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地理试题
四川遂宁高级实验学校高2020级高三上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水循环环节。完成下面小题。 1. 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A. 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 B. 潮汐 C. 地热能 D. 生物能 2. 关于①~④环节参与水体总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③④之和大于① B. ①大于② C. ②大于① D. ④大于③ 3. 与下渗负相关的是( ) A. 地下径流 B. 地表径流 C. 植被覆盖率 D. 蒸发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水循环的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能;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主要依靠地球重力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关于①~④环节参与水体总量的表述中,③④之和是陆地上降水,①表示海洋上降水,②表示海水蒸发,蒸发海水90﹪降落在海洋上,③④之和小于①,A错。蒸发海水有约10﹪输送到陆地上,②大于①,C对,B、D错。故选C。 3题详解】 与下渗负相关的是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量越大,下渗量越小,B对。地下径流与下渗量呈正相关,A错。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下渗多,呈正相关,C错。蒸发量越大,下渗减少,D错。故选B。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各题 4.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 冰川、地下水 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 D. 海洋水、冰川 5.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 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 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4. B 5. D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甲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有相互补给关系,而雨水和地下水可以转变成长江水和洞庭湖水,而长江水和洞庭湖水通过蒸发和下渗可以转变成雨水和地下水;但是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不能转变成冰川;海洋水不能直接转变成长江水和洞庭湖水。故选B。 【5题详解】 退耕还湖使湖泊的蓄水量增多,所以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的水量多,也就是a增多,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的水量增多,也就是b多。故选D。 考点:水循环 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完成下面小题。 6. 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D. 西方 7. 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①雨水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 ③冰川融水 ④湖泊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6. D 7. A 【解析】 考查流域水文特征。从图中的位置确定具体区域,然后可以判断影响气候和河流的主要因素。 【6题详解】 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是东欧平原;冬季能受到来自大西洋西风影响形成降水;图示区域西部应是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系发达。选D正确。 【7题详解】 图示区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以降雪为主,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能受到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夏季降雨为主,是河流的补给水源;该地海拔不高,虽地处内陆,但欧洲西部的温暖气流影响大,无冰川融水补给;图示白海是海,不是湖。故选A。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的特殊灌溉系统,普遍存在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大体上由竖井明渠暗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下图示意坎儿井结构。 完成下列各题。 8. 新疆吐鲁番地区古代大面积修建坎儿井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①表层沙质土壤,水分容易下渗 ②位于山麓地带,多冲积扇地形 ③人口城市较密集,用水量较大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形雨较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坎儿井最大的优点在于 A. 减少地表径流量 B. 减少植物蒸腾量 C. 减少水分蒸发量 D. 减少水汽输送量 10. 下列地区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坎儿井工程的是 A. 华北平原 B. 河西走廊 C. 东南丘陵 D. 云贵高原 【答案】8. A 9. C 10.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8题详解】 砂质土壤,冰雪融水形成的地表水易下渗为地下水;山麓地带多冲积扇,土层深厚,利于修建该工程,①②正确。故选A。 【9题详解】 地表水通过该工程保存在地下,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故选C。 【10题详解】 河西走廊也多冲积扇地形,地处气候干旱地区,同时多冰雪融水。故选B。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径流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下图是甲河两次相同降水量条件下形成的流量过程曲线。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 区域气候因素是影响径流的决定因素,其中降水过程对径流形成过程的影响最大。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T1的降水强度大 B. 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慢 C. T2的降水历时短 D. T2的降水损失小 12. 甲河的流量过程曲线T1出现的频率很高,则推测甲河的流域形状为 A. B. C. D. 13. 甲河流域内的下列人类活动对其径流形成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A. 旱地改水田 B. 修建调水工程 C. 覆盖地膜 D. 坡地改梯田 【答案】11. A 12. B 1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径流及其影响因素。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T1降水形成的地表径峰值高,径流量变化大,说明降水降度大,地表径流速度快,故A正确,B错误;T2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变化相对平缓,说明降水强度小,径流速度慢,下渗量大,蒸发量大,所以降水损失大,故C、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流量过程曲线T1说有该河水量汇集快,流速快,据此推测可能是多条河流在此汇集,只有B项形状符合题意,上游和两侧支流同时来水,水流汇集快;其他三项支流的分布,径流汇集量相对较小,速度较慢,与T1线不符。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结果,甲河流域内旱地改水田会使农业用水量增加,径流量减少,A错误;修建调水工程,径流量会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坡地改梯田,坡度减小,使径流发生显著变化, D错误;覆盖地膜会减少径流下渗,但甲河径流速度快,下渗量小,故影响程度小,C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③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15. 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 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 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 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答案】14. C 15. A 【解析】 考查洋流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4题详解】 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密度增大,选项①正确;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②正确;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③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加,④正确;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⑤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A正确。故选A。 读世界部分国家每万元GDP耗水量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发达 B. 技术水平低 C. 人口众多 D. 水污染严重 17.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高于澳大利亚 B. 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法国 C.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是美国水资源总量4倍 D. 澳大利亚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 我国相对于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而言,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水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每万元GDP耗水量高。