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1.命题范围: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三章的内容 ‎2.考试时间为60分钟,分数为100分 ‎3.第I卷为客观题,选择题;第Ⅱ卷为主观题,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有选错或不选的不得分。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 ‎ A.欧洲、南美洲    B.西欧、西亚   C.北美洲、大洋洲  D.东南亚 ‎2.右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增长变化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现在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 ‎ B.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出现在阶段④‎ ‎ C.2020 年该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 ‎ ‎ D.③阶段后死亡率增加是因为老龄化减轻 ‎3.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城市和乡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 ③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迁入城市 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 C.由上海调往北京工作定居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 ‎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5-6题。‎ ‎5.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 ‎ D.蕴藏的资源数量 ‎6.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7.世界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 ‎ ‎ ④城市生活水平提高  ⑤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 右图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 ‎ A.甲>乙<丙 B.甲<乙<丙 ‎ ‎ C.甲<丙>乙 D.乙>丙>甲 ‎9.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中心地对应正确的是 (  ) ‎ ‎ A.甲为普通饭店、乙为小吃店、丙为五星级酒店 ‎ B.甲为小吃店、乙为五星级酒店、丙为普通饭店 ‎ C.甲为小吃店、乙为普通饭店、丙为五星级酒店 D.甲为五星级酒店、乙为小吃店、丙为普通饭店 ‎10.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 ‎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11.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环境因素   B.社会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2.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我国人口的素质还不够高 B.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 C.我国城市建设的经验还不足 D.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读“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在图中,③区(  )‎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商业活动繁忙 D.环境质量最差 ‎14.在②区内,可以布局(  )‎ ‎ A.学校、体育馆 B.消防车库、停车场 C.政府机关、停车场 D.超市、文化馆 ‎15.①、④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 A.与市中心的距离 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 ‎ 图2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问题。‎ ‎16.阶段 I 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 A.缓慢发展阶段 B.加速阶段 C.初级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17.阶段II中,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地价昂贵 ②交通通达性差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回答18-19题。‎ ‎18.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 C.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19.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 A. 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右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甲、乙、丙处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 )‎ ‎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 ‎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C.商业区、住宅区、绿化区 ‎ ‎ D.住宅区、工业区、仓储批发区 ‎2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住宅小区,若楼高和采光条件相同,楼间距最小的是 (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流能润泽草木。据此回答22-24题。‎ ‎22.这个农场的农业是(  )‎ A.生态农业 B.能量密集型农业 ‎ C.外向型农业 D.传统的自然农业 ‎23.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从农场外购进煤矿和石油 B.利用粪便、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 C.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D.建立火力发电厂 ‎24.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  ) ‎ ‎ A.亚洲的水稻种植区 B.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C.澳大利亚的小麦 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区 ‎ 1楼养鱼,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 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图回答25-26题。‎ ‎25.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生产的关键条件是( )‎ ‎ A.交通发展 B.气候变暖 ‎ ‎ C.技术进步 D.劳动力减少 ‎26.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少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自然灾害,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运输成本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7.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等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 ‎ A.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 B.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 读“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 回答28-30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45%‎ ‎55%‎ ‎90%‎ 少 ‎②‎ ‎8%‎ ‎92%‎ ‎89%‎ 少 ‎28.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大牧场放牧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季风水田农业 D. 混合农业 ‎29.提高②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 A. 提高机械化水平 B. 充分利用水资源 C.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 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30. ①、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 ‎ A. 面向市场 B. 人均生产率低 C. 人工草场面积大 D. 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 第II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①②③④四国某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⑴ ‎ ②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③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 其基本特征为 _。‎ ‎⑵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列两国应采取的主要人口措施分别是:‎ ‎②国 _;③国 _。‎ ‎32.读下图“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然后分析回答:(14分)‎ ‎(1)根据城市化水平辨别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____曲线;‎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 ‎(3)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_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 ‎(4)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曲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图1为“我国华南某中等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 区。‎ ‎(2)图2中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林果业和谷物农业。分析①、②、③地适宜 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原因。‎ ‎① 业; ;‎ ‎② 业; ;‎ ‎③ 业; ;‎ 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下学期城郊市重点联合体 ‎ 高一地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 CBCCC 6-10 CDDBA 11-15DDCBA 16-20 BCDBB ‎ ‎ 21-25 DABCC 26-30 DBDCA ‎ 二、综合题 ‎31.(本大题共10分)‎ ‎ ⑴ 现代型(2分) 传统型(2分)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分)‎ ‎ ⑵ ②国应鼓励生育,适当接纳移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2分)‎ ‎ ③国应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分)‎ ‎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基本特征,区域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32.( 本大题共14分)‎ ‎ (1)①(2分) ② (2分)‎ ‎ (2)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2分) ‎ ‎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分)‎ ‎ (3)社会经济(2分)‎ ‎ (4) ②(2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分)‎ 33. ‎(本大题共16分)‎ ‎ (1)商业区(2分)‎ ‎ (2)b (2分)‎ ‎ (3) ①林果业(2分) 位于低山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果业(2分)‎ ‎ ②乳牛业(2分) 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2分)‎ ‎ ③谷物农业(2分) 地势平坦开阔(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