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提分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区际联系
专题十一 区际联系 构建网络 整体认知 考点一 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交通运输 [考情报告]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区域交通图、文字材料(交通建设热点新闻)为背景,图文结合,侧重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题型灵活多样。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1)B (2)A (3)D 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2.运用综合思维掌握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 (1)宏观选线方面 考虑因素 具体内容 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 ①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②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③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④合理布局交通网; ⑤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 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 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方面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具体表现 详细内容 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轴线 交通线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变化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2)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考向 1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 (2019·河北保定期末)自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350千米/小时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高速铁路在中国大陆迅猛发展。下图为我国已建成城市高铁客运量空间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影响我国城市高铁客运空间格局的首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自然资源 D.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高铁线路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运输量大,对交通运输需求大,故D项正确。 2.目前我国已通车的城市高铁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可能是( ) A.京沪高铁 B.武广高铁 C.哈大高铁 D.沪昆高铁 答案 A 解析 高铁沿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居民出行乘坐高铁的人数多,高铁盈利能力强。四个选项中,京沪高铁沿线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客运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故A项正确。 3.与传统铁路运输相比,高铁的显著特点有( ) ①运输效率高 ②环境污染大 ③占用土地多 ④服务质量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与传统铁路运输相比,高铁运输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占用土地少、服务质量好,①④正确。故选B项。 考向 2 桥梁、隧道建设 (2019·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二)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大背景下,2018年8月琼州海峡跨海隧道工程正式向囯家发改委申请立项。该隧道连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是一条公路和铁路两用的跨海通道,并在跨海大桥和跨海隧道两种方案中最终选择了跨海隧道。上图为悬浮隧道示意图,悬浮隧道悬浮于一定深度的海水之中,受海底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较小。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琼州海峡建设跨海通道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 B.科技水平 C.海底地形 D.气象水文 答案 A 解析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是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大背景下申请立项的,可解决海南“出入岛”困境,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科技是保障,自然条件是重要因素。 2.与跨海隧道相比,跨海大桥可能会影响琼州海峡上的( ) A.管道运输 B.陆路运输 C.海上运输 D.航空运输 答案 C 解析 跨海大桥的桥墩立于海中,桥面横亘在海面之上,直接影响琼州海峡的通航能力和船只的航行安全,但对管道运输、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没有直接的影响。 3.琼州海峡跨海通道首选悬浮隧道的原因是( ) A.琼州海峡宽度大、海水腐蚀性强 B.悬浮隧道经济效益好、观赏性强 C.悬浮隧道施工难度大、造价高 D.琼州海峡地质复杂、气候恶劣 答案 D 解析 琼州海峡海底地质条件复杂,靠近地震活跃地带,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西移路径上,夏季多强风天气,台风危害大,悬浮隧道受海底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小,故成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首选方案。海水对隧道和桥梁等都具有腐蚀性;隧道位于水下深处,观赏性差;施工难度大、造价高不是首选的原因。 考向 3 现代物流业与航空运输 (2019·河北保定摸底)无人机快递,即通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无人驾驶的低空飞行器运载包裹,自动送达目的地,可以提高配送效率,节省人力成本。目前无人机的载重量一般不超过3公斤,续航时间20分钟左右,恶劣天气和人为破坏是目前无法避免的两大难题。下图为工作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合无人机配送的区域是( ) A.城市中心商务区 B.机场周边的农村 C.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 D.高速公路附近的居民点 答案 C 解析 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使用无人机配送可提高配送效率,C项符合题意。城市中心商务区、机场周边的农村、高速公路附近的居民点交通便捷,人口稠密、交通流量大,使用无人机配送会对当地生产、生活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故A、B、D三项错误。 2.目前无人机派送快递还没有被大范围使用,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成本 B.技术 C.效率 D.市场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无人机配送载重量小,续航时间短,这说明无人机配送技术不成熟,无法大范围使用,故B项正确。 考向 4 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2019·四川南充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斯加(下图)输油管连接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普拉德霍湾油田和南部不冻港口瓦尔迪兹,南北全长接近1 300千米,1974年开工,1977年建成。管道架空兴建,而非埋于地下,管道在地面成“之”字形延伸。道尔顿公路修建于1974年,全长666千米,与贯穿阿拉斯加州的输油管道平行并连接费尔班克斯和普拉德霍湾油田。这条公路几乎所有路段都是砾石路面,没有用混凝土或沥青进行铺筑。 (1)阿拉斯加开采的原油采用管道运输而未用公路运输,简述用管道运输的优点。 (2)分析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架空兴建,而非埋于地下的原因。 (3)指出在道尔顿公路上驾驶面临的自然威胁。 (4)分析道尔顿公路的建设对阿拉斯加石油开采和运输的意义。 答案 (1)运输量大,运价低;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好。 (2)防止冻土因冻结和融化对管道的损坏;管道易受自然力量损坏,架空铺设便于检修。 (3)地势起伏大;严寒、冰雪(道路积雪结冰);暴风;冬半年的极夜等。 (4)管道铺设前无其他现代化的陆上交通运输,道尔顿公路的修建可以保证输油管道的建设与维护;北冰洋沿岸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缺乏工农业产品供应,需要修建公路运输油井上的机械材料和补给石油工人的生活用品。 解析 第(1)题,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运速、连续性、成本等方面考虑。第(2)题,该地纬度高,冻土广布,对管道影响大;架空便于管道维护。第(3)题,面临的困难一般考虑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地质、气候、昼夜长短等方面分析。第(4)题,建设公路有利于物资的运输,方便管道建设;保障建设工人的生活用品供应。 考点二 结合“区域认知”,巧学资源调配 [考情报告]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影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常以区域图、图文材料(资源跨区域调配热点新闻)为载体,侧重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2018·浙江1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 下表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材料三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简述甲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 (2)指出印度河径流补给来源地,并说明不同时段的主要补给类型。 (3)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 (4)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 (1)位于棉花生产基地,接近原料产地;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产品需求量大。 (2)来源地:河流上游(河源区)山地(高原)。时段类型:4~6月积雪融水;7~9月降水、冰川融水;10月~次年3月地下水。 (3)径流量西多东少;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东部更干旱,更需要灌溉用水;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东部地区的耕作熟制。 (4)有利:洪水灾害威胁减轻。 不利: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 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自然资源种类多样,其中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均适合跨区域或跨国际进行调配。 首先,分析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差异。其次,从社会经济需求的层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2.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输水、输油、输气、输电线路的选择受诸多因素影响。 分析方向 常用答题术语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市场消费能力强 施工条件 线路长(短)、地质条件稳定(复杂)、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的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结合区域认知,落实人地协调观,全面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从调入地区与调出地区两方面进行分析 资源调入地区 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并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资源调出地区 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考向 1 我国的输水、输电工程 (2019·湖南六校联考)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小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工程线路短,水质好 C.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 答案 B 解析 西线工程线路最短,穿越巴颜喀拉山脉,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输水,水质好且工程线路短,但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开凿输水线路,工程量大,无法自流到黄河,A、C两项错误,B项正确;工程地点位于青藏高原,经济基础较差,D项错误。 2.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气资源丰富 B.水能资源丰富 C.太阳能资源丰富 D.煤炭资源丰富 答案 B 解析 川、渝地区地形崎岖、多峡谷,河流流速快,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B项正确;川、渝地区天然气资源较丰富,但该地区天然气还没有用于大规模发电,A项错误;川、渝地区太阳能资源较贫乏,C项错误;川、渝地区有煤炭资源分布,但火力发电量远小于水力发电量,故煤炭资源丰富不是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3.“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黄河流域( ) A.下游断流天数减少 B.黄河的含沙量减少 C.冬春季径流量减少 D.黄河的径流量增加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把“调水”变“调电”,可减小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减少上游河段河水的截留,调节黄河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A项正确;黄河含沙量与流经区黄土高原的土质和降水强度以及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B项错误;冬春季节,黄河流域降水较少,减少上游河段河水的截留,可增加冬春季径流量,C项错误;黄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流域的径流量与流域内的降水量有关,D项错误。 考向 2 中俄天然气输送工程 (2019·吉林省期末统考)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已于2014年9月1日开工建设,2015年6月29日中国境内段正式开工。中国境内段管道自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上海市,途经9个省(区、市),拟新建管道3 371 km,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成后将向中国东北、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供气,供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m3。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与进口美国天然气相比,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优势是( ) ①空间距离近 ②价格低 ③不需要远洋运输 ④管道运输安全性、连续性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中国与俄罗斯陆地相邻,与进口美国天然气相比,空间距离近,不需要远洋运输,可利用管道运输,安全性和连续性好,故B项正确。 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山地、江河、冻土 B.江河、冰川、冻土 C.沼泽、山地、滑坡 D.沼泽、冰川、河流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管线中国境内段经过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沿线沼泽较少,没有冰川;山地与大河较多,冻土区面积较大,对天然气管道影响较大,故A项正确。 3.在天然气管道沿线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的作用不包括( ) A.提高气源保障度,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B.增加天然气战略储备,缓冲市场价格波动 C.缓解天然气供需在时间上不一致的矛盾 D.增加压力,提高天然气运输速度 答案 D 解析 增加输气管道中的压力不需要建设地下储气库,故D项符合题意。 考向 3 “南菜北运”,改善民生 (2019·北京高考)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 000千米,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据此,回答1~2题。 