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届高三4月线上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2020届高三4月线上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湖北省高三(4月)线上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注意事项: ‎ ‎1.考试过程中,请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等相关规定,诚信应考,不得有作弊、泄露试题等行为。请家长做好监考工作。‎ ‎2.请确保网络环境、考试环境良好,备好答题所用的白纸和笔。‎ ‎3.登录好分数APP,点击“作业测试”,进入对应考试科目。“试卷”将根据考试时间准时显示。开考后,考生首先在白纸上手写答题。答题结束后,点击“填写答题卡”,进入到“在线答题卡”。将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填写至在线答题卡上(选择题、多选题及判断题,直接在“在线答题卡”上勾选答案;主观题按照要求将手写的答案竖向拍照,并分别上传),然后点击“提交答题卡”完成提交。答题卡上传提交后考试时间范围内还能继续提交覆盖,为了避免大家都在考试最后快结束的时间上传造成拥堵,建议提前上传。备注:主观题要确保答案及照片清晰、干净、完整;为留取拍照时间,考试将延长10分钟。‎ ‎4.此次全省联考是检测复课前线上备考成效的一次重要考试,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复课后备考策略,请考生和家长高度重视。考试结束后,考试组织方将为所有考生免费提供《考试成绩和学情分析报告》。请考生或家长及时扫描右方二维码,关注“育路通”微信公众号。依次点击“高考测评—查看报告”,即可免费查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江苏省昆山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昆山开发区附近群益社区的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2000年,昆山开发区征收全部农用地,并给失地农民土地补偿金和住房安置,使乡村居民骤变为完全从事非农产业、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实现了人口的城市化。下图示意群益社区就业圈重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世纪80年代,群益社区的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的根本原因是 - 16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国家政策的倾斜 C. 土地被全部征收 D. 第二产业的发展 ‎2. 2000年以来,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可能是 A. 房屋出租 B. 餐饮服务 C. 经营便利店 D. 安保绿化 ‎3. 2000年之后,与群益社区一代居民相比,其二代居民职业的选择更自主的原因是 ‎①享受物质基础好 ②产业结构多样化 ③受教育水平高 ④城市化水平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的过程及影响。‎ ‎【1题详解】‎ 江苏省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苏州市下辖县级市,昆山地处上海与苏州之间,该地区一直都是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居民仍然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所以地理位置优越不是群益社区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的根本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群益社区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说明劳动力部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则第二产业在发展,这是表现出来的现象,而非根本原因,D错误。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居民产业活动转变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改革开放,所以国家政策的倾斜是该地区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的根本原因,B正确。材料中提到2000年,昆山开发区征收全部农用地,C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到2000年时,昆山开发区征收了全部农用地,并给失地农民土地补偿金和住房安置,居民有钱、有住房安置,该地经济的发展使外来迁入的人口较多,房屋出租收入高,所以2000年以来,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可能是房屋出租,A正确。居民有土地补偿金一般不会从事餐饮服务、经营便利店、安保绿化收入较低并且辛苦的职业,所以餐饮服务、经营便利店、安保绿化不是2000年以来的主要的职业。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 16 -‎ 读图可知,到2000后倾覆式职业兴替,就业分异,自由择业。