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流星雨是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迸发出来,并坠落下来的天象。流星雨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体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流星体属于 A. 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B. 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C. 绕月球公转的天体 D. 无规律运动的天体 2. 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产生的直接地理意义是 A. 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 B. 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C. 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D. 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答案】1. A 2. D 【解析】 流星体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彗星绕太阳公转,流星体属于绕太阳公转的天体。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1题详解】 流星体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彗星绕太阳公转,流星体属于绕太阳公转的天体,A 对。不是绕地球、月球公转的天体,B、C、D错。 【2题详解】 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产生的直接地理意义是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对。不影响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昼夜温差,A、C错。不能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B错。 下图为“中国太阳辐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据图可知,中国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大致是 A. 东南多,西北少 B. 西北多,东南少 C. 南多北少 D. 东多西少 4. 影响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 人类活动 B. 海陆分布 C. 黑子、耀斑 D. 纬度、天气、地势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中太阳辐射的取值范围,中国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大致是西北多,东南少,B对。A、C、D错。 【4题详解】 影响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天气、地势,D对。人类活动 、海陆分布对太阳辐射影响小,A、B错。黑子、耀斑属于太阳活动,不影响太阳辐射,C错。 5.下图为我国黄河中游的壶口瀑布景观图。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 A. 生物圈 B. 岩石圈 C. 水圈 D. 大气圈 【答案】C 【解析】 【详解】构成瀑布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水圈,体现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C对。生物圈、大气圈是对瀑布景观的映衬,岩石圈为瀑布景观形成提供了条件,A、B、D错。 6.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而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据此推知太阳活动会影响 A. 地貌形态 B. 气候状况 C. 水文状况 D. 土壤性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而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据此推知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状况,B对。太阳活动不能直接影响地貌形态、水文、土壤等特点,A、C、D错。 【点睛】太阳活动对降水有影响,即影响气候。降水可能影响地貌形态、水文、土壤特征,但不是太阳活动直接影响。 下图为“海洋与陆地间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此时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若图示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B. 图中气流运动因海陆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 C. 图中气流运动是由于海洋和陆地冷热不均引起的 D. 图中气流运动是由于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导致的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近地面气温大于高空,②、③气温较低,B、C错。在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此时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①,A对。④气温较高,D错。 【8题详解】 若图示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陆地上气流上升,海洋上气流下沉,说明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图中气流运动常见于白天,A错。图中气流运动因海陆接受相同太阳辐射量,升温快慢不同而产生,B错。图中气流运动是由于海洋和陆地冷热不均引起的,C对。图中气流运动与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无关,D错。 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列各题。 9. 造成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活动 B. 人类活动 C. 火山喷发 D. 地壳运动 10. 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11. 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面 ②在高层建筑内,应迅速乘电梯撤离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室外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墙壁、桥梁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9. D 10. A 11. C 【解析】 该岛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造成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33千米,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0千米,震源位于地壳中,莫霍面以上是地壳。地震时,在高层建筑内,不要乘电梯撤离,可能断电。 【9题详解】 该岛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造成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D对。太阳活动与地震无关,A错。人类活动、火山喷发可能诱发地震,不是地震的主要原因,A、B、C错。 【10题详解】 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33千米,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0千米,震源位于地壳中,莫霍面以上是地壳,对应圈层是①圈层,A对。②圈层是地幔,③圈层是外核,④圈层是内核,B、C、D错。 【11题详解】 如果突然发生地震,避震方法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面,①正确。在高层建筑内,不要乘电梯撤离,可能断电,②错误。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③正确。在室外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墙壁、桥梁等,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及各层特征列表”,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2. 对于大气垂直方向各层说法正确的是 A. 随高度增加气流运动状况差异是划分各层的唯一依据 B. ①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 C. ②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D. ③层有臭氧层存在 13. 表中甲、乙两格应该填写 A. ↑ 晴朗 B. → 阴雨 C. ↓ 阴雨 D. ↑↓ 晴朗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对于大气垂直方向各层,随高度增加气流运动状况差异是划分各层的重要依据,不是唯一,A错误。①层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B正确。②层是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C错误。③层是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存在,D错误。 【13题详解】 表中甲在对流层,以垂直运动为主,填写↑↓箭头。乙格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D对。A、B、C错。 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河流堆积 C. 岩层挤压 D. 火山喷发 15. 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A. 植被茂盛 B. 草原广阔 C. 湿润多雨 D. 干燥少雨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图示地貌景观是风蚀蘑菇,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A对。河流堆积形成的是平原地貌,B错。岩层挤压是褶皱构造的成因,C错。火山喷发是岩浆喷出地表,属于岩浆活动,D错。 