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精练: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复习精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 答案 F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得到实现,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写照。( ) 答案 T 3.行使言论自由,进行民主监督,是公民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 答案 F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4.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 答案 T 5.(2017浙江11月选考,4)对每一个公民来说,他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是他应履行的义务。( ) 答案 F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而存在,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但权利与义务是两回事,不能混同。 6.(2017浙江4月选考,4)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根本一致,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各种利益。( ) 答案 F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 二、选择题 7.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这一做法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B.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C 题干通过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考查这一做法的根本原因,应该从国家性质上找原因,C项正确。其余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它们的原因都在于国家性质。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完成了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回答下题。 8.(2017浙江4月选考,16)民法典的编纂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因为( ) A.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B.人民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 C.人民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D.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保障 答案 A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法律必须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民法典的编纂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A项正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不意味着人民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B项错误。C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D项是题干的体现或带来的结果,不是题干的原因。 9.2018年7月16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要求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等线上服务,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腿。这一举措( )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②有助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 ③有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国家卫健委这一举措保障了人民医疗就诊的权益(保障了人民的生存权),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实现”表述错误,我国人民早已实现当家作主。题意与人民民主的广泛性无关,④不选。 10.(2018课标Ⅱ,16)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一条款的确立旨在( )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③维护社会秩序 ④促进司法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解题时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并解读有效信息。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①入选;公民的政治权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通过法律形式保障公民信息安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③入选;司法公正是对司法机关提出的要求,不是材料中做法的目的,④排除。 方法技巧 主旨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解答主旨类选择题要注意区别主观目的、客观效果和手段。“主旨”即想要达到的主观目的,而不是客观效果,也不是为达到此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11.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施行。新的民法总则对原有条款作出了不少修改,明确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个人信息的保护、诉讼时效期限、民事责任年龄、见义勇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等规定。这些新规定折射出(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 ②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在逐渐扩大 ③国家致力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④体现公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民法总则中的新规定,是顺应社会变化发展的新要求作出的,能更好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①③正确。题干不涉及政治权利,且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不合题意,且“扩大”说法有逻辑错误。体现人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④错误。 12.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功落地,其余29个省份也有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多元录取考试招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国家取消不合理高考加分政策,努力让每个考生在高考中感受到公平公正。这得益于( ) ①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平等性和公平性 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③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公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设问的“得益于”指向我国招生考试公平不断取得进展的原因,①③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正确。②只能表明题干反映的道理,与题干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理解不合适。题干不涉及政治权利问题,④不合题意。 13.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涉黑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把打击锋芒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由此可见( ) ①在新时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被赋予新职责 ②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专政是民主的有力保障 ③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党和政府履行政治职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题干不体现新时代国家政权的新职责,①不合题意。党不履行政治职能,④错误。题干反映国家坚持专政职能,打黑除恶,维护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②③正确。 14.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自2017年6月1日起,不仅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房产中介之间交换公民个人信息也将构成侵犯公民权益的违法行为。这表明我国( ) A.通过加强专政职能保障人民民主 B.通过完善适用法律维护人民权益 C.人民的利益已经得到充分的实现 D.通过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 B 题干反映我国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通过司法解释完善法律来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B项正确。专政职能是指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题干中只是涉及一般的违法,A项不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 15.(2017天津文综,1)在2016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针对较为普遍的人户分离现象,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记的办法,并通过网络实施选民资格转移,方便选民就近登记。这一做法( ) A.扩大了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 B.确保了选举结果体现每个公民的意愿 C.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D.发挥了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答案 C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民主选举等知识。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材料中“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记的办法”方便了选民行使选举权,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故选C。此举和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无关,A不选。B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未涉及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D不选。 误区警示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基本政治权利;另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个特定概念;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16.(2018课标Ⅲ,16)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 ①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②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 ③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 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国歌是国家象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以法律形式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国歌的政治地位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颁布实施并不能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②错误。