故选B。 【17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00立方米,而澳大利亚为18245立方米,我国远低于澳大利亚,A错误;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为384,法国为288,高于法国,B正确;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超过美国水资源总量的4倍之多,C错误;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水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B。 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如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 A. 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B. 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 C. 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 D. 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人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 19. 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 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B. 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 C. 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沉积 D. 外力侵蚀―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 【答案】18. C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沉积岩。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各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以及岩性不同和温度差异,在光线照射下,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呈黑色,泥质岩呈灰色,磷质岩呈灰蓝色,火山岩呈橙黄色,砾质岩呈青色,各色交集,岩体自然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白垩纪(14500万年前~6500万年前)早期,该区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通过沉积作用,沉积了红色岩层,表现为山麓堆积。白垩纪中期,该区处于干燥、湿热相互交替的环境中,使沉积条件转变为湖泊沉积,沉积了红、紫红、黄绿、灰绿、灰黑等杂色砂质泥岩。这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故C正确。 【19题详解】 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形变,为褶皱。其中岩层向下弯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风化破碎;岩层向上弯曲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在张力作用下,岩层易风化破碎。甲丁处背斜,其中丁处岩层由明显断裂,岩层更易风化破碎,故D正确。 【20题详解】 丹霞地貌属侵蚀地貌。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三类岩石属于沉积岩,应形成于地势低洼处;河湖地势低洼,更利于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形成后,随着地壳的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形变并被抬升,后经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丹霞地貌。故B正确。 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是吉兰泰盐湖古湖堤示意图,古湖堤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实测宽度在5~100米不等。某考察队在其中一条古湖堤上道口梁处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推测古河流最可能经过( ) A. 甲地附近 B. 乙地附近 C. 丙地附近 D. 丁地附近 22. 推测古湖堤钻孔取样的样品( ) A. 砾石磨圆度都很差 B. 岩性都坚硬致密 C. 都有淡水生物化石 D. 都具有层理构造 【答案】21. A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古湖堤实测宽度为5~100米。推测出有河流经过地区古湖堤相对较宽,根据图例,甲地推测古湖堤与实测古湖堤相距较远,说明最可能有古河流经过,A对。乙、丁地附近相距较近,可能性小,B、D错。丙地无实测古湖堤,可能性小,C错。故选A。 【22题详解】 流水侵蚀影响,砾石磨圆度都很好,A错。沉积岩的岩性不一定坚硬致密,B错。古湖堤钻孔取样的样品都是沉积岩,可能有化石,但不一定都有化石,C错。沉积岩都具有层理构造,D对。故选D。 在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座方圆数十里的“古城”,人们又叫它“魔鬼城”(下图)。这里地表突兀奇特,夜幕降临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怪异的声音好像魔鬼在叫。“魔鬼城”地下蕴藏着丰富而优质的石油和天然沥青。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3. 造成“魔鬼城”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岩浆活动 24. 蕴藏石油的良好地质环境是( ) A. 岩浆岩、断层构造 B. 沉积岩、背斜构造 C. 变质岩、断层构造 D. 沉积岩、向斜构造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准噶尔盆地西部区域气候干旱,夜幕降临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风力作用强,“魔鬼城”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背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为生物沉积,故为沉积岩的沉积环境。只有B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板块边界及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组成岩石圈的是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26.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岩石新老关系(岩龄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大于乙 B. 甲等于乙 C. 甲小于乙 D. 无法判读 【答案】25. B 26. C 【解析】 岩石圈是位于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包括软流层。距生长边界越近,岩石年龄越新,反之,年龄越老。 【25题详解】 岩石圈是位于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包括软流层。读图,组成岩石圈的是①②,B对。③是软流层,A、C、D错。 【26题详解】 图中生长边界是新岩石产生的地区,距生长边界越近,岩石年龄越新,反之,年龄越老。甲乙两地岩石新老关系,即岩龄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甲小于乙,C正确。A、B、D错误。 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东西岩风景区观察地质地貌景观。景区岩石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下图为该景区某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27. 景区岩石主要成因 A. 岩浆侵入 B. 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C. 岩浆喷出 D. 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28. 峭壁中横向裂缝产生的可能原因 A. 变质作用 B. 岩浆活动 C. 差异风化 D. 流水沉积 【答案】27. B 28.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差异造成差异风化。 【27题详解】 景区岩石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砂岩属于沉积岩,由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B正确。 【28题详解】 峭壁中裂缝产生只能是外力作用产生,排除A、B;峭壁中流水沉积作用较弱,排除D,差异风化造成裂缝产生,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30. 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 A. 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 B. 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 C. 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 D. 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答案】29. A 30. B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以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9题详解】 由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戊经由②变成沉积物,则②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沉积物经由①变为甲,则①为沉积作用、甲为沉积岩,丙隆起后经过②变为沉积物,则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丙由丁变成,则丁为岩浆,戊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④代表喷出冷凝,⑤代表熔融作用。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选择①②④,A正确。 【30题详解】 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故B正确。 二、综合题 31.