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地理选修10月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多4分钟 C.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少4分钟 D. 时间为23时56分4秒 2. 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 A. 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 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 C. a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零,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 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c最大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1个太阳日,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以恒星为参照,为1个恒星日,时间大约是23时56分4秒;因此1个太阳日比1个恒星日时间上多了大约4分钟。答案选B。 【2题详解】 地球绕转地轴进行自转,a点在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为0;地球上除极点外,角速度相等,故角速度acd相等;c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d在回归线,纬度低于b,故d线速度大约b;故D答案描述正确,选D。 【点睛】地球上,除南北两极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递减。 3.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 沿着近似圆形轨道运动 B. 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 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 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公转时沿着椭圆轨道运动,A不对;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B不对;地球在运动时地轴始终垂直于赤道平面,倾斜于公转轨道平面,D不对,C对。 故选C。 【点睛】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于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因此导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呈一夹角,为黄赤交角,大约为23°26′。 4.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 A. 南回归线 B. 北回归线 C. 南极圈 D. 北极圈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º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远到达南北纬23 º 26´,这个纬度即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和最南位置,它与黄赤交角的度数相同,B对;ACD错。故选B。 5.我们学校(位于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短、夜长达到一年中最长,D正确。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ABC错误。故选D。 6.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 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 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 都围绕太阳 D. 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A不对。 自转一周为一个恒星日,公转一周为一个恒星年,B不对。地球围绕着地轴自转,围绕着太阳公转,C不对。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导致四季的形成;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上一个地方有时处于白天,有时处于黑夜,出现昼夜的交替,D对。 故选D。 7.春分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 哈尔滨 B. 北京 C. 合肥 D. 广州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分日,太阳直射点赤道;哈尔滨、北京、合肥、广州四地,广州纬度最低,离太阳直射点最近,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故选D。 【点睛】某地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则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 8.王老师2019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为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图。读图回答问题。 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A. 5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9小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有起飞降落时间均为当地时间;从浦东起飞时,为当地(北京时间东八区)0:15;降落时,为当地(西八区)19:20;两地区时相差16小时;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比北京晚16小时,则降落时间计算为北京时间为19:20+16小时=11:20;则飞行时间大约为11小时。所以选B。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10. 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 【答案】9. C 10. 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和风向。 【9题详解】 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风带的风向分析,图示M气压带应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D错。北侧是东南风,应是东南信风。M气压带位于南半球,A错,C对。 【10题详解】 读图,图中①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②是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③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④是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 ,C对。A、B、D错。 【点睛】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风带的风向。根据纬度判断气压带名称,结合风向,判断所在南北半球。同一风带,在南北半球的风向不同。然后结合纬度,排列顺序。 下图为地球上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 Q为盛行西风带 C. M为极地东风带 D. N东南信风带 12. 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 冷湿的极地东风 B. 暖湿的中纬西风 C. 干冷的中纬西风 D. 暖湿的夏季风 13. 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 高温多雨 B. 炎热干燥 C. 寒冷干燥 D. 温和多雨 【答案】11. A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P在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对;Q在60°附近及较高纬度处,西风带在30°到60°之间的中纬度,则Q不会是盛行西风带,B不对;M在30°到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C不对;N在0°到30°N之间,为东北信风带,D不对。 故选A。 【12题详解】 极地东风从极地吹来,性质干冷,一般不能带来降水,A不对;中纬西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温暖湿润,在60°附近受到抬升形成降水,B对,C不对;在大陆东岸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上形成气压中心,切断气压带风带,从而形成的季风环流,而图中的大气环流是三圈环流,不会是夏季风带来降水,D不对。 故选B。 【13题详解】 从图中看,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了,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地中海沿岸地区处于冬季,此时该地受到西风带影响而出现温和多雨的天气,D对,ABC排除。 故选D。 【点睛】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太阳直射点北移,则气压带风带北移,反之南移。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资料统计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4. 下列锋面天气图中画法符合此次天气变化的是 A. B. C. D. 15. 28日,该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天气为主 B. 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C. 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D. 大气运动以上升气流为主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下降,并伴有降水,为冷锋过境的天气表现,据此结合选项选D。 【15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28日该地已经为冷锋过境后的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使得该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大,据此选B。 