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5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3· 大纲文综, 7 ~ 9 2015· 新课标 Ⅱ , 37(3)(4) 2015· 江苏地理, 21 ~ 22 2014· 天津文综, 5 2015· 北京文综 2 2015· 四川文综, 9 ~ 10 2012· 江苏地理, 18 2012· 浙江文综, 1 2013· 江苏地理, 19 ~ 20 。。。 命题分析 以区域发展、问题为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措施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措施、意义等。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1 、结合下图,分析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二、考点精讲 2 、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后果: ( 1 )资源枯竭 ( 2 )生态破坏 ( 3 )环境污染 ① 成因: ② 表现: ③ 后果: 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和破坏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 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① 成因: ② 表现: ③ 后果: ① 成因: ② 表现: ③ 后果: 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 生态恶化 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有害物质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二、考点精讲 3 、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在发展中能解决 。 4 、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成因异同: 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发环境问题。 5 、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①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 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③ 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二、考点精讲 6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 内涵 基础 条件 目的 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二、考点精讲 7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1) 公平性原则 (2) 持续性原则 (3) 共同性原则 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指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2015 · 新课标 Ⅱ , 37(3)(4) , 12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 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 分 ) (2) 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 分 ) 1 、 提取信息: “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 ; 2 、 解读信息: 要求从污染物的排放和净化两方面分析。 3 、 提取信息: “ 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 ; 4 、 地理判断: 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污染严重,一方面是排入的农田退水,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湖水污染加重,同时当地工业和城乡废水也排入该湖。另一方面是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差,由于其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造成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2015 · 新课标 Ⅱ , 37(3)(4) , 12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 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 分 ) (2) 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 分 ) 5 、 提取信息: “ 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 ; 6 、 解读信息: 要求从 减排、清污等方面分析 。 7 、 地理判断: “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发展绿色农业;二是严格控制入湖废水的排放量。“清污”就是要及时清淤,采取生物措施净化。“执法”就是要执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增意识”就是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5 · 北京文综 2)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 引自贾平凹 《 太白山记 》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 ) 。据此,回答第 1 题。 1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 ①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 、 提取信息: “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2 、 提取信息: “ ①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 3 、 地理判断: 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4 、 提取信息: “ ②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 5 、 地理判断: 过度猎狼可能降低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6 、 提取信息: “ ③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5 · 北京文综 2)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 引自贾平凹 《 太白山记 》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 ) 。据此,回答第 1 题。 1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 ①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7 、 地理判断: 不良消费观念与过度猎狼无关。 8 、 提取信息: “ ④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 9 、 地理判断: 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3 · 大纲文综, 7 ~ 9 )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 A .重金属盐 B .氮、磷营养物 C .固体废弃物 D .泄漏的石油 (2)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 A .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 .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 A .赤道附近 B .大洋中部 C .中、低纬近海 D .高纬近海 1 、 提取信息: “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2 、 提取信息: “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 3 、 调动知识: 浮游生物 以营养盐类为营养 。 4 、 地理判断: 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 。 B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3 · 大纲文综, 7 ~ 9 )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 A .重金属盐 B .氮、磷营养物 C .固体废弃物 D .泄漏的石油 (2)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 A .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 .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 A .赤道附近 B .大洋中部 C .中、低纬近海 D .高纬近海 5 、 提取信息: “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6 、 调动知识: 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C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3 · 大纲文综, 7 ~ 9 )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 A .