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湖南省邵东一中2019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7月18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副“乐嘴歪”的笑脸。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不包含图中天体的天体系统为(  )‎ A. 太阳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 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  )‎ A. 岩石 B. 大气 C. 液态水 D. 阳光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月球属于地月系,木星、金星和月球均属于太阳系和总星系,而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的总称,不包括太阳系,所以图中天体不属于河外星系,故选B。‎ ‎【2题详解】‎ 与地球相比,其他三个天体目前没有发现生命,而生命存在的最关键因素为液态水,且木星距离太阳远,金星距离太阳近,温度不适宜液态水存在,故选C。‎ ‎【点睛】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地月系是最低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比地月系等级高。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是同一等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是目前科技水平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也叫可见宇宙。‎ ‎3. 下列地点中,其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A. 20°N,165°E B. 5°N ,21°W C. 25°S, 15°W D. 20°N, 15°W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纬度为北纬,排除C;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排除A、B;纬度在0°和30°之间的地区为低纬度地区。‎ ‎【考点定位】经纬度。‎ ‎4.下图中的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详解】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故A、B错。7月份,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故C错;1月份位于近日点附近,据图所示D正确。故该题正确选项为D。‎ ‎【点睛】解该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该题难度一般。‎ ‎5.当60ºE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135ºE的地方时是(  )‎ A. 21时 B. 19时 C. 24时 D. 17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详解】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 小时。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根据题干可知135ºE在60ºE以东且经度相差75°,计算可知135ºE的地方时是17时,故D正确。‎ ‎【点睛】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全球经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难度一般。‎ ‎6.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若图中的时间为8日和9日,甲地为(  )‎ A. 8日4时 B. 9日8时 C. 8日8时 D. 9日4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日界线和地方时的计算。‎ ‎【详解】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由题干“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可知此时为7月初,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及其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故甲点左侧虚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右侧虚线为日界线,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甲点右侧虚线比6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早4小时,故该虚线为180°经线。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甲地比6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早2小时,甲地为8时,位于新的一天,日期为8日。故B正确。‎ ‎【点睛】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该题难度一般。‎ 读图1和图2,回答问题。‎ ‎7. 地球位于A点时,根据图2中昼夜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地球绕日公转的过程中(  )‎ A. 靠近A点时,角速度较大,线速度较小 B. 从A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23°26′‎ D. 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四季更替 ‎【答案】7. A 8. D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图示A点表示远日点,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应位于7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而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故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应为纬度最低,昼夜长短差异最小的甲地。‎ ‎【8题详解】‎ 图示A点表示远日点,地区公转经过远日点时其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A错误;从A点附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B错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C错误。四季的更替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而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形成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和昼夜长短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题干的远日点、近日点;昼夜长短分布等基本信息,结合地球公转意义的相关内容判断即可。‎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黄赤交角由23.5°变为30°,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 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减小 B.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 7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增大 D. 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黄赤交角的相关问题。‎ ‎【详解】黄赤交角变大,由于极圈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互余,故南北极圈的度数变小,但是范围都增大。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大,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大。黄赤交角变大时,7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应减小。因为公转周期没有变化,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不变。故给题正确选项为B。‎ ‎【点睛】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为热带;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为寒带。难度一般。‎ ‎10.若某时刻全球m日和(m+1)日各占一半,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m日8时 B. (m+1)日8时 C. m日16时 D. (m+1)日16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日期分界线的相关知识。‎ ‎【详解】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根据题干“若某时刻全球m日和(m+1)日各占一半”可知,日期自然分界线应为0°经线,即0°经线为新一天的0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由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m+1)日8时,故B正确。‎ ‎【点睛】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该题难度一般。‎ ‎11.“×”代表河水自外向里流入,“·”代表河水自里向外流出,下面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右岸冲刷严重,坡度较陡,南半球相反,然后再根据流水的运动方向判断,北半球由外向里的河流图中右岸侵蚀,B错,D对;南半球由外向里的河流图中左岸侵蚀,A错误;南半球由里向外的河流图中右岸侵蚀,C错误。故选D。‎ ‎12.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某日日出日落(北京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①地位于②地的( )‎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答案】B ‎【解析】‎ 从图中可见①地7:40日出,16:52日落,白昼9时12分长,②地8:07日出,15:37日落,白昼7时30分长,昼短夜长,图中两地为我国,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说明太阳南半球。根据前面分析,①地昼长大于②地,说明①地纬度较低,位于②地南面。根据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地方时正午时,①地北京时间是12:16,②地北京时间是11:52,从经度看①地在②地西面。所以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B对。