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①“春洼”—大风 ②“夏岗”—洪水 ③“冬阳”—低温 ④“秋平”—大风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春洼”大风,即春天多大风天气,宜在凹地建蒙古包,减少大风危害,①对。“夏岗”指夏天在山岗上建蒙古包,高岗上有风,凉快,且不会因下雨积水,②错。“冬阳”指冬季气温低,宜在向阳的地方建蒙古包,③对。“秋平”指秋季在平坦处建蒙古包,是因为秋季受高压影响,大风天气少,④错。①③正确,A对,B、C、D错。故选A。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2. 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A. 青藏高原 B. 西北地区 C.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3. 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B. 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 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 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答案】2. D 3. D 【解析】 试题分析: 【2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应处于季风区。分布有丘陵地形房屋背山面河而建,而且屋顶为尖顶,是明显的南方住宅特点。 【3题详解】 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此该聚落位于丘陵的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考点: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GPS在“精准农业耕作”中可以( )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5. “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可以( ) A. 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 B. 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施药 C. 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 D. 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精准农业”利用GPS获取农田信息定位,包括产量监测、土样采集等,①对;计算机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决策出农田地块的管理措施,属于GIS的功能,②、③错;把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有GPS设备的喷施器中,从而精确地给农田地块施肥、喷药,属于GPS功能,④对。故选B。 【5题详解】 “精准农业”针对农作物的差异,进行精准喷药、施肥,A、B错;通过实施精准耕作,可在尽量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因多度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C错、D对。 【点睛】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和化学化是这一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共同特点。 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利用遥感卫星,可以( ) A. 发现水稻虫害的类型 B. 了解农作物长势 C. 计算台风灾害的损失 D. 评价土壤的质量 7.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比较适宜的基准图件是( ) ①城市等高线地图 ②城市气温分布图 ③城市行政区划图 ④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健康作物与病害作物的反射率是不同的,可以通过RS 可以了解农作物长势,选B。 【7题详解】 在自然要素中,地形是城市道路建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选①;在社会经济要素中,商业网点的分布是影响城市道路建设的基本因素,选④。故D正确。 【点睛】 “3S”技术应用巧记 RS:记住“调查、监测”四个字。遥感是用来搜集信息的,涉及调查、监测一类的字眼,一般都是遥感的应用领域。如国土资源的调查、台风灾害的监测等。 GPS:记住“定位、导航”四个字。飞机导航、汽车导航都要用全球定位系统。要特别注意,全球定位是三维定位,除能确定经纬度位置外,还能确定海拔,所以高程测量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GIS:记住“管理、分析”四个字。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管理、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人类的行为提供参考数据。如城市管理、出租车的调度管理、商业区的选址分析等。 该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下面2题。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 (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8. 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 30°N~40°N西海岸 B. 30°N~40°N东海岸 C.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 五大湖区 9. 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8. A 9. C 【解析】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农业生产)。 【8题详解】 1月均温是6-8度,肯定是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只有两种,一种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一种是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300-900mm。表中的数值只能是地中海气候。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就是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因此A正确。 【9题详解】 ①项。通过对比中国某区的自然条件和最适宜区的自然条件可以得出,中国跟“最适宜”所需的自然条件最接近。②项。气温日较差大才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因此②项表述本身错误。③项。从表中资料可以看出,中国某区应该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非常多雨,因此光照比起地中海气候来肯定是少的(地中海气候,也就是美国30度-40度西海岸,夏季炎热干燥,阳光自然非常充足),也排除。④项。中国的工资明显低于美国,因此劳动力成本非常低。正确。因此选C。 10.形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降水因素及我国自然特征的掌握程度。 【详解】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降水稀少,从而形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因此选项①、③符合题意。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且纬度较高,副热带高气压带不能影响该区,选项②不符合题意。纬度位置高,不是当地干旱的原因,而且纬度高蒸发弱,有可能形成冷湿气候,选项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11. 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 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 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 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纬度高,不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A错。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选B。跨流域高山流水会使区域水资源增多,减轻荒漠化,C错。建国以后,该地区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D错。 【考点定位】区域荒漠化的原因。 【名师点睛】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跨流域高山流水会使区域水资源增多,减轻荒漠化。建国后,由于发展粮食生产的需要,我国荒漠化面积有扩大趋势。 12.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 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C. 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D. 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 【答案】D 【解析】 荒漠并不等同于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只是荒漠的一部分,A错;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B错;荒漠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类活动因素,后一个因素往往是形成荒漠化的主导因素,C错。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D对。 13.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分条件向东向西逐渐变干 B. 