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通用版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通用版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全国卷(2013-2018)考题统计 题型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2018课标I,37题,12分 ‎2017课标Ⅲ,1-3题,12分 ‎2012课标卷,6~7题,8分 ‎2012大纲卷,3~5题,12分 ‎2016课标Ⅲ,37题,24分 选择题 综合题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2018课标Ⅱ,36题,24分 ‎2016课标I,1-3题,12分 ‎2011课标卷,37题,18分 选择题 综合题 中国地理分区 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区域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主要省级、省内、跨省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特点及环境问题 ‎2017课标Ⅲ,37题,22分 ‎2015课标Ⅱ,37(1)(2)题,12分 ‎2015课标I,37(1)题,8分 ‎2013课标Ⅱ,4题,4分 综合题 选择题 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 考纲 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 ‎1.中国的政区、人口和民族 ‎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 ‎3.中国的河流和自然资源 ‎ ‎4.中国的经济发展 ‎1.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中国人口的增长、分布、政策 ‎3.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山脉、地形区 ‎4.中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与成因及其相应植被景观差异 ‎5.中国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点、黄河和长江的开发 ‎6.中国自然资源概况、分布、开发、保护 ‎7.中国工农业分布概况和特点 ‎1.应该重视区域地图,要重视良好的读图习惯的养成,提高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能力。‎ ‎2.加强有效地提取和加工信息能力训练,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理解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分析知识之间联系,提高归纳区域特征、差异性、共同性的能力。‎ ‎4.突破文字表述的障碍,结合材料信息提出对区域开发的评价,探寻区域发展的模式、对策、措施等。‎ ‎5.‎ ‎5.中国的地理差异 ‎6.中国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8.中国交通运输的地区分布 ‎9.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理单元划分、特征、差异 ‎10.中国主要省区、经济区发展条件、特点、关联、差异 ‎11.中国主要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以经纬度位置为切入点考查其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工农业概况,以及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能力 ‎6.对局部区域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分析,尤其加强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考查 ‎7.对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考查也是历关注的热点 ‎ ‎ ‎ ‎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横向联系 ‎ ‎ 纵向联系 ‎ ‎ ‎ ‎ ‎ ‎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8·新课标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 ‎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 精准分析:‎ ‎ ‎ ‎(3)湿地水分因无法外流,水中溶解的盐分会在湿地中积累,使盐度增大,有点类似于水流只进不出的湖泊最终会成为咸水湖的原理。或者盐沼的形成。盐分的大小与含盐量、水量有关,湿地中盐分增加,一是无法排出,没有向外的水流通道;二是河流不断地带来溶解盐分,不断地在湿地积累。水量变小,盐度相对增加,造成水量减少的原因有:一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二是人类用水,使注入湿地的河水减少;三是河流泥沙淤积,湿地水浅,单位面积湿地的含盐量增大。‎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观点都行,言之有理即可。赞同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河道得到恢复,水量增大,盐分不易累积,可以防止盐分富集;乌裕尔河带来的泥沙会随嫩江向下游输送,就会减少泥沙在本区的淤积;由于乌裕尔河水量集中,并与嫩江相连通,会扩大鱼群规模,由于自净能力增强,会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赞同,则是保持现在状态,强调自然本身的力量,发挥湿地的价值。如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考点定位: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结合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重点考查沼泽湿地形成条件、河流水量的影响因素、湿地盐度的变化以及人为改造河流的利与弊。‎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第(1)问,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第(2)问,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到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之前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到后来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第(3)问,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原理,如图:‎ ‎。第(4)问,。‎ ‎ ‎ ‎(2017•新课标Ⅲ卷)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 图1‎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1.D 2.B 3.D ‎ ‎ 考点: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特征和地方剧种。‎ ‎【点睛】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2016•新课标Ⅲ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 ‎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分)‎ ‎ 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分)‎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3分)‎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2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2分)‎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 ‎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名师点睛】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年来的重要话题,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也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模块,该组试题以此为基础,设置了“与煤炭、水能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四个问题,重点考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人教必修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考生应注意材料中“地理位置”、“沙漠”、“隔壁”等有用信息的提取。