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靖宇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靖宇县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北方某市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 A. 具有一定的面积 B. 市域界线模糊 C. 属于半干旱地区 D. 地处内陆山区 2. 该区域的主要特征是 A. 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B. 化工原料不足 C.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优良港口众多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图示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A正确;图中市域界线是清楚明确的,B错,该区域靠近海洋,降水较多,由位于北方,应为半湿润地区,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据图分析河流向南注入海洋,判读地势北高南低,A错;该地靠近海洋,且有盐田,化工原料充足,B错;该地海岸线平直,港口较少,D错;根据上题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正确,故选C。 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左所示的( ) A. ①地附近 B. ②地附近 C. ③地附近 D. ④地附近 4. 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增加采光 D. 通风换气 5. 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3. B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故选B。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选D。 【5题详解】 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躲避炎热天气”“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通风透气性差,因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原的窑洞同位于地下,冬暖夏凉。 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广泛用于 A. 灾害评估 B. 作物估产 C. 勘测矿产 D. 抢险救灾 7. 基于北斗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轨道线路规划需要用到的图层是 A. 大气质量图层 B. 人口分布图层 C. 矿产分布图层 D. 土壤类别图层 【答案】6. D 7. B 【解析】 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定位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交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6题详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等领域,在抢险救灾过程中,需要对受灾地点进行精确定位,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灾害评估、作物估产、勘测矿产一般由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完成,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题详解】 对本题进行分析后可知,本题题意就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是哪一个?”,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客运交通,很明显人口分布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选项B符合题意。大气质量、矿产分布、土壤类别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没有直接联系,排除选项A、C、D。故选B。 某出租车司机遇一男子抢劫,搏斗之中,司机弃车逃生。该男子把车开走,司机随即报警。110指挥中心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很快确定出出租车的行驶轨迹和方向,并推断出最佳拦截地点。随后,110指挥中心通知最近的警车进行拦截。大约1小时后,民警将该男子抓获。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 110指挥中心在这次警情处理中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 仅有GIS B. RS 和GPS C. GPS 和GIS D. RS和GIS 9. 这次警情处理中地理信息技术的最终作用是 A. 指挥调度警务 B. 提供决策信息 C. 收集地理信息 D. 查询地理信息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110指挥中心确定出出租车的行驶轨迹、方向需要准确定位,采用了GPS技术,推断出最佳拦截地点并通知最近的警车进行拦截需借助GIS进行数据分析,据此在这次警情处理中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GPS 和GIS,选C。 【9题详解】 这次警情处理中地理信息技术的最终作用是提供决策信息但不能指挥调度警务,这个是人力完成的;收集、查询地理信息不是最终作用,据此分析选B。 【点睛】“3S”技术应用巧记 RS:记住“调查、监测”四个字。遥感是用来搜集信息的,涉及调查、监测一类的字眼,一般都是遥感的应用领域。如国土资源的调查、台风灾害的监测等。 GPS :记住“定位、导航”四个字。飞机导航、汽车导航都要用全球定位系统。要特别注意,全球定位是三维定位,除能确定经纬度位置外,还能确定海拔,所以高程测量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GIS:记住“管理、分析”四个字。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管理、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人类的行为提供参考数据。如城市管理、出租车的调度管理、商业区的选址分析等。 2018年“高铁、民航+共享汽车”的自驾新模式开始出现。若到厦门旅游,完全可以先乘坐飞机或高铁到厦门,然后在当地租一辆Gofun(共享汽车)。用户可自行充电,在平台APP上点击“充电”按钮,进入充电地图页面,寻找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地理信息技术和GPS B. RS和GIS C. GPS 和GIS D. GIS和数字地球 11. 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导致汽油需求增速放缓 ②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③增加能源消耗 ④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GIS主要功能是分析信息,规划路线;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地理信息技术是3S技术的统称。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和GIS。故本题选择C。 【11题详解】 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导致汽油需求增速放缓,①对;行驶汽车数量减少,能缓解交通拥堵,但是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②错;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③错;尾气排放减少,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④对。故本题选择C。 2017年9月6日至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鄂尔多斯地区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流动沙丘约占61%,经过多年有效地治理,沙漠化得到有效控制,被联合国称为治理沙漠的范本。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鄂尔多斯地区容易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冬季寒冷,光照强 B. 降水稀少,多大风 C. 当地牧民过度放牧 D. 植被覆盖率比较高 13. 