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世界地理+农业+地图专题,精品大全
高考地理-区域生态 环境建设+世界地理+农业+地图专题,精品大全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附参考答案) 模拟精选题 (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 2、10、11、12、13 题) 一、选择题 (2016·陕西西安长安区一模)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 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 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 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 此,回答 1~2 题。 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解析 文中“黄土地”即指黄土高原,然后结合这里的资源环境特色分析作答。 答案 1.C 2.D (2016·课标区高考信息卷)读下图,回答 3~4 题。 3.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4.图中地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 ) A.防洪 B.发电 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 解析 第 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支流众多而需要修建水库保持水土,同时周边有大量 的抽水井存在。所以,此地需要改善水源条件以更好的发展种植业。第 4题,从图中可以看 出,水库修建在支流处,可见其主要作用不是防洪和发电;图中区域是黄河中游地区,水土 流失严重,所以,这些水库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答案 3.C 4.D (2016·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 1 月教学质量监测)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 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 5~7 题。 5.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主要分布于( ) A.河流上游地区 B.山麓地带 C.冲积扇 D.河流出山口 7.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冬季风势力增强 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解析 第 5题,在风力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条件下,沙丘易流动,三 角坐标图显示④恰好是风大且沙源不多的情况,符合要求。第 6题,河流上游地区,河流出 山口处地下水埋藏较深、难以形成绿洲;山麓地带未必有河流,地下水埋藏不稳定,只有冲 积扇地下水埋藏浅,多绿洲。第 7 题,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过度 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不注意环保问题等都导致绿洲地带 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表现为沙漠加速向南入侵。 答案 5.D 6.C 7.C (2016·四川成都二诊)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等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 积的比重。读图回答 8~9 题。 8.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 A.林地、耕地、草地 B.耕地、林地、草地 C.耕地、草地、林地 D.草地、耕地、林地 9.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开阔 B.山地面积广大 C.河流少水量小 D.气候温暖湿润 解析 第 8题,欧洲、北美洲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南美洲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故在 这三个大洲林地面积比重大,则③代表林地;非洲以热带草原为主,草地面积比重大,故② 代表草地;①代表耕地。第 9 题,南美洲气候湿热,利于林木生长;同时湿热的雨林区不利 于人类生存,而耕地面积比重小。 答案 8.C 9.D (2016·福建厦门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 2010~2014 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 化。读图完成 10~11 题。 10.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11.据图可判断( )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解析 第 10 题,一般在相同降水量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则依据选 项中的三类土地利用类型,可判断③为林草地。运用排除法,选 A项。第 11 题,图中显示 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林草地地表径流量最小,表明下渗量最多;而植被覆盖率最低的撂荒地的 地表径流量最大,表明下渗量最少。即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答案 10.A 11.B (2016·江西上饶二模)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 为该湖泊水位和 TSS(TSS 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 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 12~13 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 (m) 42.1 41.9 41.7 41.5 41 42.1 45 46 44 42.9 42.5 42.2 TSS (10 6 kg) -200 -150 -100 -60 -40 200 1 300 2 350 820 -300 -360 -310 12.下列对该湖泊 TSS 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13.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解析 第 12 题,从表中数据可看出,该湖泊 TSS 通量总体为正,说明湖泊泥沙不断增加, 湖畔由于泥沙淤积而土壤肥力升高,故①错误;泥沙淤积而湖泊面积减小,会使湖泊湿地功 能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故③错误;湖泊泥沙淤积而蓄水量变小,则调蓄功能减弱,故④ 错误。第 13 题,该湖泊水位从 6 月开始升高,7、8 月达到最大,表明该时段河流水补给湖 泊,而季风区河流水补给以降水为主,则该地降水以 7~8 月为主,结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 规律,可判断该湖泊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答案 12.D 13.A 二、非选择题 14.(2016·河南八市 4 月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面积 4.88 万平方千米,海拔 300 至 600 米,是中国第二 大沙漠。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及边缘绿洲分布状况。 (1)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成因。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有众多优良的冬季牧场,分析其冬季牧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扩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危害。 解析 第(1)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为温带沙漠,自然成因主要 从地理位置、气候、外力作用等角度作答。第(2)题,冬季牧场的形成,从气候、牧草和地 表积雪等角度分析。第(3)题,应从土地面积、农牧业生产、交通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深居内陆,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 疏;光照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岩石风化强烈;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 (2)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区高;多绿洲,水源丰富,草类茂盛,提供冬季所需牧草;冬 季地表积雪较少,利于牲畜越冬。 (3)破坏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载畜量下降;作物单位 面积产量降低;掩埋村镇、道路等。 创新导向题 命题角度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对接 2015·山东文综卷,5~6)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解析 第 1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 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 2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 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华北北部和东 北部分地区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答案 1.D 2.C (对接 2015·山东文综卷,5~6)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 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 3~4 题。 