其中第(2)问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若误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作出回答,则不仅浪费宝贵的考场时间,而且可能造成评卷时的误判,从而导致失分。因此,沉着认真的审题,回答时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的组织语言,也是综合题得高分的关键。考生应在平时测试中有意识的注意到上述问题。‎ ‎(2015•上海卷)(十四)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 ‎ ‎3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8分)‎ ‎3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3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 ‎3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2分)‎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2分);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2分);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分)‎ ‎3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2分);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2分)‎ ‎3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2分)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任答一点即可,2分)‎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任答一点即可,2分)‎ ‎【解析】‎ ‎ ‎ ‎32、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黄土地貌的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33、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考点:黄土地貌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2015•新课标I卷)37.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 ‎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 ‎【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 ‎(3)冬季。(2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 ‎【解析】‎ ‎ ‎ ‎(3)工作季节为冬季。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路基温度,蒸发段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倾斜设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考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板块构造。‎ ‎【名师点睛】该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障碍的克服”为背景材料,层层设问,包括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成因、青藏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热棒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并解决地理问题。该题难度大,是本套试题中难度最大的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2014·浙江卷)3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分)‎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 ‎ 材料二: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工、农矿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 材料三:图中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第37题表 安顺(海拔1392m)‎ 昆明(海拔1891m)‎ 月份 ‎12‎ ‎1‎ ‎2‎ ‎12‎ ‎1‎ ‎2‎ 平均气温(℃)‎ ‎6.5‎ ‎4.3‎ ‎5.8‎ ‎8.2‎ ‎8.1‎ ‎9.9‎ 降水量(mm)‎ ‎17.6‎ ‎23.0‎ ‎24.2‎ ‎11.8‎ ‎15.8‎ ‎15.8‎ 降水日数(日)‎ ‎11.2‎ ‎16.5‎ ‎15.4‎ ‎3.8‎ ‎4.4‎ ‎4.6‎ ‎(1)写出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主要的不利区位因素及古建筑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6分)‎ ‎(2)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12分)‎ ‎(3)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2分)‎ ‎【答案】(1)不利区位因素:地处偏远,远离客源地。主要问题:存在消防隐患;古建筑损毁;游客人数超过合理容量(任答两点)。‎ ‎(2)瑞丽试验区为原料(或劳动)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或知识)密集型 ‎ 瑞丽试验区距原料产地近,市场需求大;边境贸易便利;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任答两点)‎ 贵安新区交通便捷;科教较为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有大城市依托(任答两点)‎ ‎(3)安顺比昆明: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原因: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风。‎ ‎【解析】‎ ‎ ‎ ‎(2)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瑞丽的支柱产业以原料(或劳动)为主,贵安新区的支柱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3)比较气候差异,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从表中资料就可以看出两地的气候差异。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洋流、海陆分布、气团性质等(陆地上主要考虑地形);锋面雨降水区域多在冷气团一侧,故安顺的降水较昆明多。学科…网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气候成因、旅游发展和支柱产业的区位条件。