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淇滨高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0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60分 ) ‎ 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读我国“T”字形点轴开发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开发轴”相交的“点”是 A. 郑州 B. 南京 C. 武汉 D. 九江 ‎2. 以下属于“西北开发轴”的“基础设施束”是 A. 南水北调工程 B. 西气东输工程 C. 青藏铁路工程 D. 西电东送工程 ‎【答案】1. C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据图结合我国城市分布可知,“沿江产业带”与“南北开发轴”相交的“点”是武汉,故本题选C。‎ ‎【2题详解】‎ 据题意可知:“西北开发轴”的“基础设施束”是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与西北轴走向相符的重点工程应是西气东输工程,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芬瑟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回答下列问题。‎ ‎3. 形成芬瑟岛上沙漠的原因是 A. 全球变暖,降水减少 B. 常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C. 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 D. 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 ‎4. 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B. 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C. 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D. 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至此 ‎【答案】3. D 4. C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根据该岛的位置可判断,该岛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由此可排除A、B两项;岛上沙漠的形成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无关;则可推测该岛的沙漠应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故选D。‎ ‎【4题详解】‎ 该岛受信风和暖流影响,降水多,且接近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可以传播到这里。沙地土层深厚,并不能形成雨林植被。故选C。‎ ‎【考点定位】区域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问题。‎ ‎5. 图中表示的是山西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经济效益 ‎6. 属于缓解煤炭外运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煤为输电④发展炼焦业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从图示之中不难看出山西的原煤生产能力是增加,说明了山西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了扩大煤炭开采量的做法。BCD在图中没有信息显示。故选A。‎ ‎【6题详解】‎ 发展炼焦业的产品依然是煤炭,还是得通过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运输到外地,不可能缓解交通运输压力。通过加强铁路、公路运输的建设,增强其交通运输能力,通过建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故选C。‎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7. 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 资金 B. 劳动力 C. 信息 D. 观念 ‎8.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 矿产品 B. 粮食 C 工业制成品 D. 技术 ‎【答案】7. B 8. A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是劳动力,而资金、信息、观念等因素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因素。故选B。‎ ‎【8题详解】‎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经济联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联系中优势互补的基本特征,并注意比较乡村与城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区域发展中的区位条件的差异。‎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山地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 下图为盐池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 下列与运城盐池的形成不相关的是(        )‎ A. 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泊 B. 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 C. 降水带来盐分在湖内累积 D. 地处内流区,蒸发较旺盛 ‎10. 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 关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运城盐池的保护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堤—蓄洪和滞洪的作用 B. 渠一导流和分洪的作用 C. 河一供水和泄洪的作用 D. 滩—阻挡隔离山洪的作用 ‎【答案】9. C 10. B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可知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地质构造活动,导致岩层断裂下陷;附近河流流水汇入形成湖泊,加之本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底部累积。盐分主要来自河流注入,并非来自直接降水,故选C。‎ ‎【10题详解】‎ 依据材料“南风起,盐始生”,材料中南风即我国夏季风(东南季风)。本地区地处夏季风背风坡(东南方向有山脉),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是一年中晒盐的最佳时间。故选B。‎ ‎【11题详解】‎ ‎“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堤可以用来阻挡洪水进入盐池,A错误;渠可以在当洪水发生时,将洪水引入涑水河,起到导流和分洪作用,B正确;河流并不属于护宝堤堰体系的一部分,C错误;滩可以在发生洪水时,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以运城盐池为背景,图文材料新颖,设问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决此类综合性、创新性较强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审清图文材料,调动思维。‎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 铁矿资源丰富 B. 水土流失严重 C. 水资源丰富 D. 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13. 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 植树造林 B.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C. 完善交通 D. 建设水运网 ‎【答案】12. D 13. B ‎【解析】‎ 考查区域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 ‎【12题详解】‎ 甲区域为我国山西省,乙区域为德国鲁尔区。鲁尔区所用铁矿石需进口;鲁尔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状况较好,地势起伏小,水土流失不严重;山西省水资源短缺。两个区域都是以重化工业为主要的工业部门。故选D。‎ ‎【13题详解】‎ 鲁尔区位于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时间分配较均匀,植被覆盖率高,且地势起伏小,不需要为保持水土而植树造林,A错;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是两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采取的共同措施,B对;随着技术进步,工业生产对煤炭需求量减少,鲁尔区煤炭开采量逐渐减少,C错;山西省河流较少,水量小且径流季节变化大,不适宜发展水运,D错。故选B。‎ 下图为匹兹堡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二战后的匹兹堡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复兴计划”。‎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二战后匹兹堡经济发展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首先陷入困境的产业部门有(  )‎ A. 炼铝、玻璃、精密仪表 B. 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C. 钢铁、煤炭、重型机械 D. 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15. 有关匹兹堡“复兴计划”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设各类研究机构 ②加强工人转岗培训 ③异地另建新城 ④颁布治理污染法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4. C 15. C ‎【解析】‎ 考查传统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陷入困境的原因,振兴的措施。‎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二战后匹兹堡经济发展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主要是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市场狭小,环境污染严重,首先陷入困境的产业部门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部门,有钢铁、煤炭、重型机械等,C对。