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 2021 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凉爽的气候条件是 “数据中心 ”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以其天然的优势吸引着众多 世界级企业 的数据中心在此布局。 2014 年富士康在贵州贵安新区兴建其世界首创的绿色隧道式数据中心 ( 下图所示隧道呈南北走向,布局于两山之间的垭口,顶部覆土复植,隧道内置 6000 台服务器。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贵州气候凉爽主要因为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高 C.降水较 多 D.距海较近 2.该数据中心建筑高度约 A. 10 米 B.20 米 C.30 米 D.40 米 3.数据中心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 A.室内采光 B.山体排水 C.防灾减灾 D.通风降温 【答案】 1.B 2.B 3.D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东亚季风风向。 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读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海拔多为 1000m以上,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 可知,地势高,气温较低,气候凉爽,故选 B。 2.读图中等高线可知,数据中心建筑在两山之间的垭口部位到其顶部共跨越 9 条等高线,等高距为 2 米, 故数据中心建筑高度约为 20 米,故选 B。 3.贵州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数据中心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空 气流通,另外,山地垭口部位本身具有峡谷风,风速较大,利于通风降温。故选 D。 2.港珠澳大桥全长近 50 千米, 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 2017 年 7 月 7 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实现贯通。读图完成下面 小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 7 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1.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A、C错;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 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 D错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 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 B 正确。据此选 B。 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A正确; 但不会因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C错误;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 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 B 错误;仅因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会使澳门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D错误。 据此选 A。 【点睛】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会 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 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大桥建设会对生态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但不会太大,建设桥梁会推动区域发展,但影响区域及作用是有限的。 3.在某处向下钻探,发现由豁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 A.玄武岩 B.大理岩 C.板岩 D.页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 化石是由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保存在岩层中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的, 材料中现象岩 层中含有大量芦苇化石, 说明该岩石是沉积岩, 页岩属于沉积岩。 故 D正确; 玄武岩是一种喷出型岩浆岩, 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它们都不可能含有化石,故 ABC错误。 故选 D。 【点睛】 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 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 4.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 域,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 1.D 2.C 3.A 【解析】 1.结合图例, 从图中可读出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依次为 10~50、50~100、100~150、500~1000、 1000~5000,密度自西向东递增, D正确。 2.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岸边水体含 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光照时间短,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因此越 接近岸边,浮游植物密度越小, C正确; 3.由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冬季比夏季水温低,总数量 减少;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输送减少,近岸水体透明度提高,浮游植物密度高值 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A 正确。 5.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019 年 3 月 1 日秘鲁东南部发生 2 级左右地震(深源) 。