2000年之后,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房屋出租,为二代居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二代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比第一代高,他们掌握的知识水平高,所以职业选择面更广更自主,①③正确。产业结构多样化,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但是如果二代居民文化水平低他们的就业面也会很狭窄,②④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化过程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城市是区域科技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化过程提高了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的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 特立尼达岛西南角的彼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湖中几乎没有水,全是沥青,湖中的沥青是沉积在深层的石油沿断层裂缝上升到地表堆积而成。沥青遇冷有变硬的习性,在不同的季节,彼奇湖中常年裸露的沥青会呈现软硬不同的变化。下图示意彼奇湖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从成因上分析,沥青属于以下哪种岩石 A. 变质岩 B. 沉积岩 C. 侵入岩 D. 喷出岩 ‎5. 在不同的季节,彼奇湖中常年裸露的沥青会呈现软硬不同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较高,沥青变硬 B. 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值雨季,沥青变软 C. 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值旱季,沥青变软 D 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气温较低,沥青变硬 ‎【答案】4. B 5. C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及区域气候的特征。‎ - 16 -‎ ‎【4题详解】‎ 一般科学家认为,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所以石油从成因上分析,属于沉积岩。根据材料可知,湖中的沥青是沉积在深层的石油沿断层裂缝上升到地表堆积而成因此沥青属于沉积岩。ACD错误,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沥青会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彼奇湖在不同的季节,温度不同,因此常年裸露的沥青会呈现软硬不同的变化。根据特立尼达岛的纬度位置判断,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正值雨季,阴天多,气温较低,沥青变硬,AB错误。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特立尼达岛中部地势高,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特立尼达岛受东北信风控制,彼奇湖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正值旱季,晴天多,气温较高,沥青变软,C正确,D错误。故选C。‎ 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通常是因山势、地险,就地取材,建造起高大的墙体。汉长城的玉门关至敦煌段,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称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图1为汉长城墙体遗址景观图,图2为部分汉代长城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6 -‎ ‎6. 玉门关至敦煌的汉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不包括 A. 降水稀少,墙体受外力作用小 B. 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C. 多风沙活动,墙体被风沙掩埋 D. 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较好 ‎7. 修建玉门关的材料来自于当地,下列可能是玉门关修建材料的是 ‎ ‎①木材 ②大块岩石 ③黄土 ④芦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8. 图示区域影响长城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风向 B. 地形 C. 政策 D. 水源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掌握。‎ ‎【6题详解】‎ 玉门关至敦煌都在甘肃的西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风沙活动,墙体受风力作用较大,不是汉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因为距海远,降水少,植被稀疏,风沙大,墙体被风沙掩埋是汉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之一。玉门关至敦煌荒漠广布,生态环境恶劣,当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对古长城影响小。