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措施有( ) ①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 ②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 ③建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④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12. B 13. D 【解析】 本题考查荒漠化。 【12题详解】 冬季寒冷,光照强和土地荒漠化无关,A错误;鄂尔多斯地区降水稀少,物理风化较强,地表多沙质物质,且该地多大风,沙质物质易流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B对;过度放牧是人为原因,C错误;鄂尔多斯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利用太阳能替代薪柴可减少樵采,① 对;扩大耕地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②错误;建设草方格沙障,阻碍沙丘流动,固定沙丘,③正确;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④错误。故选D。 塞罕坝林场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水源地。林场的建设者们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造林面积达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塞罕坝植树造林中遇到主要自然困难有 A. 海拔较高,冬季冷湿 B. 高温少雨,多旱灾 C. 沙化严重,土壤贫瘠 D. 风力较大,光照强 15. 塞罕坝营造绿水青山的意义是 A. 阻滞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移,减少风沙危害 B. 增加河流汛期流量,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C. 以木材生产加工为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 组织生态移民,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冷干,气候条件较差,A错误; 塞罕坝是高原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B错误; 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C正确; 光照强对植树造林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C。 【15题详解】 A、塞罕坝林场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塞罕坝营造绿水青山可以阻滞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移,减少风沙危害,A正确; B、森林覆盖率达到80%,会拦截雨水,增加下渗,减少河流汛期流量,B错误; C、塞罕坝林木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C错误; D、塞罕坝居民主要林场建设者,环境压力不大,没必要组织生态移民,D错误; 故选A。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甲河流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带来的后果是 ( ) A. 水土流失,草场沙化 B. 河流的洪峰降低 C. 土壤的肥力下降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17. 下列有关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甲河的流量比乙河丰寓 ②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大 ③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④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寓;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流域分布有广泛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保持水土作用降低,导致水土流失,该区域为森林植被区,草场面积较小,A错。由于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加速地表径流汇集速度,河流的洪峰增高,B错。由于水土流失,地表土壤肥力下降,C对。雨林破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提高,D错。故选C。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亚马孙河,乙为刚果河,亚马孙河流经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刚果河流经区也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量均较多,汛期不明显,③错。由于亚马孙河的流域面积比刚果河大,亚马孙河的流量比刚果河更为丰富,①②对。亚马孙河流经区以平原为主,而刚果河流经区域,水流落差较大,两河均富水能,④错。故选D。 棕油是一种植物油,提取自油棕子,是继大豆油之后的第二大食用油。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棕榈树原产西非,18世纪末传到世界各地,在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种植。廉价的棕榈油及其衍生产品为很多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某地为扩大油棕种植面积,放火焚烧雨林,下图为该地油棕种植园景观。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 千岛群岛 B. 苏门答腊岛 C. 格陵兰岛 D. 火地岛 19. 当地放火焚烧雨林带来的后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会减少 B. 该地区的水旱灾害会加剧 C. 土壤肥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D. 该地区的碳氧平衡会被打破 20. 该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 禁止开发,并且全面恢复雨林植被 B. 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C. 适度开发,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D.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雨林与种植区的土地矛盾 【答案】18. B 19. C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某地为扩大油棕种植面积,放火焚烧雨林”,因此油棕属于热带作物,只有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B正确;千岛群岛、格陵兰岛、火地岛分别位于温带、寒带、温带,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放火焚烧雨林,生物多样性会减少,A正确; 放火焚烧雨林,地表径流变大、气候变化加剧,该地区的水旱灾害会加剧,B正确; 放火焚烧雨林,地表径流变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会有大幅度的降低,C错误; 放火焚烧雨林,森林减少,对二氧化碳对吸收减少,该地区的碳氧平衡会被打破,D正确。 故选C。 【20题详解】 禁止开发,全面恢复雨林植被,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但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A错误; 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B正确; 适度开发、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对雨林破坏减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雨林与种植区的土地矛盾,生态效益较好,D正确。 故选A。 非洲森林退化日趋严重,正破坏着地球生态系统平衡。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最新数据,非洲现在森林面积年均减少1000万公顷,其退化速度是全世界平均速度的两倍。读“非洲雨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非洲热带雨林没有覆盖整个赤道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人类活动 B. 洋流 C. 地势 D. 海陆位置 22. 非洲雨林大面积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 气候变化,降水减少 B. 人口快速增长和贫困 C. 