可以判断该次地震发 生在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处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位于赤道以北, 且为消亡边界,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 块的交界处, A、C错误;秘鲁东南部发生 2 级左右地震,该次地震发生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 边界处, B 正确, D错误。故选 B。 6. 黑土,是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如今,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层变的越来越薄,肥力也 在迅速衰退,在这里开始运用免耕的方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免耕,即不翻动或少翻动表层土壤,留 下作物残茬,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定的覆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黑土消失的原因不包括 A.春季频繁的大风 B.翻耕过的土壤 C.夏季充沛的雨水 D.秸秆铺满地面 2.免耕的作用有 ①防止水土流失 ②恢复土壤肥力 ③重建土壤腐殖质层 ④减少土地污染 ⑤增加土壤孔隙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1.D 2.A 【解析】 1.春季多风的东北,大风可卷走大量裸露的表层黑土,选项 A 正确;翻耕过的土壤下层裸露,水分蒸发 流失, 黑土层的稳定结构被破坏, 更加疏松, 加速外力侵蚀, 选项 B正确; 在夏季充沛的雨水淋洗作用下, 导致黑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选项 C正确;秸秆铺满地面,有了秸秆的保护,风力、流水等外力对土壤 的侵蚀得到有效控制,选项 D错误,题目要求选择不包括,所以 D符合题意。 2.由材料可知留下作物残茬可减少外力侵蚀,防止水土流失,①正确;减少表层土壤被侵蚀,保持并恢 复土壤肥力,②正确;植物残茬被微生物分解产生腐殖质,重建土壤腐殖质层,③正确;减少化肥使用, 减少土地污染,④正确;翻动表层土壤,会增加土壤孔隙度,免耕即不翻动或少翻动,⑤错误,选项 A 正 确。 7.下图示意华山地区地质概况。华山地区出露花岗岩和片麻岩。片麻岩为距今 27 亿年前的火山岩在一定 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片麻岩形成于 A.沉积环境 B.变质环境 C.冷凝环境 D.熔融环境 2.对图中地质概况的形成,推断合理的是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B.变质作用→岩浆活动一重熔作用 C.地壳抬升→外力作用→重熔作用 D.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1.“片麻岩为距今 27 亿年前的火山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 由此可知片麻岩形成的环境是 变质环境, B 项正确。 2.图中的岩石为岩浆岩和变质岩,所以首先会经历岩浆活动,高温高压下出现变质岩;深埋地下的岩浆 岩和变质岩在地壳抬升的作用下逐渐到达地面,受外力侵蚀作用裸露出来, D 项正确。 8. 如图为某地理研学小组途径我国某地时拍摄的大面积森林景观局部照片,图 a 中地面白色部 分为积雪,图 b 为拍摄时手机实时天气预报部分截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景观图的拍摄时间( ) A.日出时分 B.正午时刻 C.午后 2 时 D.接近黄昏 2.图中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 温带针阔混交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推测图中植被所在的地形类型最可能为(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D.山地 【答案】 1.A 2.A 3.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地理研学小组途径我国某地时拍摄的大面积森林景观局部照片为背景, 属于知识性试题, 考查了 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判读植被类型、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国区域地理概况等知识点。解题 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景观图拍摄时间气温是 - 39℃,而手机实时天气预报部分截屏显示一天气温的变 化范围是 - 39℃ 至 - 16℃,则说明此时 - 39℃是一天中最低温度,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所以结 合选项可知此时是在日出时分。故选 A。 2.根据图 b 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在 -16℃,说明是我国的冬季,最低气温在 -39℃,地画厚厚积雪,大画积 森林景观,一部分植被叶子全部掉光,应该是落叶阔叶林,一部分枝叶茂,应该是针叶林,所以该区域应 该是针阔混交林的区域, A 对;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 55°N 到 65° N,我国最高纬度为 53°N,B 不 选。此处最高温低于 0°,不是亚热带, C、D 不选。故选 A。 3.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我国主要是东北林区,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所以图中植被所在的地形类型最可能为山地。 故选 D。 【点睛】 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14-15 时;最低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日出 前。 9. 6 月 7 日,一位观测者在某条回归线上使用位置、角度固定的普通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 持续拍摄太阳,再通过叠加获得当日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视运动图 ( 下图 ) ,太阳在 R位置时树影最短。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位于 R所指位置时,相机朝向和他所在纬度分别是 A.朝北 23.5 °N B.朝北 23.5 °S C.朝南 23.5 °S D.朝南 23.5 °N 2.