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长宁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长宁区 2021 届新高考地理一月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企业养老保险是国家规定的企业必须为本企业职工缴纳的一种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是 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下表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统计情 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甲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 A.山东 B.北京 C.吉林 D.福建 2.导致表中省级行政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 B.就业机会的空间差异 C.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 D.男女性别的空间差异 3.许多省 2016 年相对 2015 年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呈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全面推行二孩政策 B.国家延迟退休政策 C.产业转移的影响 D.人口老龄化加剧 【答案】 1.C 2.B 3.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从材料和表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实际方面分析影响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高低。 1.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是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甲省的比值较小,说明参保职 工人数相对较少,年轻就业人口少,领取养老保险人数相对较多,所以人口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对比下列 四个选项,再结合黑龙江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值,可以排除山东、北京和福建年轻就业人口多的地方。 当下吉林的年轻就业人口少,领取养老保险的人数相对较多,人口年龄结构偏老龄化。故吉林最符合甲的 情况,故本题选择 C。 2.参保职工人数多少是由企业的就业岗位决定的。就业机会多,则参保职工人数多,企业养老保险抚养 比就高;就业机会少,参保职工人数少,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低,所以影响表中各省市企业养老保险抚养 比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机会。产业结构、资源分布和男女性别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故排除 A、C和 D, 故本题选择 B。 3.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呈下降的趋势,说明参保职工人数相对变少,年轻就业人口少,领取养老保险人 数相对变多,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二孩政策对短短 2 年就业人口变化几乎没有影响, A 错;国家延 迟退休政策一定程度上是增加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的方式, B错,产业转移和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的 趋势并无直接关联, C错。故本题选择 D。 2.下图所示为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B.中部地带以第二产业为主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西部地带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构成情况直接判断即可,东部地带第 二产业比重为 48.44%,第三产业为 40.90%,因此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A 错误;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为第 一产业占比 17.9%,第二产业占比 46.51%,第三产业占比 35.59%,以第二产业为主, B 正确;西部地带第 二产业比重最大, C错误;东、中、西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东部地带, D错误,故选 B。 3.我国劳动人口( 16-59 岁)数量从 2012 年开始下降, 2015 年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劳动人 口与流动人口双双下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第一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 B.城市化水平出现下降 C.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上升 D.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劳动力和人口流动减少,短期之内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趋缓,迫使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第一产业 比重会下降, A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B错误;劳 动人口与流动人口双双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 C正确 ; 劳动力减少,会加重老龄化程度, D错误。故选 C。 【点睛】 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 ,减轻了人口压力 ,缓解当地人 地矛盾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 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 ②对迁入地: 有利的: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 ,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 , 带动经济的发展 . 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 ,影响社会治安 ,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 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石化森林是指古代森林受火山喷发影响,森林被火山灰掩埋,可溶性矿物质渗入树体,最终 将整棵树,甚至整片森林变成化石,化石出露地表而形成。