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中山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中山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特克斯峡谷位于新疆伊犁的特克斯河流域,主要由阔克苏峡谷和库尔代峡谷组成,是一种迥 异于普通峡谷的 “平地裂缝式 ”峡谷。下面甲图为特克斯峡谷地理位置示意图, 乙图为特克斯峡谷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地区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 ①冰雪融水 ②地下水 ③大气降水 ④湖泊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形成该地区“平地裂缝式”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地壳下沉 【答案】 1.B 2.A 【解析】 1.天山地区有终年积雪,河流水源部分来自冰雪融水;同时由于该地西侧有开口,受到来自大西洋水汽 的影响,大气降水较丰富。故 B①③正确。 故选 B 2.根据景观图可知,特克斯峡谷为典型的“ V”形谷,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 A 正确;冰川 侵蚀形成的峡谷为“ U”形谷,风力侵蚀难以形成峡谷, BC错误;地壳下沉属于内力作用, D错误。 故选 A 2.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 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 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 沙坝将海水分割, 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 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如图为 “全新世( 11700 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 列模式图 ”,图中 a、b 为三角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b 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涨潮时海浪堆积、河流堆积 D.退潮时海浪堆积、河流堆积 2.若此后潟湖演变成淡水湖,原因可能是( ) A.大规模海退 B.大规模海进 C.河流改道入海 D.沙坝面积缩小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全新世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为材料, 设置两道试题, 涉及三角洲形成的 地质作用、潟湖演变成淡水湖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中显示, a 三角洲位于潟湖与大海相连位置的潟湖一侧,只有涨潮时海浪携带泥沙通过潮汐通道进 入潟湖时堆积而成, b 三角洲形位于陆地河流出山口,河流在出山口后流速减慢,由河流堆积而成,故选 项 C符合题意,选项 A、B、D不符合题意。 2.若此后潟湖演变成淡水湖,原因可能是大规模海退,澙湖中海水外泄减少,河流水大量流入,故 A正 确。大规模海进,海水会通过缺口补给澙湖,湖水不会变成淡水,故 B 不符合题意。河流改道入海,湖水 淡水来源减少, 不能使湖水变淡, 故 C不符合题意。 沙坝面积缩小, 说明海上上涨, 澙湖的咸水不易外泄, 湖水不易变淡,故 D不符合题意。 3. 利用自然水城发展水培农业,是中国近年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水面上利用浮力强的塑料 泡沫,上覆土壤,栽培水稻或蔬菜。水培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便形成鱼菜共生农业系统 ( 如图 ) ,其产品 品质优于大棚无土栽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大棚无土栽培相比,农户利用自然水面生产蔬菜的优势是 A.成本较低 B.管理方便 C.病虫害少 D.便于采收 2.与大棚无土栽培农业相比,自然水面栽培的蔬菜品质更好,其原因是 A.蔬菜水分含量充足 B.农药施用和残留少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不受自然灾害影响 3.鱼菜共生农业 A.可降解塑料,净化水质 B.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C.可防风固沙,净化空气 D.能够维持水生生物多样性 【答案】 1.A 2.C 3.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水培种植方式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生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 地理问题的能力。 1.与大棚无土栽培相比,农户利用自然水面生产蔬菜,设施设资较少,占用土地面积小,租金低,因此 生产成本较低, A 对。蔬菜生产在水面,田间管理不方便, B 错。周边是水域,病虫害容易发生, C错。 在水面上要乘船采收,相对不方便, D 错。 2.与大棚无土栽培农业相比,因为没有大棚遮挡和保温作用,自然水面上光照更强、昼夜温差更大,因 此栽培的蔬菜品质更好, C对。水培种植和大棚无土栽培都是在水中种植蔬菜,蔬菜水分含量相似,且蔬 菜水分含量高并不表示蔬菜品质好, A 错。由于水培种植比与大棚无土栽培病虫害更多,因此“农药施用 和残留少”不符合实际情况, B错。水培种植是自然状态下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更大, D错。 3.题中信息表明,水培种植使用大量塑料泡沫,因此鱼菜共生农业会增加塑料污染, A 错。蔬菜生长过 程为鱼提供食物、生长繁殖场所,鱼的新陈代谢为蔬菜提供营养元素,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B 对。 蔬菜和水面位置较低,且蔬菜没有种植在土壤之上,不具有防风固沙功能, C错。水产养殖业为了增加养 殖效率,往往会设法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因此 D 错。 4. 土壤含水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 , 即 100 克烘干土中含有水分的克数 , 也称土壤含水率。 