若观测者要在同一地点,使用同样方法再次获得完全相同的太阳视运动图,在不考虑天气状况的条件 下,拍摄日期应选择在 A. 6 月 17 日前后 B.6 月 27 日前后 C.7 月 7 日前后 D.7 月 27 日前后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为地球的运动,试题难度较难。 1.由图可知,太阳在 R位置时是该地的正午,即 12 点。此时该地昼长小于 12 小时。由题意可知, 6 月 7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该地应在南回归线上,太阳位置位于该地的北方。故 B 正确, ACD错误。综上 所述,选 B。 2.由地球的运动特征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下一次再照射该 纬度时的日期应是关于夏至日对称。 6 月 7 日到夏至日( 6 月 22 日)大约是 15 天,所以太阳直射点下一 次再照射该纬度时的日期应是 7 月 7 日前后。故 C正确, ABD错误。综上所述,选 C。 10. 潮起潮落 , 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 ( ) 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 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答案】 A 【解析】 【详解】 新月和满月时,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线上,引潮力叠加,为大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 以地球为顶点,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引潮力相互抵消,为小潮。据此分析选 A。 【点睛】 农历的初一、十五为大潮。 11.游客在广西涠洲岛发现,这里的很多岩石色泽较深、布满气孔,这类岩石很可能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类型的判断: 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 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随着温度、 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岩浆岩 (花岗岩岩 ) , 其特点是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型岩浆 岩 (玄武岩 )的特点是矿物晶体颗粒细小多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沉积岩具有 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沉积岩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含有化石,二是具有层理构造;根据分析,这 里的很多岩石色泽较深、布满气孔,这类岩石很可能是喷出岩, B 正确,故选 B。 12.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库里科的自然植被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库里科年降水量明显多于圣地亚哥,其主要原因是库里科 A.地处山地迎风坡 B.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时间长 C.与海洋距离较近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 【答案】 1.C 2.B 【解析】 1.库里科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 35° , 是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正确, A、B、D错 误。故选 C。 2.库里科、圣地亚哥均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 30° S~40°S 之间,是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 盛行西风将西部海洋水汽带到大陆,受地形抬升影响,形成降水; 30°S 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 行下沉气流, 降水少, 因此越往南受西风带的影响越长, 降水越多, 库里科位于南方, 受西风带的影响长, 降水多,因此库里科年降水量明显多于圣地亚哥, B 正确; A、C、D错误。故选 B。 13. 1995 年,中国 M集团汽车玻璃企业开始进入美国汽车玻璃市场,后逐渐成为通用、克莱斯 勒等著名汽车企业稳定客户, 2014 年 3 月, M集团收购并改造了美国俄亥俄州莫瑞恩市的废弃工厂,莫瑞 恩工厂从中国的子公司运输玻璃原片,根据不同客户、不同车型的要求加工成为汽车玻璃。 2018 年底, 位于德国海尔布隆的 M集团欧洲公司新厂也竣工投产,为德、英、意、瑞等国家的汽车厂提供玻璃服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5 年,中国 M集团开始关注美国市场的形式最可能是( ) A.销售批发零件 B.建立生产中心 C.进行品牌推广 D.建立仓储中心 2.莫瑞恩工厂利用玻璃原片加工成不同类型汽车玻璃的主要目的( ) A.提高劳动力素质 B.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C.满足多样化需求 D.减少原料使用种类 3.德国海尔布隆的 M集团欧洲公司新厂竣工投产后,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增加就业机会 C.提高科技水平 D.加快老龄化进程 【答案】 1.C 2.C 3.B 【解析】 【分析】 1.由题干可知, 1995 年,中国 M 集团开始关注美国市场,关注市场的形式最可能是进行品牌推广,有了 品牌印象和品牌效应,才能占有市场。销售批发零件、设立研发中心、建立仓储中心是进入市场后期的经 营形式,故 C项正确, A、B、D 项错误。 2.由材料 “莫瑞恩工厂根据不同客户、不同车型的要求加工成为汽车玻璃 ”可知,其利用玻璃原片加工成 不同类型汽车玻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多样化需求, C 项正确。 3.M 集团为汽车玻璃企业,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A 项 错误。 M 集团在当地竣工投产后, 能够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 增加就业机会, 解决部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 B 项正确。德国海尔布隆的 M 集团欧洲公司新厂竣工投产,主要从事的是玻璃的切割,科技水平低, 对当 地的科技水平影响很小, C项错误。 德国海尔布隆的 M 集团欧洲公司新厂竣工投产, 对于当地的人口结构 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D 项错误。 14. 河流故道是指河流在迁徙改道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废弃河道。 