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眉山市高中2022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名称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卷上,第Ⅱ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规定位置。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涂到答题卷上。每小题选对得1.5分,40小题共60分) 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属于同一类行星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3. 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A.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B. 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 C. 地球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D. 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 24 - 根据太阳系天体分布规律,距太阳由近到过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表示地球的是②,B对。①是水星,③是土星,④是海王星,A、C、D错。 【2题详解】 属于同一类行星的是①和②都是类地行星,A对。③是巨行星,④是远日行星,不是同一类,B、C、D错。 【3题详解】 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太阳系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A对。图上不能直接看出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具有适宜的温度,B、C、D错。 【点睛】 记住太阳系天体分布的规律,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太阳系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4. 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 距日远近适当 B. 体积和质量适当 C. 有液态水 D. 有卫星绕转 6. 下列四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A. B. - 24 - C. D. 【答案】4. B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地球环绕太阳公转构成的太阳系,以地球为中心天体,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构成的地月系,共有两个天体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距日远近适当,使得地球表明的温度适中,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A不符合题意。体积和质量适当,使得地球具有厚度适宜的大气,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不符合题意。具有液态水,这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C不符合题意。有卫星绕转,不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D符合题意。选项D。 【6题详解】 图A显示,昼昏平分纬线圈,表示全球昼夜平分,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排除A。图B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南极俯视图,图中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北半球冬至日,B符合题意。图C显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北极俯视图,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北半球夏至日,排除C。图D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南极俯视图,图中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北半球夏至日,排除D。故选B。 【点睛】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充足的液态水;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 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24 - 7.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 A. ①、②层 B. ①、③层 C. ②、③层 D. ②、④层 8.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A. 9年 B. 11年 C. 13年 D. 15年 9. 下列现象主要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地球“磁暴”现象 C. 厄尔尼诺现象 D. 极地冰川融化 【答案】7. C 8. B 9.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图中①层是太阳内部大气,②层是光球层,③层是色球层,④层是日冕层。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即分别是②、③层,C对。A、B、D错。 【8题详解】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是相邻的两个高峰值或两个相邻的低峰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是11年,B对。A、C、D错。 【9题详解】 主要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现象是地球“磁暴”现象,是太阳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干扰地球的磁场,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对。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极地冰川融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多造成的,A、C、D错。 下图是某地区水平气压分布图,N地的风向为东南风。读后回答下列小题。 - 24 - 10. 则该地的天气系统为 A. 北半球的气旋 B. 南半球的气旋 C. 北半球的反气旋 D. 南半球的反气旋 11. M地的天气 A. 多云雨,昼夜温差较大 B. 多云雨,昼夜温差较小 C. 晴朗,昼夜温差较大 D. 晴朗,昼夜温差较小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中N的风向为东南风,说明N地东侧气压高于西侧,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则M为低气压,即该地的天气系统为气旋,由此排除C、D。前面分析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风向为东南风,明显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因此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排除B,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M地为低气压中心,中心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多云雨天气,排除C、D。云雨多,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云层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因此昼夜温差较小,排除A,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A、B两地的气压性质是( ) A. A是高压,B是低压 - 24 - B. A低压,B是高压 C. A、B都是高压 D. A、B都是低压 13. 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12. A 13. B 【解析】 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2题详解】 1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欧大陆由于低温形成高压,海洋由于高温形成低压。故选A。 【13题详解】 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欧大陆为高压,太平洋为低压,亚洲东部形成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亚洲东部C点位于高压的东侧,所以形成西北风,故选B。 下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15.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 24 -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可知,当地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较强的降水天气,根据这些特征判断,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冷锋造成,C符合题意。反气旋过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温变化不明显,气压应选升后降,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A。气旋过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气温变化不明显,气压应选降后升,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B。暖锋天气过境时,应出现气温上升,气压降低的天气现象,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意分析可知,这次降水由冷锋天气系统所导致。