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为提高研究精度,需对卫星图像中的冰川部分进行锐化增强、叠加影像以及目视解译等一系列处理。这些处理需要借助(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lS技术 D. AI(人工智能)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遥感(RS)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获得遥感图象,本题中遥感图片已获得,不符合题意; B.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功能的定位,赋予坐标及导航功能,不符合题意; C.地理信息系统(GlS)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的去管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在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可视化等,其功能符合本题要求,故正确; D.人工智能(AI)与本题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图是运用某种地理信息技术来选址的工作流程图。最有可能采用图示流程进行选址的设施是( ) A. 地下水天然入渗补给区 B. 汽车加油站 C. 大型游乐园 D. 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地下水天然入渗补给区应注意生态保护,汽车加油站应靠近主要道路,大型游乐园应分布在高人口密度区。 【详解】运用某种地理信息技术来选址,根据图示,该地要求有适宜的地质、非高人口密度区、不接近主要道路、非生态保护区,最有可能采用图示流程进行选址的设施是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D对。地下水天然入渗补给区应注意生态保护,A错。汽车加油站应靠近主要道路,B错。大型游乐园应分布在高人口密度区,C错。 “滴滴出行”是一款综合性的网络约车软件,具有查找附近可用车辆、规划最优出行路线等功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滴滴出行”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GIS ②R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有关网络约车软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投资巨大,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 B. 该软件的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 该软件的推广促进了城市交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D. 该软件的推广实现了绿色出行,解决了城市拥堵问题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滴滴出行”具有查找附近可用车辆、规划最优出行路线等功能。“滴滴出行”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GIS,具有查找、规划路线的功能,①对。RS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②错。GPS具有定位、导航功能,用于确定车辆位置和导航,③对。数字地球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④错。C对,A、B、D错。故选C。 【4题详解】 网络约车软件的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A错误。该软件的推广方便人们出行,没有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B错误。该软件的推广促进了城市交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C正确。该软件的推广不是绿色出行,减轻了城市拥堵问题,D错误。故选C。 【点睛】GIS,具有查找、规划路线的功能。RS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GPS具有定位、导航功能,用于确定车辆位置和导航。网络约车软件的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该软件的推广方便人们出行,没有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读某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图层信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 城市B比城市A A. 等级高 B. 服务范围小 C. 经济落后 D. 规模小 6. 该地理信息系统体现了在 A. 基础设施管理的应用 B. 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应用 C. 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应用 D. 生态环境管理的应用 【答案】5. A 6.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从图中反映的内容可以判断服务的级别不同,从而推导城市的等级;结合图中的信息判别有关地理信息的应用。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B有较多的商业街,而城市A只有一些商业网点,B城市比A城市服务级别高,所以城市B比城市A等级高,选择A。 【6题详解】 图中显示主要信息是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体现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应用,B对;除基础设施管理的应用,还有商业,A错;不能完全体现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应用,C错;没有体现生态环境管理的应用,D错。 某地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该地卫星影像的分析,绘制成“森林大火燃烧示意图(下图)”,t1~t4表示火灾的四个阶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完成上图的绘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和GIS B. RS和GPS C. GIS和GPS D. 数字地球 8. 下列叙述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a区的大火燃烧时间最长 B. b区的树种比e区易燃 C. 森林大火延烧至t4阶段时结束 D. d区有可能是湖泊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卫星影像资料获得需运用RS。G1S是对有关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所以森林大火燃烧示意图的绘制还需要运用GIS。故完成上图的绘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和GIS。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数字地球不能用于绘制该示意图,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题详解】 分析不同区域在不同阶段的燃烧和未燃烧情况可知,c区域的燃烧时间从t2阶段一直持续到t4阶段,燃烧时间最长,故A错误;b、e区域与c区域相邻,但e区域早于b区域燃烧,说明e区域树种较b区域易燃烧,B错误;t1-t4只是代表森林火灾的四个阶段,不能由此说明t4阶段就是大火结束阶段,C错误;d区域一直未燃烧,说明该区域可能是湖泊。故D正确。 故选D 据报道,位于以色列的死海西岸,近年水位以平均每年一米的速度下降。“死海不死”的说法的确已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下图是“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设施”及“死海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 B. 下游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增多 C. 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 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 10. 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对以色列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A. 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B. 对河流的调节能力下降 C.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D. 