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的石化森林形成于 约 6000 万年前。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干旱,草原、沙漠广布,多外流河且流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图 为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集中分布区示意图及石化森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是 A.板块碰撞—火山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火山喷发—板块碰撞—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C.板块碰撞—地壳抬升—火山喷发—外力作用 D.火山喷发—板块碰撞—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2.巴塔哥尼亚石化森林集中分布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B.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C.山地阻挡,水汽难入 D.海拔较高,蒸发旺盛 3.巴塔哥尼亚地区河流流量损耗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 A.草原面积大,植被覆盖率高 B.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较快 C.冰雪融水多,河流流量较大 D.人口密度小,人类活动较少 【答案】 1.A 2.C 3.B 【解析】 【分析】 1.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运动碰撞挤压使安第斯山脉隆起抬升,大量的火山喷发导致大片森林被火山灰 埋没,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森林演变成化石。经过地壳抬升将这些化石抬升露出地表,后期经过长期的外 力(侵蚀、搬运)作用形成石化森林景观。 A 正确。故选 A。 2.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西风带,但是其地西部是地形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通过西风带 的进入;巴塔哥尼亚高原海拔较高,在大西洋的西边,西风使大西洋水汽向东输送,巴塔哥尼亚高原也很 少受到东侧大西洋水汽的“滋润”,因此形成了干旱气候, C正确。离海洋较近;东部沿岸为暖流; 海 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故选 C。 3.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干旱,草原、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低, A 错误;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西高 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迅速入海,损耗小, B 正确;安第斯山脉融水多,但河流流量较小, C 错误;当地是大牧场放牧业,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D 错误;故选 B。 5.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 ,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 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 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考查可持续发展理念。 【详解】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 ,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违背了 国家之间的公平,违背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联系, B 正确。发展的观念认为经济发展划第一位的,权 利的观念是平行的享受、利用资源, ACD错误。故选 B。 6.茶馆、小吃、“摆龙门阵”等休闲文化盛行于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新疆荒漠—绿洲 D.华南沿海 【答案】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馆、 小吃、 “摆龙门阵”等休闲文化是盛行于四川盆地的, 可知 ACD错误, 故 B正确。 【点睛】 茶馆、小吃、“摆龙门阵”等属于典型的蜀地休闲文化。 7. 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 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 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 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玛珥湖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地壳运动 D.流水堆积 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 A.雨水和地下水 B.地下水和河流水 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 D.冰川融水和雨水 3.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A.生物残体 B.河流携带的泥沙 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 D.风力沉积物 【答案】 1.B 2.A 3.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火山形成的湖泊地貌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解读能力。 学生需要关注材料中的“喷发前发生 爆炸形威洼坑并积水而形成 ”、“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等字眼,并注意图示中 湖泊沉积物中多火山灰及伴随火山喷发产生的沉积物等。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威洼坑并积水而 形成的,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因此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火山喷 发即岩浆活动,选 B。 2.