甲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乙图是甲图中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N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1)M地是背斜。地壳运动使M地岩层向上拱起(2)经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 (1)从岩层的弯曲程度来看,M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受到挤压,发生弯曲变形而成。 (2)读图分析可知,N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主要是由于在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向斜;由于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故会形成山岭 。 (3)O地岩石为花岗岩,为侵入岩,而图中该岩石遭到风化,所以该岩石首先被抬升到地表,然后遭到外力风化。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如图)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属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水系,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湖水补充来源除湖面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径流。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其主要补给河流。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呼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 (1)新开河的吞吐受图中其它河流流量影响较大,据此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推断在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呼伦湖盐度变化并说明理由。 (3)2012—2015年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分析其原因。 (4)说明近年来入湖营养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1)新开河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海拉尔河流量较小。新开河吐: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海拉尔河流量较大。 (2)盐度上升。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湖水蒸发旺盛;此时湖泊成为内流湖,入湖径流带来的盐类物质不断积累,盐度上升。 (3)呼伦湖面积广大;流域内草原广布,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 (4)呼伦湖流域以畜牧业为主,牲畜粪便随径流入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流入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退化,使更多营养盐类随径流和风进入湖区。 【解析】 【详解】(1)材料“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 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说明新开河的吞吐主要受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影响。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因此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时,呼伦湖水位上升;若海拉尔河流量较小,则呼伦湖水流入新开河,新开河表现为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时,呼伦湖水位下降,若海拉尔河流量较大,则新开河水流入呼伦湖,新开河表现为吐。 (2)新开河 “以吐为主”的年份说明新开河水流入呼伦湖,则呼伦湖为内流湖,蒸发为湖水的排泄方式。陆地径流将盐分带至湖泊,但无径流将盐分带出,盐类物质不断累积导致盐度上升。 (3)呼伦湖水位的变化受补给水量、湖泊面积、植被以及河流调节等多种因素影响。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面积较大;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流域内草原广布,能很好地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因此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 (4)“受人类活动影响,呼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说明近年来入湖营养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呼伦湖流域以畜牧业为主,粪便易随地表径流流入入湖中;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使营养盐类入湖。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退化,使更多营养盐类随径流进入湖区。 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图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材料三:图乙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4)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说明奎茨河谷“最潮湿”的原因。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有“U”型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的河流的下蚀作用明显,形成“V”型河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3)河谷海拔较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便于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4)奎茨河谷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该河谷位于太平洋东北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谷地向西敞开,谷底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利于西风沿河谷深入,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水汽充足;奎茨河谷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 【解析】 (1)读图,根据左上图河谷形态分析,该河谷先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 (2)河床沉积物特点是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下面的沉积物颗粒较大,上面的沉积物颗粒小。 (3)河谷地带的资源环境特点,可以结合食物来源分析。河谷地区的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可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业,提供粮食。 (4)读图,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奎茨河谷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该河谷位于太平洋东北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从地形角度分析,谷地向西敞开,谷底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利于西风沿河谷深入,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水汽充足。影响奎茨河谷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晴天少气温低,蒸发弱。该河谷的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 点睛:利用图示信息,分析河谷形态特点及形成原因。了解河相沉积物颗粒变化特点,具有分选性是河相沉积的特征。古人类文明发祥地,资源条件中,首先是食物来源,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区域潮湿环境,主要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 34.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6米高,强则高达15米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1)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 (2)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3)Q海域是东南大西洋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 (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海上交通事故。 (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好望角形成风浪的原因,海雾的形成与影响,渔场的形成。 【详解】(1)好望角位于南非南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这里位于西风带控制区,尤其是好望角的冬季,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而南纬40 度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尤其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2)甲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回答。本格拉寒流经过甲海域,对该海域有降温作用;盛行东南信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出现海雾主要会影响视线,故影响航行的速度与安全。 (3)在世界海洋的信风带大陆的西岸,多盛行离岸风,形成涌升流,形成了渔场。 其关联大致可以表示为:信风带的西岸--盛行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导致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海底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