‎ 点睛:日出时间以及方位变化规律:‎ ‎1、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间,全球(赤道除外)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均为西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 ‎2、9月23日~次年3月21日之间,全球(赤道除外)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6‎ 时以前;日落方位均为西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 ‎ ‎3、赤道日出方位总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方位总为正西,时间为18时。‎ ‎13.据观测,在75°N极昼、极夜分别为113天和93天,而75°S极昼、极夜分别为108天和98天。引起南北半球极昼极夜天数不等长的原因是(  )‎ A. 黄赤交角的存在 B. 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C.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D. 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详解】引起南北半球极昼极夜天数不等长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故北极地区极昼期较长;而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故北极地区极夜期较短。故B正确。‎ ‎【点睛】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快,北极上空有极夜现象时间短;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慢,南极上空有极夜现象时间长。难度一般。‎ ‎2018年11月1日23 :57(北京时间),“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阅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4. 如图,当“北斗三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a-b之间,并向b点移动 B. 位于b-c之间,并向c点移动 C. 位于c-d之间,并向d点移动 D 位于d-e之间,并向e点移动 ‎15. 邵东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的时段是(  )‎ A. a → b 和 b → c B. b → c 和 c → d C. c → d 和 d → e D. a → b 和 d → e ‎【答案】14. C 15. 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a点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点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c点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点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e点为次年的春分日。“北斗三号”发射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23 :57(北京时间),即位于c-d之间,并且向d点移动。故C正确。‎ ‎【15题详解】‎ 湖南省邵东地区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由图所示可知,a → b 和 d → e阶段,太阳直射点北移,邵东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故D正确。‎ ‎【点睛】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该题难度一般。‎ 下图所示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时 A. 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B. 北京正值昼长夜短 C. 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 D. 北极圈出现极昼 ‎17. 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时,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A. 90°E B. 105°E C. 150°E D. 160°E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该地窗户朝南,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A对。北京正值昼短夜长时期,B错。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C错。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D错。‎ ‎【17题详解】‎ 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时,是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则该地地方时是12点,经度每15°时间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间早,该地经度是150°E,C对。A、B、D错。‎ 家住上海(约31°N)的李女士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日照时间极短,达不到满窗。就此向法院起诉,法院依据地方法规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XX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条款,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8. 材料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XX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XX日应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9.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A. 冬季北京比上海白昼短 B. 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 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量少 D. 北京比上海阴雨天气多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楼间距应考虑一年中当前楼的影子达到最大时的影长,故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即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长。故选D。‎ ‎【1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由于北京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较上海小,故相同楼高的影长较长,故楼间距较上海大。故选B。‎ ‎20.以下各组岩石按成因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①花岗岩、砂岩 ②砾岩、玄武岩 ③砂岩、石灰岩 ④大理岩、板岩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岩石的分类。‎ ‎【详解】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如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①中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②中砾岩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③中砂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④中大理岩和板岩都属于变质岩。故D正确。‎ ‎【点睛】该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完成,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如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该题难度一般。‎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22.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23. 岩石圈位于(  )‎ A. ①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 ③外部 ‎【答案】21. B 22. C 23. 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 ‎【21题详解】‎ 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对应的是②圈层。故B正确。‎ ‎【22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①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②圈层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横波不能在外核通过,故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④圈层外核,其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故C正确。‎ ‎【23题详解】‎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结合上题,故C正确。‎ ‎【点睛】地表以下为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该题难度一般。‎ 北京时间 2014 年 10 月 7 日 21 时 49 分 39 秒,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强烈地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普洱地震信息图 ‎24. 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25. 云南省是我国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高温多雨 B.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C. 地形崎岖不平 D. 地处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而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仅5千米,故A正确。‎ ‎【25题详解】‎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故D正确。‎ ‎【点睛】第一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了解地壳特征。