根据材料,玛珥湖中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地势低凹可以收集雨水, 地下水丰富,因此,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雨水和地下水,选 A。 3.根据图示信息,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火口沉积物、爆发角砾岩、火山筒位居中间,因此火山喷发 物如火山灰将会是最早的沉积物,据此选 C。 8.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突然爆发的由暴雨、积雪融水等引发的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碎屑等物质沿 坡面向下运动形成的特殊洪流。图 3 为某区域泥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是 A.泥石流的供给区 B.泥石流的通过 C.泥石流的堆积区 D.堰塞湖 2.泥石流堆积区的特点是 A.高低不平,大小石块混杂 B.地形平坦,沉积物有明显分层 C.地势平缓,沉积物分选性好 D.波状起伏,沉积物磨圆度好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读文字材料:泥石流是 “物质沿坡面向下运动形成的 ”,可知地势高的区域为泥石流的供给区、地势低 的区域为泥石流的堆积区。再看图,③处有河流流经,地势低,为泥石流的堆积区;①处地势高为泥石流 的供给区;②处为峡谷,是泥石流的通过区; ④ 处为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选 C。 2.读文字材料可知:泥石流堆积区是由 “突然爆发的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碎屑等物质 ”堆积而成, 故沉积物没有分层、分选性不好、也没有来得及被磨圆, B、C、D 错。因泥沙、石块、碎屑混杂在一起, 所以大小石块混杂;因由突然爆发的洪水的堆积而成,故地势高低不平,选 A。 9.厄尔尼诺是大气与洋流相互作用的产物。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南赤道暖流会增强 B.会出现暴雨天气 C.秘鲁沿岸涌升流增强 D.水温比往年低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会减弱, A错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 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B 正确;厄尔尼诺现象的爆发,会导致东南信风减弱,使 该渔场涌升流削弱, C错误。 厄尔尼诺现象是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D错误。故选 B。 【点睛】 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 暴雨频繁, 洪涝成灾;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 由于海温下降, 大气对流活动减弱、 降水减少, 旱灾严重; 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10. 海底浊流广泛发生于海底峡谷,是陆源物质大规模向深海输送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可直达 深海盆地。对其系统研究,可以为海洋地质灾害防御提供科学支撑。读 “ 海底地形图 ”. 完成下面小题。 1.海底浊流搬运沉积物会形成海底沉积扇,推测图 1 中最可能形成该种地貌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海底浊流的影响,可能性最小的是 A.导致海底地震频发 B.威胁海底生物生存 C.破坏海底通信电缆 D.威胁海上油气开采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底地貌的相关知识,体现的核心素养是利用材料解答问题的地理实践力。 1.由材料“海底浊流广泛发生于海底峡谷”,海底蚀流发生在海底峡谷,①、②错误,故 A 、B 错误; 材料说明“可直达深海盆地”,③位于大陆坡刚入峡谷处,故 C 错误;④位置为峡谷向海盆过度,故 D 正确。 2.由材料可知“海底浊流是陆源物质大规模向深海输送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搬运的物质搬运过程中, 陆源物质的多少影响海底生物环境和海洋设施,故 B、C 错误;材料“海洋地质灾害防御提供科学支撑” 说明海底浊流影响海底地质作用,可能影响海上输油平台的安全性,故 D 不符合题意;但海底浊流主要 是外力作用,不会引发地震,故 A 符合题意。 11. 桔槔井灌工程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 桔槔汲水灌溉, 水顺着沟渠流入田中, 再渗入地下, 回流入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水循环系统,当地有一块 “ 兰台碑 ”,碑文是 “天大旱,地特丰 ”。古 老而科学的农耕方式,就这样代代传承。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低山丘陵为主,全年多雨 B.地下水埋藏深、回补快 C.土壤盐碱化严重 D.沙质土壤,地表水易渗漏 2.当地“天大旱,地特丰”的原因是 ①水井提供丰富的水源 ②热量充足 , 生长期长 ③光照充分,对水稻生长有利 ④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养分积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水循环、中国南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读材料可知,该地区为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A 错;据材料“水 顺着沟渠流入田中, 再渗入地下, 回流入井”分析, 地表水要回流下渗, 所以地下水位高, 地下水埋藏浅, B 错。据材料分析,地表水及时回流下渗,不再地表滞留,灌溉方式得当,不会产生土壤盐碱化, C错; 浙江土壤类型为红黄壤,属于沙质土壤,地表水易渗漏, D 对。故选 D。 2.根据材料“回流入井”可知,水井提供丰富的水源,确保旱季供水,故①正确;生长期长,有利于提 高农作物品质,与产量没有关系,故②错误;“天大旱”说明降水量小,云量少,光照充分,可以促进水 稻的生长,提高产量,故③正确。浙江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不大,气温年较差小,气温日较 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故④错误。选 C。 12. 阿联酋某公司在沿海建设大型的玻璃室内垂直农场,占地 18. 11 亩 . 蔬菜采用营养液进行栽 培、多层种植,产量相当于室外种植 5463.2 亩的农田,用水量只相当于室外种植的 1%。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阿联酋垂直农场的生产特点是 A.高投入,高产出 B.反季生产为主 C.本地品种为主 D.属于循环经济 2.该玻璃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温度 B.增强光照 C.减少水分消耗 D.防止风沙 3.阿联酋垂直农场首选沿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技术 C.交通 D.