下图示意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变化 , 农田作物根深一般 0~20 厘米。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环青海湖地区草地与农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土壤含水率一直高于农田土壤含水率 B.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持续上升 C.草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小于农田 D.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 2.农田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于深层的原因是 A.表层土壤接收太阳辐射多 , 土壤升温快 , 蒸发量大 B.土层越深根系吸水能力越强 C.农作物蒸腾作用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 D.土层越深 , 地下水越丰富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看,在深度大约 45cm 处草地土壤含水率等于农田土壤含水率, A 不对。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 深度增加总体上升,但在大约 25cm 处有所下降, B 不对。从图中看曲线的变化,草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 化大于农田,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 C不对, D 对。故答案选 D。 2.表层土壤与深层比较,表层接收太阳辐射多 ,故土壤升温快 ,蒸发量大,导致其土壤含水率低于深层, A 对。农田中,作物根系主要集中在比较浅的土层,因此土层越深根系吸水能力越强描述不对, B 不符合题 意。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部分,故对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大, C不对。地下水受到 多种因素影响,则土层越深,地下水越丰富描述不对, D 不对。故选 A。 5. 水库消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 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 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 30 米,消落带面积约 350 平方千米。下左图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右图为 被水淹没的三峡库区澎溪河白夹溪消落带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缺少植被的保护 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 ③水位的反复涨落 ④水库波浪的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对消落带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 A.扩大粮食种植的面积,保证库区粮食安全 B.构建消落带基塘系统,注重库区环境保护 C.发展林泽工程,加强库区消落带水土保持 D.开发人工浮岛,创建独特的水上花园景观 【答案】 1.B 2.D 3.A 【解析】 【分析】 1.我国是季风气候,夏季是雨季,是长江的汛期,下游地区容易受到洪灾的严重威胁。以防洪为首要目 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在汛期来临前,需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所以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 面积最大的季节是夏季, B 对。其它季节不需要腾出最大库容,消落带出露面积较小, A、C、D 错。 2.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 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②对。结合右图中消落带景观,该地有植被的保 护,①错。水位的反复涨落,水库波浪的侵蚀,加快消落带水土流失,③、④对。 D对, A、B、C错。 3.对消落带的开发利用,扩大粮食种植的面积,会加重水土流失程度,加快生态环境破坏, A 不合理。 构建消落带基塘系统,注重库区环境保护, B合理。发展林泽工程,加强库区消落带水土保持, C合理。 开发人工浮岛,创建独特的水上花园景观,将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D合理。 6.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以服务城市人口为目标。下图为 2008-2012 年我国休闲农业增长情况统计图。 分析我国休闲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原因:城市居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问增多;城市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休闲农业活动多样、有特 色,对游客吸引力大。 作用: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 构优化,缓解土地压力;促进文化交流,改变生活方式。 【解析】 【分析】 旅游业发展,要从资金、时间、旅游意愿等角度分析。现代旅游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收入、文化交流 等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详解】 旅游业发展,要从资金、时间、旅游意愿等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快,城市居民收入增加。生产力水平 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城市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休闲农业活动多样、有特色,对游客吸引力大。现代旅 游发展, 促进了基础设施、 收入、 文化交流等发展。 