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冲关38世界地理概况作业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 课时冲关三十八 (时间:45 分钟 满分:9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8 年是倡议“一带一路”五周年。“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三大洋,其中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道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曼德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2.“一带一路”联系的大洲是( ) A.亚洲、非洲、大洋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南美洲、亚洲、大洋洲 D.欧洲、非洲、大洋洲 解析:1.C 2.B [第 1 题,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三大洋,其中连接大西洋和印 度洋的水道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地中海属于大西洋,红海属于印度洋,C 对;直布罗陀海峡位于大西洋,A 错;曼德海峡位于印度洋,B 错;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 洋和大西洋,D 错。第 2 题,结合图中海陆轮廓,“一带一路”联系的大洲是亚洲、非洲、 欧洲,没有连接大洋洲、南美洲。] (2019·安徽宣城高三调研)“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怕, 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 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 3~5 题。 3.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4.“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 5.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赤道,太阳高度较大 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 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地处低纬,没有四季变化 解析:3.D 4.A 5.B [第 3 题,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所 以不会出现“烟缕垂直地升起”,A 错误;非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 和多雨,有明显的四季更替,B 错误;中国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 少,植被稀少,C 错误;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四季更替,植被 覆盖率高,D 项正确。第 4 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低纬度。赤道无 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纬 5°之间的地带。这里太阳终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气温最 高地带。由于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多对流 雨,风速微弱。第 5 题,由题干材料可知,说明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该地不一定位于赤 道,可能位于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较大,A 错;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没有明显的 四季更替,B 正确;土壤肥力对季节更替无影响,C 错;低纬度范围为 0~30°之间,包括热 带和部分亚热带,而亚热带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更替,D 错。] (2019·江西联考)著名学者帮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 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如图是人类大陆图的局部 图,读图回答 6~7 题。 6.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造成两地呈带状分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沿一条河谷分布 B.甲处沿带状降水量分布 C.乙处沿铁路线分布 D.乙处受山脉限制 7.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6.B 7.C [第 6 题,根据陆地轮廓特征可判断出图示地区为非洲,图中甲处位 于北非西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自然条件好于南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受水源影响,人口呈带状分布。第 7 题,图中①③两地均为热带沙漠 气候,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②地位于刚果盆地,为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 ④地位于大西洋,不在非洲大陆。] 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等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图。读图, 回答 8~9 题。 8.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 A.林地、耕地、草地 B.耕地、林地、草地 C.耕地、草地、林地 D.草地、耕地、林地 9.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开阔 B.山地面积广大 C.河流少水量小 D.气候温暖湿润 解析:8.C 9.D [第 8 题,欧洲、北美洲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南美洲有大面积 的热带雨林,故在这三个大洲林地面积比重大,则③代表林地;非洲以热带草原为主,草地 面积比重大,故②代表草地;①代表耕地。第 9 题,南美洲气候湿热,利于林木生长;同时 湿热的雨林区不利于人类生存,而耕地面积比重小。] 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地区,有种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该建筑是由 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墙体厚度达 80 cm,这种建筑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 越的生态民居,吸引了很多游客。据此完成 10~11 题。 10.推测该建筑墙体为厚度达 80 厘米泥质墙体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抵御夏季的雨水 C.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D.防御冬季的风沙 11.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区最适宜游览的时间是( ) A.1~2 月 B.4~5 月 C.7~8 月 D.11~12 月 解析:10.A 11.B [第 10 题,读材料及图可知,阿勒颇地区位于叙利亚北部大致在北 纬 37°附近,位于地中海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因此 B 错误;临近地区有沙漠分布,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春秋季节多风沙, D 错误;该建筑墙体为厚度达 80 厘米泥质墙体,强调的是厚度的原因,与 C 无关;厚墙可 以阻隔阳光,减缓夏季室外高温,冬季可以保温,A 正确。