市场 【答案】 1.A 2.C 3.D 【解析】 【分析】 1. 阿联酋垂直农场的生产特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直接回答。 2. 本题考查玻璃大棚的主要作用,了解阿联酋干旱的气候背景,即可得出答案。 3. 垂直农业也叫垂直农耕,是为了研究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及资源匮乏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新概 念,其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资源与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发挥,所形成的一种农业耕 作方式,最大的障碍是水和能源这两个必要条件的来源问题, 1.阿联酋垂直农场属于技术密集型的设施农业。根据材料“占地 18.11 亩 . 蔬菜采用营养液进行栽培、多 层种植”可知, 该垂直农场投资大, 并且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保障。 又根据材料“产量相当于室外种植 5463.2 亩的农田”可知,该农场产量高。故 A正确。其余几个选项无法从材料中获取。故 BCD错误。 故选 A 2.阿联酋为热带沙漠气候, 制约其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 根据材料信息“用水量只相当于室外种植 的 1%”,说明玻璃大棚可大大减少因蒸发和蒸腾作用造成的水分消耗。故 C正确。 故选 C 3.根据所学知识,阿联酋的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为减少运输和保鲜成本,同时保证蔬菜新鲜, 垂直农场首选沿海地区。故 D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材料中信息比较充分,充分挖机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第三小题还必须掌握阿联酋 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 13. 从大地貌分区的角度来说,明长城中段是黄土高原的北界;但实际并不完全与黄土分布的界 线重合,总体上向南偏黄土分布一侧。下图示意明长城中段位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建造时明长城中段( ) A.依山势,据天险 B.立黄土,挡风沙 C.御外敌,分农牧 D.分干湿,异冷暖 2.明长城的建造主要采用夯土版筑技术。明长城中段总体偏南主要考虑( ) A.积温 B.沉积物 C.军事 D.劳动力 3.目前明长城中段局部被流沙掩埋的示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异常 B.早期选址 C.人类活动 D.风化加强 【答案】 1.C 2.C 3.C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中段的主要作用是御外敌,分农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中段总体偏南主要考虑军事;积温、沉积物、劳动力对军事建筑的影响不 大。 3.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图示区域土地荒漠化显著,导致明长城中段局部被流沙掩埋。 14. 与黄豆酱油相比,黑豆酱油一般不添加小麦,酿造时间长(酿晒长达 6 个月)、工艺复杂。 台湾西螺镇(下图)凭借独特环境,从各地挑选优质黑豆,加以古法技艺成为全台优质的酱油产地。当地 有多家百年酱油老店,但西螺镇经济发展缓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黑豆酱油比黄豆酱油更受台湾人的青睐,主要是因为黑豆酱油 ①价格便宜 ②酱色深沉 ③适合人群多 ④香味浓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西螺镇适合酿造黑豆酱油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豆类原料充足 B.酿造历史悠久 C.日照时间充足 D.空气湿度饱和 3.针对西螺镇的发展现状,当地百年老店扩大黑豆酱油知名度的最佳途径有 A.加大机械生产 B.开设网店销售 C.设立观光工厂 D.树立品牌意识 【答案】 1.D 2.C 3.C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酿造时间长(酿晒长达 6 个月)、工艺复杂”,可以推测价格应该比较高,故①错误。酱油 的颜色一般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故②错误。“与黄豆酱油相比,黑豆酱油一般不添加小麦”,说 明黑豆酱油适合小麦过敏(麸质过敏)的人群享用,适合人群多,故③正确。黑豆酱油酿造时间长、工艺 复杂,产品品质比一般酱油高,香味浓厚,所以更容易受台湾人的青睐,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③④,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材料提到“从各地挑选优质黑豆”,表明豆类原料不是来自当地,故 A 错误。酿造历史悠久是适合酿 造黑豆酱油的可能结果,而不是原因。故 B错误。当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间充足,满 足“酿晒长达 6 个月”的要求,故 C正确。当地晴天多,空气湿度较小,故 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3.黑豆酱油“以古法技艺”制作,才成为“优质的酱油产地”,若加大机械生产,会影响产品品质,故 A错误。在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开设网店销售或者树立品牌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益。故 BD错误。设立 观光工厂,让更多的人了解黑豆酱油的制作过程,并进行产品品尝,会极大的扩大黑豆酱油知名度,故 C 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5.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占总人口的 18﹪,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 展阶段。 “十三五 ”时期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继续增长, 中、 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流动人口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关键因素是() A.区域差异 B.产业规模 C.落户政策 D.经济结构 2.人口由小城镇向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流动产生的影响有() A.减轻大城市生态环境压力 B.提高小城镇城市化水平 C.推动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 D.明显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3.中、西部地区的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反映出() A.