休闲农业发展, 有利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缓解土地压力。促进文化交流,改变生活方式。 7. 格尔木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昆仑山 , 是格尔木市的母亲河。 某研究小组在格尔木河流域 8600km2 的研究范围内对地表覆盖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 ( 下图 ), 研究发现格尔木河流域 1993~2014 年整体生 态环境持续好转 , 地下水位上升 , 为格尔木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格尔木河流域地表覆盖类型面积变化及成因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原生植被覆盖率提高是由于生态改善降水增多 B.湿地覆盖率降低主要在于冰雪融化量减少 C.湖泊面积逐年减少是由于周边耕地的扩大所致 D.裸地面积减少应该是植树造林产生的巨大作用 2.1993~2014 年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面积减少 , 蒸发量减少 B.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加 , 雨水下渗量增多 C.格尔木市的发展 , 硬化路面扩大 , 河流径流增多 D.乃吉里和格尔木水电站多年来减少发电 , 增加河流的下流量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1.结合材料可知,原生植被覆盖率整体偏低,但从 1993~2014 年原生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整体生态环 境持续好转 ,A 正确。湿地覆盖率上升, B 错误;周边耕地的没有明显扩大,湖泊面积逐年减少是由于湿地 覆盖率上升, C错误;裸地面积减少应该是原生植被覆盖率增加的结果,青藏高原并不适合植树造林, D 错误。故选 A。 2.流域内地下水位上升与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加,雨水下渗增多有关系, B 正确;流域面积和蒸发量不会 明显减少, A 错误;格尔木市位于冲积扇的边缘,其影响有限, C错误;乃吉里和格尔木水电站会减少河 流的下流量, D 错误;故选 B。 8.贵州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大批村民走出大山。这种人口迁移形式是 A.劳务迁移 B.难民迁移 C.智力迁移 D.生态移民 【答案】 D 【解析】 【详解】 贵州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大批村民走出大山,这些实行移民搬迁的山区动植物资源众多,对当地乃 至本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也可以减少这些山区的人类 活动利于其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以上分析可知这种人口迁移形式属于生态移民, 可知 ABC错误, 故 D正确。 【点睛】 贵州的许多山区的动植物种类众多, 其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让这些山区的居民搬出大山不 仅利于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 9.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在树枝等物体上的现象。日本青森县形成的雾凇远超吉林雾 凇平均 40-60mm的厚度,被称为 “ 山形雾凇 ”,如图 b 所示。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吉林相比,青森县雾凇形成的特殊条件是 A.纬度高,冬季气温低 B.冬季盛行西北风 C.日本海提供充足水汽 D.常绿阔叶林为主 2.当地旅游开发可以 A.加大宣传,吸引北欧等地区客源 B.挖掘景观历史内涵,增加资源类型 C.清理植被,建设高标准的滑雪场 D.利用地热温泉资源,丰富旅游项目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青森县雾凇为背景,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雾凇就是树挂,因为有丰满水电站的存在,冬天的时候,松花江水不结冰,并 且保持 4 度的水温,那么外界非常寒冷,江面就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树枝凝结就成为了树挂,也就是雾 凇,由于,冬季,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的水汽,青森县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 特殊的条件,故选 C。 2.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 富,当地旅游开发可以利用地热温泉资源,丰富旅游项目.日本距北欧较远,对北欧影响较小;建设高标 准的滑雪场,对植被的破坏较大,影响生态环境,故选 D。 10.下列说法,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 ( ) 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②山地陡坡退耕还林 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 ④围湖造田 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 ⑥适度开采地下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②③⑥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分析,盲目的扩大耕地面积可能加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 境问题,故 ① 项错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的生态环境功能下降,可能加重流域内的洪涝灾害, ④ 错误; 随意开挖矿产资源可能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等问题, ⑤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分析,注意比较人类活动对自然 环境的不同影响。 11.