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2015年1~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地区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015年1~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 A. 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藏、贵 B. 最慢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晋、辽 C. 东部经济带各省区快于西部经济带各省区 D.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南多北少 ‎2. 各地区增速存在差异,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贵州、江西面临资源枯竭 ②江苏、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③北京、上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④黑龙江、辽宁产业升级困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 B 2.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1题详解】‎ 读图可知,数值越大,同比增速越快,图中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藏、渝,A错;最慢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晋、辽,B对;东部经济带省区和西部经济带省区均有快有慢,C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北多南少,D错。故本题选B。‎ ‎【2题详解】‎ 据图可知,贵州、江西同比增速很快,如果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同比增速应该慢,①错;江苏、广东同比增速较快,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②对;北京、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③对;黑龙江、辽宁以传统工业为主,产业升级困难,所以同比增速较慢,④对。故本题选D。‎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南部某城市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逐月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如图所示,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小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 C. 秋季 D. 冬季 ‎4. 该地6月平均太阳总辐射比相邻月份小的原因是 A. 准静止锋的影响 B. 热带气旋的影响 C. 锋面气旋的影响 D. 反气旋的影响 ‎【答案】3. D 4. 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 ‎【3题详解】‎ 直接读图可知,平均太阳总辐射较小的月份是12月、1月、2月这三个月份,所以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小的季节是冬季,D对,故本题选D。‎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为长江三角洲南部某城市,属于江淮地区,结合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知,6月份,江淮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所以该地6月平均太阳总辐射比相邻月份小,A对,热带气旋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持续时间短,对太阳辐射总量影响不大,B错;锋面气旋多发生在温带地区,C错;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太阳辐射较强,D错。故本题选A。‎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各气候带面积比重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 ‎5.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省区最有可能是 A. 滇 B. 吉 C. 甘 D. 豫 ‎6. 关于该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海陆位置影响,生物类型多样 B. 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C. 以温带、高山气候为主 D. 降水丰沛,集中夏季 ‎【答案】5. A 6.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5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该省区同时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多个热量带,应该是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西南地区,所以该省区最有可能是滇,A对,吉、甘、豫这些省区都没有同时具备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故本题选A。‎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该省区为云南省,因纬度低水热条件好,而且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生物类型多样,A错;云南省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B错;以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C错,D对。故本题选D。‎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部分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 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 本地无洪水灾害 C. 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的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大 ‎8. 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北冰洋 ②印度洋 ③太平洋 ④大西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9.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对其生长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 有高山冰川融水,水源充足 B. 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 C. 有自海洋水汽,降水充足 D. 地处山麓冲积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7. D 8. C 9.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新疆的地理环境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 ‎【7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省区轮廓和山脉可以判断该区域为新疆部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A错;该地冰雪融水较多,会有洪水灾害,B错;天山北坡可以迎接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降水较多,有小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区,C错;由于新疆降水少,高大山地多,所以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大,D对。故本题选D。‎ ‎【8题详解】‎ 据图可知,南边印度洋的水汽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无法到达A地,东边太平洋的水汽由于距离遥远和重重山岭阻挡也无法到达A地,而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少量水汽可以从新疆西部和北部的山口进入A地,①④对,故本题选C。‎ ‎【9题详解】‎ 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棉花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最主要原因是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B对;水源、土壤都不是最有利的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并不充足,A、C、D错,故本题选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 年降水量、七月均温、一月均温 B. 年降水量、一月均温、七月均温 C. 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年降水量 D. 七月均温、年降水量、一月均温 ‎11. 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B. 降水最少处海拔为700米左右 C. 气温变化与纬度有密切关系 D. 气温年较差随降水量增加而减小 ‎【答案】10. B 11.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读图分析能力。‎ ‎【1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以看出,图中海拔最低处气温应该高,海拔最高处气温应该低,则图中②③曲线符合这个特征,所以②③曲线表示气温,①曲线表示降水,而③曲线表示的气温总体比②曲线气温高,所以③曲线表示七月均温、②曲线表示一月均温,故本题选B。‎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一月均温大于00C,不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A错;在图中降水量线上找到降水最少的点,过这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找到交点,再向左侧作左边纵坐标的垂线,读出对应的海拔约为700米左右,B对;据图可以看出,气温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C错;气温年较差并没有随降水量增加而减小,D错。故本题选B。‎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读图,完成问题。‎ ‎12. 