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趋缩小 B.农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逐年增多 C.乡村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D.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日益缩小 【答案】 1.A 2.C 3.A 【解析】 【分析】 1.我国东西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经济差距较大,东部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西部人口增长快、剩 余劳动力多,东部吸引西部劳动力迁入,导致流动人口长期保持较大规模, A正确。产业规模、落户政策、 经济结构不是关键因素, BCD错误。故选 A。 2.人口由小城镇向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流动,会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会减小小城镇城市化水平;推动 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如服务业等;不会明显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ABD错误。 C正确。故选 C。 3.中、西部地区的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说明迁移到东部的减少,中、西部地区应该经济发展 较快,就业机会增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趋缩小, A 正确。农业产值比重可能下降,所创造的就业 岗位不会逐年增多, B 错误;乡村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关键是就业机会, C错误; 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就业机会多, D错误。故选 A。 16.2019 年 7 月下旬以来, 长江中下游等地气象干旱迅速发展, 至 10 月上旬, 我国干旱面积发展到最大, 10 月中下旬旱情逐渐缓解,下图是 2019 年 10 月 2 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长江流域中游地区与下游沿海地区旱情差异大的可能原因是 A.中游地区受冬季风控制 B.中游地区受低压槽控制 C.下游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 D.下游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 2.受本次干旱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A.冬小麦、玉米 B.甜菜、谷子 C.春小麦、水稻 D.茶叶、水稻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长江中游旱情差异大要大于下游, 10 月份,冬季风还未大规模影响长江流域, A 错;中游受低压槽控 制,降水应该会比较多, B 错;长江流域受季风的影响不存在中游与下游的差异,且 10 月份,夏季风基 本退出陆地, D 错;秋季多台风,沿海地区在台风影响下,旱情缓解, C对。故答案选 C。 2.旱情集中在长江中游流域,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和茶叶;春小麦、玉米和甜菜主要在东北地区(中温 带);谷子是华北地区(暖温带)的作物。故答案选 D。 【点睛】 高压多晴低压多阴雨。 17. 一地质调查组对某平原展开考察,发现该平原具有深厚的沉积岩层,并绘制出了其地表岩层 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 A.沉积——挤压隆起——地壳下沉 B.沉积——挤压隆起——侵蚀 C.地壳下沉——沉积——挤压凹陷 D.挤压凹陷——沉积——侵蚀 2.若该地沉积岩都是流水环境下形成的,则水量最大、水流速度最快时段最易形成的岩石是 ( ) A.粉砂岩 B.页岩 C.砾岩 D.砂岩 【答案】 1.B 2.C 【解析】 1.材料表明该平原具有深厚的沉积岩层,故最开始该地地势低洼,经历长期沉积过程;从材料中可看出 当地的岩层是弯曲变形的,说明受到了挤压,地层受到挤压隆起形成背斜(地层年龄中间老两侧新) ;从 材料中的“平原”,说明地势较平坦,说明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后地势趋平。故选 B。 2.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水量大、水流速度快时沉积下来的颗粒也较大,选项中四种岩石颗粒最大的砾 岩,故选 C,其余选项可排除。 18. 中非合作行稳致远。 1975 年坦赞铁路建成通车, 2015 年- 2017 年本格拉铁路、亚吉铁路、 蒙内铁路相继建成通车, 目前尼日利亚沿海铁路正在施工, 一个由中国标准建设的非洲未来铁路网正呼之 欲出。下图示意非洲大陆中国标准铁路网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经过热带雨林的铁路为 A.亚吉铁路 B.蒙内铁路 C.坦赞铁路 D.沿海铁路 2.中国企业采用太阳能供电技术解决了本格拉铁路运行电力供应难题,采取这一措施的自然原因是该地 A.石油蕴藏很少,水能开发困难 B.地势崎岖,能源运输不方便 C.受离岸风控制,全年降水较少 D.太阳能技术先进,成本较低 【答案】 1.D 2.C 【解析】 1.热带雨林带分在赤道附近,图中沿海铁路靠近赤道,大致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受几内亚暖流和西南风 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 D 正确;图中其他几条铁路均未穿过热带雨林地区;故选 D。 2.本格拉铁路所在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带,受离岸风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 辐射强,太阳能丰富, C 对;本格拉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A 错;能源运输不变并不是主要原因, B 错; 该地区经济落后,太阳能技术并不先进, D 错;故选 C。 19. 降水时含盐溶液从岩块上部孔隙中渗入,饱和后又从岩块下部渗出。在干燥岩面,渗出的含 盐溶液水分易蒸发而形成盐类结晶物。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表面最终形成凹槽。盛行风影响 雨滴飘落路径,从而造成岩块表面干湿差异。 下图示意某砂岩岩块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岩块表面湿度最大的部位最可能是 A.东北侧 B.东南侧 C.西北侧 D.西南侧 2.形成图中岩块表面凹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风力搬运 D.流水侵蚀 【答案】 1.B 2.A 【解析】 1.根据材料,盐类结晶物是含盐溶液从岩块上部孔隙中渗入,从岩块下部渗出后,在干燥岩面水分蒸发 而形成的,说明渗入与渗出方向相反。