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等压线, P 地气压为 1020hpa,Q地为 950hpa,则 A. P地为低压,比 Q地气压高 B.Q地为高压,比 P地气压低 C.甲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D.甲地为阴天,气温日较差小 2.若该图为 1010hpa 等压面坡度分布图 , 其中数值甲 >乙>丙,则 A.甲地风力为最大 B.乙地风力为最大 C.丙地风力为最小 D.甲乙丙风向一致 【答案】 1.C 2.A 【解析】 1.根据题设条件, P 地为高压, Q 地为低压, P 地比 Q 地气压高,故 A 、B 错误;甲地为高压,天气晴, 气温日较差大,故 C 正确, D 错误。故选 C。 2.若该图为 1010hpa 等压面坡度分布图 ,其中数值甲 >乙 >丙,说明甲处等压线坡度最大,则甲处气压梯度 力最大,风力最大。故选 A。 12. 瓜亚基尔是厄瓜多尔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都在这里集散。现在该城 市发及为 “港城分离 ”模式。下图为瓜亚基尔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普纳岛对港口发展的重要影响是 A.扩大船舶的停泊空间 B.削弱风力,减小风浪 C.降低港口水城的潮差 D.划分航道,利于通航 2.瓜亚基尔发展“港城分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预留发展空间 B.扩大港口腹地 C.减小地形制约 D.提升城市等级 3.该港口集散的大宗农产品可能是 A.大豆 B.可可 C.玉米 D.小麦 【答案】 1.B 2.A 3.B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可知,瓜亚基尔港外海有普纳岛,此岛可以作为天然屏障阻挡西南风,因此受风暴影响比较 小,港口风平浪静, B 正确。普纳岛限制了船舶的停泊空间, A 错误。岛屿缩窄了航道,航道和西南风平 行,可能加高港口水域的潮差, C错误。普纳岛将航道分为东西航道,有可能使航道变浅,限制了航道的 深度、宽度,不利于航行, D 错误。故选 B。 2.随着城市发展和港口规模的扩大,港口附近工业、服务业、集装箱运输、高速公路等临港产业的发展, 使港口基础设施所占用空间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港口不断向地形平坦地区扩展;发展 “港城分离 ”模式可 使城市的发展和港口发展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能够港口的后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 A 正确。该模式不 会使港口腹地变大;该模式影响下城市等级没变,城市等级没有提升;该模式没有改变地形,地形限制没 有减小, BCD 错误。故选 A。 3.厄瓜多尔位于热带地区,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都在这里集散,该国地处热带,盛产香蕉、可可、咖 啡等经济作物, B 正确。大豆、玉米、小麦主要在温带种植, ACD错误。故选 B。 13.2020 年 1 月 6 日-7 日,全国迎来了冬至后的首次大范围降水,下图为“1 月 6 日 -7 日全国降水量分 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贵阳和西安两地降水量的差值最大可能是( ) A. 5mm B.14 mm C.22 mm D.24 mm 2.昆明可能发布( ) A.洪涝预警 B.低温冻害预警 C.滑坡、泥石流预警 D.森林火灾预警 3.太原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B.气压下降,降雪变为降雨 C.降雪后,气温降低,空气质量改善 D.风速减小,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 1.B 2.B 3.C 【解析】 【分析】 1.结合图例可读出, 贵阳降水 10~25mm,西安降雪 10~20mm,两地降水量差值为 0~15mm,最大可能是 14mm, B正确。 2.结合图例可读出,昆明降水 0~10mm,不可能引发洪涝和滑坡、泥石流,也不可能出现森林火灾, A、C、 D错。冷锋过境可能引发低温冻害,因此可能发布低温冻害预警, B 正确。 3.由材料可知,太原受冷锋天气影响,未来两天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 升高,降雪后空气质量改善, C正确。 14.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 60 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列各题。 1.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最高山峰位于村庄的方向为 A.正西 B.东南 C.西南 D.正南 3.图中丁地与最高山峰相对高度最大可达到 A. 310 米 B.270 米 C.300 米 D.21 米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水库大坝宜建在峡谷地区,同时上游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处等高线密 集,建坝工程量小,高差大,可以满足建设水位 60 米的水库, A 正确;乙地海拔低,等高线较稀疏,建 设成本高, B 错误;丙地位于鞍部不适宜建水坝, C错误;丁地上方是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开阔不 适合建水坝, D错误。故选 A。 2.据图中等高线分布数值分析,中部为盆地,盆地四周高,据等高线条数可知,图中最高山峰应位于图 左上方等高线闭合处。结合指向标,图中最高山峰位于村庄偏南方、偏西方,非正西方, A错误;图中最 高山峰位于村庄偏南方、偏西方,东南方错误, B 错误;图中最高山峰位于村庄偏南方、偏西方,方向为 西南, C正确;图中最高山峰位于村庄偏南方、偏西方,非正南方, D错误。故选 C。 3.图中最高山峰应位于图左上方等高线闭合处,其海拔在 320~340m之间,丁地海拔在 40~60m之间,因 此图中丁地与最高山峰相对高度在 260~300m之间,相对高度最大可接近 300m,不会等于或大于 300m,因 此 300m、 310m错误, AC错误; 21m最接近 300m,D正确, 270m小于 21m,B 错误。故选 D。 15.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 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各功能区的位置取决于对区域的付租能力的大小,而地租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 达度,这也就是城市地租理论即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原则。