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2章第27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2章第27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 27 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考点一 知识整合 答案 1. 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水土流失 (1) 区域可持续发展 ① 主要内容 : 的 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和社会 ②解决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 破坏 : 、 荒漠化、森林破坏 、 等 水土流失 湿地减少 (2) 水土流失 ① 含义:是指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 ② 分布:多分布 在 、 丘陵和高原地带。 山地 ③原因 自然原因: 包括 、 气候、土壤、植被等 因素 人为 原因: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 人为 活动 地貌 自然原因 地貌 形态 的 ________ 土壤 黄土易 被 _______ 气候 降水集中, 多 _____ 植被 稀少 人为原因 农业生产 造成 ______ 和 草原破坏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过度开垦 、 ______ 、 乱伐树木 、 ______ 以及 无计划地修建窑洞 不稳定 侵蚀性 暴雨 森林 答案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放牧 开矿 危害 表现 农业 破坏 _________ , 造成农业减产 地貌 加剧 ______ 发展 和泥石流灾害,威胁工矿 交通 ______ 安全 生态环境 造成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 生态环境 ______ 河湖 淤积 __________ ,加剧 ______ 灾情 水资源 影响 水资源 ______ 和 ______ 利用 3. 水土流失的危害 答案 土壤肥力 沟壑 设施 恶化 江河湖库 洪涝 合理 有效 解题探究 题组 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2013· 重庆文综 )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1 ~ 2 题。 1. 流域产沙量 ( 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 ) 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 A.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 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 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解析答案 解析  本题 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 “ 流域产沙量 ” 的测定,不可能对 “ 每次 ” 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量进行测定, A 、 B 项错误 ; 又 因测量对象是整个流域,所以泥沙收集池应设置在流域出口处, D 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答案 2. 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 A. ① B . ② C. ③ D . ④ 解析  在 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坡面水流速度越快,流水冲刷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多,即单位面积产沙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坡度 25° 以下地区,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人类活动强度大,水土流失随坡度增加急剧加重,单位面积产沙量快速增多;坡度 25° 以上地区,农业活动以林牧业为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较小,随坡度增加,单位面积产沙量变化不大,故 ① 曲线符合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 A 项正确。 答案  A 归纳总结  水土流失的成因 (1) 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2) 人为因素: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 3.(2015· 上海地理 )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题组二 水土流失的危害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 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解析答案 解析  图 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千米或几十千米。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 答案   名称 :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 7 、 8 、 9 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 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答案 解析  可以 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   不利 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 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 ) (3) 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答案 解析  有利 可以从对黄土地貌的改善分析,不利可以从对土质的影响分析。 答案   有利 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 ( 任答一点即可 )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 任答一点即可 ) 归纳总结  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水土流失 的治理 考点二 知识整合 1. 主要措施 措施 具体做法 生物措施 _________ 工程措施 沟谷兴修小型水库 , __________ 等 ;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 农业技术措施 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 、 ______ 等 答案 植树种草 打坝淤地 轮作 2. 治理模式 ——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1) 综合治理的意义 ① 便于对小流域内 的 进行 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 ② 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 (2) 综合治理的原则:生物措施 与 _________ 紧密 结合。 答案 农、林、牧业用地 工程措施 解题探究 (2013· 江苏地理 )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 1 是 “ 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 ” ,图 2 是 “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 。读图回答 1 ~ 2 题。 解析答案 1. 图 2 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 A. 水平梯田 B . 坡式梯田 C. 隔坡梯田 D . 反坡梯田 解析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能够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增强水土保持效果。 答案  C   2.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 A. 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 修筑难度小 C. 利于机械化耕作 D. 便于灌溉施肥 解析答案 解析  由 图 1 可以明显看出,甲区地形是坡上陡平相间,故其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应是隔坡梯田。 答案  A 荒漠化 考点三 知识整合 1. 荒漠化的含义及表现 (1) 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 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 荒漠化的成因 (1) 自然因素 ① 基本条件:干旱的气候 。 ② 物质基础: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 ③ 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 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持续干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2) 人为因素 —— 决定性因素 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 ②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 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3. 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4. 防治 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① 现有林地 → 作为防护林 ②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 → 发展林业、牧业 ③ 已荒漠化的地方 → 退耕还林、退耕还 牧 (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 解题探究 题组一 荒漠化的形成 1.(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Ⅰ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 ≥ 8 级 ) 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厘米~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解析答案 (1)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解析  提取 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答案   多 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 ( 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 ) 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解析答案 解析  认真 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 答案   冬 春季气候干燥 ( 降水少 ) ,地表缺乏植被 ( 草 ) 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 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解析答案 解析  可 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 答案   ( 铁路路基较高 ) 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 ( 和路肩 )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015· 山东文综 )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 “ 生态裂谷 ” 。 右 图 为 “‘ 生态裂谷 ’ 分布示意图 ” 。完成 2 ~ 3 题。 题组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 “ 生态裂谷 ” 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解析答案 解析  由于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 “ 生态裂谷 ” 。 答案  C   3. “ 生态裂谷 ” 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答案 解析  当 该地 “ 生态裂谷 ” 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发展植树造林;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改善工作;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可合理开采地下水。 答案  D 练出高分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下图为 “ 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 。读图回答 1 ~ 3 题。 解析答案 8 1. 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    ) A. 光照强 B . 气温年较差大 C. 土壤肥沃 D . 地形平坦 解析  能 使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因素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图示区域降水稀少而光照强。 答案  A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2. ⑤ 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 热量充足 B . 水源充足 C. 降水丰富 D . 光照充足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  草原景观 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 ⑤ 地降水量在 100 mm 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 答案  B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3.