3.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 ) A.侧蚀 B.下蚀 C.沟头崩塌 D.溯源侵蚀 4.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 为(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解析 第 3题,本题考查河流侵蚀作用的判读。根据文字材料“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 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即沟头防护工程 是为了防止沟头前进,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即防止沟头的溯源侵蚀;侧蚀、下蚀是 发生在河流的干支流沿线,不是在沟头位置。故 D正确。第 4 题,本题考查植被在水土流失 治理中的作用及其位置的选取。根据题意,种植树木主要是为了配合防护埂防治沟头处的水 土流失。在 A、C、D 处种树,都不能减少对沟头的侵蚀,B坡在沟头处。在 B 处种树可以减 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 B 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故 B 正确。 答案 3.D 4.B 5.(对接 2016·新课标Ⅱ,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采、沙山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 40~80 mm。 蒸发量超过 3 000 mm,沙漠中却有 100 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 1 km 2 的湖泊有 5 个,冬季 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 5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 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2014 年 12 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 掘八口井,每昼夜近 1 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1)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3)试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 (4)你是否赞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大量开发地下水,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2)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 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 表水补给少)。 (3)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 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丘。 (4)同意。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稳定;优质矿泉水,水质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缓解水 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不同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沙丘内部干燥(植被死亡),沙丘活化,沙尘天 气增多;地下水补给速度慢,无法满足大量开采需求;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命题角度二 湿地的形成与保护 [对接 2015·安徽文综卷,35(2)~(3)]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 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 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 答 6~7 题。 6.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 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第 6题,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分析。读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①对。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对。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③对。湿地的地下 水位高,④错。A 对。第 7题,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扎龙湿地被誉为鸟和水禽的 “天然乐园”,所以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6.A 7.D 第十九单元 世界地理(附参考答案) A 卷 全国卷 世界地理总论 (2014·课标Ⅱ,3、5)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 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 图)价值 7.446 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第 1~2题。 1.甲国位于(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解析 第 1题,图中经度自西向东度数减小为西经;纬度自南向北度数增加为北纬。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国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第 2 题,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的应用。 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经度差约为 180°,考虑到地球上两点之间大圆劣弧航线最短,可以排 除位于南半球的 A、D 选项;又考虑陆地绕行等因素,排除 B 选项;经太平洋过巴拿马运河 的航线最近,故 C 项正确。 答案 1.D 2.C (2013·课标Ⅰ,5)下图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 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图,完成 第 3 题。 3.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解析 该区域位于 45°N附近,距海岸约 180 千米,来自海洋的水汽能够到达,根据地表景 观判断,水汽来自西部,东部高原受到山地阻挡,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符合北美洲西部 太平洋沿岸的地形和植被特征,D 项正确。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 区的降水自东向西递减,与图示特征不符,A、C两项错误;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受西 风和海洋影响显著,没有高原荒漠分布,B项错误。 答案 D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4.(2014·课标Ⅱ,36,1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 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 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 分) (2)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 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 分) 解析 第(1)题,影响河流含沙量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两河气候相 同,植被均为亚寒带针叶林,因此影响两地含沙量的主要是地形。第(2)题,鄂毕河注入北 冰洋,河口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高、水温低,结冰期长,且鄂毕河流经大量沼泽地区,消 耗大量有机质,入海口处有机质含量少。 答案 (1)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 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2)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 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 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5.