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而形成降水, D符合题意,排除C。气流下沉,空气温度上升,不可能出现成云致雨现象,排除A。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这次降水是由冷锋天气系统导致,不是气流对流上升造成,排除B。故选D。 【点睛】锋面类型与天气(见下表) 类型 冷锋 暖锋 气团运动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锋面天气 过境时 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 云层增厚、多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 气压降低,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降水 主要在锋后 主要在锋前 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寒潮、沙尘暴天气 一场春雨一场暖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 24 - 16. 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 1月降水量最大 B. 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较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7. 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 地处背风地带 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 D. 距海较远 18. 关于两地气候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为地中海气候 B. 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两地都位于热带地区 D. 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答案】16. C 17. A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读甲、乙两气候统计示意图可知,该岛甲地1月降水量最大,但乙地2月降水量最大,A错误。图中显示,甲地和乙地2~6月的降水量逐月减少,而不是增加,B错误。图中显示,甲、乙两地7月气温较低,C正确。图中显示,甲、乙两地8~12月气温逐月增加,而不是递减,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判断,图中甲、乙地位于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当地盛行东南信风,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较少,而甲地为来自海洋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两地海拔高度相似,排除B。甲地和乙地均受暖流影响,排除C。图中显示,甲地和乙地都濒临海洋,距海远近差别不大,排除D。故选A。 【18题详解】 - 24 - 读甲地气候统计示意图可知,甲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应为热带气候,图中显示甲地干湿季明显,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不是地中海气候,A错误。读乙地气候统计示意图可知,乙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应为热带气候,图中显示乙地全年多雨,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误。读甲地和乙地气候统计示意图可知,甲地和乙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都为热带气候,位于热带地区,C正确。读甲地和乙地气候统计示意图可知,甲地和乙地最冷月都是7月,表明两地均位于南半球,D错误。故选C。 下图为东亚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回答问题。 19. ①②③⑥环节依次表示( ) A. 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B. 蒸腾、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C. 蒸腾、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D. 蒸发、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20. 增加④环节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修建机井 B. 修建水窖 C. 植树造林 D. 跨流域调水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阅读地图,①环节产生的水汽进入大气,是蒸发环节,②环节大陆上空的水汽直接凝结降落到地表,是降水环节,③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⑥海洋上空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环节,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阅读地图,④是下渗环节,修建机井不能增加下渗环节水量,故A错误。修建水窖不能增加下渗环节水量,故B错误。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能增加下渗环节水量,故C - 24 - 正确。跨流域调水不能增加下渗环节水量,故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补给来源分别是( ) A. 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B. 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 C. 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 D. 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大气降水 22. 图中虚线表示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河流流量曲线,该人类活动可能是( ) A. 下游修建水库 B. 上游植树造林 C. 下游疏浚河道 D. 上游维湖造田 【答案】21. A 22. B 【解析】 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河在3~4月、7~8月形成了两个汛期,因此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3~4月份的春汛是由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7~8月的夏汛是由降水丰富造成的。因此主要补给水源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②是大气降水。③补给全年较稳定,为地下水补给。故选A。 【22题详解】 图中虚线流量曲线表示流量较稳定。下游修建水库对上游河流流量没影响,A错误;上游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使流量变化减小,流量变得稳定,B正确;下游疏浚河道,对上游河流流量没影响,C错误;上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调节径流减弱,会使下游流量变化增大,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 24 - 23. 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 5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24. 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 黄河流域 B. 塔里木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25. 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 B. C. D. 【答案】23. C 24. C 25. C 【解析】 该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和外力作用。 【23题详解】 该图为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水位上涨,反之则下降,图中5-9月的水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则这段时间水库水位不断上涨,10月份水库流出量开始小于流入量,即水库水位开始下降,所以可以判断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10月。所以选C。 【24题详解】 - 24 - 由图中信息可知,水库水的流入主要与雨水有关,出现两次峰值和一次低谷主要和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由低谷出现的时间可以判断,主要是受副高影响下的伏旱天气,该水库最可能位于长江流域。所以选C。 【25题详解】 该水库位于长江流域,那么该区域可以看见的景观应该是C河口三角洲;A是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B是绵长的褶皱山脉;D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地区。所以选C。 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 ①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A. 西南季风 B. 中纬西风 C. 东北信风 D. 东南信风 27. 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③洋流对流经地区沿岸有 A. 增温增湿作用 B. 降温减湿作用 C. 增温减湿作用 D. 降温增湿作用 【答案】26. B 27. D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海陆轮廓,图示位于大西洋,①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该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中纬西风,B对。洋流形成与西南季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无关,A、C、D错。 