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师大附中2018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45分)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1. 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 B. 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 C. 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 D. 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2. 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 1/4 B. 1/3 C. 1/2 D. 3/4 【答案】1. C 2. D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球面距离。 【1题详解】 图示客机飞行的路线,接近过北京和芝加哥两地大圆的劣弧,其距离比H路线短,A错误;该日太阳视运动是从东北向东南,再向西北,该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南,B错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右偏,那么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南的地转偏向力,D错误;而120°E与a 点的经度差为75°,所以飞经a点时,其地方时为24时,又因此时a点为极昼,所以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因飞机飞行14小时后到达芝加哥,所以飞机到达芝加哥时,北京时间为6月23日2时,那么6月22日24时的经度为90°E,所以6月22日的范围是从90°E向西到180°,跨经度270°,占地球的3/4。D正确,故选D。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A. B. C. D. 【答案】3. B 4. 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昼夜长短变化以及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难度较小。 【3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分,昼长为12个小时,当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时候,地球上的点昼长应当接近12个小时,因此可以计算四个日期的昼长时间,最接近12小时的即为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日期。①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昼长为9小时27分,因此正确答案选B。 【4题详解】 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排除CD;雾灵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因此正午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A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日出日落方向的判断: 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 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判断某地一天的太阳视运动轨迹,首先确定日出日落方位,然后再确定正午时太阳方位即可得出结论。 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问题。 5. 图中甲地时间为 A. 5日5时20分 B. 6日6时20分 C. 6日5时20分 D. 5日6时20分 6.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 悉尼 B. 上海 C. 雅加达 D. 莫斯科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已知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即75°W经线的地方时为6日0时20分,则15°E经线的地方时比75°W经线早6小时,据甲地经度为15°E可知,早地此时的时刻为6日6时20分。故选B。 6题详解】 甲地此时的时刻为6时20分,又由图中斜线示意晨昏线,可知甲地此时位于晨线上,再根据晨昏线倾斜方向,可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则北半球的高纬度城市莫斯科当日白昼最长。故选D。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7. 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A. 阴雨绵绵、风微浪缓 B. 晴朗少云、风高浪急 C. 晴朗少云、风微浪缓 D. 雷雨频发、风高浪急 8. 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A. 正北 B. 东北 C. 正南 D. 西南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太阳从正东方升起,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赤道时,该地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且影子位于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说明正午太阳高度为6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60°=90°—|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该地的纬度差|,可算出日志记录当天所在的纬度为30°S。太阳直射赤道时,根据该地的纬度为30°S,说明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云、风微浪缓,C正确。 【8题详解】 由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日出的地方时为6:00,日落的地方时为18:00。日出时所在地的地方时为6:00时,北京时间为8:00,据此可计算出日出地的经度为90°E。日落时所在地的地方时为18:00,北京时间为19:45,可计算出日落地的经度约为94°E,说明船向偏东方向航行,故只有B符合题意。 【点睛】(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全球昼夜平分,日出的地方时为6:00,日落的地方时为18:00;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根据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经度差:同减异加)公式可求出某地的经度。 (3)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除北极点外);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除南极点外)。 (4)在气压带与风带中,受高压带控制多为晴朗天气,受低压带控制多为阴雨天气。 下图为在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据图完成以下两题。 9. 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 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C. 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 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10. 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D.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答案】9. B 10. C 【解析】 【分析】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人类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 【9题详解】 冬春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小,光照条件差,正午阳光从南面照射北墙,在北墙悬挂镜面膜,可通过反射阳光增加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B正确,C错误;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增温、增湿作用不大,AD错误。B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 夏季光照强,黑色尼龙网可削弱过强的太阳辐射,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并减少作物水分蒸腾,C正确;黑色尼龙网不能增加大气逆辐射,也不能阻止或增加地面辐射,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有些自然条件是可以改造的。镜面膜的作用是通过镜面反射,增加光照,该地位于东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部天空,所以镜面应挂在北墙。影响大气逆辐射强弱的是温室气体、水汽、杂质等,黑色尼龙网只能削弱太阳光照,对增加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作用不大。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 12. 正午前后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3.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南丘陵 【答案】11. D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从大气垂直状况分析三地大气的稳定性。大气稳定度指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从等温线分布来看,三地都是上冷下热,空气易出现对流运动。但对流的旺盛程度主要取决于相同高度范围内的温差大小,因甲地上空等温线密集,故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对于乙地和丙地,温差接近,大气的稳定性主要看空气密度,密度越大越稳定。根据“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因乙地有面积较大的湖泊,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因此空气的密度乙地小于丙地,故相比之下,丙地大气更稳定。选D。 【12题详解】 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正午前后”,与题图对应的“8时气温状况”,有一个时间差(4小时),材料中有一大气运动信息“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小时”,读图发现,甲乙两地距离大约是80千米,甲处的气流状况经过4小时后刚好向西传递乙处。