据此结合选项选 B。 16.2018 年 9 月 5 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暖湿化加剧 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 ) A.青稞适种的潜在区域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有下降 B.高原森林储蓄量上升,特有物种存在减少的风险 C.冰崩、冰湖溃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率减少 D.青藏高原生长季中植被覆盖率以及绿化程度增加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结合材料中青藏高原环境的变化,分析对青藏高原的农业、森林、动物、植被、自然灾害等自然要素产生 的影响。 【详解】 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说明青藏高原水热条件改善,青稞适种的潜在区域扩大,但由于降水增多,光照减 弱,单位面积产量有下降, A 对;高原的森林储蓄量上升,但特有动物不适宜高原变化的环境,物种存在 减少的风险, B对;由于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降水增多,冰崩、冰湖溃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率增 多, C错;青藏高原水热条件改善,生长季中植被覆盖率以及绿化程度增加, D对。题目要求选错误选项。 故选: C。 17.露点温度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的温度, 密温度 ( ℃) 闭式集装箱湿度高的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 度时,当湿空气与集装箱箱壁或装在箱内货物的表面接触,就会形成 “箱汗 ”和 “货汗 ” 。。箱货汗水会 腐蚀箱体或引起货物霉变。 下图为远洋集装箱船上左舷甲板上集装箱上测定的温度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 题。 1.集装箱内部的空气“发汗”的时段是 A. 6~8 时 B.8~11 时 C. 12~17 时 D.17~22 时 2.集装箱堆仓形成天井,白天形成高温有利于 A.热压通风 B.风压通风 C.采光通风 D.淋雨通风 3.下列措施对防止集装箱内部发汗无效的是 A.在箱外空气干燥时给箱内通风 B.装载货物时尽可能地填满箱内空间 C.密封箱内放入硅胶等空气干燥剂 D.含水量大的货物与干燥货物混装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集装箱湿度高的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当湿空气与集装箱箱壁或装在箱内货物的表面接触,就会 形成“箱汗”和“货汗”。根据图示曲线,货物表面温度、侧壁温度低于露点温度的时间段是 8-11 时, 集装箱内部的空气“发汗”的时段是 8-11 时, B 对。 A、C、D错。 2.集装箱堆仓形成天井,白天形成高温,气温高于仓内温度,气流上升,有利于热压通风, A 对。是气 温差异形成的通风条件,不是风力、采光、淋雨因素形成的通风条件, B、C、D错。 3.防止集装箱内部发汗,可以在箱外空气干燥时给箱内通风, A 有效。装载货物时尽可能地填满箱内空 间,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 B 有效。密封箱内放入硅胶等空气干燥剂,吸收水汽, C有效。含水量大的货 物与干燥货物混装,对防止集装箱内部发汗无效, D无效。 18. 某地理兴趣小组 4 月初前往皖南某村观赏 “油菜花 ”,发现当地山坡上分布着坡耕地和梯田 两种耕地形态(如下图) ,统计表明开垦初期向阳坡的坡耕地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同等条件(包括海拔、 坡向、农作物类型等)下的梯田,但以后逐渐逆转。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初期、坡耕地的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梯田的原因是坡耕地农作物 A.光照条件好于梯田 B.水分条件好于梯田 C.土壤条件好于梯田 D.热量条件好于梯田 2.随着不断耕作,坡耕地产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A.土壤盐碱化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植物多样性减少 D.地下水位上升 【答案】 1.A 2.B 【解析】 1.初期、坡耕地的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梯田的原因是坡耕地农作物光照条件好于梯田;水分条件梯田 好于坡耕地;土壤条件梯田好于坡耕地;热量条件是一样的。故选 A 。 2.由题可知,坡耕地由于坡度的原因,水土流失较严重,故坡耕地产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坡耕地不易积水,下渗下,地下水位不会上升,土壤盐碱化不严重;植物多样性变化小, 即 ACD错;故选 B。 19. 下图表示中国、日本、韩国 2000 年蔬菜贸易关系,图中箭头 ①—⑥ 表示贸易方向,相应的 贸易量见下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丙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韩国、日本、中国 B.日本、中国、韩国 C.日本、韩国、中国 D.中国、韩国、日本 2.甲国每年大量进口蔬菜的原因之一是 A.气候不适宜种植蔬菜 B.农业用地比例小,蔬菜种植成本高 C.山地众多,交通不便 D.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粗放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一般,掌握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差异是解题 的关键,注意从蔬菜的进出口量的大小和日本的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即可。 1.从经济贸易关系的数据进行空间定位,输入最多且输出最少的国家为甲;输入最少且输出最多的国家 是丙;居中的为乙。此时,日本工业发达,国内多山地,蔬菜种植较少,因此输入最多且输出最少,为甲; 中国耕地面积较大,蔬菜种植输出最多,输入最少,对应丙国;则乙为韩国;答案选 C。 