【15题详解】 这一景观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干燥少雨,外力以风力侵蚀为主,D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A、B、C错。 【点睛】图示地貌景观是风蚀蘑菇,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西北地区的环境特点是干燥少雨,外力以风力侵蚀为主。 16.河流对古老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原因有 ①河流提供水源 ②河流冲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土壤 ③河流方便运输 ④河流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河流对古老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原因有河流提供水源,①对。河流冲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土壤,②对。古代交通运输落后,河流方便运输,③对。古代,河流不能用来发展水产养殖,④错。A对,B、C、D错。 在沙漠和森林之间会形成空气环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下面绘制的沙漠和森林之间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8. 在沙漠与森林之间形成环流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的差异 B. 地表性质的差异 C. 地形地势的差异 D. 气候类型的差异 【答案】17. A 18. B 【解析】 在沙漠和森林之间会形成空气环流系统,白天沙漠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森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森林、沙漠的热力性质不同,吸收相同的热量 ,森林升温慢,沙漠升温快。 【17题详解】 在沙漠和森林之间会形成空气环流系统,白天沙漠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森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图A符合,A对。图C不符合,C错。夜晚状况与白天相反,B、D错。 【18题详解】 在沙漠与森林之间形成环流的原因是地表性质的差异,森林、沙漠的热力性质不同,吸收相同的热量 ,森林升温慢,沙漠升温快,B对。两者间的太阳辐射相同,A错。地形、地势没有差异,C错。气候类型的差异一般是热力环流差异的结果,D错。 2015年11月2日我国新疆地区受寒潮影响,北部地区出现暴雪天气,新疆西北部积雪深度达30~70厘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此次寒潮对新疆北部的主要危害是 ①危害人及牲畜 ②危害田间水稻生长 ③电信、电力中断 ④交通受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 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A.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B. 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 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 D. 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此次寒潮,新疆北部地区出现暴雪天气,新疆西北部积雪深度达30~70厘米。对新疆北部的主要危害是低温、草场被积雪覆盖,危害人及牲畜 安全,①对。该地不是水稻产区,②错。积雪可能导致电信、电力中断,③对。积雪掩埋道路,交通受阻,④对。D对,A、B、C错。 【20题详解】 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A对。随时做好防寒准备,影响正常生活,B错。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提前回港,C错。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是越冬准备,不仅是预防寒潮,D错。 二、综合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天津市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5,而世界公认的缺水警戒线是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天津自然降水量年均不足600mm ,且主要集中在7-8月。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柏油、沥青路面占比较多,城市地区降水多通过雨水井排入河道,加之有时雨污分流不够彻底,导致雨水被污染,无法再利用。 (1)图中甲、乙、丙三大水循环类型分别是 、 和 。它们共有的水循环环节是 和 ,海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 (2)随着城市化发展,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这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会给城市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3)从水循环环节考虑,解决天津市水资源不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蒸发 降水 乙(海陆间循环) (2)下渗(蒸发) 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水增加,加剧城市内涝;城市地区湿度降低,温差增大。 (3)在地表径流环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河道、沟渠、坑塘的水环境治理,为雨水资源提供清洁的存蓄空间,区域内合理调配共享水资源。在降水环节:利用有利天气系统人工增雨。在下渗环节:城市地区使用透水材料,增加地下水(推广建设海绵城市,因地制宜实施渗水道路、水体涵养、生态过滤等工程) 【解析】 【详解】(1)图中甲、乙、丙三大水循环类型分别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它们共有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降水。海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乙,即海陆间循环。 (2)随着城市化发展,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这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或蒸发。 下渗减少,会导致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水增加,加剧城市内涝。蒸发减少,城市地区湿度降低,温差增大。 (3)解决天津市水资源不足问题,在地表径流环节,可以修建水库,实行跨流域调水。开展河道、沟渠、坑塘的水环境治理,为雨水资源提供清洁的存蓄空间,区域内合理调配共享水资源。在降水环节,可以利用有利天气系统,进行人工增雨。在下渗环节,应在城市地区使用透水材料,增加地下水。推广建设海绵城市,因地制宜实施渗水道路、水体涵养、生态过滤等工程。 【点睛】随着城市化发展,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这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或蒸发。 下渗减少,会导致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水增加,加剧城市内涝。解决天津市水资源不足问题,可以在地表径流环节、降水、下渗环节考虑。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河流景观照片图a应位于①、②两地中的 地,该地貌主要受流水 作用形成的。 (2)图中A为冲积扇,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处地貌是 。 (3)图b是B地景观照片,据此推断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可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考虑)。 【答案】(1)① 侵蚀 (2)流水沉积 河口三角洲 (3)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河流水量大 【解析】 【详解】(1) 河流景观照片图a是峡谷景观,应位于河流上游,①、②两地中的①地,该地貌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图中A为冲积扇,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B处地貌是河口三角洲。 (3)图b是B地景观照片,读图,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属于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植被茂盛,河流水量大。 23.老师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演示“地层受力变形过程”,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以下为实验设计,请把实验结论填写完整。 (1)实验材料:选用4cm×50cm的“竹片”(图甲),用它来模拟岩层,因为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接近。 (2)实验流程: (3)实验研究结论:竹片代表岩层,用手对竹片施加力使它变形可以演示_______(内力/外力)作用的过程; 竹片受力逐渐向上弯曲,演示地层形成的地质构造是_____;继续向上弯曲,弯曲处的竹纤维崩裂撕开(图乙),说明弯曲处岩层受张力,若此处地层露出地表就容易被_____。持续用力,竹片折断,两手有震感,说明岩层在巨大力的作用下会发生_____,并可以引发_____。 (4)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使用竹片不能反映地层连续性的变化过程;实验不能模拟复杂岩层的受力情况。 【答案】 (1). 内力 (2). 褶曲(褶皱 背斜) (3). 外力侵蚀 (4). 断裂 (5). 地震 【解析】 【详解】(3). 竹片代表岩层,用手对竹片施加力使它变形可以演示内力作用的过程。竹片受力逐渐向上弯曲,演示地层形成的地质构造是褶曲,是褶皱构造中的背斜构造。继续向上弯曲,弯曲处的竹纤维崩裂撕开,如图乙,说明弯曲处岩层受张力。若此处地层露出地表就容易被外力侵蚀。持续用力,竹片折断,两手有震感,说明岩层在巨大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断裂,并可以引发地震。 【点睛】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顶部易张裂,易被外力侵蚀。张力过大,可能导致岩层断裂,引发地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