(2013·课标Ⅰ,37,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 1 134 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 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 世纪 50 年代,尼 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 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 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 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 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 分) 解析 本题以维多利亚湖中鲈鱼的引入、繁殖为背景,提供区域位置图,考查鱼类引入、繁 殖的影响因素,以及鲈鱼引入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获取信息、空间定位能力,以及运 用知识阐释、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关键信息:阻碍、游入、自然原因。阻碍鱼 类游入湖泊的自然原因一般可从地形、水系角度分析。图中信息显示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 原上,海拔约 1 134 米,与尼罗河上游之间连接水道少而多瀑布。则河流与湖泊间连接河道 少而落差大是阻碍鱼类游入的主要自然原因。第(2)题,能在湖中迅速繁殖,说明维多利亚 湖有适于鲈鱼生长的条件。文字材料提示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而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 丰富,可提供丰富的饵料,利于鲈鱼繁殖;湖泊空间远大于河道,利于体型大的鱼类的生长 繁殖。第(3)题,注意要从对原有鱼类资源和捕捞业两个角度分析。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 鱼类,必然会以原有鱼类为食,造成原有鱼类资源的破坏;鲈鱼快速繁殖,可开拓捕捞业的 新领域。第(4)题,地理现象或事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包括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结合文字信息“鲈鱼经捕捞、加工后 销往欧洲”,可得出答案。 答案 (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 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 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 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 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 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B卷 地方卷 世界地理总论 (2015·四川文综,9~10)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 NO - 3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 增加河水中的 PO 3- 4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 NO - 3 和 PO 3- 4 的 浓度数据。读表回答 1~2 题。 河流 NO - 3 (μmol/dm 3 ) PO 3- 4 (μmol/dm 3 ) ① 32.9 0.6 ② 78.5 1.6 ③ 17.5 0.2 ④ 121.0 0.4 1.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 - 3 和 PO 3- 4 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O - 3 减少 PO 3- 4 增加 D.NO - 3 增加 PO 3- 4 减少 解析 第 1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流域均为人口较为 密集、人类活动影响深刻的地方,因此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排放出的水污染物质均较多, 而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极小,因此水污染物质浓度也应最低。 故 C 项正确。第 2题,考查黄河下游河流补给的特点。黄河下游由于进入平原地带,从中游 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于河床,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的地面,河 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位。因此,黄河下游没有支流汇入干流,黄河水也只能单向补给地 下水,地下水不会补给河流水,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物以及由工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污染 物均不能进入河流,污染物浓度均不会增加。故 B 项正确。 答案 1.C 2.B (2015·江苏地理,14)2015 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3 题。 3.某年 6 月至 8 月,一艘邮轮沿“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 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解析 南海的雨季出现在 6 月之前;6 月至 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 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6 月至 8月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 丽,炎热干燥,所以选 B。 答案 B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2016·北京文综,9~10)读下图,回答 4~5 题。 4.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5.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图(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解析 第 4题,由图可知,芬兰有三分之一国土在北极圈以北,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A 项 错误;芬兰山区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项错误;人口稀疏区位于亚寒带针叶林 带,以林业为主,C项错误,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 项正确。第 5 题,由 图中燕麦种植北界走向可知,西部沿海分布的纬度高,东部内陆丘陵分布的纬度低,由此判 断同一纬度西部比东部气温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西部受暖流和地形影响,气温高,所以 B 项正确。 答案 4.D 5.B 6.(2016·天津文综,13,18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表 1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万公顷)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 100 6 500 8 000 7 800 9 400 中国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 60%,中国约占 70%。 表 2 粮食产量(万吨)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国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 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6 分) (2)据图 2、图 3说明巴西 1、7 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 分) (3)巴西将于 2016 年 8 月举办第 31 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 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6 分) 解析 第(1)题,本题分析要抓住“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由表格 1 备注可知,巴西后 备耕地比重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由表格 2可知,巴西单产较低,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 升潜力很大。第(2)题,由图例可以看出:巴西 1 月降水量多,7 月降水量少;巴西气候以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 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 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多;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第(3) 题,大量游客来到巴西有利于促进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利于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 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但会给社会治安带来管理压力、造成疾病传播,给当地居民 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等等。 