‎ ‎ ‎ ‎ ‎ ‎ ‎ ‎ ‎ ‎ ‎ ‎ ‎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归纳总结】‎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比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地形区 ‎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 人文地理特征 ‎ 青藏高原 ‎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 内蒙古高原 ‎ 海拔l 000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 ‎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 黄土高原 ‎ 世界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 云贵高原 ‎ 地势西高东低,从2 000米降到l 000米;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 位置与范围 ‎ 自然地理特征 ‎ 人文地理特征 ‎ 塔里木盆地 ‎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 准噶尔盆地 ‎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 柴达木盆地 ‎ 海拔3 000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 四川盆地 ‎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500米左右;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 ‎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 ‎ ‎ ‎3.三大平原 地形区 ‎ 位置与范围 ‎ 自然地理特征 ‎ 人文地理特征 ‎ 东北平原 ‎ 面积最大,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 ‎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 华北平原 ‎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东西狭长;海拔更低;河湖密布 ‎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方法技巧】‎ ‎1.利用经纬网记忆地形区 ‎ ‎ ‎2.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对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地形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基础,简单归纳如下:‎ 环境要素 ‎ 主要影响 ‎ 气候 ‎ ‎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影响热力环流,如形成山谷风;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 ‎ 水文 ‎ ‎①影响河流流向;②影响河流的落差及流速;③影响河网密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形河网密度小 ‎ 土壤 ‎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 农业 ‎ 平原、盆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涵养水源 ‎ 工业 ‎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 交通 ‎ ‎①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②影响交通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交通网密度大 ‎ 城市 ‎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区域,这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 ‎ ‎【典题突破】‎ ‎1.下图是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该线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解析】注意剖面线上的地理信息。由图可看出,该剖面线经过拉萨和格尔木,联系到青藏铁路的走向,即可判断出该线的走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C ‎(2)图中①处( )‎ A.为喜马拉雅山 B.在亚欧板块内 C.其冰川属于大陆冰川 D.其南坡降水贫乏 ‎ ‎ ‎【答案】A ‎(3)图中②处为一大盆地,该盆地( )‎ A.位于东部季风区 B.内部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至今还没有铁路通过 D.未被列入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 ‎【解析】由图可知,②处的盆地为我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该盆地因位于青藏高原上,故属非季风区。上有青藏铁路的西宁—格尔木段经过,而且因为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所以是西部开发的热点。‎ ‎【答案】B ‎2.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甲)和我国各类地形所占比例图(乙),回答(1)~(3)题。‎ ‎ ‎ ‎(1)图甲中③山脉是 ( ) ‎ A.太行山脉 B.巫山山脉 C.秦岭山脉 D.横断山脉 ‎(2)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大部分位于图乙中的___类地形中 ( ) ‎ A.a B.B C.c D.d ‎ ‎(3)图甲中B所代表的地形类型是图乙中的 ( ) ‎ A.a B.b C.c D.d ‎ ‎ ‎ ‎【答案】(1)B (2)D (3)C ‎ ‎ ‎ 考点二 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及成因 ‎【归纳总结】‎ ‎1.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 ‎ ‎ ‎2.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 ‎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特征 ‎ 表现 ‎ 成因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 ‎①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②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盛行 ‎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种植地区大大向北扩展;②‎ ‎①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夏涝、春旱现象严重;②‎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大 ‎ ‎ ‎ 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树木、牧草,农作物生长 ‎ 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③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 雨热同期 ‎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 气候复杂多样 ‎ 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和干湿地区(四类) ‎ ‎①跨纬度多;②东西距海洋远近不同;③地形复杂多样 ‎ 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 ‎【方法技巧】‎ ‎1.图解夏季风的进退 ‎ ‎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四多四少一大”,“四多四少”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沿海多内陆少,夏季多冬春少,“一大”为年际变化大。‎ ‎3.图解干湿地区与农牧业生产关系 ‎ ‎ ‎4.用图示记忆法记忆我国气候类型 ‎ ‎ ‎【典题突破】‎ ‎(2018·安阳模拟)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 ‎ ‎ ‎3.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崩塌 C.山洪 D.干旱 ‎4.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合理抽取地下水灌溉 ‎ ‎ 故易出现春旱灾害;可通过合理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灾害损失。‎ ‎【答案】3.C 4.D ‎(2018·山西名校联考)图Ⅰ、图Ⅱ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读图,回答5~6题。‎ ‎ ‎ ‎5.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 )‎ A.