游记作者,所登临之处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 地点① B. 地点②‎ C. 地点③ D. 地点④‎ ‎13. 图中所示④地,1月的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最可能为 A. -10℃,350mm B. 0℃,700mm C. -3℃,700 mm D. 4℃,800mm ‎【答案】12. C 13.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相关知识。‎ ‎【1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游记作者“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说明作者南边是太行山,“北顾但寒沙衰草”说明作者北边为内蒙古高原,故游记作者,所登临之处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地点③,其他地点都与材料中的描述不相符。C对,故本题选C。‎ ‎【13题详解】‎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约34°N)一月份平均气温为0℃,年降水量为800mm,而图中④地位于350N多,在秦岭-淮河一线北侧,所以1月平均气温应该稍低于0℃,年降水量稍低于800mm,所以最可能为-3℃,700 mm,C对,故本题选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 B. 南北高,中间低 C. 北高南低 D. 西北高,东南低 ‎15. 该地区等积温线 A. 都由北向南递减 B. 与纬度位置以及夏季风有关 C. 沿河谷向下游延伸 D. 与地形无关 ‎16. 下列地理事项中,关于与图示地区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地因海拔和地质原因,表面‘冷酷’而内心‘火热’‎ B. 本地区农业主要为高寒牧业和绿洲农业 C. 本地区是高原,所以生物种类较少 D. 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柴达木盆地内 ‎【答案】14. D 15. B 16. A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4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图中的河流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据等积温线也可以看出西北部积温低,东南部积温高,所以可以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D正确,故本题选D。‎ ‎【15题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的积温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A错;该地区的等积温线向北,向西北方向弯曲延伸,结合雅鲁藏布江的流向可知,此弯曲方向就是沿河谷上游的方向弯曲延伸,该特征的形成与纬度位置、地形和西南季风的深入方向有关,C、D错,故本题选B。‎ ‎【16题详解】‎ 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域为青藏高原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能资源丰富,而由于地势高,气候十分寒冷,所以本地因海拔和地质原因,表面‘冷酷’而内心‘火热’,A对;本地区农业主要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B错;本区纬度低,地形起伏大,自然带的垂直差异显著,生物种类并不少,C错;由于地势高,气温低,而深切河谷两岸由于地势相对低,热量相对充足,所以城镇、农业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D错。故本题选A。‎ 读台湾岛某年7月降水日数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给台湾岛7月带来降水的夏季风的风向主要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18. 图中影响台湾岛降水日数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温度 B. 风向 ‎ C. 纬度 D. 地形 ‎【答案】17. A 18. D ‎【解析】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夏季风风向。‎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台湾岛东侧降水天数多于西侧,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A正确。故选A。‎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台湾岛东侧降水天数多于西侧,台湾中部地区主要为台湾山脉,受山脉影响,东侧降水天数多于西侧,主要是由于东侧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地带,而西侧位于背风地带,降水天数少,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部形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城市位于 A. 黄淮海平原 B. 汾河平原 C. 汉水谷地 D. 渭河平原 ‎20. 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 A. 铁路、河流 B. 河流、交通 ‎ C. 地形、铁路 D. 地形、河流 ‎21. 该城市夏季气温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A. 位于河谷,大气中水汽含量大 B. 海拔低,大气保温作用强 C.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D. 受地形影响,夏季风气流下沉,降水少 ‎【答案】19. A 20. D 21. D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和影响气温的因素。‎ ‎【19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区域等高线数值小于500米,城区大部分小于100米,可以判断该地地势低平,应该位于第三级阶梯,而且有黄河流经,所以判断为黄淮海平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位于第二级阶梯,汉水谷地没有黄河流经,B、C、D错,A对。故本题选A。‎ ‎【20题详解】‎ 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城市分布在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说明受地形影响,并且城区以黄河为界,分布在黄河以南,说明城市外部形态受河流影响,D对,城市形态不是沿铁路延伸,A、B、C错,故本题选D。‎ ‎【21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该城市东南侧海拔较高,城市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所以夏季气温偏高,D对;水汽含量大、海拔低不是主要原因,A、B错;位于黄淮海平原,并不是深居内陆,C错。故本题选D。‎ 下图为1953—2010年中国东南部和西北部面积和人口分布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导致1953—2010年东南部人口比重变化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A. 东南部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B. 东南部人口大量迁向西北部 C. 西北部属少数民族多,新出生人口众多 D. 东南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比重增大 ‎23. 中西部地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其可行性最好的路径是 A. 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引农民就业 B. 鼓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C. 大力进行房地产开发,吸引农民进城居住 D. 对现有工业延长产业链吸引更多农民就业 ‎【答案】22. A 23. 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和城市的相关知识。‎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1953—2010年东南部人口比重略有下降,最有可能是东南部汉族比重大,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低,而西北部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对少数民族地区有计划生育优待政策,出生率相对高,从而导致东南部人口比重略有下降,A对;东南部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人口迁往东南部多,B错;西北部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少,所以新出生人口并不比东南部多,C错;东南部人口比重略有下降,D错。故本题选A。‎ ‎【23题详解】‎ 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引农民就业,可以提高工业化城市水平,A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能提高城市化水平,B错;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农民购买力低,大力进行房地产开发不切实际,C错;中西部地区现有工业落后,而且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多,未能发挥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不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最好路径,D错。故本题选A。‎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据图可知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固体废弃物污染 ②大气污染 ‎ ‎③植被破坏 ④水体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长江三峡工程产生的可能影响有 ‎①百万移民,使三峡市库区生态环境压力减小 ②三峡工程首要作用是防洪,其次是发电等 ‎③使洄游鱼类在中下游自然繁殖成功,不影响生态 ④对三峡库区产生新的旅游景观 A. 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24. B 25. D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 ‎【24题详解】‎ 读图,图中显示出该流域有出现酸雨的地区、受污染的河段、森林破坏严重地区,说明该流域存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的环境问题,图中没有显示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②③④对,故本题选B。