1.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 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 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 行程路线始于广西——季风区,止于新疆——非季风区,A项正确;行程路线先经过外流区,后经过内流区,B项错误;行程路线没有经过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C项错误;行程中,纬度发生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则影子长度也会相应变化,D项错误。 2.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 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 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南菜北运给输出地的蔬菜水果找到了市场,增加了输出地农民的收入,①正确;南菜北运距离长,为使蔬果保鲜,必然加大保鲜技术的投入,②正确;南菜北运扩大了农产品市场,并增强了区域联系,使得市场不再局限于当地,因此会提升商业网点的等级,③错误;蔬果一般种植在乡村地区,南菜北运会增进区域间的路网建设,但不会因此改变城市内部的路网结构,④错误。故选A项。 考点三 结合“区域认知”,巧学产业转移 [考情报告] 产业转移的方向、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区域图、示意图、文字材料(产业转移的热点新闻)为背景,图文结合,侧重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2016·全国卷Ⅰ)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1)D (2)A (3)C 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掌握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积累资金,提高技术重工业加强基础工业,提高科技水平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运用综合思维,辩证认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向 1 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双向流动 (2019·山西晋中1月调研)目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这次产业转移的特点是双向流动:一方面低层次的产业向中国周边劳动力、土地更具优势的东南亚和印度转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向本土转移。下表为2017年中国与印度各项指标比较。据此完成1~2题。 中国 印度 第一产业GDP比重(%) 7.90 15.70 第二产业GDP比重(%) 40.50 17.20 第三产业GDP比重(%) 51.60 67.10 人口(亿) 13.9 13.3 城镇化率(%) 57.50 31.10 发电量(万亿千瓦时) 6.28 1.50 直接投资(亿美元) 1 310 399 注:中国人口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1.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出现“产业空洞” B.减轻中国对外依赖 C.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 D.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属于产业转出区,原有低端产业迁出,而高端制造业创造力不足,因而我国将面临“产业空洞”的危险,A项正确;在产业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多国合作生产的结果,会加剧中国对外依赖,B项错误;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先后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在技术装备、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生产上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差距,C项错误;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D项错误。 2.应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影响,中国今后应( ) A.降低土地、劳动力价格 B.加快产业升级,吸引附加值大的产业链 C.打造中西部科技园区 D.扩大对外投资额 答案 B 解析 为了应对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国应该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加强高端制造业发展,吸引附加值大的产业链,B项正确;出台人才、土地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并承接更多高端产业,A项错误;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人才、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工业园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产业,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C项错误;应加大企业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D项错误。 考向 2 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巢” 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下表示意20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代表性事件。据此完成1~3题。 公司名称 事件 所属行业 谷歌 决定在美国硅谷而非中国,生产家庭娱乐设备 IT电子 ET水系统 将位于中国大连的生产车间回迁美国硅谷 电器设备 通用电器 开始在美国纽约和肯塔基建立工厂,生产精密电池 IT电子 奥迪斯电梯 将墨西哥生产车间撤回美国 电器设备 福特汽车 把在中国的部分零部件和欧洲整车生产转移到美国 汽车 Sander家具 将工厂从一些低工资国家迁回美国 日用品 1.美国“回巢”制造业原有海外工厂的销售市场主要是( ) A.美国 B.工厂所在地 C.日本和欧洲 D.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答案 A 解析 从表中可知,美国“回巢”制造业主要是IT电子、电器设备、汽车等,这些企业建立海外工厂,是由于海外工厂所在国家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但其产品销售市场主要是美国。 2.美国“回巢”制造业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A.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 B.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C.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 D.技术和资源密集型 答案 B 解析 从表中可知美国“回巢”的工业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3.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 ②美国科技水平高 ③美国本土市场扩大 ④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 ⑤美国政府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答案 C 解析 美国上述产业的“回巢”,其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美国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政策支持制造业回归美国。 考向 3 农业领域的产业转移 (2018·海南高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可知,荷兰发展蔬菜种植的突出优势是生产技术先进;结合材料信息“同样采用温室种植”可知,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生产技术先进,故A项正确。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 B 解析 蔬菜不宜长途运输,因此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并不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故A项错误;在荷兰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利于在欧洲销售蔬菜,故B项正确;荷兰蔬菜生产技术先进,因而并不是提高研发水平,故C项错误;也不是为了增强国际影响,故D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