整体向南迁移 B.整体向东迁移 C.波动向西北迁移 D.波动向东南迁移 ‎6.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 )‎ A.天山雪线上升 B.黄河汛期延长 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 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 ‎ ‎ ‎【答案】5.C 6.A ‎7.(2018·天津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从河流流向和补给水源角度,简述祁连山脉对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河流的影响。‎ ‎(2)比较敦煌、陇南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1)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由高向低流;甘肃中西部地区河流位于祁连山的东坡,即迎风坡,有雨水补给,祁连山海拔高而有冰雪融水补给。(2)图示最低气温敦煌低于陇南,夏季最高气温相差不大,则敦煌气温年较差大于陇南;图示降水量敦煌明显少于陇南。影响因素可从纬度、海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 ‎【答案】(1)祁连山脉是该地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总体自南向北;冰川融水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差异:敦煌与陇南相比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降水量少。 原因: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无高大山脉阻挡;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陆性强。‎ ‎ ‎ 考点三 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 ‎【归纳总结】‎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 ‎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 特征 较小 大 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 特征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较小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大 汛期长,季节变化小 成因 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降水季节长 含沙量 特征 小 大 小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土质疏松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 特征 长 较短 无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 ℃‎ 成因 以上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特征 成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水量较小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汛期短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河流水量减少,逐渐消失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2.长江、黄河概况及开发与治理 长江 ‎ 黄河 ‎ 开发利用 ‎ 发电;航运;灌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养殖;旅游等 ‎ 发电;灌溉;城市工业用水 ‎ 问题 ‎ 中下游洪涝灾害 ‎ 凌汛;“地上河” ‎ 治理措施 ‎ 建设三峡工程;加固长江大堤;营造中上游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 ‎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小浪底等水利工程;加固大堤;水资源的统一调配 ‎ ‎【方法技巧】‎ 黄河凌汛 ‎(1)概念:凌汛是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2)出现地段:宁夏到内蒙古河套的上游河段、下游的山东境内。‎ ‎(3)形成条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末春初有结冰现象出现,河流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河道形态上游宽、下游窄或河道弯曲回环。‎ ‎(4)成因:下游河流封冻时间早于上游,解冻时下游晚于上游,这就容易导致上游冰凌随水流运动到下游后被阻塞,使水位上涨而产生凌汛。‎ ‎【典题突破】‎ 据统计,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35万km2,印度的耕地面积约为170万km2。在农业技术发展方向上,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重视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同,中、印两国均选择了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据此完成8~10题。‎ ‎8.导致印度耕地面积大于我国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9.印度的热量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但多数地区实际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其原因主要是( )‎ A.降水季节变化大 B.机械化水平低 C.水土流失严重 D.市场需求量小 ‎10.中、印两国农业技术发展方向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 B.自然灾害频发 C.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块小 D.人均耕地少 ‎ ‎ ‎【答案】8.B 9.A 10.D ‎ ‎ 考点四 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分析 ‎【归纳总结】‎ ‎1.九大商品粮基地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的商品率很高,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发展的区位条件图表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 ‎ 商品粮基地 ‎ 优势 ‎ 劣势 ‎ 三江平原(A)、松嫩平原(B) ‎ 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 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 成都平原(C)、江汉平原(D)、洞庭湖平原(E)、鄱阳湖平原(F)、江淮地区(G)、太湖平阿原(H) ‎ 水热资源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年两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丰富,交通便利 ‎ 人均耕地少,旱涝灾害频繁 ‎ 珠江三角洲(I) ‎ 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年三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丰富,交通便利 ‎ 人均耕地少,受市场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洪涝灾害较频繁 ‎ ‎2.三大棉区 棉区 ‎ 优势 ‎ 劣势 ‎ 新疆南部 ‎ 光照充足,晴天多,灌溉便利;长绒棉产区 ‎ 水源限制;土地少;距市场远 ‎ 黄河流域 ‎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种值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 中、低产田多,旱涝、风沙和盐碱 ‎ 黄淮平原 ‎ 长江 ‎ 江汉平原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 秋季多雨,不利于收摘 ‎ 流域 ‎ 长江沿岸滨海平原 ‎ ‎【方法技巧】‎ ‎1.