【点睛】 16.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1时45分前后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造成严重破坏。下列各天气系统中,台风“利奇马”属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台风“利奇马”是在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根据图示,A是冷锋锋面,B是暖锋锋面,D中心气流下沉,为反气旋,ABD都不对;C中心气流上升,为气旋,C对。 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的规律是 A.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西岸为暖流 B. 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C.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 18. 下列各组洋流中,受信风和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是( )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⑤⑦ D. ①②⑥⑧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从图中看,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大陆西岸的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洋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则大陆西岸洋流为寒流,大陆东岸洋流为暖流,则AB不对。从图中看,北半球中低纬的洋流呈现顺时针方向流动,其大陆东岸也就是大洋西岸的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故D对,C不对。 故选D。 【18题详解】 信风吹拂下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即①和⑤;西风吹拂下形成西风漂流,即③和⑦,③被陆地分隔在太平洋中为北太平洋暖流;②④⑥⑧为补偿性质的洋流;故C对。 二、双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 19.读下图,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上昼夜平分 B.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 南半球各地夜长达最大值 D. 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答案】A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北半球各地夜长达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BC不对;赤道与晨昏圈互相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AD对。 故选AD。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3月份、春季 B. 乙表示7月份、夏季 C. 甲表示1月份、冬季 D. 乙表示1月份、冬季 21. 下列各图与上图q、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A. B. C. D. 【答案】20. BC 21. AC 【解析】 【20题详解】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根据图示,甲的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则甲表示1月份,北半球冬季;乙的气压带风带往北移动,则表示为7月份,北半球夏季;BC对。 【21题详解】 根据图示,q点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为热带雨林气候;p点位于30°N-40°N之间,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为地中海气候。根据气候类型柱状曲线图判断,A图所在地终年高温,降水丰富,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q地,正确;B终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不对;C图显示该地最低气温在0°到15°之间,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对应p地,正确;D图显示该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集中在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不对。 故选AC。 读地球上极锋形成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①②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①是西南风 B. ①是暖气流 C. ②是东北风 D. ②是冷气流. 23. 下列关于图中极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锋的锋线(虚线)应倾向低纬 B. 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相遇形成锋面 C. 极锋是极地东风爬升到盛行西风之上的过程中形成的 D. 极锋附近地区多阴雨天气 【答案】22. BD 23. BD 【解析】 22题详解】 从图中看,极锋锋面往②处倾斜,则②为寒冷气流,可能为东北风或者东南风;①为温暖气流,可能为西南风或者西北风;故BD对。 【23题详解】 极锋为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的锋面,冷空气在下,暖空气被抬升,则极锋的锋线(虚线)应倾向高纬度,A不对;该地在60°,则从较低纬度吹来的较暖的盛行西风与从高纬吹来的寒冷的极地东风相遇形成锋面,B对;暖空气密度小,因此盛行西风被抬升,爬到极地东风之上的过程中形成锋面,C不对;由于暖湿的西风被抬升,因此极锋附近地区多阴雨天气,D对。 故选BD。 【点睛】锋面是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的倾斜面,暖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其能不能形成降水取决于暖空气的水汽含量及抬升情况。 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关于图中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西岸为暖流 25. 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B. 洋流②对南美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 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 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答案】24. AD 25. AC 【解析】 【24题详解】 从图中看,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的洋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则AD对。 【25题详解】 洋流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A对; 洋流②为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不对; 从图中看P处有寒暖流交汇,形成著名的纽芬兰渔场,C对; 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会随着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扩散影响欧洲西岸海域,D不对; 故选AC。 【点睛】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使营养物质丰富,从而为鱼类提供饵料,同时寒暖流交互处形成水障使鱼类聚集,从而形成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等。 26.下图示意某年9月23日正午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高度为1米的竹竿影长。据此完成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地中属于热带的地点是乙 B. 四地中属于热带的地点是丁 C. 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丁丙甲乙 D. 图示日期之后的半年内,甲地竹竿的日影变化是逐渐变长 【答案】BC 【解析】 【详解】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回归线上高度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大约是1*cot66°34′=0.45米。从图中看,甲地影长为1米,乙地影长超过1.5米,丙地影长大于0.5米,故三地的纬度都大于23°26′N;丁的影长最短,则其纬度最低,接近赤道,故四地中只有丁地位于热带,A不对,B对。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则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丁丙甲乙,C对。此日为9月23日,图示日期之后的半年内,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至南回归线,再向北移至赤道,则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然后变大,则竹竿的日影变化是逐渐变长,然后缩短,D不对。 故答案为BC。 【点睛】物体正午影长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呈反比,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三、综合题 2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的节气为________。 (2)该图中太阳直射点坐标是________。 (3)图中AB是________(晨、昏)线。 (4)图中E地的昼长为___________小时;F地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地方时_______时日落。 (5)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 (6A、B、C、D、E、F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季节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_。 