‎ ‎【25题详解】‎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负面影响有陆生生态系统、鱼类资源、库区生态承载力等出现衰退和恶化,生态环境压力较大,①③错;三峡工程的首要作用是调节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其次是发电,②对;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自然景观,创造了人文景观,产生新的旅游景观,④对。故本题选D。‎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 “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 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 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27. 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 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 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 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 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答案】26. A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故A正确。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环京新城”经济水平低,科技力量较差,故B错误。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不同,故C错误。两地之间交通便利不是迁移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27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故A错误。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故B正确。使环渤海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故C错误。对两地交通条件影响不大,缓解产业迁入区的就业压力,故D错误。‎ 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年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30年后,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地标。每天,这里有250万件牛仔服被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2008年新塘仍完成工业总产值797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 A. 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B. 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 C. 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 D. 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 ‎29. 30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得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 ‎③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海运便利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0.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哪方面发展条件稍差 A. 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 B. 广阔的经济腹地 C. 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28. A 29. B 30.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28题详解】‎ ‎“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所以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的时间为改革开放初期。‎ A.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故A正确。 ‎ B.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故B错误。‎ C.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地带,但是此时并没有形成城市群体系,故C错误。 ‎ D.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故D错误。‎ ‎【29题详解】‎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故①正确。②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故②错误。 ③有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新塘才得以迅速发展,故③正确。④“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所以海运比较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故④正确。综上①③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30题详解】‎ 二者都有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故A错误。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腹地包括整个长江流域,比较广阔,但是珠江三角洲受南岭的阻隔,腹地较小。所以要发展“泛珠江三角洲”来解决该问题。故B正确。二者都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故C错误。从地形、水源、气候来说,二者有具有优势。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Ⅱ卷 综合题(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北部湾经济区示,图2是珠江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石化、钢铁、能源、电力、林浆纸、电子等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 ‎(1)据材料说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 ‎(2)据图文简析广西发展炼铝工业有利条件。‎ ‎(3)与其所在的省区中北部相比,说明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吸引外来投资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上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2)地处珠江二三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动力充足;该地铝土资源丰富;有珠江干支流,水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大量廉价劳动力;近来交通条件的改善,交通便利(任答4点)‎ ‎(3)地处沿海,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北海、防城港、钦州港口群,海运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毗邻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和北部湾经济区为区域背景,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和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据材料分析可知,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向省内边远地区转移,是因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的优势丧失,劳动力指向型企业为降低成本,向省内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的边远地区转移;而原料指向型企业转出是因为珠三角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为了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所以原料指向型企业也向省内边远地区转移。‎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可以从能源、原料、水源、劳动力、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结合材料可知,广西地处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河流落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读图可知,广西铝土矿资源丰富,原料丰富;有珠江干流、支流流经,水源充足;广西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有公路、铁路经过还有港口,海陆交通便利。‎ ‎(3)与广西中北部相比,北部湾经济区吸引外来投资的有利区位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中北部位于内陆,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北部湾经济区还拥有防城港等港口,海运便利;邻近珠三角发达地区市场广阔;还有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政策支持等。‎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饮料作物,具有喜温喜湿、怕冷怕涝、耐酸怯碱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福建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随处可见茶楼、茶馆、茶店等茶文化景观,当地茶叶种类多,质量高,名茶荟萃,有享誉中外的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品种。下图为福建省的地形和降水分布图,下表为某年福建与贵州两省的茶产业比较表。‎ ‎(1)茶文化显著是福建省的地域特色,试阐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 ‎(2)福建和贵州同为我国的茶叶大省,但福建的茶树种植面积不及贵州,而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却远大于贵州,试分析原因。