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三 微专题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4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三 微专题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42张)

微专题 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专题三   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① 反射   ② 散射   ③ 吸收   ④ 上升   ⑤ 下沉 ⑥ 与等压线平行   ⑦ 与等压线相交   ⑧ 冷锋 知识体系填充答案 : ⑨暖锋   ⑩东部季风区  ⑪ 西北地区  ⑫ 东北地区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一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如下图所示: 示意图 过程 意义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 , 大部分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大气增温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 , 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 它把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 b 级方法技巧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方面分析。 (1) 地势高低:地势高 → 大气稀薄 →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 昼夜温差大。 (2)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 昼夜温差大。 (3)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 → 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 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b 级拓展延伸 逆温的形成及影响 (1) 逆温的形成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温。 从形成原因上看,常见的逆温类型主要有: ①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 下 而 上 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 ② 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现象。这种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③ 锋面逆温。在锋面上,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④ 地形逆温。在盆地或山谷地形区,夜间由于山坡上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导致盆地或山谷底部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形成上暖下冷的空气结构,即出现逆温现象。 (2) 逆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燃煤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扬起的尘埃等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逆温存在时,空气质量差,晨练要注意避开这段时间,以免将污染物吸入体内,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雾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并使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增加。 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 (1) 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 大气热力作用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照射仍然明亮 散射作用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反射作用 冬天阴沉的黑夜不太冷 保温作用强 晴朗的天空蔚蓝色;阴沉的天空灰白色 散射作用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削弱作用弱 保温作用弱 (2)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3) 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二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真题设问 1.(2017·4 月浙江选考 )1960 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2.(2016·10 月浙江选考 ) 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3.(2015· 浙江文综 )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4.(2015· 浙江文综 )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考向和 规律 1. 考向:气温的变化特征;气温变化的原因;气温变化的影响。 2. 命题规律 题型:选择题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非选择题在近几年少有涉及,但填空题考查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材料特征:以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结合文字材料为信息的载体,考查气温的特征、变化趋势及原因等知识。 设问特征:在选择题中,多以特征的描述、特征的判断、气温变化的影响与原因的分析、判断与阐述为主要设问方向。 选项或答案特征:紧紧围绕所给的图文材料,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归纳出气温的特征、变化的趋势并能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例题   (2017· 全国文综 Ⅰ )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 ( 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 ) ,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 月至次年 2 月 ) 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 ~ (3) 题。 √ 答案 解析 解析  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 ①② 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 ③④ 。 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 ① 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② 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 B 。 (2)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 16 ℃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答案 解析 √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 月至次年 2 月 ) 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 A 错; 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 ( 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 ) 大致相同,因此 B 错; 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C 正确, D 错误。 (3) 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答案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时间的估算。一般来讲,该地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 14 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 16 时左右,说明该地比北京时间晚 2 小时左右,相对于 120°E 偏西 30° 左右,当地经度大约为 90°E ,加上寒冷、种植葡萄并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此答案选 D 。 三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1.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解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读 “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 ,完成 1 ~ 3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答案 解析 11 12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 B. 大气的反射作用 ——D C. 大气的吸收作用 ——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C 解析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 ① A 较强  ② B 增强  ③ C 减弱  ④ D 减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沙漠地区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 √ 答案 解析 2017 年 2 月 26 日,我国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严重雾霾。结合 “ 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 ” ,完成 4 ~ 6 题。 4. 图中 ①②③④ 分别代表 A. 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B. 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从太阳辐射到大气逆辐射的过程:太阳辐射 — 地面吸收 — 地面辐射 — 大气吸收 —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出现雾霾时,会导致 A. ① 增强 B. ② 减弱 C. ③ 增强 D. ④ 增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雾霾中的水汽、杂质使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增强。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是 A. 交通污染加重 B. 空气对流很强 C. 空气流动微弱 D. 大风降温 解析  空气流动微弱,使空气中的 颗粒物等杂质不易扩散,易形成雾霾天气。 √ 答案 解析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 ① 增加 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 ② 减少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 ③ 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 ④ 在夜间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下图为 “ 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 。读图,大气中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① 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② 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③ 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④ 是大气逆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 臭氧吸收紫外线 ) 减少,故 A 项错误。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空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 B 项正确。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 C 项错误。 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 D 项错误。 8. 近年来,某城市利用温室大棚发展了冬季草莓采摘游活动。下图中温室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B. 增加土壤肥力 C. 降低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D. 减少温室大棚内地面热量的散失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解析  温室大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很小,而对地面辐射的拦截能力较强,可通过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因此,温室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温室大棚内地面热量的散失。 9.(2017·11 月浙江选考 ) 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 573 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云雾天数增多 B. 气温日较差增大 C. 降水天数减少 D. 气温年较差增大 解析  水库建成蓄水后,会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增强,所以云雾及降水天气增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变小。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② 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③ 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  ④ 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7·11 月浙江选考 )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 CO 2 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 100 ℃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 “ 太阳系示意图 ” 。完成 10 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火星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火星表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对火星表面的辐射吸收少,火星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① 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④ 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之所以箭头 ④ 比箭头 ① 细,是因为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 11. 下图所示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及削弱作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① 到 ④ 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______________ , 它包括的形式主要有 _____ 、 反射和 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吸收 大气的削弱作用 散射 (2) 写出序号 ①②③ 的含义: ① ________ ; ② ________ ; ③ __________ 。序号 ____ 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③ 解析  ① 代表太阳辐射, ② 代表地面辐射, ③ 代表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析  出现雾霾天气时, ① 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影响; 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 ④ 减弱; ④ 减弱,进而导致 ② 减弱; 雾霾发生时, ③ 增强。 (3) 出现雾霾天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多选 ) 。 A. ① 增强 B. ② 减弱 C. ③ 增强 D. ④ 减弱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1) 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 , 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 平 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___ 、 ___ ;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 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 是 ___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___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 年 5 月 20 日,印尼卡罗锡纳朋火山喷发,火山灰直冲云霄,形成巨大的火山灰云团,对当地的环境及飞机的飞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① ② ③ 小 解析  图中 ① 表示反射, ② 表示吸收或散射, ③ 表示大气逆辐射, ④ 表示地面辐射。火山灰云团通过反射、吸收或散射削弱了到达 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据图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 “ 温室效应 ” 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答案  更多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提高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解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温度升高,进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使地面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由于全球变暖,近年来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 ______ ,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______ ,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答案 解析 解析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北冰洋冰雪融化量增加,冰雪覆盖面积减小,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 减小 减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