【27题详解】 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域是④,是墨西哥湾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鱼类饵料丰富,D对。①、②、③是单一暖流影响,没有世界大渔场,A、B、C错。 - 24 - 【28题详解】 ③洋流是墨西哥湾暖流,对流经地区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A对。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是寒流,B错。C、D错。 下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中①至②为外力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9. 简图中表示变质作用过程的是 A. 从岩浆到① B. 从①到② C. 从②到③ D. 从①②到③ 30. 图中数字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A. 岩浆 B. 岩浆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29. C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可知,①由岩浆直接形成,应为岩浆岩,图中显示,简图中①至②为外力作用,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因此②表示沉积岩,那么③则表示变质岩,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因此表示变质作用过程是从②到③,C符合题意。从岩浆到①(岩浆岩)为冷凝作用,不是变质作用,排除A。图中显示,从①到②为外力作用,排除B。简图中没有从①到③这一过程,排除D。故选C。 【30题详解】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可知,①由岩浆直接形成,应为岩浆岩,图中显示,简图中①至②为外力作用,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因此②表示沉积岩,那么③则表示变质岩,因此图中数字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沉积岩,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 24 -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32.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答案】31. C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M相对两侧岩体做上升运动,属于断层中的地垒,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32题详解】 庐山、华山、泰山都属于断层形成的断块山,而喜马拉雅山属于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3. 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34. 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答案】33. B 34. C 【解析】 【33题详解】 - 24 - 读图可知,图①表示新月形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图②表示长江三峡,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图③表示海南岛南天一柱,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图④表示三角洲,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由此判断,因此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②和④,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4题详解】 ①地貌为新月形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一般形成于干旱多大风的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高山阻挡,水汽少,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且临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因此西北地区是新月形沙丘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C符合题意。我国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为主,地表水分较丰富,不易形成沙丘地貌,排除A、B、D。故选C。 下图为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局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5. 图中①所在板块为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大西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36.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②处可能形成 A. 海沟 B. 海洋 C. 平原 D. 高原 【答案】35. D 36. B 【解析】 考查地球上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及其相关知识。 【35题详解】 世界六大板块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没有大西洋板块,C错;根据海陆轮廓特征及六大板块的分布,读图可知,图中①所在板块为美洲板块,D正确;太平洋板块位于图示最右侧,A错;亚欧板块是图中③符号所在位置,B - 24 - 错。故选D。 【36题详解】 图中②处板块运动的箭头向两侧分开,位于是板块的生长边界,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图中②处板块张裂地带将会继续张裂扩大,可能形成海洋、裂谷、海岭等,B正确;海沟形成在板块消亡边界,A错;平原、高原是地形类型,其形成与板块边界类型无关,C、D错。故选B。 , 下图是“理想大陆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7. 图中反映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的是 A. 从沿海向内陆分异 B. 从赤道向两极分异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 38. 图中A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答案】37. A 38. C 【解析】 【37题详解】 读理想大陆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可知,由于水分条件差异,图中自然带主要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的草原、荒漠带更替,因此图中反映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的是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主要是指不同纬度自然带发生明显更替,图中自然带的主要更替方向不同,B错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指随着海拔高度不同自然带性有规律更替,与图中自然带更替方向不同,C错误。图中自然带更替不是地方性地形、气候和物质组成不同而导致,因此不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错误。故选A。 38题详解】 - 24 - 根据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规律判断,图中A区域位于温带大陆东岸,该地自然带一般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选项C正确。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一般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而A区域位于大陆东岸,选项A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般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而A区域所在自然带都位于中纬度地区,选项B错误。温带草原一般位于温带内陆地区,而A区域位于温带沿海地区,选项D错误。故选C。 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其中④为积雪冰川。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9. 若图中的虚线表示积雪冰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C. A坡是向阳坡,B是迎风坡 D. B坡是向阳坡,A是迎风坡 40.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且该山体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 T冬<18℃ B. T夏<18℃ C. T冬<0℃ D. T夏<0℃ 【答案】39. B 40. B 【解析】 雪线通常指的是常年积雪的下界,是一个多年平均值的概念。一般雪线低意味着为背阴坡,温度低或迎风坡,水汽充足,冰雪补给多。 【39题详解】 向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背阴坡,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的分布海拔较高。读图可知,同一自然带在b坡的分布海拔较高,b坡为向阳坡,a坡为背阴坡;图中雪线向b坡倾斜,b坡应为迎风坡,水汽充足,冰雪补给多,a为背风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0题详解】 - 24 - 山顶有永久性冰川意味着夏季最高气温时山顶温度仍小于0℃,该山为3000米高,从山脚到山顶气温下降了18°,即T夏<18℃时,山顶才会<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T冬<18℃与T冬<0℃只能保证冬季山顶有冰川,不能满足夏季有冰川;因为0℃<T夏<18℃也可满足常年有冰川的条件。