖,B正确;4~6月降水量逐渐增加,湖泊补给长江水量减少,输沙量下降,而不是含沙量下降,C错误;3月鄱阳湖的输沙量最大,因此时为旱季,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且补给水量最大,D错误。 17.A 7~9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长江水补给湖泊水,此时为雨季,河流水位高,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故A正确。 二、综合题 18. (2018·江西省赣州市 (5月)适应性考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目前种群数量约为8000多只。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湿地山体由石灰岩、砂岩等组成,残余高原平缓,湿地低凹。该地冬寒夏凉,有众多四季汩汩的泉眼,1月泉水水温恒为6.0℃,是块没有污染、生态完美的净土,是全国重要的黑颈鹤之乡。黑颈鹤每年农历9月准时从青藏高原来大山包等地越冬,第二年3月飞回青藏高原(左图)。越冬期间约60%的时间在浅水区探啄食物,右图为大山包地区黑颈鹤粪便中植物部位片段的月份分布。 材料二 保护区所在的大山包乡,区域经济发展非常落后,2014年,政府开展高原湿地生态补偿项目,安排给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2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依据材料,说明大山包湿地有利于黑颈鹤越冬的水文条件。 (2)据材料指出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的食物来源,并就此提出保护区需要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分析大气环流对黑颈鹤在青藏高原与大山包之间年内往返迁徙的影响。 (4)指出国家在大山包地区实施环保扶贫的合理性。 【答案】(1)条件:①冬季少雨,大面积湿地水位下降(有大面积浅水觅食区);② 缓坡有众多泉眼汩汩(众多泉水区域可夜栖); ③水源无生产及生活污染(水源水质优良) (2)植物营养体(植物茎、块茎)。措施:①保护湿地高寒草甸植被(退耕还草);②黑颈鹤核心活动区移民搬迁(建立自然保护区);③保护区人工投放谷物、薯块;④耕作区麦类、薯类收获适当遗留。(任答两点) (3)冬季:①受高空西风控制,青藏高原东南酷寒干燥,黑颈鹤难以生存;②受南支西风影响,滇东大山包区温和湿润,适宜黑颈鹤越冬;夏季:③受偏南气流影响,青藏高原东南温暖湿润,适宜黑颈鹤繁殖 (4)合理性:①有利于全民参与环境保护;②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③有利于流域游联动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云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大面积湿地水位下降,有大面积浅水觅食区,黑颈鹤越冬期间约60%的时间在浅水区探啄食物。大山包湿地低凹,有众多四季汩汩的泉眼,1月泉水水温恒为6.0℃,有众多泉水区域可夜栖。是块没有污染、生态完美的净土,水源水质优良。 (2)根据大山包地区黑颈鹤粪便中植物部位片段的月份分布,11月-次年3月,粪便中以植物茎、块茎为主。说明冬黑颈鹤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植物茎、块茎。根据食物成分,采取措施保护湿地高寒草甸植被,实行退耕还草。政府投资,安排给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2000万元,建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人工投放谷物、薯块等,保障食物供给。耕作区麦类、薯类收获适当遗留,为越冬鸟类留作食物。 (3) 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即对区域气候环境分析。冬季受高空西风控制,青藏高原东南酷寒干燥,黑颈鹤难以生存。滇东大山包区海拔较低,受冬季风影响较少,温和湿润,适宜黑颈鹤越冬。夏季受偏南气流影响,青藏高原东南温暖湿润,适宜黑颈鹤繁殖,迁到青藏高原东部部地区。 (4)国家在大山包地区实施环保扶贫,人们生活有保障,有利于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人们保护环境,生活能得到改善,自己能获得益处,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流域游联动发展。 19.(2018·河北省武邑中学下学期第四次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汉平原是在古云梦泽上发育的年轻的冲积平原,其地势低平,西北部海拔35米左右,东南在5米唐宋荆江(长江的枝江至城陵矶段)统一河道形成以前,荆江两岸存在着众多分流水口(穴口),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为荒芜的低洼湿地,人烟稀少,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完成,使北岸滤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全部堵塞。从此,长江大部分水、沙由南岸排入洞庭湖区,汉江带来的泥沙对江汉平原地形的进步塑造起着主要作用,同时江汉平原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1)简析荆江北堤修筑后对江汉平原地势特征的形成和湖泊分布的影响。 (2)自荆江北堤完成迄今数百年间,洞庭湖面积经过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简析其原因。 (3)简述荆江北堤修筑后对江汉平原的土地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荆江土北堤修建后江汉平原的沉积物基本来源于汉江,汉江从西北部进入江汉湖盆后形成巨大的冲积扇(2分)。冲积扇由西北向东南伸展,西北部堆积的泥沙多,地势高东南部谁积的泥沙少,地势低。东南部低洼地积水成湖,故湖泊多分布在东南部。 (2)早期,长江水进入洞庭湖后抬高了洞庭湖的水位,淹没了沿岸低地,使洞庭湖面积扩大;之后,由于泥沙沉积的逐渐增多,湖床抬髙,再加上人们围湖造田,湖泊转为萎缩。 (3)减轻了长江洪水的威胁;环境适宜定居,人口不断增加,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大部分低洼湿地失去长江水源的补给退化成为陆地,被围垦成耕地,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逐步成为“鱼米之乡”。 【解析】本题以长江荆江河段为背景,考查荆江大堤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对区域地势特征、湖泊分布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汉江在荆江的西北部,由于荆江九曲回肠,流速减缓,河床较高,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荆江北堤修建后,当汉江从西北部进入江汉平原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受堤坝的阻挡作用,沉积物项西南方向沉积减少,东南部阻挡较少,从而导致冲积扇向东南逐渐伸展;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具有分异规律,沉积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颗粒物质逐渐减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东南部地势较低,多洼地,容易积水,从而形成湖泊湿地。 (2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变化的原因。荆江北堤建设是洞庭湖面积先扩大的原因,后期逐渐缩小原因主要和人类活动有关。早期,由于荆江北堤的建设,荆江河水不再向北泛滥,从而使荆江水体向南流,注入洞庭湖,增加洞庭湖的水量,提高洞庭湖的水位,淹没了沿岸低地,使洞庭湖面积扩大;之后,由于有不断地泥沙沉积,从而导致湖床抬高,再加上人们围湖造田,湖泊转为萎缩。 点睛:湖泊湿地面临的问题: (一)内流湖存在问题、成因、措施: 问题:湖泊萎缩,水量减少,水位降低,盐度升高 注:湖泊面积没变,湖泊的汇水面积不变 成因:自然原因:1、深居内陆,降水量少;2、气候变暖,冰川补给量减少;3、气候变暖,蒸发量大 。 人为原因:1、河流沿岸居民大量引水灌溉,致使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2、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使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 措施:1、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2、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量;3、农业生产,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技术)。 (二)外流湖存在的问题、原因、措施: 问题: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萎缩(主要是湖泊面积减小,汇水面积减小)。 原因:1、湖区围湖造田;2、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湖区泥沙淤积 。 措施:1、退耕还湖;2、河流中上游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个湖泊,东西长155 km,南北窄,最宽处约15 km,最窄处仅5 m,水深约57 m,湖水清澈,蓝得令人心醉。班公错是一个内陆湖,湖水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该湖湖面平均海拔约4 242 m,流域面积28 714 km2。班公错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这里的天然大屏障将鸟岛与外界隔开。 (1)说明班公错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分析班公错东部为淡水、西部为咸水的原因。 (3)分析班公错地区大气透明度高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大力开发班公错地区的资源?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及湖区环境,从生态环境保存完好、食物充足、天敌少等方面作答。第(2)题,由图可知,该湖东部有河流流入,湖水是淡水;该湖西部处在克什米尔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无淡水汇入,再加上湖泊中间较窄,东西部水量交换小,故该湖西部为咸水。第(3)题,大气透明度高的原因主要是空气稀薄,污染少。第(4)题,若回答赞同,主要从该地区资源开发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说明理由;若回答不赞同,主要从保护生态环境、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等方面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班公错地处中国西部边境,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游客很少到访,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湖中的鱼类、水草等生长环境好,鸟类食物充足;天敌较少。 (2)东部有河流汇入,为淡水;西部气候干燥,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无淡水汇入,且中部较窄,东西部水量交换小,故为咸水。 (3)海拔高,大气稀薄;工农业欠发达,人口稀少,车辆少,污染物排放少,空气洁净。 (4)赞同。理由:该地区开发较晚,生态保持较好;该地区经济落后,资源开发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牧业发展能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或不赞同。理由:该地区生态脆弱,资源开发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开发湖区资源会破坏鸟类的栖息地;地处青藏高原西部,交通不便,产品运输成本高;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市场狭小。]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位于我国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境内的北天山山脉西部,是一个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2 071.9 m,东西长约30 km,南北宽约25 km,水域面积455~460 km2,平均水深约46.4 m,蓄水量达210亿立方米。赛里木湖是冷水湖,湖里没有植物,都是石头,水很冰冷,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2000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赛里木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2010年以来,赛里木湖水体淡化明显。下图示意赛里木湖及附近地区。 (1)推测赛里木湖的成因。 (2)指出赛里木湖主要的补给类型,并分析2010年以来赛里木湖湖水淡化的原因。 (3)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赛里木湖大力发展渔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湖位于天山山脉西部,湖深且长,因此可以推测该湖为构造湖。第(2)题,根据湖泊位置及海拔,判定该湖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该湖所在区域降水的年变化较小,但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加,汇入淡水增多,湖水淡化。第(3)题,该湖地处西风带,又有地形的阻挡,成为大西洋水汽输送的最东端,所以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第(4)题,如果赞同,就从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回答;如果不赞同,就从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 (1)地壳运动使得两侧山地隆起,中部地表下陷形成构造湖。 (2)主要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多,使得入湖水量加大,淡水的稀释作用导致湖水淡化。 (3)该湖位于天山西部,地处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到地形阻挡形成的地形雨是该湖重要的补给水源。由于山地阻挡,天山东部难以受到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因此该湖泊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4)赞同。该地渔业资源缺乏,市场需求量大;发展渔业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增加就业。 或不赞同。当地地处山地,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渔业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可能会污染湖水,造成当地生态破坏。 22.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每年2月前后完全封冻。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水循环环节,分析纳木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2)列举纳木错湖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 (3)风力对湖冰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据此推测纳木错湖区东、西部封冻期的早晚及湖冰形成的稳定程度。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向心状的水系特征及地形的分布可以判断该湖地势特点为四周高,中间低;河流由四周流向湖泊,将矿物质(盐分)带入湖泊,而没有河流流出,再加上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长时期的湖水蒸发,导致湖水盐分升高,形成咸水湖。第(2)题,纳木错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判断湖泊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第(3)题,水体流动速度越快,越不易结冰,根据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可知东岸水体流动较慢,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早。 答案:(1)河流由四周流向湖泊,将矿物质(盐分)带入封闭的湖泊;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升高,形成咸水湖。 (2)高山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3)东岸封冻更早,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