精密仪表、机器人制造、生物制药、计算机等是高技术产业,属于新兴工业部门,A、B、D错。故选C。‎ ‎【15题详解】‎ 匹兹堡“复兴计划”,包括建设各类研究机构,发展新兴产业,①对。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工人转岗培训,②对。异地另建新城,只是重复形成城市化问题,③错。颁布治理污染法规,依法制污,④对。C对。故选C。‎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6. ①②③工程输送的资源分别为(        )‎ A. 天然气资源、水资源、电能资源 B. 水资源、生物资源、电能资源 C. 电能资源、水资源、天然气资源 D. 电能资源、天然气资源、生物资源 ‎17. 图中①③工程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 水土流失、大气污染 C. 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D. 土壤盐碱化、大气污染 ‎18. 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 A. 肥沃的土壤 B. 低洼的地势 C. 广阔的市场 D. 便捷的交通 ‎【答案】16. A 17. A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网定位可得三工程的起始点:①新疆至长江三角洲;②长江中下游至华北;③西南至珠江三角洲。结合区域地理所学知识,①为西气东输(天然气);②为南水北调中线(水);③为西电东送南线(电力)。故选A。‎ ‎【17题详解】‎ 结合上题结论,①工程输出地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荒漠化严重;③工程输出地珠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故选A。‎ ‎18题详解】‎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珠三角的特色农业基塘农业。综上所述,故选B。‎ 为了打击海盗,确保来往中国船只安全,保障中非贸易的顺利发展,中国将在吉布提建设海军基地。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有专家认为,吉布提将成为“非洲新加坡”。下图示意吉布提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中国海军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主要有利影响是( )‎ A. 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B.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C. 带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D. 提高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 ‎20. 吉布提将成为“非洲新加坡”的区位条件是( )‎ A.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B. 非洲物产的重要出海门户 C. 沟通亚非国家的“十字路口” D. 扼守曼德海峡,位于海上要冲 ‎【答案】19. A 20. 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中国海军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主要有利影响是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A对。不是产业转入,不能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B错。军事基础不能成为旅游资源,不能带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C错。与提高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关系不大,D错。‎ ‎【20题详解】‎ 新加坡的区位条件是有重要的地位,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吉布提将成为“非洲新加坡”的区位条件是扼守曼德海峡,位于海上要冲,D对。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不是交通地位高的因素。A错。新加坡是转口贸易,没有洲物产的出海门户,C错。是沟通西亚和非洲国家的“十字路口”‎ 考点:产业转移的影响,区域港口发展的条件。‎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下列小题。‎ ‎21. 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 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 环境污染加剧 D. 农业集约化经营 ‎22. 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 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 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23. 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 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 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 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答案】21. B 22. D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故选B。‎ ‎【22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因此为了发挥西部地区的自然优势,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可以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用水少、经济价值高、产量高的作物的比重,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3题详解】‎ 我国西部天然气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但促使我国进行西气东输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东部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的需求量在这类建设中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没有市场需求的资源是很难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同样市场需求量大的资源就会有大规模的经济、技术投入进行开发。综上所述,故选B。‎ ‎24.下图是祁连山麓某河流冲积扇及绿洲分布示意图,该绿洲分布着数个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图中从a到b(        )‎ A. 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B. 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 C. 地表径流的水量越来越大 D. 泥石流风险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从a到b,即从山麓地带延展到冲积扇边缘地带。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A错误;由于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从a到b,由于地势越来越低,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B正确;由于补给水源来自上游高山冰雪融水,下游补给少,故地表径流越来越少,C错误;从a到b地势越来越低,水量越来越少,泥石流发生的风险越来越小,D错误。故选B。‎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5.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26.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B.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是( )‎ A.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优势 B.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为追求降低成本 C.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较大 D. 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 ‎28. 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A. 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 环境和技术 C. 交通和市场 D. 原料和能源 ‎【答案】25. B 26. D 27. D 28. A ‎【解析】‎ ‎【25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广州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缺少煤、石油等矿产资源。所以,①⑥错。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选B。‎ ‎【26题详解】‎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故当时的主导产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90年代后期,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而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选D。‎ ‎【27题详解】‎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使得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它地区,主要是由于其产业特点: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②伴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特殊优惠政策已经丧失。③,相比长三角等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均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较小。