故AC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将每个小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对应的位置上,注意书写工整。(共4个小题,共40分) 41.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放大图为___________(南极或北极)俯视图,弧线AC为____________(晨线、昏线),此时甲位于_________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B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A点的昼夜情况为____________ 。 (3)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开普敦比北京市的白昼________(长、短);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北极 (2). 昏线 (3). 远日点 (4). 12 (5). 昼长夜短 (6). 短 (7). 昼变短,夜变长 (8). 8时 【解析】 【详解】(1)图中乙对应北极附近为极夜,故乙对应近日点;甲处所在轨道位置距太阳较远,为远日点附近,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甲处放大图显示极点附近为极昼,故甲图放大图为北极俯视图,弧线AC为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的界线,为昏线。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B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其地方时为12 - 24 - 时;A点位于北半球,其的昼夜情况为昼长夜短。 (3)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开普敦为冬季,则开普敦比北京市的白昼短;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也就是从夏季往冬季的过程中,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昼变短,夜变长。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位于昏线上,此时C点为16点,16点日落,则C点的日出时刻是8点。 【点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42.读下图,思考回答: (1)假如该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高纬环流,AD表示近地面,那么图中A处为______气压带,D处为______气压带,丁表示___________风带。 (2)假如该图为我国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回答: 如果A为陆地,D为海洋,那么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冬、夏)季,此时我国大陆盛行______风,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 (3 - 24 - )假如该图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该图表示海域在_______(南、北)半球。若该图表示的是大西洋,则乙处洋流是______(暖流、寒流),丁是________(洋流名称)。 (4)假如该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示意图,那么,此时北半球为______(冬、夏)季,南亚地区盛行_________风。 (5)如果该图表示城市中心与郊区气流图,AD表示近地面,则D为________。 【答案】 (1). 副极地低 (2). 极地高 (3). 极地东 (4). 夏 (5). 东南 (6).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7). 北 (8). 暖 (9). 北赤道暖流 (10). 夏 (11). 西南 (12). 郊区 【解析】 【详解】(1)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高纬环流, AD表示近地面,则根据三圈环流图可知,图中A处对应上升气流,则A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处气流下沉,则为极地高气压带,丁表示极地东风带。 (2)如果A为陆地,D为海洋,那么该图表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此时海洋上是高压,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则此时对应当地的夏季,此时我国大陆盛行东南风,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亚洲低压。其中心在印度也叫印度低压。 (3)假如该图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由于图示为顺时针,根据大洋环流规律可知,该图表示海域在北半球。若该图表示的是大西洋,则乙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属于暖流,丁是北赤道暖流。 (4)由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示意图为顺时针,则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5)如果该图表示城市中心与郊区气流图,AD表示近地面,则D因为气流下沉,应该为气温较低的郊区。 【点睛】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2、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现夏顺冬逆的特点。 43.首届上海航运青年文化节上,青年代表将215个世博漂流瓶委托远洋轮船投至公海,向各国朋友发出参加上海世博会的邀请。读“太平洋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 24 - (1)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沿______(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图中代表洋流①~⑤的数码中,流向箭头与实际不符的是 ;洋流的形成与东北信风有关的是 (填数字),与东南信风有关的是 。(填数字) (2)假设洛杉矶的朋友收到漂流瓶,则漂流瓶可能随着洋流②、③而来。其中洋流③是受( )影响形成。 A.东北信风 B.中纬度西风 C.极地东风 (3)洋流⑥的性质为 (寒流、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概括为 ; (4)洋流⑧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其名称是 ,渔场的成因是 。 (5)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发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洋流对海洋污染的不利影响为 。 【答案】(1)顺 ⑤ ① ⑦ (2)B (3)暖 增温加湿 (4)秘鲁渔场 B (5)扩大污染范围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1)读图,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图中代表洋流①~⑤的数码中,流向箭头与实际不符的是⑤;洋流的形成与东北信风有关的是①,与东南信风有关的是⑦。 - 24 - (2)读图,洋流③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是受中纬度西风影响形成,B对。 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A错。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C错。 (3)洋流⑥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性质为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增温加湿。 (4)甲处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其名称是秘鲁渔场 ,导致近几十年来甲处渔场某些年份捕获量锐减的主要因素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B对。环太平洋地震频发、沿岸酸雨危害加剧、热带风暴肆虐对渔业影响不大,A、C、D错。 (5)洋流对海洋污染的不利影响是扩大污染范围。 【考点定位】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成因、性质,洋流对沿岸环境的影响,世界大渔场成因。 44. 读下面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__。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乙处是 地貌,丁处是 地貌,它们的形成,除了地壳运动的原因之外,还与 作用有关。 (3)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 (4)丁处地貌形成原因是 。 (5)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三处的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答案】(1)乙 丁 丙 (2)谷地 山岭 外力侵蚀 (3)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4)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更紧实,不容易被侵蚀 (5)乙处 丙处 【解析】 - 24 - 【详解】(1)乙岩层往上弯曲,为背斜;丁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丙岩层断裂且有位移,为断层。 (2)图中乙处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丁处在堆积作用下形成山岭;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 (3)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4)乙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更紧实,不容易被侵蚀。 (5)隧道应位于背斜处,乙处为背斜;丙处为断层,不稳定,故此处不易建设大型工程。 - 24 -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