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平潭新世界学校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每题2分,25题,共50分)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生活条件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水平 D. 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2. 下列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 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3. 导致图中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 A. 气候条件 B. 交通条件 C. 土地条件 D. 历史条件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某地的生活条件、生活特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主要受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共同影响,A、B、C错误;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即不同的干湿地区,生产类型不同,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D正确。故本题该选D。 【2题详解】 ①因为东西降水的不同导致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南北自然环境的不同导致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 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导致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都可反映出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特征。B正确。故本题该选B。 【3题详解】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据图可知,图中体现的是降水的差异,即气候条件差异导致图中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A正确;交通条件导致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B错误;土地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品质和种类,C错误;历史条件可以影响该地农业的发展,但不是导致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条件,D错误。故本题该选A。 【点睛】 掌握区域的特征与区域之间差异性的表现。 “一、二、三”与区域内涵 “一”是指区域含义中的两个“一定”: 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和一定的划分指标。 “二”是指区域划分指标的两个“二”: (1)单一指标与综合指标; (2)自然要素特征与人文要素特征。 “三”是指区域特点的三个方面: (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所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 平原 B. 丘陵 C. 高原 D. 山脉 5. 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 天然橡胶 B. 棉花 C. 茶叶 D. 甜菜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所示地区海拔主要在200米-500米之间,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因此主要地形类型是丘陵,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图示区域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适合茶树生长,C正确;天然橡胶是热带作物,A错误;棉花种植地分布在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华北平原、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南方多雨,不利于棉花采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分布较少,B错误;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分布在我国北方,D错误。故选C。 【点睛】三大产棉区域: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 新疆棉区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肃地区,国内主要使用新疆棉。新疆产棉量约占我国棉产量的50%。该区域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属灌溉棉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棉田集中,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单产水平高,原棉色泽好, “三丝”含量相对于其他棉区低。 黄河流域棉区目前是中国种植棉花面积较大的棉区,包括河北省(除长城以北)、山东省、河南省(不包括南阳、信阳两个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南、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和北京、天津两市的郊区。黄河流域棉区日照较充足,热量条件尚好,土壤肥力中等,年降水量适中,有利于棉花早发稳长和吐絮,在正常年份下,纤维品质较好。但由于某些地区间作套种的配置不当,病虫危害程度各异,加上有些年份后期的阴雨低温寡照,造成年度间纤维品质不稳定。 长江流域棉区位于亚热带带湿润区,商品棉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的沿海和沿江棉区,其棉花特点是成熟度好,马克隆值偏大,纤维偏粗,80%以上的棉花马克隆值在4以上,三丝少,短绒率比河南低,颜色发灰,可纺21支、32支纱。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叠图分析最常用的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7. 图示选定的区域最适合建设( ) A. 大型垃圾处理场 B. 大型仓储式超市 C. 汽车加油站 D. 水源保护区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用途的不同,GIS是地图的延伸,由此可知,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选C。 【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提示,选定的区域具备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不适合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或大型垃圾处理场)、远离主要道路(不适合建汽车加油站)、植被保护好(水质好)的特点,则可知该区域适合建设水源保护区,选D。 【点睛】RS主要适用于影像的获取及动态追踪等情境。GIS是地图的延伸,适用于数据分析及区域定位。GPS则适用于导航定位,注意GPS是点定位。 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8. 台风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RS) 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气象预报 9. 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 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原因 B. 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 用来测量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制定植树造林方案 D. 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尤其是动态事象的追踪、数据获取等,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属于动态追踪获取数据,是RS的基本功能,选A正确。 【9题详解】 “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通过采集火灾的过后的过火地区,燃烧情况统计,可以在GIS上测算面积,并进一步指导应该怎么植树造林,C正确。起火原因和起火地点有人为和自然,都属于偶发、不规律现象,特别是人为原因,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必然联系,事发前没有相关数据,故排除A和B;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应利用RS,D错误。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 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 鼠害猖獗 C. 草场的季节变化 D. 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11. 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12.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10. A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是描述牧草荒芜的生态现象,主要是因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资源退化的结果,A正确;材料描述的草场退化,不是老鼠过多,鼠害猖獗破坏草场,是局部地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说明草场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植被稀少,B错误;草场的季节变化一直存在,C错误;材料描述的草场退化,草原生态环境下降,承载能力降低,草场载畜量不能继续增加,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过度樵采比重约占32%,过度放牧比重约占30%,水资源利用不当比重约占10%,过度开垦比重约占27%,交通工矿建设比重最小,因此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过度樵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①防治土地荒漠化要控制人口增长,不是要大量的人口外迁,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故②正确;③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沼气能等清洁能源,解决农村用能问题,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故③正确;④开发深层地下水,容易出现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耗水量增加,可能加剧荒漠化,故④不符合题意;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故⑤正确;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进行封沙育草,构筑防护体系,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故⑥正确。