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6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课件:专题12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64张)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2020 专题透析 专题 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目录 Z 专题体系 ZHITI TIXI 微专题 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PART 01 返 1 考向分析(考点 1 ) 2 考点透析(考点1) 3 关键能力(考点 1 ) 4 对点集训 1 考向分析(考点 2 ) 2 考点透析 (考点 2 )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9 年全国 Ⅲ 卷 ) 近年来 , 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 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 , 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 ,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 越年积雪 ( 积雪期超过一年 ) 面积减少。据此完成 1~3 题。 考查角度 1 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土地资源的退化 考点1 土 地 退 化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A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D C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第1题,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第3题,由前两题的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由题干“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可知,该地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8 年海南卷 ) 历史上 , 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 , 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 , 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 1~3 题。 考查角度 2 以河流水文特点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A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D C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强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冲淤;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不大,因此会影响下游河床的冲淤效果。第3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6 年海南卷 )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 5~9 月土壤水分含量 (%) 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 , 无人为扰动 , 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 1~3 题。 考查角度 3 以某区域沙丘水分变化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 及生态保护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C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B D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由材料“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3题,由材料“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可知该地区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须人为干涉。 返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1.水土流失问题 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 : 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气候 : 多暴雨或降水强度大植被 : 植被稀少土质 : 土质疏松或抗侵蚀能力差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工程建设和开矿等 措施 工程措施 : 护坡工程等生物措施 : 植树种草等农业技术措施 : 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荒漠化问题 类型与分布 ①土地沙漠化 —— “三北”地区 ( 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 ②石质荒漠化 —— 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③次生盐渍化 —— 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原因 ( 以 土地沙漠化为 例 ) 自然原因 基础条件 : 气候干旱 , 降水少 , 植被稀疏物质基础 :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 : 大风日数多 , 风力大 人为原因 根本原因 :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人类活动不当 ,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直接原因 : 过度樵采 ; 过度开垦 ; 过度放牧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续表 ) 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 , 推广节水农业 ; 牧区减少水井数量 ; 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 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 , 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 设置沙障工程 , 拦截沙源 , 固阻流沙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 , 优化林业结构④开发新能源 : 改变西北农村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 ,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 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 , 改善农村能源结构⑤控制人口增长 :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 , 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返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1.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 2.生态问题成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②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④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⑤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问题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 ; 多暴雨冲刷 ; 地表植被覆盖较差 ; 地势起伏大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 ;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 开矿 ; 坡地开垦等 沙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 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 全球气候变暖 , 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 , 过度放牧 , 过度农垦 ; 水资源利用不当 ; 工矿开发 ; 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问题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湿地萎缩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 , 蒸发加强 ; 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 ; 围湖造田 ; 大量引水灌溉 ; 环境污染 ; 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 , 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 , 毁林开荒 , 商业性伐木 , 森林火灾 , 居民烧柴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 , 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 ; 过度开发 4.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工程措施 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 ( 打坝淤地 , 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 ; 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等 ; 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 退耕还林、还草 , 秸秆还田 , 封山育林、育草 , 建立自然保护区 , 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 , 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 , 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 , 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 发展农产品加工 , 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 ;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 , 投入资金、劳动力 , 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 , 控制、治理环境污染 , 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 , 提高环保意识 , 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 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 (1)分别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的大小, 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解释其原因。 (3)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杨家沟水土流失较少。原因: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零,径流对流域的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较少。 董庄沟水土流失较多。原因:董庄沟径流量较大,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较大,水土流失较多。 答案 解析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径流量(地表、地下径流)近乎为零。原因:在降水方面,年降水量较少,经过树冠截留、根系吸收作用,降水仅维持森林生长需水要求;在蒸发方面,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主要通过森林蒸腾作用,水分大量损耗。 河流含沙量减少,黄河入海口三角洲从沉积转变为侵蚀,三角洲面积萎缩;黄河径流量减少,下游水资源短缺;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引起海水倒灌,近海地区盐碱化加剧。 解析▶ 水土流失状况主要结合气候条件、植被、土壤、地形等综合因素分析。