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十四 选修6 环境保护 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答案
[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在复习该选修模块时,应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认识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把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预防及治理。尤其应结合具体案例,着重分析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核心点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矿产资源 面临枯竭 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 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 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1.(2016·全国文综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解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均十分突出。针对“湖泊湿地”“美味佳肴”等信息,很容易分析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的原因。针对以上原因,从保护、治污等角度构建答题模型,多措并举。 2.(2015·全国文综Ⅰ)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解析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开挖石料之前,应将表层土壤放置在不易被侵蚀的地方,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开挖石料后,应该进行表土回填或覆盖在堆放弃料的上面,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核心点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草地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舍饲养畜等 湿地干涸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自然灭亡; 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方法技巧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2017·全国文综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祼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解析 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湿度低主要与树种本身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树种单一的影响,以及植株的疏密度有关。 核心点三 环境污染及防治 环境污 染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 污染 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生产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 海洋石 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覆盖表层海水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⑤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 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附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方法技巧 解答环境问题类题目的方法 (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使容易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等。 (4)归纳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回答,一方面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提倡对资源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1.(2016·全国文综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 高位虾池在养殖、换水和排水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渗漏,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大,附近地区出现土壤盐碱化;海水下渗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当地地表植物的生长。排向海洋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虾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危及海洋生物生存,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 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解析 泉水污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造成不良影响。从泉水更新速度、净化周期、涉及范围及区域协调难度等方面说明难以治理的原因。 二轮专题强化练 1.(2017·全国文综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 本题考查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外来物种一般生命力极强,繁殖迅速,侵占当地物种的生长环境。柽柳耐旱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侧向枝条多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种子多导致柽柳繁殖迅速,柽柳破坏天然林生态系统后,进一步影响以天然林为栖息环境的动物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2017·安徽宣城文综调研)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废弃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有数百万吨,大部分流入小型拆解作坊,多采用焚烧、酸洗、拆解、填埋等方法进行回收处理,不仅带来巨大环境污染,也造成了巨大浪费。说明电子垃圾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电子废弃物直接填埋,其所含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渗透污染土壤和水质,经植物、动物及人的食物链循环,最终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如果进行焚烧,就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如氟利昂)、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采用酸洗法,废水(废酸液)随意排放,造成水体、土壤污染。 解决措施:提高全民资源与环保意识,增强电子垃圾循环利用的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电子产品的报废;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政策扶持,推动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解析 从电子垃圾通过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处理,说明其对土壤、水、大气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从提高人们思想意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回收处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3.(2017·河北保定文综模拟)在西伯利亚北部森林中心地带有一个巨大的坑(见下图),长达1千米,深约90米,被当地居民视作“通往地下世界的大门”。这个巨型坑自1960年开始形成,最初是由于当地森林被人们砍伐。 环境学家警告说破坏性地砍伐西伯利亚北部永久冻结地带的森林,会使这个地区的原始森林变成贫瘠的沼泽地,请解释其中原因。 答案 裸露的地表缺少植被保护,太阳光直接照射地表,热量透过地表进入地下,融化地下冻土,地面因失去支撑而塌陷,阻碍树木生长,最终将积水成为沼泽。 解析 植被破坏后,由于表土裸露,使地下冻土融化,地面塌陷积水而成湿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