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www.ks5u.com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热点链接】 ‎2020年4月10日中午,敦煌市出现沙尘暴天气,至下午转为扬沙、大风天气,平均风力8级以上,阵风9~10级。当日,敦煌市区被沙尘笼罩,街道及周边的公路能见度降到百米左右。沙尘暴与当地地表形态有什么关系?‎ 提示 当地地形起伏小,地表多沙漠,土壤缺水,植被稀少,有利于沙尘暴的形成;在沙尘暴的影响下,地表侵蚀加剧,促进风蚀地貌的形成。‎ ‎ ‎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通过观察影像或图片资料,认识敦煌的主要地貌景观。‎ 水平2:根据图表资料,说明敦煌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水平3:根据图表资料,说明主要风成地貌的景观特征。‎ 水平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风成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领悟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了解风成地貌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区域认知:了解风成地貌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观察并模拟风成地貌。‎ 一 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 ‎1.地理位置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与青海、新疆的交界处。‎ ‎2.形成条件 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地表物理风化强烈。‎ ‎3.风蚀地貌 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 风蚀垄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雅丹 风蚀城堡 长条形 孤立的石柱 ‎“头大、身小”‎ 垄槽相间 形似城堡 ‎1.判断正误。‎ ‎(1)风蚀雅丹的形态与风向无关。(×)‎ ‎(2)风蚀柱为形似柱状的岩石。(√)‎ ‎2.风蚀地貌分布最广的地区为(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 C 解析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蚀地貌分布广泛。‎ ‎3.风蚀作用强烈的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提示 地表物质组成松散;地形起伏小;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气候干旱等。‎ 二 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 ‎ ‎1.位置: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 ‎2.沙丘 ‎(1)形成: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 ‎(2)分类 类型 特点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状 新月形沙丘 形状类似新月;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1.判断正误。‎ ‎(1)利用沙丘可以判断风向。(√)‎ ‎(2)戈壁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2.关于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缓坡沙粒直径小于陡坡 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只出现在干旱地区 答案 C 解析 风力越大,迎风坡沙丘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的沙粒多被搬运到陡坡;缓坡一侧为迎风坡;主要出现在干旱地区,一些湿润地区也有沙丘分布。‎ ‎3.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成因上的异同点。‎ 提示 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都位于干旱地区,两者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主题探究 风蚀地貌 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裂隙发育的不够坚实的岩石,容易被风蚀,如图是常见的风蚀地貌类型。‎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探讨图示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 ‎(2)探究图示地貌上下不同位置风蚀作用的强弱。‎ ‎(3)据图推测该地貌上下不同部位岩石硬度的差异。‎ ‎[成果展示] (1)气候干旱,多大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2)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孤突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严重。‎ ‎(3)上硬下软。‎ ‎1.风力侵蚀 分布 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条件 风力大,地表沙粒多,缺少植被 过程 风带起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 危害 吹蚀土层,降低土地生产力;种植季节使种子裸露或对幼苗产生伤害;所产生的尘埃、土沙进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 表现 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2.主要风蚀地貌 地貌类型 地貌特征 图示 风蚀垄 高起的风蚀土墩,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平行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孤立的石柱 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上部宽大、下部窄小(“头大、身小”),呈蘑菇状 续表 地貌类型 地貌特征 图示 风蚀雅丹 垄槽相间,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是多种风蚀地貌的组合 风蚀城堡 形似城堡,呈现许多层状墩台,墩台的顶部较平坦 风蚀壁龛 岩壁遭受风蚀后,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蜂窝状 雅丹地貌主要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下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风蚀地貌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特点 根据地貌景观判断其特点。‎ 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地面支离破碎;土墩奇形怪状。‎ 分布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新疆气候干旱,多雅丹地貌。