答案 (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 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 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7 月大部分地区受信 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7.(2016·江苏地理,27,1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 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 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 中国于 2016 年 3 月 15 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 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 1 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 2 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 2 中气候资料②与图 1 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3 分)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________,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________,其中下游 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________月份。(3 分)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 ________。(4 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 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4 分) 解析 第(1)题,图 2 中气候资料②为温带季风向温带大陆气候过渡区,结合图 1,只有昌 都符合题意,其气候特点为冬冷夏凉,原因主要是其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势高。第(2)题, 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等。湄公河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为主,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造成河流径流变化大;4 月份左右,处 在热带季风气候的旱季,降水少,故河流流量小,水位低。第(3)题,旱季为 10 月至次年 3 月,为当地冬半年,此地受东北季风影响下,降水少;而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加剧干旱程 度;河口三角洲地区,因降水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河口受海水入侵,三角洲后退,工 农业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第(4)题,流域开发方向有航 运、发电、防洪、旅游、灌溉、养殖等方面,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要从资源开发与环境 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考虑。此题考察河流流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相关知识。 答案 (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 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 航运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 环境保护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 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 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8.(2015·广东文综,40,26 分)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 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加蓬从 2010 年开始禁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长期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标。 (1)利伯维尔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4 分) (2)与博韦处的河面海拔相比,马苏库处的河面海拔较__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4 分) (3)我国某企业从加蓬进口一批原油,北京时间 2015 年 5 月 4日 18 时电话联系对方,此时 利伯维尔的区时是 2015 年 5 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加蓬原油出口到我国的最佳运输方 式是________。(6 分) (4)从自然因素考虑,在让蒂尔港建木材加工厂有哪些优势?(6 分) (5)分析加蓬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 分) 解析 第(1)题,依据纬度位置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两地位于同一条河流的上 下游位置,则上游河面海拔高于下游。第(3)题,北京时间为东 8 区区时,利伯维尔位于东 1区,两地相差 7 个时区,据此可计算区时;中国与加蓬距离遥远,不易陆运;两国都临海, 故可以采用海运。第(4)题,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角度回答。第(5)题,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土地资源以及气候、水源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全年高温多雨 (2)高 图示河流由马苏库流向博韦 (3)4 11 海洋运输 (4)森林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临近海洋,气候较凉爽,工人便于工作;地形平坦,利 于建厂。 (5)全年高温,复种指数高;水热资源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层 深厚;灌溉水源充足。 9.(2014·山东文综, 36,2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 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 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6 分)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 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9 分)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 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西非的位置、时令河、沙漠,可推知该区大部分地区降水少,从等 降水量线可以看出,富塔贾隆高原是图示区域降水最多的地区属亚热带草原气候。高原地势 高,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 因从泥沙量越来越多(河流不断输送)和沿岸洋流流向的影响(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两方 面来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主要不利影响表现在:淤塞航道,易使大型轮船搁浅。第(3) 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所以措施中应有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其他答 案根据水资源短缺地区如何发展农业就可以得出,一般都有调水(跨流域调水)、节约(合理 用水和节约用水)、改进灌溉方式(由大水漫灌向喷灌和滴灌发展)、修建水利设施、发展节 水农业,种植耐旱的农作物等方面来分析即可。 答案 (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航行。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若答出具体的水利工程措施也可); 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若答出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也可);采取节水灌溉措施(若答出 具体的农业节水灌溉措施也可)。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08 农业(附参考答案) (2015•新课标 II 卷)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 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 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 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1.D 2.D 3.A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 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变化。