第 11 题,由上题分析,阿勒颇 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冬夏季都不适宜,因此从气候角度分析, 该地区最适宜游览的时间是 4~5 月。] 二、非选择题(共 46 分) 12.(2019·吉林实验中学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 分) 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往返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中欧班列”应运而生。 2017 年 4 月 29 日,中欧班列首次采用冷链运输白俄罗斯的液态奶等食品。白俄罗斯气候温 和,年降水量为 550~700 mm。该国是世界五大奶制品出口国之一,奶牛场高度集中,超 过 90%的产量都来自于国有牧场。 许多世界高端葡萄酒产自下图中部分西欧国家,中国消费的中端葡萄酒超过 80%为本 土酿造,国外酒商正积极开拓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最适合的温度为 14~20℃,从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货运班列, 首趟运行 21 天,比海运缩短约 10 天。高端葡萄酒是返程运回的重要货品之一。下图示意“义 新欧”班列路线。 (1)阿斯塔纳是“中欧班列”运行线路经过的重要城市之一。分析该城市适宜开发利用 的新能源。(6 分) (2)分析白俄罗斯成为全球主要奶制品生产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8 分) (3)西班牙的果蔬在欧盟市场竞争力强。分析该国果蔬种植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4 分) (4)与海运相比,说明选择“义新欧”铁路从西欧运输高端葡萄酒到义乌的优势。(6 分) 解析:第(1)题,阿斯塔纳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结合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 析。读图可知,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所以阿斯塔纳适宜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第(2) 题,白俄罗斯成为主要奶制品生产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结合自然环境及材料进行分析。 包括气候、市场、交通等角度。从气候看,由材料可知,“白俄罗斯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 550~700 mm”,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原奶品质好,产量高;机械化水平高;从 交通运输来看,有冷链物流运输,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中欧班列等,铁路运输便利; 从市场看,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所以白俄罗斯成为主要奶制品生产基地。第(3)题,西班牙 的果蔬种植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热量、光照及气温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西班牙在 欧洲较其他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成熟期早,上市早;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降水少,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有利于种植果蔬。第(4)题,“义 新欧”铁路从西欧运输高端葡萄酒到义乌的优势主要结合铁路运输与海洋运输的特点进行 分析。铁路运输连续性较好,运输速度较快,运输所耗费的时间短,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持。 同时,主要运行在中纬度地区,不需要经过热带地区,保障了葡萄酒的品质。 答案:(1)风能、太阳能。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冬季风风力强劲,风能丰富;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 (2)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原奶品质好,产量高;机械化水平高;有冷链物流 运输,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中欧班列等,铁路运输便利;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3)纬度低,热量充足,成熟期早,上市早;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 积累。 (4)与海运相比,“义新欧”铁路运输的优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速 度较快,运输的路线短,时间较短;该货车所经的国家大多位于中纬度,避免经过高温的热 带地区。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2 分) 尼加拉瓜湖位于尼加拉瓜国西南部(位置如图),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 截形成。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低平的地峡相隔,湖水通过尼加拉瓜与哥斯达黎加的界 河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尼加拉瓜湖数万年前还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现在湖里仍然有成 千上万的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大型海水鱼。尼加拉瓜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 淡水湖。 (1)推测尼加拉瓜湖的形成过程。(6 分) (2)分析尼加拉瓜湖为淡水湖但海水鱼资源丰富的原因。(8 分) (3)为尼加拉瓜湖渔业开发和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8 分) 解析:第(1)题,尼加拉瓜湖原为海湾的一部分,由于火山喷发形成堰塞湖,后经长时 间的淡水补给形成淡水湖。第(2)题,分析时主要从湖泊与海洋的连通性、鱼类的游入、原 始鱼类的进化以及鱼类的生存空间等角度分析。第(3)题,分析时主要从鱼类捕捞加工、品 牌意识、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 答案:(1)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与外海隔绝而成湖;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 湖水上涨不断外泄入海,湖水日渐淡化,变成淡水湖。 (2)湖泊纬度较低,靠近海洋,通过河流与海洋相连;部分海水鱼沿圣胡安河游入湖中; 为海湾演化成的湖泊,原始海洋鱼类逐渐适应淡水环境;尼加拉瓜湖湖面广阔,为体型较大 的海水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3)适度捕捞湖中的鱼类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鱼类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 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尼加拉瓜湖鱼类加工的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 出口创汇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