图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 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2)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的影响;(3)南方用水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也受伏旱天气影响;(4)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5)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如下图所示:‎ ‎ ‎ ‎2.我国主要农业区区位条件 分布区 ‎ 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 农业特色 ‎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 三江平原 ‎ 松嫩平原 ‎ 辽河平原 ‎ ‎①中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②地势平坦广阔,黑土肥沃;③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④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⑤交通便利;⑥重工业基地提供农业机械 ‎ 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 黑土地,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为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机械化程度高 ‎ 华北旱作农业区 ‎ 华北平原 ‎ ‎①暖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充足;②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③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 春旱夏涝,低湿地、盐碱地比重大,风沙天数多,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 黄土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花生等。商品棉基地;山东花生产量最多 ‎ 南方水田农业区 ‎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丰富,配合好;②地形平坦,水稻土(熟化土壤)肥沃;③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④邻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近海港,市场广阔 ‎ 春季低温阴雨对旱稻生产不利;夏季的伏旱和洪涝灾害 ‎ 多为一年两熟,长江中下游种植水稻、棉花、油菜;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适宜植桑养蚕;珠三角为基塘农业;两广、闽、台、川盛产甘蔗;此区柑橘分布最广,南部沿海出产香蕉、荔枝等水果 ‎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 ‎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 ‎①高原气候;与高原相比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河谷避风;②地势平坦,水源充足;③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作物单产高 ‎ 与我国东部平原相比,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 ‎ 一年一熟,适宜喜温凉的青稞、春小麦、豌豆生长 ‎ 西北灌溉农业区 ‎ 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③有灌溉水源;④地广人稀,地价低 ‎ 水源紧缺 ‎ 作物品质好、单产高;南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哈密瓜、葡萄干闻名中外;“塞上江南”宁夏、河套平原主产甜菜、春小麦;河西走廊为瓜果蔬菜基地 ‎ ‎【注意】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草原广阔,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才发展灌溉农业。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高寒地区,以游牧业为主,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三大优良畜种,种植业主要分布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 ‎【典题突破】‎ ‎(2018·赣中南五校联考)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1~2题。‎ 地区 ‎①‎ ‎②‎ ‎③‎ ‎④‎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6.3‎ ‎≥10 ℃积温(℃)‎ ‎4 140‎ ‎8 200‎ ‎2 800‎ ‎6 500‎ 年降水量(mm)‎ ‎683‎ ‎1 980‎ ‎538‎ ‎1 350‎ ‎1.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 A.①地—华北平原 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 D.④地—海南省 ‎2.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 A.热量不足 春小麦 B.水源短缺 棉花 C.光照不足 水稻 D.降水少 甜菜 ‎ ‎ 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但水资源缺乏。‎ ‎【答案】1.A 2.B ‎(2018·宁德模拟)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读图回答3~4题。‎ ‎ ‎ ‎3.图中①、②两地农田水分盈亏量数值( )‎ A.①>0 ②>-500 B.①>0 ②<-500‎ C.①<0 ②>-500 D.①<0 ②<-500‎ ‎4.图示区域农田水分盈亏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作物品种差异 B.耕作方式差异 C.作物熟制差异 D.干湿状况差异 ‎ ‎ ‎【答案】3.C 4.D ‎(2018·成都模拟)下表示意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和甜菜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数据。据此完成5~7题。‎ 农作物 省区 ‎①‎ ‎②‎ ‎③‎ ‎④‎ 河北 ‎2 420‎ ‎623‎ ‎18‎ ‎92‎ 黑龙江 ‎295‎ ‎0‎ ‎111‎ ‎1 925‎ 新疆 ‎728‎ ‎1 269‎ ‎95‎ ‎65‎ 江西 ‎12‎ ‎66‎ ‎0‎ ‎3 227‎ ‎5.表中②代表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甜菜 C.水稻 D.小麦 ‎6.江西无农作物③播种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7.与河北相比,黑龙江农作物④播种面积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平原面积广大 B.土壤深厚肥沃 C.机械化水平高 D.