汉长城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至今保存较为完好说明汉长城建筑工艺精湛,墙体质量较好才能保存至今。A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 16 -‎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当地为戈壁荒漠,植被稀疏,木材很少,所以木材不可能是玉门关修建的材料,①错误。读左图可知,该地为荒漠草原,无岩石可用,只好夯土为墙,②错误。由题意可知,修建玉门关的材料来自于当地,当地为荒漠,因此黄土丰富是修建材料之一,③正确。在右图中可以看到玉门到敦煌之间汉长城沿线有河流,现在还可见到不少古运河遗址和芦苇洼地,所以芦苇也是修建的材料之一,④正确。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汉长城的玉门关至敦煌段,一直都是戈壁荒漠,人烟稀少,当时疏勒河长城一带水域较多,故在长城沿线开凿了人工运河来输送兵马粮草,以此来支持整个长城防御系统,所以图示区域影响长城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D正确。故选D。‎ 槽蓄水增量是指在凌汛期河道封冻后,受封冻冰盖阻力作用而增蓄在河槽中的水量,是造成开河(融冰)期凌灾的最主要原因。槽蓄水增量主要受上游来水、气温变化、河道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黄河宁蒙河段是我国凌汛最严重的地区,2018年黄河主汛期降水量偏大,2018-2019年度槽蓄水增量偏小。下图1示意石嘴山至头道拐区间2018-2019年度槽蓄水增量与历年同期比较,图2示意黄河宁蒙河段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与历年同期比,2018-2019年度石嘴山至头道拐区间的凌汛期 A. 持续时间长 B. 开河时间早 C. 封冻日期早 D.‎ - 16 -‎ ‎ 封冻速度慢 ‎10. 2018-2019年度槽蓄水增量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冻时气温降幅小,封冻水量少 B. 主汛期大洪水过境,冲刷了河道 C. 上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来水量小 D. 沿岸分洪区的分流作用,减少了水量 ‎11. 下列防凌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提前压减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 ②调控开河过程海勃湾水库出库流量 ‎ ‎③人工分凌削减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河段的下泄流量 ④人工施工定期加宽、加深宁蒙河段河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9. B 10. B 11.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提取材料信息能力。‎ ‎【9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历年同期比,2018-2019年度石嘴山至头道拐区间的蓄在河槽中的水量流量从1月20号左右开始逐渐降低,而多年槽蓄水增量大约在3月上旬开始减少,说明与历年同期比,2018-2019年度石嘴山至头道拐区间的凌汛期槽蓄水增量小,开河时间早,B正确。如果凌汛期持续时间长、封冻日期早、封冻速度慢则2018-2019年度槽蓄水增量应该比多年历史同期大,而图中显示正好相反,所以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槽蓄水增量主要受上游来水、气温变化、河道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2018年冬季的气温和上游来水与常年变化不大,但是2018年黄河主汛期降水量偏大,降水量大使主汛期大洪水过境时流水强烈冲刷河道,所以河道的蓄洪能力提高,2018-2019年度槽蓄水增量偏小,B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封冻时气温降幅、上游河道弯曲和沿岸分洪区的变化,所以温度、上游河道、分洪区都不是2018-2019年度槽蓄水增量偏小的原因,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 16 -‎ 读右图可知,刘家峡水库在石嘴山至头道拐与的上游,提前压减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可减轻槽蓄水增量,可以防凌,①正确。调控开河过程海勃湾水库出库流量,使开河期下游水量减小,②正确。图中宁蒙河段有分洪区,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河段有乌梁素海分洪区,人工分凌削减下泄流量,可以防凌,③正确。凌汛主要由于纬度的差别导致热力因素的差异,从而使水域内的结冰、封冻日期,随着纬度的增加而提前,解冻日期则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错后引起的与河道没有关系,④错误。故选A。‎ ‎【点睛】江河的防凌措施,大体上可归纳为:①组织防凌队伍,防守两岸大堤。②利用封冻河段上游的水库,在封冻前,调放较大流量,抬高冰盖;在解冻前的适当时机,调节水库下泄流量,使不致形成水鼓冰开,一拥而下的开河形势。③利用沿河两岸的分凌分水工程,分泄凌洪,以保障两岸大堤的安全。④在解冻前的适当时机,对容易形成卡冰结坝的弯曲狭窄河段或已形成的冰坝河段进行爆破,以利来水来冰的顺利下泄。⑤进行河道整治,把容易形成卡冰结坝的弯曲狭窄河段进行裁弯取直扩宽,避免卡冰结坝。⑥做好有关河段气象、水情的观测和预报,及冰情观测和预报工作。