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第二小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 庐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读上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6. C 27. A ‎【解析】‎ 试题分析:‎ ‎【26题详解】‎ 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丙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向上升,故判断为地垒;丁处受断层作用,岩层向下滑,判断为地堑。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丙处是上升岩块。选C项。‎ ‎【27题详解】‎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甲是背斜构造。故选A。‎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在地质实践中的应用,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变形或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地质构造形成的常见的地貌判断即可。‎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⑤ D. ④⑥‎ ‎29. 如果④处岩石为石灰岩,则⑤处岩石为(  )‎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大理岩 D. 砂岩 ‎30. 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A. 含有生物化石 B. 有较多的气孔 C. 由方解石组成 D. 有明显的层理 ‎【答案】28. C 29. C 30. 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8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②③④⑥四类岩层中,在具有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因此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⑥④③②,最后内部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了①类岩石,④岩层与高温岩浆接触形成⑤类岩石。因此岩层形成最晚的是①⑤,故C 正确。‎ ‎【29题详解】‎ 若④处岩石为石灰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因受热(与岩浆接触)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故C正确。‎ ‎【30题详解】‎ ‎①处岩石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喷出岩,因岩浆喷出时,大量挥发性物质从中溢出,因而有许多气孔构造,含有生物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故B正确。‎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等知识点的理解,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即可。该题难度一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答案必须写到答题卡上)‎ ‎31.读图,图①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图②的a、c、d三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 ‎(3)此时a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 ‎(4)这一天,赤道上属于白昼的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是下列地点中的( )‎ A.北京 B.纽约 C.悉尼D.巴西利亚 ‎【答案】 (1). (23.5°N,45°E) (2). a (3). d (4). 24 (5). 6 (6). 20°W—135°E (7). 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详解】(1)读图①可知,66.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黑夜最高处与北极圈 66.5°N相切),故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23.5°N。在图①中,A为135°W,经过晨昏线与极圈切点,且大部分位于夜半球,故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差180°,即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45°E。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5°N,45°E)。‎ ‎(2)a点位于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66.5°—23.5°)=47°,c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结合上题,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d点位于赤道上,纬线最长,线速度最大,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5°—0°)=66.5°。故a、c、d三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点。‎ ‎(3)据图可知,此时a点为极昼,昼长为24小时。d点在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6时。‎ ‎(4)因为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结合第(1)题,太阳直射点位于45°E,该经线地方时为12时,所以赤道上白昼的经度范围是45°E向东向西各90°,即赤道上的白昼范围是45°W向东至135°E。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故这一天,赤道上属于白昼的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至135°E。‎ ‎(5)北半球晴天的晚上才能看到北极星,悉尼和巴西利亚在南半球,故两地看不到北极星。据图且结合上面题目可知这一天45°E为12时,按图中所示北京时间为17时,40小时后,北京时间为9时,由图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故此时北京处于白昼,无法看到北极星。纽约位于西五区,按图中所示为4时,40小时后,纽约为20时,处于夜晚,故该题B正确。‎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135°W位于黑夜的中央,太阳直射经线为45°E,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出各个题目。该题难度一般。‎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2中C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D代表的岩石是__________。‎ ‎(2)①所代表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④代表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 ‎(3)图1是一中校园内一块岩石,它属于花岗岩,则按成因分类它对应图2中______字母。‎ ‎(4)该岩石形成并出露地表的先后顺序是( )‎ A. 地壳上升 — 岩浆侵入 — 风化堆积 ‎ B. 地壳下降 — 岩浆喷发 — 风化侵蚀 ‎ C. 岩浆喷发 — 地壳下降 — 风化堆积 ‎ D. 岩浆侵入 — 地壳上升 — 风化侵蚀 ‎【答案】 (1). 岩浆 (2). 变质岩 (3). 变质作用 (4). 冷却凝结 (5). B (6). 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详解】(1)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根据图中已给信息可以判断,C为岩浆、B为岩浆岩、A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2)根据图中已给信息可以判断:图中①、⑤是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是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3)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为岩浆岩。‎ ‎(4)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岩石,故D正确。‎ ‎【点睛】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该题难度一般。‎ ‎33.读 “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在地形上甲表现为 ,其成因是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 作用而成。‎ ‎(2)我国陕西的渭河谷地按成因应属于图中的 处(填“甲”、“乙”或“丙”)。‎ ‎(3)简要说明判断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 ‎(4)若勘探地下水应选择在 处;若要计划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最适宜的地点 为 处(填“甲”、“乙”或“丙”)。‎ ‎【答案】(1)背斜 谷地 侵蚀 ‎ ‎(2)丙 ‎(3)岩层中间向下凹陷 ‎ ‎(4)乙 甲 ‎【解析】‎ ‎(1)据图可知,甲处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在地形上甲表现为谷地。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2)我国陕西的渭河谷地属于断层相对下降岩块即地堑部位。据图可知,丙处发生断层且岩层相对下降。‎ ‎(3)据图可知,乙处沉积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部位。或根据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判定为向斜部位。‎ ‎(4)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利于地下水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部位岩层上拱,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适合修建隧道。‎ ‎【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地质构造有两种:褶皱和断层,褶皱有两大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沉积岩层上拱为背斜部位,向下弯曲为向斜部位,在地貌上背斜常形成山岭,向斜常形成谷地,但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断层有两大基本形态——地垒和地堑,地垒在地貌上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地堑常形成谷地或盆地(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隧道适合在背斜部位开挖,不易储水且安全,施工容易。‎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