第一小 题抓住“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选对不难;第二小题注意区 别“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异,“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经济效益 高,需要的劳动力多;第三小题分析时注意结合材料,“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 设用地”指出了转变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 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 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答案】1.A 2.D 考点: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我国的农业分布。 (2015•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减低 D.草原生产量减低 【答案】6.C 7.B 8.A 9.B 考点:本组题目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湖泊对区域农作 物的影响、农业发展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9、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 【答案】29.B 考点:考查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 能力。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 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该问难度不大,只要判断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结合书 上的结论就很快得出答案。所以,总体上,该题组难度不大,学生对属于基本知识、基本原 理掌握好就行。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 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7、B 8、B 考点: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 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 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让少数人 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2015•福建卷)图 1 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答案】1.D 2.C 考点: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 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且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的规模相当。所以判断是否属于混合农业,一 是看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多少,二是看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否达到一定规模。生态农业的 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 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2015•江苏卷)下图为 2011 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D.V 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 ) A.I 区 B.Ⅲ区 C.Ⅳ区 D.V 区 【答案】23.BD 24.BC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015•北京卷)40.(24 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 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 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 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 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 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 道。 (2)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 地理条件。(12 分) 【答案】 (2)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 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 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考点:农业生产。 【名师点睛】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优势自然因素,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 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 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 (2015•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 东省 1994-2009 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 1994-2009 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答案】 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3 分)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 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4 分)人口持续 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3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不难看出,广东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造 成该省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工厂、城镇、道路等 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 降。而人口持续增加(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使得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粮食产需变化及其原因。 高考地理复习各类考试知识点专项测试(附参考答案) ——地图专题 1.比较右面甲、乙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乙:甲、乙两图中的岛屿均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丙:两岛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丁:乙图岛屿东侧为热带雨林带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乙丙 D.丙丁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 6)回答 2—3 题。 图 6 2.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 ) A.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B.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 C.图中 A 点在 B 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 A 点在 B 点的东南方向 3.乙图中的国家是世界上洪涝多发区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自然原因是 ( ) ①受印度洋暖流影响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功能减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4-7题。 4.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 处陡崖高于 b 处 B.a 处陡崖相对高度为 20 米以上 C.b 处陡崖相对高度为 20 米以上 D.b 处陡崖相对高度为 30 米以上 5.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 )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6.图中 d 地植物比 c 地长势更好,最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低、坡度小 B.蒸发量小,土壤湿润 C.光照条件好,气温高 D.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 7.