长江干流下荆江段为典型的婉 延型河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河道摆动剧烈,发育了大量长江故道。 读“长江干流下荆江段部分河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不属于该段河道向南摆动的原因是 ( ) A.气候类型 B.河流流向 C.河岸岩性 D.沿岸地貌 2.下列自然形成的河流故道中,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 A.①②④ B.②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② 3.③处经人工裁弯取直后,对其下游附近河段的影响是 ( ) A.流速减慢 B.流量增加 C.含沙量增大 D.淤积加快 【答案】 1.A 2.D 3.C 【解析】 【分析】 1.该河段整体为自西北向东南流动,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较左岸严重,图中南岸为侵蚀 岸,在长期的流水作用下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以整体向南摆动, B 正确。该地地势低平,河流 蜿蜒曲折,泥沙堆积较多,河流两岸大多为砂质岩层,易被流水冲刷侵蚀进而发生河岸崩塌,从而改道, C 正确。沿岸地貌为冲积平原,在长期的流水沉积作用下河床抬升,易形成地上河,一旦来水增多,河水 极易冲毁大堤形成决口而改道, D 正确。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该气候 特征与河道摆动无关。 A 错误。 2.我们可以根据河流故道形态的完整度来判断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河流在河湾处冲出原有河道形成自然 的裁弯取直后,被遗留下来的废弃河道往往成弯月形,也被成为牛轭湖。在长期的水源补给较少的情况下 会逐渐萎缩,面积变小。图中④面积最小且离现有河道最远应是最先形成的。①消失了一半的形态,故其 形成时间晚于④。②仍保留了大部分的弯曲形态,故应是最新形成的。因此 D 正确。 3.人工裁弯取直会使河道弯曲度降低,流水通过速度加快, A 错误。河流流量由河水水量决定,裁弯取 直不会增加水量,故流量不变, B 错误。流速加快会使河流的搬运能力加强,导致下游河段含沙量增加, C 正确。流速加快会使下游河段侵蚀加剧,泥沙不易沉积, D 错误。故选择 C。 15. 1986—2016 年,中国城镇化率从 24.52%快速上升到 57.35%,是对世界城镇化率贡献最大的 国家。在当今,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成为普遍共识,发展目标也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逐步实现 从“人口城镇化 ”到 “人的城镇化 ”的转变。下图为 1986—2016 年中国与美国对世界城镇化率的分时段 贡献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中国对世界城镇化的贡献率 A. 1986—2016 年整体上升 B.1990— 1995 年达到最大 C.自 2005 年开始下降 D.在 1986 年之前为零 2.在图示时段内,和中国相比,美国 A.城镇化人口多 B.城镇化水平低 C.城镇化速度慢 D.城镇化动力强 3.注重“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国今后应 A.发展地方特色城镇 B.规划统一模式发展 C.加快农民入城转化 D.大力建设公共设施 【答案】 1.B 2.C 3.A 【解析】 【分析】 1.据图可知中国对世界城镇化的贡献率, 在 1986— 2016 年期间是先增加后降低, 故 A 错,在 1990—1995 年达到最大值,且之后开始下降,故 B 正确, C错,在 1986 年之前贡献率大约是 40%左右,故 D错。故选 B。 2.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在图示时段内中国的城市化贡献率大于美国,且 人口基数大也远大于美国,故美国的城市化人口总数少于中国,故 AB错, C正确,美国已经进入逆城市 化阶段,图中美国对世界城镇化的贡献率一直在 0 左右徘徊,说明城镇化的动力不足,故 D错。故选 C。 3.“人口城镇化”其实质是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不仅要让农民进城实现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要 实现身份的转换,实现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系列由乡村到城市的重大转变,为缩小城镇与乡 村的经济差距,降低人口迁移率,中国应发展地方特色城镇,发展特有经济模式,而不应统一模式发展, 故 A 正确, B错,如果加快农民入城转化,只会给城市带来负担,产生严重的城市化问题,故 C错,大力 建设公共设施会增加城市的经济负担,破环城市生态环境,故 D错。故选 A。 16.干热岩主要分布在火山活动或地壳较薄的地带,是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普遍埋藏于地下 3-10 千 米处。干热岩地区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干热岩最可能是 ①沉积岩 ②变质岩 ③喷出岩 ④侵入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类岩石,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 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较常见的岩石有黑云母片麻岩、花岗闪长岩以及花岗岩等,主要是 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 一般干热岩上覆盖有沉积岩或土等隔热层, 所以干热岩最可能是变质岩和侵 入型岩浆岩,所以②④正确,故选 D。 【点睛】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 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17.下图为某自然带林内空气年均温垂直分布日变化 .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自然带可能为 A.热带雨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地面明显比冠层高度的气温日变化小,这是因为 A.冠层获得地面辐射少 B.冠层树冠浓密比热容大 C.地面获得大气逆辐射少 D.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 3.从大气垂直运动角度分析,林内空气对流最弱的时间段是 A. 2-4 时 B.6--8 时 C.14--16 时 D.18- -20 时 【答案】 1.A 2.D 3.C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可能看出,冠层高度达到 30 米以上,且冠层气温最高达到 24℃以上,日变化较大,近地面空 气温度变化较小,说明森林茂盛,下层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小,应为热带雨林, A 正确。