即图示8时气温分布整体沿横轴向东平移80千米。8时甲处对流最旺盛,4小时后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选B。 【13题详解】 定位该地形区主要根据海拔,该区域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为丘陵,故为东南丘陵;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海拔为1000~1500米)海拔都高于500米;华北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本题的误区在于部分考生认为东南丘陵在北纬30°以南,而华北平原正好位于中纬地区,但是东南丘陵包括三部分: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正好位于“北半球中纬”。选D。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N地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5.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16. 当M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 B.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梅雨期 C. 开普敦温暖湿润 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答案】14. A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据“N地的气压高于P地”可知图中西北方向为高压区,南部相对为低压区,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该地为北半球海平面附近,最终风向是与等压线斜交,实际风向为东北风,A正确。故选 A。 【15题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低压往往伴随阴雨天气,据上题可知P点为低压槽区域,因此在四点中气压最低,不同性质气流相遇,最有可能伴随阴雨天气,C正确。故选C。 【16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线可知,M地地处我国西北、中亚地区,该地全年气压最高时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出现在夏秋季节,A错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为夏季,B错误。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C错误。东北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D正确。故选D。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C. 距海较远 D. 植被较好 18. 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 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 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答案】17. B 18. B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读图,根据纬度,甲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区,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低,位于热带,B对。海拔较高有一定影响,不是主要原因,A错。距海远近,植被条件不是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因素,C、D错。 【18题详解】 甲地位于南半球,5—8月是冬季,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对。不受盛行西风影响,A错。不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C错。不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D错。 【考点定位】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区域降水少的原因。 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的“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 mm。然而,2015年一场超乎以往的大雨,使沙漠土地里休眠的各种花朵种子瞬间发芽、生长、开花,被称为“沙漠开花”气候怪象。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与其他热带沙漠相比,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干极”的主要原因是( ) A. 副热带高压更强,形成降水更少 B. 寒流更强,降温减湿更明显 C. 光照更强,蒸发更旺盛 D. 东南信风更强,上升气流明显 20. 阿塔卡马沙漠出现“沙漠开花”的原因可能是( ) A. 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产生大量的雾并凝结成降水 B.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带来大量的降水 C. 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 D. 副热带高压推动雨带,带来强降水 【答案】19. B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阿塔卡马沙漠的纬度位置可得出其降水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处南半球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而该地附近有被称为寒流之王的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效果明显,因此与其他热带沙漠相比,阿塔卡马沙漠更为干燥,被称为“干极”,B正确。其它因素影响较弱。故选B。 【2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2015年有一场超乎以往的大雨,沙漠开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异常气候、降水增加而导致,B正确。故选B。 【点睛】该题组的分析体现了一个区域比较的过程,如与其他热带沙漠地区相比阿塔卡马沙漠相对更干旱的原因,与其他时间相比沙漠开花的原因,在答题分析过程中,要考虑比较的因素在里面,既需要排除两者之间相似的条件。 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 气旋,顺时针辐散 B.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 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 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22. 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A. 甲地电闪雷鸣 B. 乙地北风劲吹 C. 丙地风雨交加 D. 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21. C 22. C 【解析】 主要考察天气系统,要求能根据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分析出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等天气系统。 【21题详解】 甲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等压线闭合,属于高气压,从经纬度可以判断属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反气旋呈逆时针辐散,选择C。 【22题详解】 甲地为反气旋天气以晴朗为主,A错;根据等压线判断 乙地吹西南风,B错; 丙地为低压槽,易形成锋面,风雨交加 ,C对 ;丁地等压线平直,没有锋面、气旋活动,不会出现阴雨连绵天气,D错。 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 气旋 A. 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 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 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 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24. 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A. 东南信风 B. 副热带高压 C. 极地东风 D. 北赤道暖流 【答案】23. D 24. B 【解析】 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经纬网、大气运动。 【23题详解】 ①位于大西洋,不会影响南亚地区;②从西南向东北移动;③是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而④发源于太平洋的低纬度地区,属于太平洋热带洋面。故选D。 【24题详解】 该海域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的东南季风,而北太平洋海域形成副热带高压,受其影响,从高压流向低压,影响着气旋④移动路径;而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且对大气的运动影响很小。故选B。 下图是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某次雨后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 ) A. 4 B. 8 C. 7 D. 9 26. 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可能的原因有( ) A. 测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B. 测站上游建了水库 C. 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D. 测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 【答案】25. A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据柱状图可知降水停止时间为18点,据流量曲线可知洪水起始时间为22点,因此测站附近在降雨停止4小时之后才开始出现洪水,A正确。故选A。 26题详解】 测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对上游测站观测洪峰的时间没有影响,A错误。测站上游修建水库,水库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会导致洪峰滞延期变长,B正确。测站下游饮水灌溉对于测站及洪峰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测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可能导致植被破坏,流速加快,洪峰滞延期会缩短,D错误。