2.结合上题结论,甲国为日本。日本为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蔬菜, A 不对;日本国家多火 山、地震,山地多,平原少,农业用地比例小,蔬菜种植成本高,导致蔬菜种植少, B 对;日本山地众多, 交通不便不是其蔬菜种植少的原因, C不对;日本生产力水平高,农业多为密集农业, D 不对。故选 B。 20.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 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 塘也变为以花基、 菜基为主。 据此可知,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 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 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故 A项正确。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 [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银川市西夏陵于 2011 年 11 月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夏陵是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 国(公元 1038 年—公元 1227 年)的皇家陵园,也是西夏文明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 的历史文化遗存。西夏陵陵区占地 58 平方公里,陵区内现存 9 座帝陵、 271 个陪葬墓、一处大型西夏建 筑遗址和数十座砖瓦窑址。 各级政府已投入 7 亿多元对抢救性加固和修复西夏陵陵墓, 迁移周边农场和农 户,拆除陵区内大量现代建筑,在周边修建公路、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和办公场所,多次组织对西夏文 化研讨活动。 (1)说明西夏陵区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较高的理由。 (2)根据材料说明,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积极意义。 【答案】 (1) 文物古迹的数量众多,集群状况良好;独特性较强,历史文化价值高。 (2) 有利于修复和保护文物;有利于促进对西夏文化的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合理地发展旅游 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有利于促进民众形成文物保护意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和“申遗”意义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获取和描述信息的能力。 【详解】 第(1) 题,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主要从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等方面分析。 第(2) 题,对文字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描述即可。 22.(地理一选修 6: 环境保护) 沈阳市不断推进环保攻坚行动,大气优良天数 “四年连上新台阶 ”。2015 年 207 天, 2016 年 249 天, 2017 年 256 天, 2018 年要确保 260 天以上。 请分析沈阳空气质量转好的原因。 【答案】政府政策重视环保;加强对燃烧秸秆的管理;天然气供暖比重提高,燃煤标准提高;城市绿化水 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更加合理。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大气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沈阳市不断推进环保攻坚行动可以得出沈阳空气质量转好的主要原因有政府政策重视环 保。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燃烧秸秆的管理;天然气供暖比重提高, 燃煤标准提高; 城市绿化水平提高; 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改善环境质量。 23.(地理一选修 6:环境保护) 拉市海是云南省第一个以 “湿地 ”命名的有然保护区,这里水草肥美,湖色优美,被誉为 “ 生命的摇 篮”。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短短几年内,不大的区域内马场数量增加到 58 家,马匹数量达 4500 匹,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1)列举马场发展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 (2)从规范马场发展的角度,简述保护当地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水污染;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对策:整合马场,控制马匹数量;治理垃圾和马粪等带来的污染,防止污染物流入拉市海;划定马 场骑马旅游区域,严禁在生态脆弱区骑马旅游;对已取缔的马场进行生态恢复,植树种草;鼓励生态脆弱 区的农户,马场经营户等进行搬迁。 【解析】 【分析】 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如水污染、 大气污染、 植被破坏、 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该地“水 草肥美,湖色优美”、是“生命的摇篮”,由于大量马场的出现,马匹数量急剧增加,使马匹食草数量增 加、草场的践踏严重,对草场资源造成了破坏,造成草场退化;马粪多,水污染加剧,再加上景区内游客 数量增加, 排放的生活垃圾多, 河流、 湖泊水污染严重; 草场资源的退化和湿地生态恶化, 影响生物生存, 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2)首先要减少马场、马匹的数量,将马匹数量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减少马匹对草场资源的破坏;治理 已经产生的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执法力度,防止河流、湖泊再次遭受污染; 根据当地的生态现状,保护和治理生态脆弱、生态退化较严重的地区,将马场骑马旅游区域限定在生态环 境较好、恢复能力较强的区域,合理控制游客规模;对已取缔的马场进行生态恢复,如恢复植被、治理水 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等;防止对脆弱地区生态的进一步破坏,政府引导、鼓励生态脆弱地区的农户、马 场经营户进行搬迁、合理安置,以利于当地生态恢复。 