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均温较低, BD 错误;热带草原带森林少, C错误;故选 A。 2.森林茂盛,冠层高度较高,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地面明显比冠层高度的气温日变化小, D 正确;冠 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A 错误;与比热容大无关, B 错误;地面获得大气逆辐射少温差应该大, C 错误。故选 D。 3.14--16 时冠层空气温度高于地面空气温度,形成逆温,且这种温差在选项的 4 个时间段中是最大的, 对流运动最弱, C 正确。故选 C。 18. 格尔木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昆仑山 , 是格尔木市的母亲河。某研究小组在格尔木河流 域 8600km2 的研究范围内对地表覆盖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 ( 下图 ), 研究发现格尔木河流域 1993~2014 年整 体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 地下水位上升 , 为格尔木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格尔木河流域地表覆盖类型面积变化及成因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原生植被覆盖率提高是由于生态改善降水增多 B.湿地覆盖率降低主要在于冰雪融化量减少 C.湖泊面积逐年减少是由于周边耕地的扩大所致 D.裸地面积减少应该是植树造林产生的巨大作用 2.1993~2014 年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面积减少 , 蒸发量减少 B.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加 , 雨水下渗量增多 C.格尔木市的发展 , 硬化路面扩大 , 河流径流增多 D.乃吉里和格尔木水电站多年来减少发电 , 增加河流的下流量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1.结合材料可知,原生植被覆盖率整体偏低,但从 1993~2014 年原生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整体生态环 境持续好转 ,A 正确。湿地覆盖率上升, B 错误;周边耕地的没有明显扩大,湖泊面积逐年减少是由于湿地 覆盖率上升, C错误;裸地面积减少应该是原生植被覆盖率增加的结果,青藏高原并不适合植树造林, D 错误。故选 A。 2.流域内地下水位上升与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加,雨水下渗增多有关系, B 正确;流域面积和蒸发量不会 明显减少, A 错误;格尔木市位于冲积扇的边缘,其影响有限, C错误;乃吉里和格尔木水电站会减少河 流的下流量, D 错误;故选 B。 19.北美洲西海岸山脉的形成与两大板块的运动有关。这两大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答案】 A 【解析】 【详解】 北美洲西部属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消亡边界,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如科 迪勒拉山系,多地震、火山,北美洲西海岸山脉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有关, A 正确。太平洋板 块与南极洲板块边界是生长边界, 形成海岭, B 错误。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亚欧大陆东部岛弧, C 错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了大洋洲东北部、东部的岛屿, D 错误。故选 A 。 【点睛】 六大板块示意图 20.闵敏同学的家乡地势低平,降雨主要集中在 7 、8 月份,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特别容易 出现旱情。由此可以判断她的家乡位于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 江 三 角 洲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 结合材料该地区地势低平, 说明为平原地形; 降雨主要集中在 7、8 月 份,说明位于秦岭 -淮河以北,华北或者东北地区;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特别容易出现旱情, 说明位于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春旱较轻,据此判断本题选 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 年 8 月上旬以来,新加坡不时经历 “ 烟霾 ”天气,多日的严重污染已导致多例呼吸道 疾病的发生,而 “烟霾 ”天气也波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南部等多个区域。监测显示,污染多来 自于周边的森林大火。下图为马来群岛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印度尼西亚人口 2.62 亿,其中爪哇岛承载全国一半以上人口(下图表示区域人口密度及主 要农作物分布) 。首都雅加达超过 3000 万人,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都市区。近年来,大量农用地转变为住宅 区,城市的不透水面覆盖率高达 90%。雅加达河网密布,但污水处理率仅有 10%,使得六成的用水需从 地下抽取,城市每年以 20 厘米的速度下沉。地面沉降也加剧了洪水的威胁。预计 30 年内,雅加达有三分 之一的土地将沉没入海。 材料三: 2019 年 8 月 26 日,印尼正式宣布将首都迁出爪哇岛。设立于东加里曼丹省东南( 见上图 箭头)。计划 5 年后搬迁。不同于爪哇岛的高度开发,新首都拥有广袤林地,灾害较少,有巨大的潜力。 政府的另一目标是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因为加里曼丹岛位于印尼的地理中心,新首都的开发,可以带 动更多落后岛屿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判断烟霾最有可能的来源地,并从大气环流的的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 (2)简析爪哇岛人口稠密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雅加达地面沉降的原因。 (4)指出印尼新首都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1)主要来源于南面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夏季,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 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新加坡等国的烟霾最有可能来自南部附近岛屿。 (2)该岛土壤肥沃,水热充足,农业发达、开发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等。 (3)雅加达降水丰富,但径流(河流)长度短,地表径流保存少、纬度低,蒸发旺盛,加之水污染严重 导致大量淡水需从地下抽取, 城市化使得地表径流的下渗受到阻拦, 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 导致地面沉降。 (4)新首都远离板块边界,较少发生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承载力强;拥有广袤 林地,森林资源丰富,周边矿产丰富,资源优势突出;人口密度低,土地储备充裕;能够更好带动落后岛 屿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符合国家政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城市的空间 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等,突出学生综合思维和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 ( 1)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的知识,大气污染主要从污染源和污染物扩散两个方面考虑。结合材料“烟霾” 天气波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南部等多个区域,此时为夏季,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东南 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新加坡等国的烟霾最有可能来自南部附近岛屿 ,从图中可以看出 ,应为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考虑。印度尼西亚人口 2.621 亿,其中 爪哇岛承载该国一半人口,人口密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 界,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遍布全岛, 大量火山灰沉积于岛屿四周导致土壤深厚、 土质肥沃, 雨热条件充足, 农业发达,粮食产量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以栽种水稻为主,精耕细作,需要丰富劳动力,所以人口 密度较大。 ( 3)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雅 加达降水丰富,但受岛屿面积和轮廓的限制,径流 (河流 )长度短,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雅加达河 污水处理率仅 10% ,水污染严重导致使得六成的用水需从地下抽取,近年来,大量农用地转变为住宅区, 城市的不透水面覆盖率高达 90% ,城市化使得地表径流的下渗受到阻拦,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导致地 面沉降。 ( 4)本题考查城市区位条件的知识,主要从地形、水源、劳动力、技术、政策等方面考虑。新首都位于 东加里曼丹省,远离板块边界,较少发生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同于爪哇岛的高度开发,东加里曼丹 省拥有广袤林地,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承载力强;从图中可以看出,周边矿产丰富,资源 优势突出;开发程度低,人口密度低,土地储备充裕,开发潜力大;政府的另一目标是促进地区间的平衡 发展,因为加里曼丹岛位于印尼的地理中心,新首都的开发,可以带动更多落后岛屿的发展,缩小区域差 距,符合国家政策。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知名空调企业坚持 “先有市场,再有工厂 ”的海外发展战略。上世纪 90 年代起,该企业瞄准 巴西巨大的空调市场,凭借其优良品质,成为当地著名品牌 ; 20 世纪初,该企业在玛瑙斯建立了海外空 调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 4 万多平方米,产品主要在巴西销售,目前该企业正计划在美国建设生产基地, 下图为巴西基本概况示意图。 (1)分析巴西空调市场大的原因。 (2)分析该企业直接在巴西建立生产基地后,市场竞争力增强的原因。 (3)简述该企业坚持“先有市场,再有工厂“海外发展战略的理由。 (4)分析该企业在美国实施海外发展战略可能遇到的挑战。 【答案】 (1)巴西纬度低,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巴西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对空调的 需求大。 (2)巴西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生成本降低;规避关税,降低成本;靠近市场,降低运输成 本;更灵活应对当地市场变化。 (任答 3 点) (3)先出口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后投资建厂,可降低风险 (4)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品牌知名度低;本土企业的强力竞争;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提高。 (任答 3 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及其变化等知识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 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巴西主要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巴西人口超过 2 亿,人口众多; 巴西是南美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对空调的需求大。 (2)巴西为发展中国家,相对较落后,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生成本降低;产品主要在巴西 销售,减少了进出口,规避关税,降低成本;产品主要在巴西销售,靠近市场,降低运输成本;更容易了 解市场的需求变化,更灵活应对当地市场变化。 (3)上世纪 90 年代起,该企业瞄准巴西巨大的空调市场,凭借其优良品质,成为当地著名品牌,先出口 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的产品没有销售市场,有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风 险大,后投资建厂,可降低风险。 (4)美国为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较小,品牌知名度低;美国工 业发达,本土企业的强力竞争;工资水平和土地价格较高,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提高。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平均海拔 1800 米,年平均气温 0- 1℃,一年中有 150-200 天在 0℃ 上下 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部是与云南路南石林相似但又有差异的地貌景 观—— 阿斯塔图石林,其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 “千层饼 ”状错落有致,成为鸟类的 “天堂 ” ;而南部有 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 。某科考团队经过十多年跟踪记录,发现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 , 而石臼在 不断扩大;石林东侧较西侧植被更茂盛。 (1)阿斯塔图石林并非与云南路南石林一样属喀斯特地貌,请从岩石类型、气候条件印证以上观点。 (2)简述阿斯塔图石林对当地动植物生存创造的有利条件。 (3)水在自然界中固、液态变化深刻影响着岩石。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推测大青山石臼扩大的原因。 【答案】 (1)阿斯塔图石林属于花岗岩,路南石林属于石灰岩;阿斯塔图石林所在地区海拔、纬度较高, 气温较低;阿斯塔图石林属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 (2)错落有致的岩层形成天然洞穴,在背风坡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冬季阻挡了寒冷的西北风,为动 植物提供了温暖的生长环境。 (3)当地晴天较多,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多裂隙;偏西风强劲,携带湖泊水汽进入岩石缝隙 中,在凹陷处汇集;气温多在 0℃左右,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或冰劈作用) ,结冰时撑开了石臼 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不断扩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大兴安岭局部的地貌特征为材料背景,考查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区域自然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 1)本题明确要求从岩石类型、气候条件来分析。岩石类型方面,由材料可知,阿斯塔图石林属于花岗 岩,而路南石林属于石灰岩。气候条件方面,阿斯塔图石林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为我国季风区与 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量较少,而云南路南石林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 降水较多; 阿斯塔图石林位于长白山余脉的黄岗岭, 平均海拔 1800 米,年平均气温 0—1℃, 一年中有 150-200 天在 0℃上下波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而云南路南石林虽位于云贵高原,但平均海 拔较低,纬度低,气温高。 ( 2)由材料可知,阿斯塔图石林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致的岩层形成天然洞穴, 在背风坡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 在冬季可以阻挡寒冷的西北风, 为动植物提供了温暖的生长环境和越冬 条件。 ( 3)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由材料可知,石臼位于山脉南部,白天气温高,夜间温度低, 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易受破坏,裂隙发育;冬春季节,偏西风强劲,携带山脉西侧达里湖、岗 更湖湖泊水汽进入岩石缝隙,在凹陷处汇集;年平均气温 0-1℃,一年中有 150-200 天在 0℃上下波动,气 温较低,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或冰劈作用) ,结冰时撑开了石臼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 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不断扩大。 2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吉林市的雾凇早已远近闻名,人们了解最多的是市区一带的十里长堤,却少有人知道距吉林市 35 公 里的松花江下游的一座小岛 —— 雾凇岛。这里树形奇特,沿江的垂柳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江风吹拂银 丝闪烁,景色既野又美。近年来,每年 12 月下旬到次年 2 月底,每天 10:00-11:30 ,不知多少游客、影 友几百里、几千里甚至上万里来到这里,顶风冒雪赏雾凇,拍雾凇。 试分析“雾凇岛”旅游开发较晚、规模较小的原因。 【答案】开发较晚: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以“雾凇”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不够突出,与 东北其他地区存在同质化现象,规模较小:开发转型时间较短,未能与其它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形成规模; 现有旅游接待等硬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雾凇”特色导致旅游季节性强,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利用率低; 与南方主要客源市场距离远 (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解析】 【分析】 【详解】 “雾凇岛 ”旅游开发较晚的原因,从位置分析,位于吉林省,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从资源特点 分析, 以“雾凇 ”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不够突出, 与东北其他地区存在同质化现象。 规模较小的原因, 主要从资源特点、集群状况、基础设施、客源市场等。该地开发转型时间较短,未能与其它旅游资源有机 结合形成规模。现有旅游接待等硬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雾凇 ”特色导致旅游季节性强,旅游设施和服务 的利用率低。与南方主要客源市场距离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