⑦要做好滩区及分泄凌洪区居民的迁移安置等项工作。‎ 二、非选择题: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古代兴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每块面积较小、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绿水环绕的独特垛田景观。兴化垛田核心保护区的大面积垛田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形成了传统农耕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垛田进行进行改造,兴化垛田景观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入21世纪,随着乡村建设的发展,人们在关注垛田传统农耕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掘和塑造垛田景观。2014年,兴化垛田正式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下图示意20世纪60年代前和现在的兴化垛田景观。‎ ‎(1)分析兴化垛田的修建对土壤特征的改良作用。‎ - 16 -‎ ‎(2)根据耕作方式分别指出垛田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类型和垛田农业生产特点,并说明理由。‎ ‎(3)说出与20世纪60年代前相比,兴化垛田的变化,并评价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4)试列举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政府部门在发掘和塑造兴化垛田景观方面的有益举措。‎ ‎【答案】(1)利用河、沟中的淤泥垒田,改善了土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每年增施淤土,使土层深厚;垛田地势高,利于土壤排水。 (任答2点)‎ ‎(2)主要种植油菜、冬小麦、蔬菜、瓜果等旱地作物。理由:垛上耕作,垛田地势高于水面,灌溉不便,适合种植旱地作物。‎ 垛田农业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低。‎ 理由:垛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且有水道阻隔分割,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3)变化:垛田高度均变低;不同垛田高度变一致; (单个)垛田面积变大 。(任答2点)‎ 影响:有利:垛田高度降低便于灌溉和耕作;当地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大,垛田面积增大,产量増加。‎ 不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垛田高低错落、绿水环绕的农业生态和文化景观。 (任答2点,有利与不利必需各答一点)‎ ‎(4)加强对垛田、水域、农作物景观的保护;引导农民适当增种农作物类型,增加新景观;利用垛田景观,发展垛田休闲观光农业;利用垛田文化景观价值,建设科研文教基地。 (任答3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详解】(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成分、肥力、厚度、酸碱度等特征的影响。土壤是地球陆地的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兴化修建垛田时利用河、沟中的淤泥垒田,淤泥富含矿物质,可以改善土质,提高土壤肥力;材料中提到,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随着每年增施淤土,土层加厚,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垛田地势高,利于土壤排水,不易发生渍涝。‎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耕作方式判断农作物类型和农业生产特点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垒土成垛,垛上耕作,读图可知垛田地势高于水面约3-4米,灌溉不便,因此适合种植油菜、冬小麦、蔬菜、瓜果等旱地作物。兴化市河网密布,所以垛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且有水道阻隔分割,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因此垛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 16 -‎ ‎(3)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右图,现在比20世纪60年代垛田高度均变低;垛田的高度都一样高;单个垛田面积比以前变大了。评价一定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分析。有利方面从高度和面积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分析。垛田高度降低便于灌溉和耕作;当地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大,垛田面积增大,产量増加。不利影响从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分析。兴化垛田的高度和面积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垛田高低错落、绿水环绕的农业生态和文化景观。