周边地区地下水位抬升 【答案】9. A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会影响死海面积,故A项正确;上游引水量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引起死海面积减少,故B项错误;地壳运动与死海面积减少无关,故C项错误;死海是咸水湖,气候干旱,不可能在此地围湖造田,故D项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设施,说明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A正确。死海只有河流流入而没有河流流出,对河流没有调节能力,故B项错误;死海所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不会出现水土流失,故C项错误;会引起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故D项错误。故选A。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粘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A. 地形低平,排水不畅 B. 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C. 海拔较高、冻土广布 D. 土质粘重,容易下渗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巴拉那河下游地势较为低平,水流速度较缓,导致河水下泄较慢,形成沼泽地,A正确。巴拉那河下游降水较少,不利于沼泽形成,B错误;巴拉那河下游纬度较低,无冻土分布,C错误;土质粘重,容易下渗不利于沼泽的形成,D错误。 故选:A。 若尔盖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若尔盖地区滥采乱挖泥炭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下图为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不同级别荒漠化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若尔盖地区被称为黄河“蓄水池”,主要原因是 A. 降水丰富 B. 湿地广布 C. 畜牧业发达 D. 人口稀少 13. 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 A. 荒漠化总面积持续增加 B. 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 C. 轻度荒漠化减少速率先快后慢 D. 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减少为主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降水较少,故A项错误;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以冰雪融水为主,有多年冻土,形成湿地,成为黄河“蓄水池”,故B项正确;以游牧业为主,畜牧业不发达,故C项错误;人口稀少与称为蓄水池无关,故D项错误。 【13题详解】 图示曲线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荒漠化总面积波动增加,故A项错误;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故B项正确;轻度荒漠化整体上增加,故C项错误;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增加为主, 故D项错误。 14.下图是某地区原始森林分布图,与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暖流 C. 地形 D. 东北信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巴西东南沿海热带雨林的成因。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附近,甲地成为雨林区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三方面分析。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气温高,大气环流受东南信风影响;甲地大西洋沿岸有暖流流经,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被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多,故甲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形成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广大,ABC项所述因素与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形成有关。由于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故与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形成无关。故选D。 15.读洞庭湖区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表,回答下列各题。 引起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峡修坝 B. 气候变暖 C. 南水北调 D. 围湖造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湿地开发与保护 【详解】据表分析,1949年以来洞庭湖的面积和容积在不断减少,是由于建国以来,人口迅速增加,围湖造田导致的,故选D。 16.下图为我国某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下题。 该地形区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区的分布。 【详解】本题考生要注意分析题目,将“荒漠化区”和“荒漠化发展区”区分开,读题干可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然后在图中找,阴影区代表荒漠化发展区,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①④正确。故选D。 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 A. 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 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 山西科技力量强大 D. 山西输油管道密集 18. 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工艺流程复杂 B. 环境污染严重 C. 水资源短缺 D. 消费市场狭小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煤变油”工程的原料是煤炭,我国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大省,因此在山西启动该工程。故选B。 【18题详解】 读流程图可知,“煤变油”过程中,1吨煤需加2.5吨水,耗水量大,而山西地处北方地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所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因素。故选C。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 夏季高温多雨 B. 城市化水平高 C. 水资源丰富 D. 重化工业基地 20. 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两区域分别是山西省、德国鲁尔区,共同的特征有都是重化工业基地,D对。鲁尔区终年温和湿润,A错。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缺乏,B、C错。 【20题详解】 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B对。鲁尔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鲁尔区有完善的交通,便利的水运网,C错。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煤化工,不能减轻环境污染,D错。 【点睛】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人口锐减 B. 资源耗竭 C. 产业升级 D. 生态恶化 22. 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 改善生态环境 B. 优化交通布局 C. 发展旅游产业 D. 促进商业发展 23. 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是( ) A. 甘肃玉门 B. 福建厦门 C. 辽宁鞍山 D. 湖北武汉 【答案】21. B 22. A 23.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工业地域形成和衰落及解决措施。 【21题详解】 结合材料“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因此该地是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设施废弃或半废弃,故选择B选项。 【22题详解】 结合材料“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生态环境,故选择A选项。 