故选B。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8.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7. A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滇池流域面积29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相对较小,汇入水量少,①正确。该地地处云贵高原为季风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但对其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②错误。滇池湖容水量相对较大,但入湖径流相对较小,导致其更新周期较长,③正确。该地区四季如春,而非全年高温是错误,④错误。估选A。 【28题详解】 对于跨流域调水而言其可以增加汇入滇池的水量,从而加快滇池水体更新周期,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增加水量,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②④正确。滇池流域降水总量与其气候有关,①错误。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其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③错误。故选D。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下列问题: 29. 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 塔里木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雅鲁藏布江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30.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 水田改旱田 B. 植树造林 C. 覆膜种植农作物 D. 修建梯田 【答案】29. A 30. C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因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形成的径流少,但天气晴朗,蒸发(蒸腾)量大,绿水所占比重最大;而长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降水较多,径流量大,所以绿水所占比例小。故选A。 【30题详解】 水田改旱田,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增加生产性绿水;植树造林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减少非生产性绿水;修建梯田,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也增加非生产性绿水;而覆膜种植农作物,既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进而农作物生长茂盛,又增加了生产性绿水。故选C。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Ⅱ卷(55分) 31.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两地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答案】(1)甲地以绿洲为主,乙地以沙漠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盛行的西(北)风,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 (3)有利条件: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不利条件: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运动、气候等知识点。 【详解】(1)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受热较多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地表受热较少的地方,气流冷却下降,形成高压,在近地面上形成从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图中甲、乙两地的下垫面不同,二者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受热状况不同,造成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从甲地吹向乙地的西北风。 (2)从甲地向东和向西海拔高度增高,因此该地为谷地地形,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处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加之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导致此地多大风。 (3)风力发电的条件评价可以从风能资源、地价、移民费用、开发历史、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回答。注意评价类题目既需要评价有利条件,也需要评价不利条件。有利条件:风能资源丰富;该地区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条件:该地区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 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底,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放假。) 【解析】 【分析】 该题以中国西南地区等高线图和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气候中的气温、天气特征和空气质量(与我国北方冬季多雾霾相关)等自然地理要素。 【详解】(1)该问考查等高线判读及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此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地势、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从材料“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可知,与昆明、成都相比,攀枝花1月(冬季)平均温度较高。从图可知,攀枝花的纬度比昆明高、比成都低,所以纬度不是主要影戏因素。从图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高。 (2)该问主要考查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根据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在上题的基础上,推测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可以从“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力风向,表示天气状况”的角度描述。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大气较稳定;我国冬季降水较少,晴天较多。 (3)该问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该问属于论证类问题,在《考纲》中属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四方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目标层次高,但命题人能够化繁就简,以较为容易的题目体现这一要求。“对空气质量的质疑”,从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百里钢城”说明工业尤其重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质多,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大量废气,城市交通排放的尾气;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地形闭塞,且冬季易出现逆温,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物质积聚产生污染,多雾霾,导致空气质量差,不适宜度假。 3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均鱼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 (1)判断①地1月份和7月份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份风向的成因。 (2)分析几内亚湾北岸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3)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成因: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或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右偏形成。 (2)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西南风带来海洋上大量水汽,遇到地形抬升,迎风坡降水丰富;几内亚湾暖流增温增湿。 (3)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沿岸有寒流经过;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形成渔场。 【解析】 【分析】 该地地处北纬10° 附近,气候的成因类似于印度半岛南亚季风,而几内亚湾北岸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如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在分析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时可以通过渔业资源丰富的条件,如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沿海河口附近等要素进行分析, 【详解】(1)甲地位于北纬10°附近,1月受气压带和风带南移的影响,甲地受东北信风带控制,盛行东北风。7月受气压带风带北移的影响,南半球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甲地。 (2)该地纬度较低,一方面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另一方面在7月受西南风的影响,由海上携带大量海洋水汽,此外几内亚湾沿岸还有暖流对其进行增温增湿的影响。 (3)沿岸地区有加那利寒流流经,该寒流为上升补偿流,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据图可发现沿岸有河流汇入,能够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使渔场的形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