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D. 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 23. 为促进非洲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封山育林,禁止森林的砍伐 B. 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 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D. 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答案】21. C 22. B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东非高原地区是热带草原带,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为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地带性植被为热带草原带,故C项正确。 【22题详解】 非洲雨林大面积的减少,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口增长较快,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开垦耕地,造成植被大面积的减少,故B项正确;短期内,气候条件变化较小,故A项错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故C项错误;非洲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进程较慢,故D项错误。 【23题详解】 封山育林,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开发,会导致环境问题,故B项错误;应该是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并注重环境保护,故C项正确;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青藏铁路那曲段位于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沿线荒漠化、沙害严重,铁路路基易遭受风蚀或沙埋,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采取路基覆盖碎石、地面平铺卵砾石方格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下图为石方格沙障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青藏铁路那曲段采用路基覆盖碎石、地面平铺卵砾石方格方式防沙的原因有 ①自然环境恶劣,植物难以成活 ②人造旅游景观,增加旅游资源 ③太阳辐射强,人工合成材料寿命短 ④就地取材,坚固耐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青藏铁路那曲段石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隔温保墒,利于植物生长 ③抬升高原风,增加降水量 ④增强蒸发,提高降水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青藏铁路那曲段位于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沿线荒漠化、沙害严重,铁路路基易遭受风蚀或沙埋,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青藏铁路那曲段采用路基覆盖碎石、地面平铺卵砾石方格方式防沙。该路段用于列车运营,并非用于旅游,②错,①③④对,据此分析选D。 【25题详解】 青藏铁路那曲段石方格沙障可以通过设置地表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石方格可以隔温保墒,利于植物生长;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内陆区域,铺设砂石沙障,不能增加降水量。据此分析①②对,选A。 【点睛】荒漠化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大兴安岭是东部季风区与_________(填自然区)界线,山脉以东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____;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 (2)渭河谷地是在____(填地质构造名称)的基础上经_______作用(填外力作用表现形式)而形成的。 (3)影响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气候原因有_______和_________。 (4)图中河南省位于我国四大经济区的____地区。 (5)根据图示信息,简述在地形因素影响下,河南省城市和铁路的分布特征。 城市:______________;铁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 林地 (3). 商品谷物农业 (4). 地堑 (5). 流水沉积 (6). 降水季节变化大(或年际变化大) (7). 降水集中,多暴雨 (8). 中部 (9). 山地、丘陵地区(或西部)数量少、规模小、密度小(平原地区数量多、规模大、密度大) (10). 山地、丘陵地区(或西部)较少、铁路交通密度小(平原地区较多、铁路交通密度大) 【解析】 【详解】(1)根据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可知,大兴安岭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界线,山脉以东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林地;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2)渭河谷地属于断层构造中下沉的一侧,是在地堑的基础上,经渭河的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3)影响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气候原因有海河流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域,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流域的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带7、8月移至华北地区,此时由于降水集中,多暴雨,容易引发洪涝。 (4)图中河南省位于我国四大经济区的中部地区。 (5)地形附城市和铁路的分布具有极大的影响。根据图示信息,河南省的城市在山地、丘陵地区数量少、规模小、密度小,东部平原地区数量多、规模大、密度大;同样,铁路在山地、丘陵地区较少、铁路交通密度小,而平原地区较多、铁路交通密度大。 【点睛】地形对城市及铁路分布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二者的选址、密度、形态、规模或数量等诸多方面。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之前荒漠化严重,经过近30年治理,已经实现治理面积大于沙化面积了,沙漠不再是危害之源。左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 材料二 下右图为库布齐光伏发电图。光伏板提供清洁能源,光伏板之间栽植着甘草、苜蓿、沙打旺、杨柴等牧草;光伏板下养殖绵羊和灰雁等畜禽。光伏发电机组需要经常清洗除尘。 材料三 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 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 (1)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齐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有哪些? (2)评价库布齐发展大面积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 (3)分别说明“板上发电,板下养羊,板间种草”对于荒漠化防治的作用。 【答案】(1)自然: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 人为:人口增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开垦、放牧或植被破坏)。 (2)利: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土地广阔,地价低;不利:风沙大,维护成本高。 (3)板上:遮光,减少水分蒸发(或挡风、减小风蚀、缓解能源紧张,减少过度樵采)。 板下:增加土壤肥力。