重金属盐 B .氮、磷营养物 C .固体废弃物 D .泄漏的石油 (2)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 A .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 .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 A .赤道附近 B .大洋中部 C .中、低纬近海 D .高纬近海 7 、 提取信息: “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8 、 解读信息: 与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海水环境有关系。 9 、 地理判断: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 C 五、真题演练 (2015 · 江苏地理, 21 ~ 22 , 6 分 ) “ 国际慢城 ” 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 5 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 “ 国际慢城 ” 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 双选 ) 详见教辅 1 、 提取信息: “ 与 “ 国际慢城 ” 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2 、 提取信息: “ “ 国际慢城 ” 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 ” 3 、 地理判断: 骑单车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利于环境的保护;大型游乐场容易造成环境问题,不符合“国际慢城”的要求。 (1) 与 “ 国际慢城 ” 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A . 骑单车出行 B . 经营手工业作坊 C . 去速食店就餐 D . 建大型游乐场 AB 五、真题演练 (2015 · 江苏地理, 21 ~ 22 , 6 分 ) “ 国际慢城 ” 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 5 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 “ 国际慢城 ” 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 双选 ) 详见教辅 (2) 大山村在成为 “ 国际慢城 ” 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 A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 .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 .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 .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4 、 提取信息: “ 大山村在成为 “ 国际慢城 ” 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5 、 提取信息: “图示 ,该地由原来单一的水稻、小麦、油菜作物的种植转变为发展茶园、果园、苗圃、菜地等,并且出现了游客中心、池塘水景和大山塔风景区等,说明第三产业得到发展 ” BD 五、真题演练 1 、 提取信息: “ 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 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 3(-)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 4(3-) 。 ”; 河流 NO3( - ) ( μ mol/dm 3 ) PO4(3 - ) ( μ mol/dm 3 ) ① 32.9 0.6 ② 78.5 1.6 ③ 17.5 0.2 ④ 121.0 0.4 (2015 · 四川文综, 9 ~ 10) 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 NO 3( - )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 PO 4(3 - )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 NO 3( - ) 和 PO 4(3 - ) 的浓度数据。读表回答 4 ~ 5 题。 详见教辅 4 、 5 题 4. 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5 .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 NO 3( - ) 和 PO 4(3 - ) 的浓度 ( ) A .均显著增加 B .均不会增加 C . NO 3( - ) 减少 PO 4(3 - ) 增加 D . NO 3( - ) 增加 PO 4(3 - ) 减少 2 、 调动知识: NO 3(-) 是由农业生产造成, PO 4(3-) 是由工业生产造成; 亚马孙河 流域雨林覆盖率高,农业和工业密度较小,污染浓度小 ; 3 、 提取信息: “ 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 3(-) 和PO 4(3-) 的浓度 ” 4 、 调动知识: 黄河 下 游 是“地上河”,主要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 5 、 地理判断: 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物以及由工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污染物均不能进入河流,污染物浓度均不会增加。 五、真题演练 ( 2014 新课标 I )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 10 为切沟景观。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流失环境问题的危害与措施。 明确判断过程 :对“坡耕地”的危害,从面积、肥力、耕作等影响。 防治措施从耕作方式、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分析。 3. 书写答案 2 . 提取设问和图示信息、分析 : 答: 危 害 :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 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 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五、真题演练 (2014 浙江卷 ) 研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若图 (a) 中 P 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 ,原因是受 _______ _ 影响。对受影响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 ___ _____ 。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海洋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明确判断过程 : P 处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受洋流影响污染物向北扩散,会对北海渔场的渔业生产带来直接危害 3. 书写答案 2 . 提取图示和设问信息、分析 : 向北 ( 或东北 ) 北大西洋暖流 ( 或洋流 ) 海洋渔业 ( 或海洋捕捞 ) 五、真题演练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地理环境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综合分析。 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注意穷尽图上信息。 占用耕地,影响农业生产 砍伐森林,破坏生态 影响水文、水系特点,造成水污染。 影响古城的原有面貌,不利古城的保护。 诱发或加重地质灾害 答案 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 遭破坏, 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3· 福建文综, 1 ~ 2 2012· 江苏地理, 17 ~ 18 2015· 天津文综, 8 ~ 9 。。。 命题分析 以区域发展为材料,考查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的问题、影响、对策。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1 、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性的原因分析: ( 1 )人口问题 ( 2 )环境问题 ( 3 )资源问题 ( 4 )经济发展问题 ① 控制人口数量 ② 转变消费模式 ③ 转变发展模式 ④ 国际合作 ⑤ 公众参与 计划生育 适度消费 循环经济 《 京都议定书 》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3 、控制人口规模: ( 1 )含义: ( 2 )必要性: ( 3 )目的: ( 4 )地位: 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① 资源贫乏; ② 环境污染严重; ③ 生态系统不稳定 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4 、转变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 目的 生产与消费方式 影响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 二、考点精讲 5 、结合下图,说明循环经济的特点: 解析见教辅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6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类型 可持续利用措施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水资源 