由图可知,盐类结晶物主要存在于岩石西北侧,所以雨水主要飘落 在岩石的东南侧,东南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该岩块表面湿度最大的部位最可能是东南侧, B正确。故 选 B。 2.由材料可知,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破裂,表面最终形成凹槽。盐类结晶产生的张力既不 是风力作用也不是流水作用,所以 B、C、D 项错误;由图中堆积物可知,盐类结晶物的张力不断使岩块 破碎成小颗粒在地表堆积,所以是风化作用,故 A 项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材料判断出, 含盐溶液渗入方向与饱和溶液渗出方向相反, 结晶物聚集在干燥岩 面。 20. 荷兰全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分别为 760mm和 550mm,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 则集中于 4 至 9 月期间。荷兰 1/4 土地海拔不到 1 米,筑堤拦海和排涝在 1000 多年的荷兰治水历史中成 为整个国家的重要活动,开始时雨水完全可以依靠重力排放入海,后来则需依靠动力。下图为公元 1000 年以来荷兰西部区域陆地下沉与海平面上升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荷兰需要依靠动力才能排水入海的时间大约起始于 A. 1100 年 B.1400 年 C.1600 年 D.1900 年 2.为防涝,荷兰一年中雨水排放的旺季往往是 A.每年 9 月至来年 3 月 B.每年 5 月至 9 月 C.每年上半年时间 D.每年下半年时间 3.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海域,开发海洋资源 B.维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 C.减少风暴潮对沿海低地侵害 D.大力发展沿海旅游业 【答案】 1.C 2.A 3.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降水量与蒸发量及地势与水位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只有陆地高于海平面,才能完全依靠重力排水入海,从图中可以看出 1100 年陆地完全高于海平面,可 以靠重力排水, A 错。 1400 年陆地低于涨潮水位,但高于落潮水位,落潮时可以自流排水, B 错。 1600 年开始陆地低于落潮水位,需要依靠动力才能排水入海, C 对。 1900 年完全依靠动力才能排水,但不是开 始时间, D 错。故选 C。 2.由材料可知,荷兰的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 4 至 9 月期间,则从 10 月到次年 3 月降水转化为径流的较多,故选 A。 3.将围垦的陆地退陆还海,可以更好的维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不大,筑坝造陆可 以更好的防范风暴潮,大力发展沿海旅游与退陆还海关系不大,故选 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香蕉是热带水果,巴拉圭生产的香蕉因甜度高而闻名,主要出口阿根廷。近年来,巴拉圭因香蕉滞销 而催生了香蕉粉产业。收获的香蕉经过去皮、干燥、磨粉、制成的香蕉粉可用于制作面包、饼干、冰激凌 等。下图示意巴拉圭位置及地形。 (1)归纳巴拉圭的地形特征。 (2)分析巴拉圭香蕉主要出口阿根廷而不出口巴西的原因。 (3)推测香蕉粉工厂的布局特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地势较低,海拔在 500 米以下;以平原为主;地势自巴拉圭河(中部)向两侧逐渐升高。 (2)巴西纬度低,地处热带,香蕉产量大。阿根廷纬度高,香蕉主要依赖进口,市场需求大。 (3)特点:靠近原料地;布局分散。原因:原料运输量大,产品运输量小;技术要求低,设备简单,小 型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巴拉圭生产的香蕉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 生产的特点、地形特征的判读。 【详解】 (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地势较低,海拔在 500 米以下;以平原为主;地势自巴拉圭河(中部)向两侧 逐渐升高,巴拉圭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2)根据课本相关知识,香蕉是热带作物,巴西纬度低,地处热带,香蕉产量大。而阿根廷主要在温带 地区,阿根廷纬度高,香蕉主要依赖进口,市场需求大。故巴拉圭香蕉主要出口阿根廷。 (3)由题,香蕉不适宜长途运输,且对原料消耗大,故香蕉粉工厂主要布局在原料产地周围,靠近原料 地, 布局分散。 原因是香蕉运输量大, 香蕉粉产品运输量小; 香蕉粉工厂技术要求低, 工厂设备比较简单, 工厂多小型化。 【点睛】 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 、交通运 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 向型和动力指向性。 22.(城乡规划) 杨柳镇是安徽省宣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 下图为 “杨柳镇位置及部分资源分布略图 ”。据此 回答问题。 (1)简述杨柳镇被确定为中心镇的地理位置条件。 (2)说明杨柳镇规划中建设用地构成比例与城市相比的差异。 (3)简析杨柳镇在规划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答案】 (1)位于宣城与泾县中间位置;地处高速公路、省道沿线。 (2)居住用地比重更大;工业用地比重更小;交通等公共用地比重更大。 (3)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各功能区; 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杨柳镇位置及部分资源分布略图等方式呈现信息, 重点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读图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杨柳镇位于宣城与泾县中间位置;地处高速公路、省道沿线,交通便利,地理位 置优越。 (2)杨柳镇是安徽省宣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主要作为城市的卫星城,故居住用地比重更大, 工业用地比重更小;居住人口较多,交通等公共用地比重更大,便于人们出行和活动。 (3)杨柳镇在规划时应该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城市的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合理布局各功能区, 充分利用城市土地; 节约用地, 保护耕地, 保证农业的基本需求。 23.(环境保护) 材料: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 预防、 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 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 请问医疗垃圾有哪些危害?如何处理医疗垃圾? 