【答案】 (1). 夏至 (2). (23.5°N,0°) (3). 昏 (4). 12 (5). 4 (6). 14 (7). 66.5°S~90°S (8).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9). D、E (10). C、F 【解析】 【详解】(1)据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可判断为夏至日时光照图。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据图可知,0°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地方时12时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经线,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5°N,0°)。 (3)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夜进入昼即为晨线,从昼进入夜即为昏线。据图可知,AB为昏线。 (4)据图可知,E点位于赤道,昼长为12小时。图中相邻经线间经度差30°,时间差2小时。F地此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4时,又因为其位于昏线上,即14时日落,昼长=(14-12)x2=4小时。 (5)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夏至日,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6)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地区,据图可知,D、E位于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为温带,季节变化明显,因此C、F季节变化明显。 【点睛】本题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昼夜半球的界线叫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夜进入昼即为晨线,从昼进入夜即为昏线。(3)昼长=(12-日出)x2=(日落-12)x2.(4)正午太阳高度总是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且“来增去减”。(5)五带的划分是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其中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28.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图表示的是______(填“1 月”或“7月”)季风图。与乙图所示季节是否一致______ (填“是”或“否”)。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 (2)图甲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地;图中盛行风F的性质是______(暖湿或干冷)。 (3)图甲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B处气压名称为______。此季节图乙中字母______所代表的气压带被大陆______(高压或低压)切断。 (4)此时,图甲中C是______ (填“夏”或“冬”)季,其气压值比同纬度海洋______ (填“高”或“低”),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盛行______风。 【答案】 (1). 7月 (2). 是 (3). 高温多雨 (4). B (5). 暖湿 (6).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7). B (8). 低压 (9). 冬季 (10). 高 (11). 西北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大气环流的知识点,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等。 【详解】(1)甲图此时盛行西南风,则可判断为7月季风图。乙图气压中心往北移动,则表示7月份,两幅图表示季节一致,都为北半球夏季。7月,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2)图甲A、B、C三地中,B为印度低压中心所在地,气压最低。C地在南半球,为冬季,气压较高。图中盛行风F从海洋吹向陆地,性质暖湿。 (3)图甲中E季风为西南季风,势力最强时,印度低压势力最强,位于B处。图乙中字母b在30°附近,所代表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季节被印度低压切断。 (4)图甲中C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大陆,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因此其是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其气压值比同纬度海洋高,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为夏季。此时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风向左偏形成吹向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北风。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a为某地季节景观图,图b为世界部分区域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示意图。 (1)图a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图b中的______ (填“③”或“④”)地。 (2)图b中甲气压带是______,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__,乙风带盛行风向是______。 (3)①地气候类型是______,其在欧洲西部分布较广形成原因主要受______影响。 (4)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北半球正值______季。半年后②地气候特征是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④ (2). 副热带高气压带 (3). 晴朗 (4). 东南风 (5). 温带海洋气候 (6). 盛行西风 (7). 冬季 (8). 炎热干燥 (9).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性质等,会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详解】(1)从图a的景观图可以看出为稀树草原,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图中的①分布在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③为分布在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④分布在20°到30°之间,为热带草原气候。故图a景观对应④位置。 (2)图b中甲气压带是分布在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乙风带位于南半球的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为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风向是东南风。 (3)①地分布在欧洲西部地区,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在欧洲西部分布较广。 (4)从图b看,该地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则可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半年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值夏季;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其夏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3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b、c、d洋流构成了________(填“中低纬”或“ 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该洋流分布在________半球。若该环流分布在太平洋,则洋流d的名称是________。 (2) a、b、c、d四支洋流的形成与盛行西风有关的是________, 与信风有关的是________。 (3) a、c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________;C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________作用。 (4)若北印度洋洋流运动方向与此图一致, 则亚洲南部盛行________季风。请简述该盛行风的形成原因________。 【答案】 (1). 中低纬 (2). 北 (3). 北赤道暖流 (4). b (5). d (6). a (7). 降温减湿 (8). 西南季风 (9).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世界洋流分布的知识点,较基础。解题关键是掌握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可得答案。 【详解】(1) a、b、c、d洋流围绕30°为中心流动,构成了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因此该环流分布在北半球。若该环流分布在太平洋,则洋流d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北赤道暖流。 (2) a、b、c、d四支洋流中,d是在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ac是大洋两侧形成的水平补偿流,b是在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风海流。因此b的形成与盛行西风有关,d的形成与信风有关。 (3)a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c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度,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4)若北印度洋洋流运动方向与此图一致, 呈现顺时针方向,则亚洲南部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风向向右偏转形成,并且受到印度低压的吸引,故该盛行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