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C. 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 D. 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加 【答案】A 【解析】 西北地区主要延伸方向是东西方向,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距海遥远、降水少,自东向西随水分减少,自然景观也自东向西渐变。选A。 14.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答案】B 【解析】 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全球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因此亚马孙雨林的减少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由此带来的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和岛屿等地势较低的地区。答案选B项。 点睛:生态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唱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5.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A.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 移民亚马孙平原 C. 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都会破坏雨林的环境,不有利于保护,A.B.C错。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雨林,D对。 考点:保护雨林的措施、方法。 16. 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纬度近海地区 B. 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C.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D. 两极地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故只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带雨林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17.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A. 半干旱农牧过度区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B.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 C.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 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 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B正确,C、D错误。半干旱的农牧业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开垦而导致荒漠化加重,故应合理开垦,退耕还草,恢复植被,A错误 18.人类经济活动对荒漠化形成影响,正确的是 A. 在低湿地发展立体农业 B. 黄土高原上多开垦土地 C. 降水多的年份利于抑制风沙的活动 D. 过度开垦草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荒漠化成因。 【详解】湿地发展立体农业是对湿地的充分利用,由于湿地常年多水,所以不会存在荒漠化,故A错;黄土高原降水较多,加上地势起伏较大,土质疏松,多开垦土地会导致水土流失而不是荒漠化,故B错;降水多的年份利于抑制风沙的活动,这属于自然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故C错;草原的过度开垦导致草地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植被稀少,加上草原降水稀少,所以会加剧草原的荒漠化,故D对。 读亚马孙河水系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亚马孙河具有非常优越的航运条件,原因是( ) ①水量丰沛,河宽水深 ②经济腹地宽广 ③全年无结冰期 ④干支流间可以直接通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亚马孙河流域水能资源集中在支流上,原因是( ) ①干流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开发 ②干流河道宽阔,水面平缓 ③支流从山地或高原进入平原,落差大,水流急 ④支流开发成本低于干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1. 下列举措符合亚马孙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开发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 B. 迁入人口,推动城市化进程 C. 防治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 D. 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大力种植经济林木 【答案】19. C 20. B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航运条件要考虑河流的流量、流速、通航时间及沿岸经济状况等;亚马孙河地处赤道附近,流域内降水丰富,水量丰沛,河宽水深利于航运①正确;流域内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经济腹地并不宽广②错;地处热带,全年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③正确;干支流流量大,之间可以直接通航④正确。选C正确。 【20题详解】 河流的水能资源与河流的落差和水量大小有关;亚马孙河干流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宽阔,水面平缓,支流从周边山地或高原进入平原,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集中在支流上;与干流生态环境脆弱及开发成本无关。选B正确。 【21题详解】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对世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其生态意义非常重要,开发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会加剧雨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剧世界气候恶化,A错;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脆弱,若大量迁入人口,推动城市化进程,会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取,B错;防治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利于雨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大力种植经济林木,会破坏雨林原有的生态系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错。选C正确。 【点睛】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 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无冰期或冰期短、无枯水期,通航时间长 河道:宽阔平直,水网密布,与海洋沟通,可河海联运;水深适宜载重货物 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22.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暖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如春 B. 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C. 夏秋季节多降水,冬春季节降水较少 D. 春秋季节多降水,冬夏季节降水较少 【答案】B 【解析】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选B。 2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B. 防洪 C. 航运 D. 旅游 【答案】A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措施:防洪(水库)、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农业结构、矿区生态恢复)。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4. 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B. 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C. 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 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田纳西河流域在19世纪后期的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而使水土流失加重。 25.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市场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西省是我国最大能源基地,全国的煤炭都是由山西来供应 B. 山西省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出口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 C.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继续增加 D.