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返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8 年全国 Ⅰ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 , 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 , 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 ( 下图 )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 , 积水较浅。 考查角度 以湿地为背景,考查湿地形成的条件、湿地环境变化、 湿地的保护 考点2 湿 地 退 化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解析▶ 第(1)题,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降水量基本不变,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解析▶ 第(3)题,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可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则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减少泥沙淤积;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则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返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1.湿地的成因分析 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1)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湿地的生态效益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3.湿地的保护措施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退耕还湖、还沼泽、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具体如下所示: 返 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 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读表,回答1~3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孔隙度 ( % ) 含水量 ( % ) 有机质 ( g/kg ) 氮含量 ( g/kg )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 : 孔隙度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2.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 3.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坚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 B 答案 A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C 解析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第1题,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如果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刺槐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地力;该地区较为干冷,土壤较为干燥;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第2题,读表可知,封山育林的土壤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以及固氮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土壤侵蚀的减轻最为明显。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表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 下图所示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读图,回答4~5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4.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地表风力小 B.山地降水量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 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5.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C 答案 C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狭管效应明显,地表风力很大;山地降水较丰富,但是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较小;冬季降雪日数稳定,有季节性积雪融水,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水分;高山冰雪融水主要是补给河流,对沙漠区的植被影响不大。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稳定的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可降低地面辐射;积雪覆盖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湿度升高,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不大。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拉那河流量居南美洲第二,其河床基岩主要为坚硬的玄武岩,中上游瀑布密布,下游地势低洼。流经巴西与巴拉圭两国边境河段的落差达150 m,建于此处的伊泰普水电站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成为当地的著名景点,所发电量由巴西与巴拉圭两国均分。巴拉那河水系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沿岸农作物丰富,盛产玉米、高粱和小麦。它承担着巴拉圭出口运输量的90%、阿根廷的30%。全河全年通航里程约为2698 km,远洋轮船可达离河口约为600 km的圣菲港。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1)分析巴拉那河下游沼泽的形成原因。 流域内降水丰富,下游地区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床基岩坚硬,地表水不易下渗。 答案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2)说明巴拉那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河面宽广,水量大;河流通航里程长;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泥沙淤积量小;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产量大,航运需求量大。 (3)简述修建伊泰普水电站带来的经济效益。 为巴西和巴拉圭两国提供充足电力;发展库区养殖;形成新的景点,发展旅游业;提高上游河段的航运能力;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返 微专题 2 区域自然资源的 综合开发利用 PART 02 1 考向分析 2 考点透析 3 对点集训 返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8 年全国 Ⅲ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991 年博茨瓦纳在索瓦 ( 如图 ) 建立纯碱厂 , 采盐沼地下卤水 , 入蒸发池 , 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 , 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 , 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考查角度 1 结合纯碱式工业发展,考查其原料形成条件及纯碱工业发展条件 C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1) 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答案 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或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2)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对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考查考生根据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及区域认知的能力。第(1)题,结合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由图可知,索瓦附近分布大量盐沼,可就地取材,原料丰富;这里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地价较低。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读图可知,索瓦距离首都哈博罗内较远,附近城镇少,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较远;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足。第(2)题为开放式试题,选择一个观点回答即可。若同意关闭,则结合材料信息,从距离市场(南非)较远、技术落后、处于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等方面分析,也可结合环境效益回答;若不同意关闭,主要从当地经济发展角度来作答,纯碱厂作为当地民族工业,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保障就业。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7 年全国 Ⅱ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 , 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 , 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 ,1998 年山西省有 1800 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 , 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 , 至 2014 年已形成 4000 万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 , 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考查角度 2 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为背景,考查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生产过程 :( 由于规模大 , 实力强 ,) 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 , 减少能耗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可以采用控制排放和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 , 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 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 : 由于生产集中 , 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 , 采用封闭式运输。 解析▶ 本题组以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背景,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以及考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以从该企业所需的生产技术水平低,煤炭资源丰富,当地对环境保护要求较低,靠近煤炭基地,公路交通较顺畅,运输成本低,以及市场需求量大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有利于增加当地就业和地方经济收益,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第(2)题,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可以推知其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污染点多面大。第(3)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等方面分析。第(4)题,通过对比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可知,企业的数量减少,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并治理污染。由于生产集中,运输量大、线路少,为修建铁路专用线提供了条件。