灌溉水源充足 ‎ ‎ ‎【答案】5.A 6.B 7.D ‎ ‎ 考点五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对比分析 ‎【归纳总结】‎ 四大工业基地因各自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也不同,呈现的发展问题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工业基地 ‎ 发展条件 ‎ 存在问题 ‎ 发展方向 ‎ 辽中南工业基地 ‎ ‎①丰富的煤、铁和石油等资源;②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 ‎ ‎①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②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 ‎①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②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③适当限制某些能耗大、当地缺乏原料资源的工业的发展 ‎ 京津唐工业基地 ‎ ‎①丰富的煤、铁、石油、盐等资源;②统一的电网;③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④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 ‎①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②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 ‎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②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精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 沪宁杭工业基地 ‎ ‎①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②技术力量雄厚;③统一的电网;④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 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①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②水、陆、空运输便利 ‎ ‎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②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 ‎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②加强区内各城市的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 ‎【方法技巧】‎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工业带 ‎ ‎ ‎【典题突破】‎ ‎(2018·常州模拟)下图为2015年1月、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 ‎ ‎1.2015年1月、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 )‎ A.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藏、贵 B.最慢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辽、秦 C.东部经济带各省区快于西部经济带各省区 D.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北多南少 ‎2.各地区增速存在差异,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黑龙江、辽宁接受产业转移 ‎②北京、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江苏、山东、广东高新技术发展迅速 ‎④江西、湖南面临资源问题,工业发展受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答案】1.D 2.B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到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已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都”之称。‎ ‎ ‎ ‎(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2)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解析】本题所提供的文字和地图资料相当明显,如铁、煤资源的分布,辽河、辽宁省的位置(可联想到交通),过去重工业基地的发展等。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该省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稠密的铁路网、大连的海运),辽河的水源,劳动力资源,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等,以上各项可从文字和地图上获得思维的线索。其中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原料(铁、煤)。近年来辽宁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是:省内煤炭资源的枯竭,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如高速公路的建设),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答案】(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和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原料(铁、煤)。‎ ‎(2)省内的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 ‎ 考点六 我国主要交通线、交通站点 ‎ ‎【归纳总结】‎ ‎1.通过绘制主要交通线路网简图记忆中国主要铁路线 ‎ ‎ ‎2.根据交通线路网图总结规律,进行记忆 ‎(1)以“线”带“点”‎ ‎①南北干线:京哈—京广沿线。‎ 既是沿海航线,又是远洋航线的港口:天津、广州。‎ 商业中心: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 对外贸易口岸:广州、天津。‎ 航空港:北京、广州。‎ ‎②东西干线陇海—兰新沿线 ‎ 铁路枢纽:郑州、徐州、兰州 港口城市:连云港 商业中心:西安 ‎ ‎③长江航线 ‎ 港口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商业中心:重庆、武汉、上海 ‎ ‎(2)以“线”带“面”‎ 主要指铁路干线或内河航线所经过的省区、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工业基地。‎ 京杭运河沿线 ‎ 经过的省市有: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 ‎(3)以“线”带“线”‎ 即铁路干线穿过的水运航线或水系,或是水运航线本身穿过的水系,也可以是与东西铁路干线相交的南北铁路干线等。‎ ‎①同蒲—太焦—焦柳—柳湛线 ‎ 穿过的水系:黄河、长江、珠江水系 交汇的铁路:京包线、石太线、焦兖日线、陇海线、襄渝线、湘黔线、湘桂线、黔桂线 ‎ ‎②京沪线 ‎ 穿过的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交汇的铁路:石德线、胶济线、焦兖日线、陇海线、沪杭线 ‎ ‎【方法技巧】‎ ‎1.主要铁路枢纽 ‎ ‎ ‎2.歌诀记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名称 中国铁路干线长,五纵三横会成网,京哈京广贯南北,陇海兰新东西向,‎ 京包包兰黄河北,宝成成昆西南方,京沪焦柳是两纵,沪昆相连一横畅。‎ ‎【典题突破】‎ ‎(2018·洛阳模拟)下图为我国30°N纬线经过的六省(区)的公路网密度和公路货运占该省(区)总货运量比重图。据此回答1~2题。‎ ‎ ‎ ‎1.与①省(区)比较,②省(区)公路网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区面积大,地表崎岖 B.人口稀少 C.河流密布,多洪涝灾害 D.资源贫乏 ‎2.③省(区)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地质灾害频发 B.公路里程短 C.运输方式多样 D.经济水平低 ‎ ‎ ‎【答案】1.A 2.C ‎(2018·柳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3~4题。‎ ‎ ‎ ‎3.该铁路干线可能是( )‎ A.陇海—兰新铁路 B.京包—包兰铁路 C.京哈—京广铁路 D.宝成—成昆铁路 ‎4.对图中③地区列车运行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洪涝 C.沙尘暴 D.台风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铁路干线沿线①②地区的1月气温在‎0 ℃‎以下,且沿线的年降水量为400~‎800 mm,所以可以分析出①②地区分别为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图示③④地区的1月气温在‎0 ℃‎以上,且沿线的年降水量大于‎800 mm,据此可以分析出铁路沿线③④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所以该铁路干线纵贯我国南北,最可能为京哈—京广铁路。第4题,③位于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多洪涝灾害。‎ ‎【答案】3.C 4.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