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节能意识的增强,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有所下降 【答案】C 【解析】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但全国的煤炭不都是由山西来供应的,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其他省份(如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煤炭产量也较大,A错;山西省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但受国家宏观调控、煤炭质量和成本、国际煤炭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山西煤炭出口市场仅限制于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B错;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会继续增加,C对,D错。 26.有关山西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西省地处我国东部地区,紧靠京津唐地区 B. 山西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向西近邻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 C.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向东邻近京津唐地区 D. 山西省地处我国西北,紧邻黄河位于黄河以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 【详解】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得知,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向东邻近京津唐地区。选C。 27.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 A. 煤—电—铝 B. 煤—电—铜 C. 煤—焦—化 D. 煤—铁—钢 【答案】B 【解析】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选B。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 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9. 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A. 气温的日较差小 B. 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 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30. 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 A. 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 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 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D. 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答案】28. C 29. D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虎林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因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河流冰封期长,冬季降雪量较大,有春汛;该地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说明该地环境质量好,没有大气或水污染,其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故D项正确。 【30题详解】 虎林市对农业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增加了收入,故D项正确。 考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二、综合题(40分) 3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A地区的名称是_________,该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山脉,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洋流),它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 (4)A地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这种资源如果遭到破坏,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2)安第斯山脉 增加降水量(阻挡秘鲁寒流的影响) (3)巴西暖流 增温增湿 (4)热带雨林 全球气温升高, 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难度小,主要考查巴西热带雨林地区的基础知识,包括地形、气候、洋流等自然环境要素及雨林的生态效益。 (1)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A为亚马孙平原,当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 (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B为安第斯山脉,它可以阻挡西海岸秘鲁寒流对A地区的降温减湿作用,且使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在山脉东侧形成地形雨,增加A地降水。 (3)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D为巴西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4)A地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由于雨林植被强大的生命活动,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雨林又是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故如果雨林遭到破坏,将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生物多样性减少。 32.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能源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___________为主,与世界相比较,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太___________(低、高)。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___为主。 【答案】(1)石油 煤炭 天然气 (2)煤炭 低 石油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难度小,根据常识和图表即可作答。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其次是煤炭,再次是天然气。故A为石油、B为煤炭、C为天然气。 (2)看左图可知,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读图,世界天然气消费比例为23%, 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为2.7%,与世界相比较,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太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 33.读图分析: (1)图示地区为________,河流R出现汛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经治理改良后适宜发展农业。P地区该如何治理和利用沼泽地?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不同角度考虑,这样的做法有何利弊? 【答案】(1)三江平原 春、夏季 原因: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水;夏季降水丰富,雨水补给 (2)对于重沼泽适于辟为养鱼池,轻沼泽宜辟为稻田 (3)利: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弊:湿地萎缩,削弱了其环保功能,易造成土地退化等问题,降低了环境效益。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河流补给特征和湿地的治理。 【详解】(1)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在130°E,45°N附近,位于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此地区纬度高,冬季积雪较多,春季气温回升,河流受积雪融水补给影响,进入春汛。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河流受雨水补给影响,进入夏汛。 (2 )治理和利用沼泽地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重沼泽,水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只能适于发展渔业,将沼泽开辟为养鱼池。对于轻沼泽,水浅,有丰富的有机质,可以将沼泽开辟为水田,发展种植业。从经济效益来说,沼泽地的治理和利用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商品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从环境效益来说,沼泽具有调蓄、调节气候的作用,为当地动植物提供栖息环境,而沼泽地的开辟会导致湿地萎缩,削弱沼泽地的调蓄作用,易造成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降低了环境效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