材料与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无关,排除③。 知识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是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喝场合、奏喝礼仪和宣传教育进行规范而制定的法规,有利于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7.2018年,新疆深入推进严打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铲除滋生暴恐活动的土壤。目前,新疆各族群众积极检举揭发犯罪活动和嫌疑人员,这让暴恐分子无处藏身、无路可逃。材料中的新疆各族群众( ) ①积极行使了公民的监督权 ②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增强了法治观念,严格执法,打击犯罪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检举揭发犯罪活动和嫌疑人员,这让暴恐分子无处藏身、无路可逃,在这一过程中公民履行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②③正确。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其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这一对象,①不合题意。执法的主体是有关国家机关,而不是公民,④不选。 18.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体现着国家精神和民族情怀。青海门源一餐厅负责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把国旗裁一半做门帘,该行为已涉嫌侮辱国旗,受到行政拘留处罚。这告诉我们( ) ①维护国旗尊严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②尊重国旗是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的体现 ③维护国旗尊严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国旗承载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扩大”,①错误;③错误,维护国旗尊严是公民的政治义务;题干中把国旗裁一半做门帘,该行为已涉嫌侮辱国旗,受到行政拘留处罚,说明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的义务,应爱护国旗,故②符合题意;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体现着国家精神和民族情怀,说明国旗承载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重,故④符合题意。 19.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提出,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材料表明( ) ①国家运用专政职能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③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④公民利用网络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材料表明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公民利用网络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③④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①与题意不符;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②说法错误。 20.(2015浙江文综,31)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 ②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 ③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④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题干反映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并轨的改革,体现了公民的养老保险权益不因自己所在单位的性质的差异而有差异,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同时也体现了通过改革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是民主真实性的体现,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中的“任何”说法把公民受国家保护的权利扩大化,错误。养老金并轨涉及的是公民的经济权益而不是政治权益,而且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不符合题意。 21.2017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指出,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这一规定表明 ( ) A.公民应正确行使网络监督权 B.公民政治自由权利受到限制 C.国家切实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D.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答案 D 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规范群组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国家的这一规定表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D正确且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涉及监督权,排除A;题干说的不是政治自由,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国家的这一规定强调的是市场监管而不是经济管理职能,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2.当前全国多地交警部门对“不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进行抓拍处罚。对此,有评论员文章指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动要从“礼让”向“理让”转变,不仅要规范机动车避让行人,更要倡导行人与机动车互相避让。违法行走的路人,则不在“礼让斑马线”的范围。这一观点强调了( ) ①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 ②道路交通治理要遵循法律面前平等原则 ③公民行使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相同的 ④交通参与者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动要从“礼让”向“理让”转变,不仅要规范机动车避让行人,更要倡导行人与机动车互相避让,体现了道路交通治理要遵循法律面前平等原则,交通参与者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行人避让机动车不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①不合题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但不是相同的,③观点错误。答案选D。 23.目前浙江共有省、市、县、乡(镇)、村各级河长60 000多名,还有河道警长、民间河长。民间河长与官方河长互动互补,群策群力,共守河川。这生动体现了( ) ①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②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个人利益 ③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义务 ④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共守河川,既符合国家利益又符合公民个人正当利益,体现出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民间河长能与官方河长互动互补,群策群力,共守河川,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也体现了公民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了两者相结合。①④正确。个人利益要具体区分,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个人合法权益,②错误。③不合题意。 24.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是说:只有法令不能够使自己发生效力。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公民对法治社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做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表现为( ) ①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②公民坚持理性表达、有序参与 ③公民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公民采取合法的方式行使决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法治社会,公民需要有民主和法治意识,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基本原则,理性表达、有序参与,这才是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的公民,①②正确。公民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的是民主监督,③错误。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④错误。 三、综合题 25.材料一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总则确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协调了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则与有关单行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规范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 材料二 在日常生活中,拿起手机拍几张照片、录一段视频,随手分享,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有人还通过“随手拍”监督举报。“随手拍”也可能面临着法律风险,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了自然人享有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未经他人同意,“随手拍”若造成被拍者名誉或人格受损,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因此,公民不能把“随手拍”当成“随意拍”。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性质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出台实施的重要社会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知识,说明公民不能把“随手拍”当成“随意拍”的合理性。 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法总则的出台实施,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法律冲突和矛盾,做到了有法可依;同时,规范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更好地保障和维护人民利益。 (2)①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分离。②一方面,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通过“随手拍”,行使自己的监督权。③另一方面,公民也要树立义务意识,遵守宪法和法律,不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能“随意拍”。 解析 第(1)问,要结合材料一,从我国国家性质的角度分析民法总则出台实施的社会意义。第(2)问,要把握材料中“随手拍”的积极作用和“随意拍”的法律风险,运用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的要求的知识进行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