‎ ‎[答案] (1)D (2)C 主题探究 风积地貌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周围‎50 km内植被覆盖良好,它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与贝尔湖是姊妹湖,其主要补给河流是克鲁伦河。呼伦湖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底坡度小,西岸山峦起伏、悬崖陡峭,东岸和南岸地势平坦开阔,东南沿岸有宽阔的沙丘带,近几年沙丘带在逐步扩大东移。下图为呼伦湖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呼伦湖东南沿岸的沙丘带沙粒的来源。‎ ‎(2)描述东南沿岸沙丘带形成过程。‎ ‎(3)分析湖滨沙丘东(南)、西(北)两侧形态特征差异。‎ ‎[成果展示] (1)湖底地势较平坦,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底部堆积;湖水有季节性涨落,当水位下降时,湖底沙子裸露在地表,形成沙丘带的沙源。(周围植被覆盖良好,沙粒少)‎ ‎(2)该地盛行西北风;湖面开阔阻力小,风速较大;强劲的西北风携带湖底和沿岸的沙子向东南移动;随着风速减慢,沙粒逐渐堆积成如今的沙丘。‎ ‎(3)呼伦湖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的高纬度地带,受冬季风影响大;沙丘东(南)侧为冬季风的背风坡,西(北)侧为西北风迎风坡。故东(南)侧坡度陡,西(北)侧坡度缓。‎ ‎1.沙丘的分布 分布 干旱区 湿润区 类型 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 河滨或湖滨、海滨沙丘 过程 风力受阻挡,风速减慢,沙粒堆积,缺少植被固定后会形成流动沙丘 枯水期,河床底沙源裸露,在定向风吹拂下,受阻形成沙丘 影响 掩埋道路、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 ‎2.风向的判定 ‎(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等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图所示。‎ 读某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貌为(  )‎ A.纵向沙垄 B.金字塔形沙丘 C.新月形沙丘 D.沙漠地貌 ‎(2)图示地貌分布区的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沙丘的判断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类型 根据等高线数值及形态判断。‎ 图示等高线呈新月形,故地貌为新月形沙丘。‎ 风向 结合指向标和地貌特征判断。‎ 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 (1)C (2)B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67页问题]‎ 思路点拨 鸣沙山为沙丘地貌,属于风力沉积地貌。敦煌附近的魔鬼城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教材第69页活动上]‎ 思路点拨 雅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罗布泊、哈密、疏勒河中下游地区、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内蒙古乌盟等地。‎ ‎[教材第69页活动下]‎ 思路点拨 1.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示沙丘风向向右。‎ ‎2.下滑线路应选在背风坡一侧,因为背风坡坡度较陡,游客乘坐滑板可以自然下滑。但是为了安全,应避免在坡度过陡的地方滑下,防止速度太快而发生事故。‎ ‎[教材第70页活动]‎ 思路点拨 ‎ 照片序号 形成的主要过程 ‎(侵蚀或者堆积)‎ 地貌小类 a 侵蚀 风蚀蘑菇 b 侵蚀 风蚀柱 c 堆积 新月形沙丘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区域认知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答案 D 解析 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 ‎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 C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素养提升2 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下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移动沙丘在迎风一侧的坡度缓,图中箭头表示风向,图甲、图丁在迎风一侧坡度陡,A、D两项错误;沙丘移动,迎风侧被侵蚀,背风侧沉积,最终沙层倾斜方向与背风侧一致,B项正确,C项错误。‎ ‎2.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因此防护林应建在(  )‎ ‎①缓坡一侧 ②陡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缓坡是迎风坡,被不断侵蚀,植被不易存活。陡坡一侧是背风坡,不断沉积,植被埋的深,易存活,因此防护林应建在陡坡一侧。‎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查找风沙地貌的图片,并进行归类。‎ ‎2.找出古诗词中反映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实例,并说明其反映的地貌形态。‎ ‎3.找出我国主要的风沙地貌旅游景观,绘制在地图上。‎ ‎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题号 风蚀地貌 ‎3,4,5,6,7,8,13‎ 风积地貌 ‎1,2,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某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综合思维)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 B 解析 图示为沙垄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B项正确。‎ ‎2.(区域认知)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 A 解析 该地貌是风力堆积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A项正确。‎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3~5题。‎ ‎3.(综合思维)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答案 A 解析 “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项正确。‎ ‎4.(综合思维)下列地貌中,与“蘑菇沙漠”成因相同的是(  )‎ A.三角洲 B.石林 C.金字塔形沙丘 D.风蚀城堡 答案 D 解析 风蚀城堡是在风力侵蚀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与“蘑菇沙漠”成因相同。‎ ‎5.(区域认知)“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蘑菇沙漠”分布在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地区,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D项正确。