板间: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风蚀;固氮(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为背景,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要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详解】(1)读材料可知,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其沙漠逐渐扩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库布其沙漠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蒸发量大,并且有时气候异常;人为原因是人口不断增加破坏了环境,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荒漠化加剧,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破坏植被。 (2)有利方面主要从光照、太阳能、土地等方面;不利方面主要有风沙、维护成本等。库布其发展大面积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是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并且地形平坦、土地广阔,低价低,生产成本低;不利条件是风沙大,需要清理太阳能电池板的沙尘,维护成本高。 (3)根据材料,“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这是库布其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光伏”治沙项目。光伏发电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表温度低,地表水分蒸发减少,板上可以遮光,减少水分蒸发;光伏发电板之下,种着甘草、苜蓿等耐寒耐旱的植物。光伏发电板的遮挡为其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与温度。这些具有生物固氮功能的草木,既可增加沙地肥力,长成之后又能做成药材、饲料,带来经济效益;板间,增加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减少风蚀,保护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人类两千多年前才登陆这座岛屿,茂盛的雨林是他们所有生活所需的来源。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千万,年增长率3%。在高额利益驱使下,大批珍贵的树木被砍伐,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动植物生存面临威胁。 (1)分析该岛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 (2)指出大批珍贵树木被砍伐的原因。 【答案】(1)该岛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生长快;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特有物种多;人类开发晚,破坏少。(任答3点) (2)经济贫困森林贸易是收入的重要来源;珍贵树木价格高,收益大;树木木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环保意识淡薄;对林业的管理相对滞后。(任答3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及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详解】(1)岛屿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物种,联系该岛位置,和外界的联系情况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纬度低,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水热充足,动植物生长速度快;岛屿面积较大,多山地,地形起伏大,垂直高差大,南北纬度跨度较大,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该岛四面环海,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生态环境稳定,没有大的灾害发生,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特有物种丰富多样;人类开发晚,经济发展慢,对资源环境破坏少等使得岛屿动植物资源丰富。 (2)大批珍贵树木被砍伐的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角度分析。该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贫困,茂盛的雨林是他们所有生活所需的来源;珍贵树木价格高,收益大,吸引当地人大量砍伐;树木木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人口多,人口增长快,由于人们的文明程度低,环保意识淡薄;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经济贫困,政府对林业的管理相对滞后,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强。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西岸沙漠广布,北岸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东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2)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沙丘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测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2)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 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 【解析】 【分析】 该题以青海湖为背景考查荒漠化问题,从动力条件、地形、沙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分析沙丘成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型基础建设等方面分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入手分析治理措施。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沙丘分布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由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区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东岸沙丘的形成原因,须从搬运沙子的动力条件去分析。区域内全年主要为西北风,尽管夏季湖区(尤其在东部)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但大风风向仍以西北向为主,平均风速大,大风频率高,在盛行西北风的影响下,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随西北风不断东移,并沉积,同时受东岸日月山等高山阻挡,风力减弱,沙粒停落,进而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受高山阻挡,湖滨地带的沙子受西风影响较弱,在风力作用下,容易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因此,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 (2)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于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由于人类过渡放牧、过渡开垦、再加上工程建设、修路等活动,导致地表植被不断被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不断加剧。 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工程措施可以采用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等措施,如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生物措施可以采用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营造防护林等措施。 【点睛】认真阅读材料获取青海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气候类型、盛行风向、地形等。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不合理放牧是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大型基建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建立沙障、退耕、牧还草,风沙育林等是最典型的治沙和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