海洋资源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退耕还林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等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7 、公众积极参与,从我做起: ( 1 )关键: ( 2 )保障: 协调 ① 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② 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③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④ 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① 政府干预: ② 公众参与: 开展环境教育,培养环境意识 履行责任和义务,保护好生态环境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2013 高考题福建卷 )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 1 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 1 ~ 2 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1、 提取设问信息: “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2、 提取图示信息并判断: 图不种植水稻、甘蔗, ,而甘蔗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所以选项D正确。 D 三、典例剖析 (2013 高考题福建卷 )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 1 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 1 ~ 2 题。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 提取设问信息: “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2、 解读设问信息: 循环农业的意义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内涵分析; 3、 地理判断: 该模式有渔业养殖,种植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民收入多元,提高经济效益。该模式也利用沼气池提供沼气清洁能源。模式中既有渔业养殖还有种植业,促使民居转向鱼塘等水域和耕地面积较集中的区域发展,可能促使民居走向分散。 B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5 · 天津文综, 8 ~ 9)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 ,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 2 ~ 3 题。 2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 A .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 .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3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 .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 .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 .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1 、 提取信息: “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2 、 提取信息: “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 3 、 提取信息: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 4 、 地理判断: 由于灌溉使 艾比湖面积的缩小 ,蒸发使盐度增加 。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5 · 天津文综, 8 ~ 9)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 ,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 2 ~ 3 题。 2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 A .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 .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3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 .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 .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 .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5 、 提取信息: “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 6 、 地理判断: 艾比湖面积缩小 ,盐度增加,会使鱼类减少 。 7 、 提取信息: “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 8 、 地理判断: 艾比湖面积缩小 ,芦苇植物减少,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 9 、 提取信息: “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 10 、 地理判断: 艾比湖面积缩小 ,湖水蒸发总量会减小 。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5 · 天津文综, 8 ~ 9)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 ,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 2 ~ 3 题。 2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 A .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 .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3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 .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 .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 .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11 、 提取信息: “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 12 、 地理判断: 艾比湖 是内陆湖泊,主要补给是地下水补给,修建水库的意义不大 。 13 、 提取信息: “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 14 、 地理判断: 由材料可知 艾比湖 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引水灌溉,所以退耕还草,可以减少水的过度引用 。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2 · 江苏地理, 17 ~ 18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 、 提取信息: “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2 、 提取信息: “ A.① ”; 3 、 提取信息: “表中 ① 表示做燃料,产生烟尘和灰烬 ”; 4 、 地理判断: 秸秆焚烧只产生烟尘和灰烬,既不能提供生活能源,又不能提高土壤肥力。 5 、 提取信息: “ B.② ”; 6 、 提取信息: “表中 ② 做饲料,产生粪肥和畜产 ”;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2 · 江苏地理, 17 ~ 18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7 、 地理判断: 作为饲料,可以为农田提供粪肥,也可获取畜产,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 8 、 提取信息: “ C.③ ”; 9 、 提取信息: “表中 ③ 做为工业原料,发展电力、造纸、纺织 ”; 10 、 地理判断: 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可获取工业产品,也可用来发电,但不能提高土壤肥力。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2 · 江苏地理, 17 ~ 18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1 、 提取信息: “ D. ④ ”; 12 、 提取信息: “ 表中 ④ 做为沼气原料,产生沼气发电、沼渣和沼液返田 ”; 13 、 地理判断: 作为沼气原料,其沼渣、沼液可提高土壤肥力,沼气为生活提供生活能源。 D 五、真题演练 9 . 1995 ~ 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 A .大量消耗资源 B .大量排放污染物 C .科教投入不足 D .人口增长缓慢 详见教辅 ( 2013 · 江苏地理, 19 ~ 20 )《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 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 100 ,下图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完成 9 ~ 10 题。 ( 双选 ) 1 、 提取信息: “ 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2 、 提取信息: “图中 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 整体高达 120 ,智力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均大于 110 ,生存和环境支持系统小于 100 ”; 3 、 地理判断: 发展的代价是资源的大量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 AB 五、真题演练 10 .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 A .社会保障建设 B .经济基础建设 C .农业基础建设 D .生态与环境建设 详见教辅 ( 2013 · 江苏地理, 19 ~ 20 )《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 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 100 ,下图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完成 9 ~ 10 题。 ( 双选 ) 4 、 提取信息: “ 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5 、 地理判断: 由以上材料和分析可知, 应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 。 CD 五、真题演练 (2014 高考题福建卷 ) 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近年来在 P 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8 分 ) 观点 A :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 B :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明确判断过程 :从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若支持观点 A ,则要从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有利影响提供论据;若支持观点 B ,论据可从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加大基础设施的压力,人才短缺、农业劳动力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分析。 3. 书写答案 2 . 提取图示信息、分析 : 答案 观点 A :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 , 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 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 答四点即可。 ) 观点 B :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 答四点即可。 ) 五、真题演练 1 、 提取信息: “读图,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 30 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读图,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 沙化面积扩大 ” 2 、 解读信息: 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 3 、 解读信息: 原因应从图中分析。 4 、 提取信息: “图中生产总值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5 、 答案: 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五、真题演练 6 、 提取信息: “ 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 30 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读图,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7 、 解读信息: “此类地区”指干旱地区。 8 、 调动知识: 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9 、 答案: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流域调水,增长水资源供给。 五、真题演练 1 、 提取信息: “ 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 a 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 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 a 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① ② ③ 3 、 调动知识: 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2 、 调动知识: 发展旅游业 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使社会稳定; 4 、 调动知识: 发展旅游业 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的排放,对改善环境有重要作用。 五、真题演练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 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 a 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① ② ③ 5 、 答案: ① 提供就业岗位 ( 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 。 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 。 ③ 改善环境质量。 五、真题演练 ( 2014 浙江卷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 5 、 6 题。 5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均 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 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 提取选项信息: “ 人均 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 2、 提取表格信息并判断: 河南人 均 DP 水平最低,但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大,所以选项A错误 ; 3、 提取选项信息: “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 4、 提取表格信息并判断: 河南城市化水平 最低,但人口对耕地压力比较大,所以选项B错误 ; 五、真题演练 ( 2014 浙江卷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 5 、 6 题。 5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均G 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G 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5、 提取选项信息: “ 人均G 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 6、 提取表格信息并判断: 人 均G DP 水平从低到高与城市化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河南、青海、黑龙江、浙江,所以选项C正确 7、 提取选项信息: “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 8、 提取表格信息并判断: 河南城市化水平 最低,但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最大,所以选项D错误 ; C 五、真题演练 ( 2014 浙江卷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 5 、 6 题。 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1、 提取选项信息: “ 青海大力发展高技产业条件最佳 ”; 2、 提取表格信息并判断: 青海人 均G DP 水平、城市化水平都较低,所以选项A错误。 3、 提取选项信息: “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4、 提取表格信息并判断: 河南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最大, 所以选项B错误。 五、真题演练 ( 2014 浙江卷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 5 、 6 题。 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5、 提取选项信息: “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6、 提取表格信息并判断: 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大 ,所以选项C错误。 7、 提取选项信息: “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 8、 提取表格信息并判断: 黑龙江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较小、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小, 所以选项D正确。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