24.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衡。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石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49%是一个 重要的风险 “ 警戒线 ”。推进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 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简图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统计快报、国家能源局 (1)分别概括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点。 (2)简述我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并判断我国“石油安全”风险的高低。 (3)进口渠道多元化是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举措,写出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区 和国家。 (4)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分析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积极影响。 【答案】 (1)石油分布特征:北方多,南方少;天然气分布特征:中西部多、东部少。 (2)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石油产量基本稳定,需求缺口逐渐增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70%,远 高于 49%的警戒线 “石油安全”的风险较高。 (3)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斯湾沿岸的沙特、阿联酋、伊朗、伊拉克;南美洲委内瑞拉等。 (4)经济方面: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天然气生产、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社会方面: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生态方 面:天然气使用能减少薪柴的使用,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经济收入的提高利于促进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缓解当地的生态问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石油资源的发展为背景, 主要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及综合分析文字信息的能力及我国 石油资源进口来源的主要国家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等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判读即可。石油资源主要分布自华北、东北、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少,因此石油资源北方多、南方少;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青海、新疆等地,东部地 区少。因此天然气资源西部多,东部少。 (2)根据近年来我国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变化图可知,从 2010 年至 2018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 52.7% 升高至 70.5%,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且超过 49%的石油安全 “警戒线”; 2010 年至 2018 年产量呈下 降趋势,但消费量不断增加,且消费量大于产出量。据此判断,我国 “石油安全”的风险较高。 (3)本题考查我国石油主要进口的国家,根据我国石油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判断,我国目前大量的 石油需要进口。结合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我国第一大原油进口为沙特;其次为俄罗斯,这两个国家进口的 原油大概占了我国原油总进口量的 30%左右。此外安哥拉、伊拉克、巴西、阿曼等国家也是我国主要的原 油进口来源国, 涵盖了亚洲、 欧洲、 非洲和美洲, 进口来源比较多, 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 (4)本题考查稀奇东输的积极影响,结合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进行分析即可。经济方面: 推动西 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刺激相关产业发展;社会方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基础设 施的建设,同时促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生态方面: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提供沿线居民能源 , 减少大气污染 , 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 可减少植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破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