‎ ‎(4)在发掘和塑造兴化垛田景观方面的有益举措应该从对景观的保护、增添新景观、充分利用新景观等方面列举。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政府部门加强对垛田、水域、农作物景观的保护;引导农民适当增种农作物类型,增加新景观;利用垛田景观,发展垛田休闲观光农业;利用垛田文化景观价值,建设科研文教基地。‎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磷进入水体后成为藻类等生物的养分,会导致富营养化现象。湖泊水体中磷的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和湖泊沉积物释放。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累积在沉积物中的磷会重新释放进入上覆水体,水体中的磷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富营养化现象。湖泊沉积物磷蓄积特征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和湖泊形态特征密切相关。沉积物中的磷分为可移动磷和稳定态磷,其中可移动磷更容易释放到水体当中,大多来源于农业或生活污水的排放;稳定态磷大多是钙镁等与磷结合形成的沉淀,或土壤或岩石的侵蚀产物,不容易释放到水体当中。下图为洞庭湖和洱海位置图,下表为洞庭湖和洱海的部分湖泊概况数据。‎ - 16 -‎ ‎ ‎ ‎(1)结合材料,推断洱海沉积物中磷总含量比洞庭湖更高的原因。‎ ‎(2)洱海沉积物中磷总含量比洞庭湖更高,但是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却更严重,请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信息,分别针对洞庭湖和洱海的磷污染输入特点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洱海水域较封闭,湖水更深,四周多山,风浪较小,湖底沉积物不易被扰动,有利于磷的沉积;湖水矿化度高,与磷结合形成沉淀;土壤中本身含有一定的磷,洱海流域地表崎岖,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严重,更多土壤被侵蚀搬运到湖泊中沉积,使沉积物中磷含量増多。‎ ‎(2)洞庭湖流域内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排放的污水更多(外源输入的磷更多)。洞庭湖沉积物中可移动磷含量占比大,更容易释放到水体中,因此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更严重。(或答:洱海流域内农业活动、城镇密度相对于洞庭湖流域小,污染物排放相对较少;洱海沉积物磷总量虽然大,但是大部分是不易释放到水体中的稳定态磷,因此水体中磷含量低。)‎ - 16 -‎ ‎(3)洞庭湖:进一步控制生活污水和农业磷的排放,减少可移动磷的输入量;利用水生植被减少湖水对沉积物的扰动;通过生物、化学措施等方式对污染较严重水体进行净化。(任答2点)‎ 洱海: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控制化肥施用量;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增加水体交换。(任答2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及图表的解读能力。‎ ‎【详解】(1)分析洱海沉积物中磷总含量高的原因从湖水的流动性、地形、气候、土壤、外力作用等方面考虑。根据材料可知,湖泊沉积物磷蓄积特征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和湖泊形态特征密切相关。读右图可知,洱海水域较封闭,与外界交换性差,湖水更深,四周多山,风浪较小,流动性差,湖底沉积物不易被扰动,有利于磷的沉积;读图表可知湖水矿化度高,与磷结合形成沉淀;材料中提到,稳定态磷大多是钙镁等与磷结合形成的沉淀,或土壤或岩石的侵蚀产物,土壤中本身含有一定的磷,洱海流域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亚热带气候,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严重,更多土壤被侵蚀搬运到湖泊中沉积,使沉积物中磷含量比洞庭湖更高。‎ ‎(2)该题首先要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累积在沉积物中的磷会重新释放进入上覆水体,水体中的磷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富营养化现象。沉积物中的磷分为可移动磷和稳定态磷,其中可移动磷更容易释放到水体当中,大多来源于农业或生活污水的排放;洱海沉积物中磷总含量比洞庭湖更高,但是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却更严重,说明洞庭湖可移动磷含量高,洞庭湖流域为我国的鱼米之乡,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排放的污水更多或者外源输入的磷更多。洞庭湖沉积物中可移动磷含量占比大,更容易释放到水体中,因此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更严重。也可以从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低方面思考,洱海流域内农业活动、城镇密度相对于洞庭湖流域小,污染物排放相对较少;洱海沉积物磷总量虽然大,但是大部分是不易释放到水体中的稳定态磷,因此水体中磷含量低。‎ ‎(3)根据题意可知针对洞庭湖和洱海的磷污染输入特点提出治理措施,因此首先考虑输入特点。治理措施为减少输入,治理现有的磷。