【答案】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而且有一定的空间污染、急性病毒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 如不加强管理、随意丢弃,任其混入生活垃圾、流散到人们生活环境中,就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地以及 动植物, 造成疾病传播, 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在处理过程中, 首先要分类存放; 避免与生活垃圾混放; 在运输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运输容积的密闭性,不可以洒落;有关处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对于其中的 有机物尽可能高温焚烧处理;对于有害化学物质作无害化学处理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医疗垃圾为材料, 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阅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又注重 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详解】 医疗垃圾是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 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与生活垃圾不同,医疗垃圾物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及化学药 剂,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医疗垃圾任意堆放,极易造成对水 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加强对医疗垃圾规范化 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还是从疾病预防和控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处理过程中, 首先要分类存放,便于分类处理;与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不同,避免与生活垃圾混放;在运输处理过程中, 要注意运输容积的密闭性,不可以洒落,防止污染物外泄;该类垃圾的特殊性,有关处理人员要做好安全 防护,防止出现感染事件的出现;对于其中的有机物尽可能高温焚烧处理,保证传染源和有害物质有效的 破坏;对于有害化学物质作无害化学处理,防止出现污染事件等。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南非共和国位置示意图。该国全境大部分为海拔 600 米以上高原。全年降水量由东部的 1 000 毫米 逐渐减少到西部的 60 毫米,平均 450 毫米。奥兰治河是南非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东部海拔 1 200~ 1 800m 的高原, 图中 ①② 瀑布分别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段。中游河段水量很 小,下游冬季常干枯见底。下游段为南非与纳米比亚的界河 , 然后向西流经奥兰治河低地 ( 海拔 300m), 最后注入大西洋;流量不稳定。该国矿产资源丰富, 2006 年南非黄金产量达到 975 万盎司,为世界第一。 2016 年南非的黄金产量下降到了 450 万盎司。 (1)分析奥兰治河上、中、下游的流量不同的自然原因。 (2)推测南非黄金产量下降可能的原因。 (3)据统计,中国有数百家企业到南非投资,分析南非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 【答案】 (1)上游为多雨区,支流众多, (再加上高地的融化冬雪) ,水量丰沛; 中游流经干燥地带,蒸 发量大,支流稀少,水量的季节变化很大;下游河段流经热带荒漠带,支流稀少,径流量小,特别是冬半 年更少,下游多沙地, 河水下渗严重;纬度较低,蒸发较强,常干枯见底。 (2)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短缺;矿山老化;开采难度加大;矿石品位降低;废矿石的回收处理和劳动力 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黄金价格降低,市场需求量减少等。 (3)南非有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较低的土地租金;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便捷的海陆交通条件;有巨 大的潜在市场;南非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基础设施较好。 【解析】 【分析】 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工业区位因素。 【详解】 (1)读材料可知:奥兰治河发源于东部高原,而南非全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故河流上游为多雨 区,且有高原的积雪融水补给,再读图可知,上游河流支流众多,故水量丰沛。中游地区降水较少,但地 处较低纬度,气温高,蒸发量大,且中游支流稀少,故中游水量小。下游河段流经热带荒漠带,河水下渗 严重,且支流稀少,径流量小,特别是冬半年更少,且纬度较低,蒸发较强,故常出现断流。 (2)黄金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经过多年开发可能导致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短缺。南非黄金储量大的老黄 金矿经过百年开采,已经老化,而往深部采矿的投资成本很大,故矿山老化、开采难度加大导致黄金产量 下降。还有可能是矿石品位降低、成本上升、市场需求量减少等原因。 (3)南非经济较为落后,有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较低的土地租金。读材料可知,南非矿产资源丰富。 读图可知,南非有便捷的海陆交通。经过多年发展,南非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基础设施较好,且有巨大的 潜在市场。 【点睛】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答题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原料 燃料 水源 土地 ××等原料丰富 (缺乏 );××等能源丰富 (缺乏 );靠近 (远离 )河流, 水源丰富 (缺乏 ) 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农业基础 靠近 ××,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 (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劳 动力丰富 (不足 )、科技水平高 (低 )、农业基础好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 环境要求 政策支持;环境优美 (污染严重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