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有效措施是 ( ) ①植树造林 ②修筑梯田 ③控制水流量 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 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在一张地图上,北纬 60º纬线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是33.3厘米,地方时相差2小时, 则此图的比例尺是 A.1:1000 B. 五百万分之一 C.1:500000 D. 1:1000000 9.下列地图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A. 等高线图 B. 地形剖面图 C. 分层设色地形图 D. 平面示意图 10.图 1-2-7 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过P点的两幅剖面 图,两剖面线垂直相交于P点,则P点所在地形部 位是 A.山峰 B. 盆地 C.鞍部 D. 山谷 11.下图所示四幅等高线地形图(图 1-2-8)中等高距 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哪一幅示意图 A.①幅 B.②幅 C.③幅 D.④幅 12.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正确叙述是 A.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处为山脊 B.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处为山谷 C.等高线密集处,代表地形为陡崖 D.等高线密集 处,地面坡度小 13.在图 1-2-9 所示 A.B.C.D 四幅图 中,P 点位置同时符 合 ①东半球 ② 北半球 ③低纬 度 ④在我国境内 这四个条件的图 是 D 图 1-2-7 图 1-2-8 图 1-2-9 14.下图(图 1-2-10)中 A 在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15.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等高距的选择要看 A.图幅大小 B.地形的海拔高度 C.地势起伏和陡缓状况 D.地形是否齐全 16.图中的四条剖面线与剖面图图相符的是 A.AB B.CD C.EF D.GH 读等高线示意图(图 1-2-12),已知 a>b。据此回答 17~ 19 题。 17.有关 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A. P 为山坡上的洼地 B. P、Q 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C. P 为山坡上的小丘 D. P、Q 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图 1-2-10 图 1-2-11 18.若 b的海拔高度为 200 米,a的海拔高度为 300 米,则 P、Q处的海拔高度 为 A.200<P<300 B.100<P<200 C.100<Q<200 D.200<Q<300 19.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 a或同为 b,则 P、Q处的 地形可能 A.同为洼地 B.同为鞍部 C.同为缓坡 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20.读某区域三幅图,图1-2-15是“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图1-2-16 是“聚落 D 的所在区域年降水量柱状图和径流量曲线图”;图 1-2-17 是“聚落 D 的所在区域洪水频率曲线图”一条是 1875—1975 年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另 一条是 1945—1975 年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 根据以上三幅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该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该地自然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形式为____________,汛期在______季,原百年一次的洪 水位是___________米,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是__________米。 (3)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 1945—1975 年的洪水频率再现周期约为_________年,在 1875—1975 年开始出现灾害水位的再现频率约为____________年。 (4)图示 A.B.C.D 四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_________,其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划在 A.D 两聚落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在 AMD 和 AND 两方 案 中 选 择 , 沿 ____ 线 施 工 较 为 容 易 , 理 由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雨水补给 冬 113 110 (3)50 6 (4)D 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 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5)AND AND 沿等高线延 图 1-2-12 图 1-2-17 图 1-2-15 图 1-2-16 图 1-2-18 图 1-2-19 伸,坡度缓,易于施工;AMD 沿线坡度大,工程量大且需建的桥多。 21.图 1-2-18 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图 1-2-19 为该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是:A_______;B_______。 (2)丁山在王庄的______方向。若王庄海拔 50 米,七 月份平均气温为 28.8℃,丁山顶上七月份平均气温约为_______。 (3)周庄至王庄的图上距离约 3 厘米,实际水平距离_______。 (4)本地区属于________气候,该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顶 陡崖 (2)西北 24℃ (3)4.5 千米 (4)温带季风 温 带落叶阔叶林 w.w.w.k.s.5.u.c.o.m 22.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图 1-2-20),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A. C. E.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 ,理由是 。 (3)根据比例尺,量算甲、乙两村的实际距离,并说出甲村在乙村的什么方向 上 。 (4)H地与 G 相比,地形有何不同________,理由 是 。 (5)E 处的这种地形的相对高度最大不超过 米,最小不低于 米。w.w.w.k.s.5.u.c.o.m 答案: (1)山谷 鞍部 陡崖 (2)D 理由是坝前为小盆地,蓄水量大;建 坝的工程量小。 (3)1500 米 东北方向 (4)H 地是山脊,而 G 地是山谷。 H 处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5)900 米 500 米 23.读等高线地形图(图 1-2-21),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2)E 为重要的化学工业城市,该城市选址考虑了多种 条件,请指出任意两种 。 (3)计划在甲、乙两地选址建疗养院,合适地 点 。理由 。 答案:(1)西北 (2)位于沿海平原,河流的入海口, 交通便利等。 (3)甲 甲地位于向阳坡,在城市主 导风的上风向,而且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24.分析下图(图 1-2-22)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的地形为甲 乙 1:50000图 1-2-20 1:50000 图 1-2-21 (2)甲乙两地的高差为 A.800 米——1000 米 B.1333 米——2000 米 C.1333 米——1667 米 D.1000 米——1333 米 (3)丙地的气温为 A. 2 0 C B.<2 0 C C.<0 0 C D.<—2 0 C 答案:(1)盆地 山地(高原) (2)B (3)C 25.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图 1-2-23),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 (2)③④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 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 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 离是_____千米. w.w.w.k.s.5.u.c.o.m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 2 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用数 字式表示). (4)小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 AC 和 BC 两种把水引到 C处的方案,应选择线,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_____处最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鞍部 山谷 陡崖 (2)143 6 (3)1:100000 (4) 大致自北向南流 (5)AC AC 虽然引水距离较长,但水处水库引出后可以顺着地势 进行自流,而 C处地势比 B 处高,不便于自流引水。 (6)丙 ①丙处地势平坦,有利于修建梯田。②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 水灌溉。 图 1-2-22 图 1-2-2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