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 A. ①②③④ 全部种树 B. ①② 种草、 ③ 种树 C. ① 种树、 ②③ 种草 D. ① 种树、 ②③④ 种草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  降水量 在 400 mm 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的 ②③ 由于降水少而适宜种草。 答案  C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读图甲 “ 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 ” 及图乙 “ 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 ” ,回答 4 ~ 5 题。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4. 据图分析 (    ) A. 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 大 B . 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 C. 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 外迁 D . 阔叶林带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解析  图 乙显示侵蚀强度并未随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大;图乙给出了侵蚀强度与人口、植被的相关性,并非指侵蚀强度与其他因素无关,比如降水;由题目给出的信息无法判断区内是否出现人口大规模外迁;阔叶林带人口密度最大,说明阔叶林带自然条件更优越,比如降水更丰富,土壤更肥沃,环境人口容量更大。 答案  D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5. 该区域 (    ) A. 地势总体南高北 低 B . 自然带分异的基础是水分的差异 C. 农业生产以畜牧业 为主 D . 河流治理的核心是水污染防治 解析  图 甲中河流流向表明区域内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本区是传统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过度开垦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黄河中游河流治理的核心是防治水土流失;区域内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渭河平原的半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陕北的干旱气候,因此自然带分异的基础为水分。 答案  B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 右 图 为 “ 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 。据此完成 6 ~ 7 题。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6. 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 (    ) A. 侧蚀 B . 下蚀 C. 沟头崩塌 D . 溯源侵蚀 解析  沟头防护工程 的主要作用是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制止沟头前进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侧蚀、下蚀发生在河流的干支流沿线,不是在沟头位置。防护工程的目的不是沟头崩塌,主要是防止溯源侵蚀。 答案  D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7. 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  防护 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 A 、 C 、 D 处种树,不能减少对沟头 B 坡的侵蚀。在 B 处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 B 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 答案  B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8.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为 13 × 10 4 km 2 ,平均年降水量为 375 mm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材料二  1995 ~ 2005 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1) 西辽河属于 ________( 内、外 ) 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  根据 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 答案   外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 带的过渡 地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2) 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 ____________ 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  西 辽河流域处于我国 “ 三北 ” 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答案   “ 三北 ” 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3) 请描述 1995 ~ 2005 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  该 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答案   耕地 、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 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4) 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  通过 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 答案   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2014· 江苏地理 ) 下图为 “ 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 。读图,回答 9 ~ 10 题。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9. 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双选 )(    ) A. 保障城镇用水 B . 开发水能资源 C. 蓄水灌溉农田 D . 发展水产养殖 解析  绿洲 在沙漠戈壁中,河流水量小,故在此处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一定不是开发水能资源和进行水产养殖,而是保障城镇用水与农田灌溉。 答案  AC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10. 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双选 )(    ) A. 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 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 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 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该 地为沙漠中的绿洲,气候干旱,且山区地形崎岖,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影响环境;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营造防护林网等措施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  CD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14· 广东文综 )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 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答案 解析  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 答案  D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2013· 重庆文综 )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12 ~ 14 题 。 12. 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 A. 气温分布图 B . 降水量分布图 C. 工业分布图 D . 旅游景点分布 图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水土流失 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 — 地形起伏大,坡面水流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平坦地区,水土流失较轻。气候 — 主要是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 — 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B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13. 流域产沙量 ( 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 ) 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 A.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 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 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答案 解析  本题 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 “ 流域产沙量 ” 的测定,不可能对 “ 每次 ” 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量进行测定;又因测量对象是整个流域,所以泥沙收集池应设置在流域出口处。 答案  D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14. 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答案 A. ① B . ② C. ③ D . ④ 解析  在 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坡面水流流速越快,流水冲刷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多,即单位面积产沙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坡度 25° 以下地区,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人类活动强度大,水土流失随坡度增加急剧加重,单位面积产沙量快速增多;坡度 25° 以上地区,农业活动以林牧业为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较小,随坡度增加,单位面积产沙量变化不大, ① 曲线符合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 答案  A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15. 下图是 “ 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1) 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________ 、 ________ 。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 气温年较差大 c. 降水集中 d. 植被破坏 严重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答案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 。读 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 答案  c   d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2) 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________ 。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答案 解析  以 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答案  风力 作用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3) 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________ 、 ________( 填图 中代号 ) 。 ① 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 。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答案 解析  根据 图中各序号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作出选择, ① 工程位于西北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 答案  ③  ⑤ 土地荒漠化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4) 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 ①④ 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答案 解析  ④ 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① 地的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较为平坦,但气候干旱,降水少。 答案   ① 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高考题组 9 10 11 12 13 14 15 第 27 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