采用封闭式运输,可进一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6 年全国 Ⅲ 卷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 , 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 年 5 月 , 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 , 其中的 80% 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 级 ) 日数。 考查角度 3 以新型能源开发为背景,考查新能源的开发条件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势平坦。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解析▶ 第(1)题,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因此从风能与煤炭、风能与水能相比的突出优势角度回答。第(2)题,明确建设大型风电场需要的自然条件:一是丰富的风力资源,二是占用大量土地。结合图示可知,瓜州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且有大面积的戈壁,可避免占用耕地。第(3)题,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要从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小、基础设施不足、资金不足等方面分析。第(4)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保障电网的稳定性”,风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建设热电站是为了保证电力输出的稳定。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返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1.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条件评价 (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开采、地质条件好的地区优先开采);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优先开采);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先开采)。 (2)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 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① 基础好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② 拉动强 ③ 有保证 : 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1) 衰落原因 资源枯竭 , 环境恶化 ; 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 传统产业衰落。 (2) 转型措施 ① 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 , 随资源枯竭而衰落 , 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 发展第三产业。例如 , 以旅游业为龙头 , 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 调整产业结构 , 发展多种产业 , 延长产业链 , 增加产品附加值 ,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 , 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 , 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④ 绿化、美化环境 , 治理环境污染。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3.新能源开发条件评价 (1)能源储量多少。 (2)距消费市场远近。 (3)开发难度大小。 (4)开发技术高低。 (5)开发资金是否充裕和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等。 返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每年3000万吨的产能。据此回答1~3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的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B 答案 A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C 解析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目前煤制油企业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第2题,一般来说,地表水匮乏的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该区域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第3题,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由材料“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可知,我国当前能源问题只是消费结构不合理,而不是能源不足。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因此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的压力,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我国当前为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2020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每年只有3000万吨,因此我国没有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海水平均盐度为3.5%,地下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山东省莱州湾沿岸(如图)地下卤水资源丰富,且卤水浓度高、埋藏浅。目前地下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通常是抽取地下卤水,直接提取溴,然后利用尾水进行晒盐,以盐为原料制纯碱等。近年莱州湾沿岸溴素厂不断增加,部分季节卤水提取溴后直接排入海中,浪费严重。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1)分析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的形成原因。 莱州湾沿岸地势低平,易受海水入侵;该地(部分季节)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沙层中的)海水经强烈的蒸发作用变浓,并下渗贮存,(泥沙沉积封盖)逐渐形成地下卤水资源。 (2)相对海水晒盐,说明利用地下卤水晒盐的优势。 卤水盐度较海水高,晒盐需时较短;地下卤水相对洁净,盐品质好(近海海水易受污染)。 (3)分析溴素厂不断增加可能给该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过度抽取地下卤水,地下卤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导致地面下陷;大量制溴尾水直接入海,近海海水盐度升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渔业资源);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解析▶ 第(1)题,莱州湾沿岸地势低平,易受海水入侵;该地(部分季节)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沙层中的)海水经强烈的蒸发作用变浓,并下渗贮存,(泥沙沉积封盖)逐渐形成地下卤水资源。第(2)题,侧重于“地下卤水晒盐”与“海水晒盐”相比的优势,由文字材料可知卤水盐度较海水高,晒盐需时较短;同时地下卤水因埋藏在地下,不易受地表污水影响,品质较高。第(3)题,由材料可知溴素厂的生产方式是抽取地下卤水,直接提取溴,随着工厂数量增多,过度抽取地下卤水,会导致地下卤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溴素厂采集卤水提取溴后直接将尾水排入海洋,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大量的工厂企业排放污染物会加剧周边环境污染。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漂浮式水上光伏指在水塘、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体上建立的漂浮式光伏电站,硬件组成部分主要为光伏面板、汇流箱、逆变设备、变压器、集电线路、聚乙烯浮体架台等。漂浮式光伏电站在日本、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早已经有了成功案例,但与陆地光伏相比,发展甚是缓慢。 材料二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安徽淮南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淮南市地下开采造成的塌陷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9%,该项目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上建设,2018年5月实现全部并网发电。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1)与陆地光伏相比,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效率更高,试分析原因。 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作用,可以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水面灰尘少,位于水面的光伏面板受影响小;水面相对开阔,可有效避免山体、树林等对组件的遮挡,太阳照射面积均匀且光照时间长。 (2)说明淮南市水面漂浮光伏项目的建设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利用太阳能发电,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利用采煤沉陷区的水面发电,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光伏面板覆盖在水面上,可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水中藻类繁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社会经济效益:租赁闲置水面,出售电力,产生持续的经济收益;项目建设、日常维护和组件清洗大量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3)与陆地光伏相比,简述漂浮式水上光伏发展缓慢的原因。 水上作业,施工难度大;设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选址要求高,场址宜选在面积较广无大规模航运、生态非敏感区等水域;不稳定因素多,大风、水位变化、光照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工程造价高,投入资金多,发电成本高。 答案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解析▶ 第(1)题,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效率更高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来分析。相比陆地光伏,水上光伏漂浮在水面上,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作用,可以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水面开阔,避免了外界的影响,如山体、树林等对光伏组件的遮挡,太阳照射面积均匀且光照时间长;漂浮在水面上同时也能减少沙尘对光伏组件磨损的影响。第(2)题,光伏项目的建设所产生的效益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来分析即可。生态效益:利用太阳能发电,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利用采煤沉陷区的水面发电,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光伏面板覆盖在水面上,可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水中藻类繁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社会经济效益:租赁闲置水面,出售电力,产生持续的经济收益;项目建设、日常维护和组件清洗可大量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第(3)题,漂浮式水上光伏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水上作业建设的难度大,水面对设施设备的要求高以及水面上也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风、水位变化、光照等)方面分析;另外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大,寻找面积广阔且无人类活动干扰的水域难度较大。人文条件主要从造价、资金等方面分析即可。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返 延时符 谢 谢 观 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