【23题详解】 甘肃玉门多石油资源,辽宁鞍山多铁矿资源,结合材料“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整治的措施有回填矿坑等,主要是铁矿资源耗竭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设施废弃或半废弃,故辽宁鞍山矿业城市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C正确;厦门和武汉没有矿区关闭形成的棕地,ABD错误。故选C。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下面小题。 24. 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 A. 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 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C. 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D. 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25. 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 资金不足 B. 气候恶劣 C. 交通不便 D. 氧气缺乏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煤田露天开采.一定会破坏地表植被.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D正确:冰川面积萎缩原因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最增大,A错:河由材料可知当地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趋于简单,B错。河流年径流量是否增加影响因素是河流的补给类型,C错。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水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修复困难.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 “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答案】(1)自然原因: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红色荒漠”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红色荒漠”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 【详解】(1)自然原因有:甲处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基岩属于红色砂岩,当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表土易被外力侵蚀;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作用强;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表土被侵蚀,使红色砂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景观。其形成也有人为原因存在,当地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2)图示区域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多途径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从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腾格里沙漠腹地生态脆弱却生机勃勃,这里分布着诸多第三纪残留湖,地下水资源也十分充足,当地还蕴藏着丰害的芒硝、原盐、煤、铁等资源,许多牧民策居于此。近年来当地“筑巢引凤”的发展战略。吸引了江、浙、沪众多重化工企业在此落户,这些企业一边大量开采地下水用于生产,一边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沙漠。 (1)分析图中工业园区企业生产对当地水体的不利影响。 (2)生态专家认为“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请分析原因。 (3)为了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当地是否应该承接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1)生产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萎缩;大量污水排放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污染。 (2)地下水污染不易被发现和诊断;沙漠环境水循环周期长(地下水流动速度慢),不利于水体净化;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 (3)应该;当地资源丰富,地租水平低,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不应该;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一旦破坏很难恢复;高耗水的工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高排污工业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题目要求是工业生产对“水体的不利影响”。由题可知重化工企业生产用水量大,而且该地区工业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萎缩;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污染。 (2)地下水埋藏在地下,一旦污染不易被发现和诊断;沙漠环境下,水源补给量小而且地下水流动速度慢,水循环更新周期长,不利于水体的净化;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 (3)本题属于较为开放得问题,只要理由能够说明其观点即可。观点一:应该。当地芒硝、原盐、煤、铁等资源丰富;地租水平低,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观点二:不应该;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一旦破坏很难恢复;高耗水的工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高排污工业会造成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环境保护。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 材料二 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简述保护呼伦贝尔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2)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煤从空中走”,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影响。 (3)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答案】(1)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 弊: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3)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升级完善煤炭产业链对区域的影响及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详解】(1)呼伦贝尔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草类生长良好,农业生产应以畜牧业为主,过度利用草场资源是当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实际上就是回答合理利用保护该地区草场资源的措施。具体措施有: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2)内蒙古变输煤为输电的影响,既要回答有利影响,又要回答不利影响。变输煤为输电,可延长当地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并且能有效降低运输压力,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但,火力发电排放污染物多,用水量大,因此其不利影响主要是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3)本题可从经济、生态、社会等三个方面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从经济方面分析,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从生态角度来看,可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从社会方面考虑,能增加就业机会。 【点睛】本题试题结构良好,可参考有关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