‎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综合思维)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沟槽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7.(综合思维)某雅丹地貌区经常吹东北风,则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东西方向 D.南北方向 答案 B 解析 该地风向为东北风,干涸的湖底在盛行风吹拂下,岩性较差的被侵蚀掉,而岩性强的保留下来,形成的垄、槽的伸展方向应与风向一致,应为东北—西南方向,故B项正确。‎ ‎8.(综合思维)该地雅丹地貌的发展将导致(  )‎ A.相对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B.沟槽不断加宽加深 C.垄脊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D.地形起伏越来越大 答案 A 解析 风力侵蚀使垄脊从无到有,面积增大,沟槽不断扩大;随风蚀加剧,垄脊逐渐形成孤立的小丘,其下部的沙层因风蚀被掏空,垄脊面积逐渐减小,高度也不断下降,并最终消失,所以相对高度是先增大后减小,A项正确。‎ 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读图,完成9~10题。‎ ‎9.(区域认知)该河段爬升沙丘属于(  )‎ A.喀斯特地貌 B.风蚀地貌 C.风积地貌 D.河流地貌 答案 C 解析 沙丘为风积地貌。该处河谷冬季风力强劲,使沙尘从谷底向山坡爬升,形成爬升沙丘,故C项正确。‎ ‎10.(综合思维)图示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的主要方向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该地貌为爬升沙丘,箭头应向上。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故C项正确。‎ 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水汽输送深刻影响着植物和沙丘的分布。草甸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形成的以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人地协调观)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草甸、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 B.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C.流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草甸、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答案 B 解析 湖泊与河流附近,水源较多,丙应是草甸;乙距离河湖较远,水分较少,应是半固定沙丘;甲距水源最远,缺少植被保护,可能是流动沙丘。故B项正确。‎ ‎12.(综合思维)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 C 解析 图中丙代表的草甸和乙代表的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南方,说明来自湖泊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往东南方向的较多,主导风向应该是西北风。‎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下图为某同学搜集到的一组地貌景观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28分)‎ ‎(1)判断图中地貌的名称。(8分)‎ ‎(2)根据成因上的差异,试对图中地貌分类。(8分)‎ ‎(3)描述图中地貌的特点。(8分)‎ ‎(4)指出能够判断风向的地貌。(4分)‎ 答案 (1)甲:雅丹地貌。乙:沙丘。丙:风蚀柱。丁:风蚀蘑菇。‎ ‎(2)风蚀地貌:甲、丙、丁。风积地貌:乙。‎ ‎(3)甲:大片高出地表的土丘或山丘,由垄槽和土墩组成,沿一定方向排列,形态各异。乙:新月形隆起,物质疏松,大多移动性较强。丙:柱状岩石。丁:呈蘑菇状。‎ ‎(4)甲:风向与垄槽延伸方向一致。乙:迎风坡坡度缓。‎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貌有垄槽和土墩,沿一定方向排列,为雅丹地貌;乙地貌呈新月形,为沙丘;丙地貌呈柱状,为风蚀柱;丁地貌呈蘑菇形,为风蚀蘑菇。第(2)题,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为风蚀地貌;沙丘为风积地貌。第(3)题,根据地貌形态判断地貌特点。第(4)题,根据垄槽延伸方向、沙丘形态可判断风向。‎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皮拉大沙丘位于法国波尔多市西南部约‎60千米处,西临大西洋,其他三面被欧洲最大的沿海森林环绕,终年盛行西风。沙丘全长3 ‎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高、最大的沙丘,现每年向东推进约‎5米。皮拉大沙丘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尤其受到滑翔伞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下图为皮拉大沙丘位置示意图。‎ ‎(1)简述皮拉大沙丘的形成过程。(8分)‎ ‎(2)从地质作用角度推测皮拉大沙丘东、西两侧坡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3)简析皮拉大沙丘不断向东推进对法国的影响。(8分)‎ 答案 (1)当地终年盛行西风;在西风吹拂作用下,邦克—德阿让沙洲上的沙粒被吹上海岸;受沿海森林的阻挡,风力减弱,沙粒降落、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沙丘。‎ ‎(2)差异:西坡坡度缓,东坡坡度陡。‎ 原因:沙丘西坡为西风的迎风坡,以风力搬运作用为主,坡度缓;东坡为西风的背风坡,加上森林的阻挡,以沉积作用为主,坡度较陡。‎ ‎(3)扩大旅游景区的面积,增强旅游景点的可视效果,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埋没部分交通线路和房屋建筑等;飘扬的风沙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破坏地表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第(1)题,皮拉大沙丘终年受西风的影响,西临大西洋,同时北部、东部和南部受森林的环绕,因此该沙丘的形成过程是邦克—德阿让沙洲上的沙粒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被带到海岸上,受沿岸森林的阻挡,沙粒慢慢堆积形成沙丘。第(2)题,由于皮拉大沙丘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以风力的搬运作用为主,当西风搬运的沙子遇到森林阻挡后,风力的搬运作用减弱,坡度不断变缓;而东侧位于西风的背风坡,沙粒不断堆积,海拔不断升高,坡度不断变陡。第(3)题,皮拉大沙丘不断向东推进对法国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影响在于沙丘面积不断扩大,能够增加景区面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收入。不利影响在于沙丘东进会埋没农田、村庄、道路等;沙丘东进会埋没森林、破坏生态环境,威胁动物的生长环境,减少生物的多样性;沙丘东进,大量的沙尘、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