‎ ‎(3)近年来,随着茶叶需求量不断增大,福建龙岩某山区县计划将当地大片的原生马尾松林地改种成茶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 ‎【答案】(1)福建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靠近海洋,降水丰沛,多云雾天气;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条件好;典型土壤为酸性的红壤,土层深厚,适宜茶树种植。‎ ‎(2)与贵州相比,福建的科技水平高,种茶技术先进,单产高;种茶历史悠久,茶树的名优品种多;加工水平先进,茶叶的竞争力强;茶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高;地处沿海,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等。 ‎ ‎(3)赞同。当地多低山丘陵,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和地形条件均利于茶树的种植;茶树经济价值比马尾松高,利于提高居民收入;茶叶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政府政策支持等。 ‎ 不赞同。砍伐原有植被栽种茶树后,会导致土质疏松,坡地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会造成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种植茶树投资较大,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等。‎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1)茶文化显著是福建省的地域特色,其自然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中茶树的生长习性,然后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福建为亚热带,热量充足;据图示降水量可知,降水丰沛,多云雾天气;福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条件好;南方低山丘陵区为典型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2)福建的茶树种植面积不及贵州,而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却远大于贵州,其原因可以从两区域在种茶技术、茶树品种、茶产业链构成、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分析可知,贵州属于西部地区,经济、科技落后;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福建位于东部沿海,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种茶技术先进,单产高;福建种茶历史悠久;良种、名优品种多;加工工艺先进,茶叶品质好竞争力强等。‎ ‎(3)赞同,可以从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分析,有利条件: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排水条件好;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生长;市场需求量大;有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利影响:种植茶树经济效益比马尾松好,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可以从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不利条件:种植茶树,投资大,成本高。不利影响:将大片的原生马尾松林地改种成茶树,破坏了原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会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3.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大地区没有原油供应和炼油厂,所需油品全靠兰成渝管道和沿长江逆流运输。缅甸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丰富,据目前探测情况显示,未来还可能发现更多天然气储量。‎ 材料二: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东南方的小岛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管道穿过缅甸多个邦后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原油管道最终延伸到被“油荒”困扰的重庆,天然气管道则南下到达广西。中缅油气管道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是韩国、印度等国投资公司在缅甸印度洋大陆架开发的天然气田,目前我国石油公司也正与缅甸政府合作勘探海上、陆上气田。经过12年筹备建设,2017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运输线路图。‎ ‎(1)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分析该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沿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3)目前中缅油气管道已经全线贯通使用,分析该工程对我国西南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经过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穿越横断山区和喀斯特地貌区,沿线地形复杂、崎岖;穿过多条大江大河;沿途多为季风气候区,雨季时间长,降雨量大,雨季施工困难;沿线多热带雨林区,基础设施差,施工环境恶劣,闷热潮湿多蚊虫;沿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2)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3)对我国西南地区:缩短油气输入我国西南的路径;缓解我国西南油气资源短缺局面;降低中国对煤炭的依赖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环境污染;带动相关化工产业发展,建设新兴石油炼化基地;带动我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等。‎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的因素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以从地质条件、地形地势、气候、植被、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地质条件:中缅油气管道位于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经过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形地势:油气管道穿过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穿过怒江、澜沧江等众多大河,穿过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工程难度非常大。气候条件:经过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多暴雨,施工困难。植被:沿线为热带季雨林,丛林茂密,闷热潮湿,野兽、蚊虫多等。‎ ‎(2)该管道工程建设会破坏植被,破坏表土,加剧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生物生存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可以从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方面考虑。‎ ‎(3)该工程对我国西南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可以结合我国西南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由材料“我国西南地区没有原油供应和炼油厂,所需油品全靠兰成渝管道和沿长江逆流运输。”可知西南地区油气资源短缺,输入距离遥远,中缅油气管道投运,可以缩短油气输入路径;缓解了西南地区油气资源短缺状况;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油气资源的供给利用,降低了煤炭的消费比重,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减轻了环境污染问题等。‎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下图为京津冀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 ‎(1)指出与石家庄相比,保定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中的地理位置优势。‎ ‎(2)说明京津冀一体化可能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 ‎(3)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与石家庄相比,保定距离北京、天津更近;保定处于北京到石家庄的中间点;保定位于河北省的中心位置。‎ ‎(2)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强区际联系,更好地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答出四点即可)‎ ‎(3)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1)结合图示,从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相对位置方面入手,说明保定的地理位置优势。从图中要以看出,保定距离北京、天津更近;保定处于北京到石家庄的中间点;保定位于河北省的中心位置。‎ ‎(2)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可以从经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就业、区际联系)方面分析。国家会对三地的主干线路加大投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三地经济领域会有新进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强区际联系,更好地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3)要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将河北省作为京津人口疏散地。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等措施。‎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