根据上面两个题可知洞庭湖为可移动磷,主要是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因此应该进一步控制生活污水和农业磷的排放,减少可移动磷的输入量;利用水生植被减少湖水对沉积物的扰动;通过生物、化学措施等方式对污染较严重水体进行净化。洱海主要为稳定态磷,水土流失造成的,因此应该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农业生产应该控制化肥施用量;洱海水域封闭,应该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增加水体交换,降低磷的含量。‎ - 16 -‎ ‎【点睛】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 [地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极地冰川分裂入海,漂浮海上,形成冰山。纽芬兰岛被称为“冰山巷”,每年都会有许多上万年的大冰山从北极地区漂移至此,引来众多游客观看。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受气温变化影响。随着全球变暖,纽芬兰冰山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图为纽芬兰岛位置图。‎ ‎(1)说明纽芬兰岛被称为“冰山巷”的原因。‎ ‎(2)试分析全球变暖对纽芬兰岛冰山旅游的促进作用。 ‎ ‎【答案】(1)纽芬兰岛,距离格陵兰岛冰川近,更容易出现冰山;冰山受到风和洋流的作用,南下漂流至纽芬兰岛附近;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错汇合形成许多洋流涡旋,(海水受阻,滞留不前)使大量冰山在该海域附近聚集(不要求貝体洋流的名称) (任答2点)‎ ‎(2)全球变暖加速北极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分裂得更多,使冰山出现时间提前、数量增多,吸引更多游客到访。气候变暖会提高景区气温,增加游客旅游的舒适度。极地冰川消融、数量减少使景观的永续性降低,促使其旅游价值提高,会刺激游客的出游意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及全球变暖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 16 -‎ ‎【详解】(1)纽芬兰岛被称为“冰山巷”的原因主要从冰山的来源和冰山的聚集两方面分析。读图根据纬度位置可知,纽芬兰岛纬度高,距离格陵兰岛冰原带的冰川近,因此更容易出现冰山;海水受阻,滞留不前,冰山容易聚集,受到极地东风和拉布拉多洋流的作用,南下漂流至纽芬兰岛附近受阻聚集;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错汇合形成许多洋流涡旋,也使大量冰山在该海域附近聚集。‎ ‎(2)该题考查全球变暖对纽芬兰岛冰山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从全球变暖对景观影响、对旅游时间影响、对旅游环境影响和对旅游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考虑。全球变暖加速北极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分裂得更多,使冰山出现时间提前、数量增多,吸引更多游客到访。气候变暖会提高景区气温,增加游客旅游的舒适度。极地冰川消融、数量减少使景观的永续性降低,促使其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提高,会刺激游客的出游意愿。‎ ‎15. [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粉红椋鸟属于夏候鸟,每年5月至8月飞到新疆繁殖,喜结群(一群可达数万只)生活于干旱的开阔地。粉红椋鸟对繁殖地有两个要求,一是蝗虫密度大、可供其捕食,二是选择石堆筑巢。每年春、夏季是新疆草原蝗灾的集中爆发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新疆开始建设人工鸟巢来吸引、利用粉红椋鸟灭蝗虫,效果显著。图为新疆某地牧场分布。‎ ‎(1)推测新疆筑巢引鸟工程主要分布在甲、乙哪一个牧场并说明原因。 ‎ ‎(2)试分析新疆地区利用粉红椋鸟灭蝗的优势条件。‎ ‎【答案】(1)甲牧场:甲牧场夏季牧场,蝗灾主要集中夏季,对牧场危害大。‎ ‎(2)粉红椋鸟繁衍期与蝗虫的爆发期一致:新疆粉红椋鸟数量多,集群性强,捕食蝗虫量大:粉红椋鸟适应新疆干旱开阔的地理环境:生物灭蝗可减少农药的使用,节约灭蝗成本,且减少对环境污染;新疆修筑鸟巢招引粉红椋鸟,为其提供安定、良好的自然环境。(任答3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 16 -‎ ‎【详解】(1)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新疆筑巢引鸟工程主要分布在粉红椋鸟的栖息地,粉红椋鸟属于夏候鸟,每年5月至8月飞到新疆繁殖,新疆分冬夏季牧场,夏季气温高,牧民到山上放牧,读图根据等高线可知,甲牧场海拔高,甲牧场为夏季牧场,新疆蝗灾集中爆发期主要集中夏季,对牧场危害大,因此新疆筑巢引鸟工程主要分布在甲牧场。‎ ‎(2)新疆地区利用粉红椋鸟灭蝗的优势条件在于既就地取材,省时省力,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可知,粉红椋鸟属于夏候鸟,每年5月至8月飞到新疆繁殖,而每年春、夏季是新疆草原蝗灾的集中爆发期,蝗虫密度大,粉红椋鸟的繁衍期与蝗虫的爆发期一致:新疆粉红椋鸟喜结群(一群可达数万只)生活,数量多,集群性强,捕食蝗虫量大:粉红椋鸟适应新疆干旱开阔的地理环境:生物灭蝗可减少农药的使用,节约灭蝗成本,且减少对环境污染;粉红椋鸟择石堆筑巢新疆修筑鸟巢招引粉红椋鸟,为其提供安定、良好的自然环境,既解决了蝗灾又保护了鸟类。‎ - 16 -‎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