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单元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质量测评
www.ks5u.com 阶段质量测评(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走近桂林山水 1,2,3,4,5,6,26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7,8,9,10,11,12,27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13,14,15,16,17,28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18,19,20,21,22,29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23,24,25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昆明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石林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右图示意云南石林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综合思维)有关云南石林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大 B.沉积岩广布 C.气候温暖湿润 D.河网密布 答案 C 解析 石林地区岩石为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主要形成于温暖湿润地区。 2.(综合思维)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 ) A.溶沟阶段 B.洼地阶段 C.峰丛阶段 D.孤峰阶段 答案 C 解析 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峰丛阶段,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形成石林。 3.(人地协调观)石林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答案 D 解析 石林所在地,地下溶洞、暗河发育,地表水易下渗,造成地表水资源贫乏,A项错误;地表起伏加大,B项错误;地形起伏加大,溶洞易造成塌方,不利于交通建设,C项错误;石林景观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D项正确。 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下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综合思维)图中溶洞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溶蚀 B.流水搬运 C.风力侵蚀 D.岩层断裂 答案 A 解析 溶洞是流水溶蚀形成的景观。 5.(综合思维)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地下河、溶岩、溶洞 B.溶岩、地下河、溶洞 C.地下河、溶洞、溶岩 D.溶岩、溶洞、地下河 答案 D 解析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流水溶蚀形成。应先形成溶岩岩层;地下水溶蚀,形成溶洞;溶洞继续被侵蚀、溶蚀,与地下径流相通,形成地下河。故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是溶岩、溶洞、地下河,D项正确。 6.(综合思维)石幔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生物堆积 D.海水侵蚀 答案 B 解析 石幔是渗流水中的碳酸钙沿溶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因形如布幔而得名石幔。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故B项正确。 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河湖相土状堆积物经风化、风蚀等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垄脊)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下图示意我国甘肃敦煌(40°N,93°E)某地雅丹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7~9题。 7.(综合思维)下列与雅丹地貌发育关系不大的是( ) A.流水堆积 B.地表裂隙发育 C.风力强劲 D.岩层弯曲变形 答案 D 解析 雅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河湖相沉积物,A项不符合题意;地表裂隙发育,有利于风化剥蚀作用,使侵蚀速度加快,裂隙处不断加深和扩大,B项不符合题意;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经风力搬运,使地表起伏不平,所以风力强劲是动力条件,C项不符合题意;图中沉积物为水平堆积状,无弯曲变形,与雅丹地貌成因关系不大,D项符合题意。 8.(区域认知)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 ) A.高温 B.干旱 C.洪水 D.潮湿 答案 B 解析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一种风蚀地貌,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干旱,垄脊和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B项正确。 9.(综合思维)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B 解析 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雅丹地貌的垄脊和沟槽呈西北—东南走向,沟槽、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项正确。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温暖湿润,河流水位高;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丹娘沙丘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该沙丘处于不断扩张之中。图一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二为丹娘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综合思维)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冰川堆积 D.海浪堆积 答案 A 解析 峡谷中多大风天气,大风携带的江边或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脉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故A项正确。 11.(区域认知)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 A.孟加拉湾的海滩 B.青藏高原的土壤 C.附近沙洲和河滩 D.青藏高原的沙漠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可知,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滩。 12.(综合思维)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夏季河流水位高,植被多,裸露的沙洲面积小,风吹起的沙尘少,故B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区域认知)图中所示各河在该区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C.冲积平原 D.沙丘 答案 A 解析 图中所示各河在该区的河段都位于河流的上游,落差大,水流急, 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常见地貌为峡谷,A项正确。 14.(人地协调观)西藏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 B.河谷地带 C.河口地带 D.高山顶部 答案 B 解析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带。 读图,完成15~17题。 15.(地理实践力)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 A.三角洲地貌 B.峡谷地貌 C.雅丹地貌 D.冲积扇地貌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堆积物位于书本与水平面的结合部,类似于冲积扇地貌。 16.(综合思维)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 A.内陆河流出山口 B.三角洲平原边缘 C.狭长山谷底 D.大江大河入海口 答案 A 解析 冲积扇地貌一般分布在内陆河流出山口地区。 17.(综合思维)下列地貌的成因与该实验相同的是( ) A.挪威峡湾 B.黑龙江五大连池 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答案 C 解析 崇明岛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五大连池属于火山地貌;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据此回答18~20题。 18.(综合思维)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 19.(区域认知)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故B项正确。 20.