④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其他地区,致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故选D ‎【28题详解】‎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资源和土地租金优势不再,而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粤北山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故选A。‎ 下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 图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 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 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 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30. 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河流径流量增加 B. 土地荒漠化加剧 C. 水土流失严重 D. 洪涝灾害多发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可根据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直接读出即可。图中Ⅰ区域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不同程度的都在减少,在Ⅰ区域,旱地增加明显,故选A。‎ ‎【30题详解】‎ 由祁连山的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图示Ⅰ位于Ⅱ的河流上游地区,结合上题分析,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故使中下游的水量较少,则土地荒漠化扩展。故选B。‎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3小题 ,共计40分) ‎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 较大。(2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2分)‎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解析】‎ ‎【分析】‎ 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风沙灾害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详解】(1)读图分析,图中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河流从山上流下注入湖泊,携带的泥沙在湖泊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在地表。错那湖水位低,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 较大。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说明沙源近。所以大风吹起的沙尘只能是东北岸湖底露出地表的泥沙或河口处河滩出露地表的泥沙。‎ ‎(2‎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才能露出地表。这种季节性出露的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冬春季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在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所以易起风沙。‎ ‎(3)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沙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强劲的风力侵蚀路基和路肩。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甚至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 ‎(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丹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0多米,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风能产业是丹麦的支柱产业之一,2017年丹麦风力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3.4%,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上升到50%。丹麦畜牧业发达,生产的农畜产品大部分供出口,素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之称,丹麦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政府也给予了方向上的引导和技术、资源等的大力支持。‎ 材料二 太平洋生蚝,主要分布在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适宜水温8℃-32℃,产量高,生长快,对环境适应范围广。据媒体报道,太平洋生蚝占据了丹麦西海岸的大片沙滩,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丹麦海港城市-埃斯比约。‎ 材料三 丹麦(除法罗群岛与格陵兰岛外)领土简图(下图)。‎ ‎(1)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2)简析丹麦大规模发展风电产业的原因。‎ ‎(3)分析说明丹麦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答案】(1)浅海大陆架面积广,阳光充足;河流入海口,饵料丰富;沿海暖流增温明显;太平洋生蚝生长快,对环境适应范围广。‎ ‎(2)风力资源丰富;风力发电成本低于常规能源;常规能源储量不足;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资源;风电产业链完整(技术先进)。‎ ‎(3)丹麦地势低平、气候温凉,适于饲料作物的种植;欧洲经济发达,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丹麦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与主要市场地(欧洲)距离近,产品运输方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欧洲西部农业工业。‎ ‎【详解】(1)据材料二中生蚝的生长习性可知,生蚝属于广温性贝类,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水温-3~32℃范围内均能生存,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据材料三图可知,丹麦西海岸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利于生蚝生存;且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以及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适宜,利于越冬;当地天敌少,人们捕捞少,因此大量繁殖。‎ ‎(2)丹麦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原因是包括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丹麦自然资源较为匮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进口,利用石油天然气进行发电成本较高,动力不足。丹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0多米,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风力资源丰富;丹麦开展风力发电历史悠久,技术成熟。风力发电具有较多优点:成本较低,环境效益好;风力可再生,永不枯竭,属于清洁可再生资源。‎ ‎(3)丹麦平均海拔30多米,地势低平,候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适于饲料作物的种植;欧洲经济发达,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丹麦政府也给予了方向上的引导和技术、资源等的大力支持;生产的农畜产品大部分供出口,素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之称,主要市场地为欧洲,距离近,产品运输方便。‎ ‎33. 北部湾经济区现已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读北部湾经济区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简述该经济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 2014年,防城港核电厂500千伏线路启动试运行成功。试分析该核电站建设的意义。‎ ‎(3) 从区域开放性的角度,分析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之间可以开展哪些合作?‎ ‎【答案】(1) 位置邻近东南亚;区域矿产、油气、渔业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临近国际海运交通线;港口腹地广阔,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国家政策支持等(任答三点得3分)‎ ‎(2) 缓解区域常规能源不足的压力;减少碳排放,利于环境的保护。(2分)‎ ‎(3) 东盟提供原料,提供市场(1分);北部湾经济区提供资金、技术、产品等。(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经济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应从资源、交通、政策、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据图可知,区域内矿产、油气、渔业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临近国际海运交通线;港口腹地广阔,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位置邻近东南亚,便于吸纳外资和国外先进可信技术,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国家政策支持等国家政策支持等。‎ ‎(2) 核电站建设意义应从能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以及环境角度分析,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利于环境保护,同时缓解区域常规能源不足的压力。‎ ‎(3) 区域间经济合作应从区域优势互补方面考虑。东盟地区资源丰富,提供原料,提供市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资金、技术、产品等。‎ 考点:考查经济区的区位条件、核电站建设的意义、区域经济联系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