②③⑤⑥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一般分析主要结合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形成,故治理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和恢复植被分析。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全面保护潜在荒漠化地区的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建设必要的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对正在或已经荒漠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恢复其生产力;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合理用水;控制人口增长等。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 荒漠般的景观。图3--2--3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7~8题。 13. 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 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 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D. 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14.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灌溉 B. 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 矿产资源开发 D. 气候异常 【答案】13. A 14. B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图中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受山地的阻挡,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物质疏松,又因多大风,所以风力作用明显,风沙侵蚀会土地生产力减小,甚至丧失,形成荒漠化景观;而地球变暖,对干旱影响较小;地形的上升对荒漠化影响不大;因降水少,所以水土流失较弱。故选B。 【14题详解】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人口增加,导致人们消费增多,迫于压力,人们出现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过度行为,使植被遭到破坏,荒漠化加剧。故选B。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出现了河流下游断流加剧现象,最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16. 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下列行为或现象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 ①以粮为纲,大力垦荒 ②积极退耕,还林还草 ③增加人口,加快发展 ④引水灌溉,挖掘土地潜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 A. 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 B.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C. 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 D. 推广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答案】15. C 16. D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右图可知: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林地、草地比重在下降,耕地和居住用地比重上升。该地区气候干旱,过度开垦会导致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大,河流下游断流加剧现象,因此最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故C正确。过度樵采、过度放牧主要表现为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对河流下游断流影响不大;水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河流下游断流加剧,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故A、B、D错误。 【16题详解】 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加,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植被,而②有利于发挥植被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排除与②有关的选项,故D正确。 【17题详解】 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入手,故D正确。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故A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都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能加重,故B、C错误。 【点睛】20世纪70年代,我国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努力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大量开垦土地,引水灌溉,导致下游地区断流。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紧张,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广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改善生态环境。 下图是怒江大峡谷示意图,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8. 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泥石流 D. 地震 19. 最可能直接导致大峡谷生态破坏的常见原因是( )。 A. 人类开发 B. 气候变暖 C. 季风强弱 D. 构造运动 20. 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 A. 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 B. 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 C. 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D. 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 【答案】18. B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怒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由于人们破坏植被,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选B。 【19题详解】 最可能直接导致大峡谷生态破坏的常见原因是人类活动,即人类开发,选A;气候变暖和季风强弱不能直接导致大峡谷生态破坏,B、C错;构造运动并不常见,D错。 【20题详解】 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国家建立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怒江大峡谷本身就是比较好的自然风光,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发旅游观光,选C。AB选项是破坏性开发,D选项属于保护不开发,不现实。 下图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 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 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 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 22.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3. 在无林地区20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 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 C. 调节大气成分 D. 含蓄水源 【答案】21. A 22. A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故A正确。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故B错误;热带迁移农业是雨林破坏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方式,故C错误;亚马逊公路从大西洋沿岸横跨亚马孙地区,一直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但不贯通太平洋沿岸,故D错误。 【22题详解】 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热带雨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促进该地区的水循环,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故雨林的破坏将导致全球变化,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故A正确。 