(综合思维)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 答案 A 解析 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一为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二为不同植被(森林、草原、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综合思维)图一中土壤剖面与气候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湿润,乙—干旱,丙—半干旱 B.甲—半干旱,乙—湿润,丙—干旱 C.甲—半干旱,乙—干旱,丙—湿润 D.甲—湿润,乙—半干旱,丙—干旱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强,淋溶层越厚。读图可知,甲淋溶层最厚,故甲的环境条件为湿润;乙没有淋溶层,故乙的环境条件为干旱,丙的淋溶层居中,故丙的环境条件为半干旱。故A项正确。 22.(综合思维)图二中土壤剖面与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森林,②—荒漠,③—草原 B.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 C.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 D.①—森林,②—草原,③—荒漠 答案 C 解析 荒漠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低,故①为荒漠;草原作用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故②为草原;森林作用下,土壤淋溶作用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故③为森林。故C项正确。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23~25题。 23.(地理实践力)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坡度最缓的路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①段跨越4条等高线,密度大,坡度大;②段跨越2条等高线,坡度较小;③段在两条等高线之间行进,坡度小;④段经过3条等高线,密度大,坡度大。故C项正确。 24.(区域认知)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位于阴坡的路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①②③三段均位于山地南侧,为阳坡;④段位于山地北侧,为阴坡。 25.(综合思维)地貌观察时,海拔常用于判断( ) A.地貌类型 B.地形起伏 C.坡度 D.坡向 答案 A 解析 海拔一般用来区分地貌类型,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生于晚明的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地理学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华游圣”。他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先河。他的游历大致分两个阶段,30岁以前主要在华东地区,50岁以后是西南地区,并完成了他对地理学最突出的贡献。有游记为证:“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外俱绵山亘岭,碧簪玉笋之森罗”“石壁下临重江,裂隙两层,一横者下卧波上,一竖者上穹山巅。卧波上者,下石浮敞台,上石斜骞覆之。” 材料二 下图为某类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 (1)据材料一说出徐霞客的主要贡献。(2分) (2)材料一中描述的地貌类型是什么?说出该地貌类型的组成。(7分) (3)材料二为此类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写出该地貌形成过程。(6分) 答案 (1)系统地研究地理学;对喀斯特(岩溶)地貌的考察。 (2)类型:喀斯特地貌。组成: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主要有峰林、孤峰、残丘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洞,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3)此地最早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纯净的石灰岩;后地壳上升为陆地,石灰岩受到挤压破裂,形成裂隙;遇到水或气候炎热多雨,流水顺裂隙溶蚀岩石形成石林地貌。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可知,徐霞客的主要贡献是系统地研究地理学,对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进行了专门的考察研究。第(2)题,材料一描述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组成。第(3)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此地最早为海洋环境,首先沉积厚厚的石灰岩,然后地壳上升,后来流水顺裂隙溶蚀,岩石形成石林地貌。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发量超过3 000毫米,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在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左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沙山示意图。 (1)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4分) (2)依据右图,比较沙山西北坡和东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 (1)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2)西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 原因:西北坡为迎风坡,随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东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 原因:东南坡为背风坡,颗粒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解析 第(1)题,沙丘的成因是随着风力的减弱风中的沙尘不断堆积。从成因来看需要的条件是有风、有沙、有障碍。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春季节风力大且大风天数多,西北地区沙漠为主沙源,同时题干中“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说明有障碍物使风力减弱且使沙丘形成固定沙丘。第(2)题,风力堆积地貌的特点是分选性明显,风中携带沙的颗粒大小与风速呈正相关。风速大堆积颗粒大,风速小堆积颗粒小。沙丘的西北方向是迎风坡,越往上风速越小,堆积的颗粒越小。东南坡是背风坡, 风力作用的堆积物中颗粒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3分) (2)若图甲、乙两种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2分)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简要说明沉积物沉积规律。(4分) (4)比较图丙所示区域坡度分布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答案 (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B A (3)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4)北部坡度陡,南部坡度缓;北部等高线密集,南部等高线稀疏。 解析 第(1)题,从地貌景观上看,甲图是洪(冲)积扇,乙图是三角洲,二者都是河流堆积地貌。第(2)题,图甲为洪(冲)积扇,在河流出山口附近形成,即图丙中B处;图乙为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形成,即图丙中A处。第(3)题,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第(4)题,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 29.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2分) (2)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特点及成因。(4分) (3)说明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6分) 答案 (1)光合 养分 (2)特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成因: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 (3)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生物: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促进成土母质的改善,分解和释放有机质,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养分。第(2)题,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矿物养分易淋失,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贫瘠。第(3)题,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