【23题详解】 无林区土层被快速冲刷体现了雨林保持水土的作用,故B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和主要的生态环境功能等基本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A. 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B.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D. 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25. 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A. 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 “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 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 “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不易蒸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冻土,水分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多,地势低平,河湖密布。因此二者单位面积湿地比重大。西北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华北地区雨季短,蒸发旺盛,地表径流缺乏,因此单位面积湿地比重小,排除B、C、D。 【25题详解】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因此湿地的合理利用原则为:把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在保护其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湿地经济。D即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发展又可获得经济效益,故正确。A、B、C影响了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 二、非选择题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省地处黄土高原,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据图,说出该省荒漠化主要类型。 (2)据图,说明该地区土地退化主要类型和危害 (3)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因地制宜地防治荒漠化对策。 【答案】(1)土地荒漠化类型多样,主要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 (2)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场退化,以耕地退化最为严重。由于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逐渐丧失,耕地的农作物单位产量降低,林地的植物生长量减少,草地的载畜能力下降,从而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停止盲目开垦,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荒漠化、土地退化的类型、危害及防治对策等知识点。 【详解】(1)据左图可以看出,该省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三种,土地荒漠化类型多样,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其次是水蚀荒漠化,盐渍化面积最小。 (2)据右图分析,该地区土地退化主要类型主要有三类: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场退化,耕地退化比重最大,达到61%,林地退化次之,比重达到21%,草场退化比重最小,比重占18%。土地退化的危害是质量下降、耕地减少,耕地的农作物单位产量降低,总产量下降,草地退化导致草地的载畜能力下降,危及牲畜及人类生存。 (3)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的较大压力是其根源。解决的措施主要从控制人口,保护、恢复植被和合理用水等方面考虑。荒漠化的治理包括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草,恢复草原生态,已沙化土地采取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釆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等措施。 【点睛】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及不合理用水。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的较大压力是其根源。 27.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图1是东北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图2是东北地区土境垂直剖面示意图。 (1)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地比较多的自然原因。 (2)说出该地区沼泽的主要生态功能。 (3)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原因。 【答案】(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3)泽地具有生态环境功能,停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体现保护湿地,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条件、沼泽功能及中国停止开发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原因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不难解答。 【详解】(1)大面积沼泽地形成一般具有来水量大、地形平坦、排水不畅、蒸发下渗微弱等特点受季风影响,三江平原夏季降水较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因此沼泽地比较多。 (2)三江平原沼泽地的生态作用主要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净化天然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等。 (3)停止开发三江平原沼泽地要从沼泽地破坏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回答。沼泽地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对三江平原的开垦,使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种类减少。因此我国已严禁在区内开荒,已开垦地要还林、还草、还湿地,以保护该地生态环境。 【点睛】湿地的生态效益:(1)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超过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红枣素有“木本粮食”之称,性温、味甘、维生素含量高,为果中之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枣树是温带核果类植物,适应性强,喜温暖,耐旱涝,在山地、平原、河滩、沙地均可种植,以土层深厚、沙质土壤最好。枣树的不同生长期发育期,对气候条件要求不同。 材料二 山西是中国红枣的主产地,是红枣的起源和栽培中心之一。山西枣树种类多分布广,其中吕梁地区临县是著名红枣之乡。临县所产红枣以个大核小,香甜可口,掰开能拉丝而闻名,曾为清宫廷贡品,现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下图为山西省红枣主产区分布图。 材料三 近年来,山西红枣受秋雨裂果、虫灾等影响而减产。西北地区以新疆红枣为主,因其个大核小,含糖量高,不裂果,迅速占领红枣市场。 (1)分析山西种植红枣的自然优势。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红枣品质优于山西的主要气候原因。 (3)简述山西发展红枣种植对当地积极影响。 【答案】(1)处黄河沿岸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层疏松深厚(或沙质土,通气,排气条件好);临近黄河,灌溉便利;盛花期与成果期(或夏季)雨热同期,利于红枣生长;成熟期降水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5选4) (2)新疆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营养成分储存多;且不裂果(秋雨少);多沙质土壤,污染小;有冰雪融水灌溉,矿物质含量更丰富;病虫害少,品质更优。(5选4) (3)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型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山西种植红枣的优势区位条件、新疆山西红枣种植的区位条件比较及山西红枣种植的积极意义等知识点。 【详解】(1)山西种植红枣的自然优势主要从气候、水源、地形等角度分析。从气候看,降水较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雨热同期,利于红枣生长。从水源看,临近黄河,灌溉便利。从地形看,地处黄河沿岸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有利于红枣种植。 (2)与山西相比,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更靠近内陆地区,气候大陆性更强,降水比山西少,晴天更多,光照更充足,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山西红枣受秋雨影响大,裂果多,新疆秋雨少,不裂果;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沙质土壤,人口少,污染小;有冰雪融水灌溉,水质优,矿物质含量更丰富;山西红枣受虫灾影响大,新疆病虫害少,品质更优。 (3)生态方面:红枣“耐旱涝”利于发展节水型农业,节约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枣树在山地、平原、河滩、沙地均可种植”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社会方面:有利于增加就业;经济方面:红枣种植和加工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当地加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