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省梧州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广西省梧州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最后模拟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 下图示意华北地区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丙、丁四处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排水好的位置应该在坡地上而避免在山谷和洼地处;不耐 寒喜光则要求在山区应该在阳坡(北半球是南坡) ,海拔不宜太高等;据此在地形图上寻找符合要求的地 点,乙为山谷,丙为洼地,乙丙两地不符合水少的要求,甲的坡向不如丁, ABC排除。故选 D。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图文信息的整合,文本材料对生长的地理位置特点提出了要求。 2.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图中线段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一带的分布 海拔)。每年 3—5 月该山地都会迎来登山客的流量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 A.南坡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缺失甲带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南坡乙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分布较低 D.北坡自然带少和海拔高度小有关系 2.每年 3—5 月适宜攀登该山,其原因主要是 A.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 B.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 C.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 D.白天时段长,用时充足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根据该山地的海拔高度和山地的基带可判断该山地为珠穆朗玛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界线是相对稳定 的,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A错误;甲带是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珠峰北坡缺失甲带是因为北坡位于青藏 高原,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B 错误;乙是高山冰雪带,珠峰南坡是迎风坡, 降水较多,因而分布比北坡低, C 正确;北坡自然带少是因为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度小, D 错误。故选 C。 2.攀登珠峰的最大困难在于珠峰气象条件复杂多变, 珠峰 6 月份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进入雨季, 3-5 月份 正是雨季来临之前的时间,风力较小,降水少,多晴天,最适宜攀登, A 正确;峰顶常年低温,气温并不 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B 错误;冰雪消融会增加攀登的风险, C 错误;此时不是白天最长的时段, D 错误。 故选 A。 3.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 39° 42′N,113° 41′E)的金龙河峡谷(南北走向) ,“悬挂 ”于 崖壁的天然凹槽处。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悬空寺 “日晒不着、雨 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 ”。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下图示 意悬空寺所在山谷形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悬空寺的选址对其能“千年不倒”的自然原因说法正确是 A.凹槽阳光被遮挡可避免风化 B.较高的位置可阻挡雨水冲刷 C.港湾形山谷减少风力的侵蚀 D.山体遮挡可避免了洪水侵袭 2.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 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 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 C.峡谷河流泥沙沉积 D.峡谷河流侵蚀下切 3.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 2 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 照射的是 A. 8 点 B.12 点 C.13 点 D.15 点 【答案】 1.C 2.C 3.B 【解析】 【分析】 1.凹槽处阳光被遮挡,并不能避免风化,风化现象并非完全由阳光导致, A 错误。虽然其位置较高,可 阻挡雨水冲刷,但该地降水相对较少,无法导致大量流水侵蚀作用, B 错误。该地由于特殊的港湾型山谷 使流入该区域的风速下降,减轻了风力侵蚀作用, C 正确。悬空寺距谷底较高,本身可避免洪水侵袭, D 错误。故选 C。 2.据该地材料可知该地地处恒山的金龙河峡谷,可推测其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最有可能是河流含沙量 大,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升, C正确。故选 C。 3.据图可知悬空寺位于谷地的西侧,若得到阳光一般需在太阳位于东南方 -- 正南方向时,结合经度为东 经 113°,可推测最有可能得到太阳照射的为北京时间 12 点(此时该地越位 11:32 ,太阳位于东南) ,B 正确。故选 B。 4. 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 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故选 C。 2.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水渠水自北向南流,表明北高南低;而山 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通 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故选 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循环环节。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 主要是在流水、 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 泥石流实际是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且在水量、 含沙量一致情况下,坡度越小,沉积层越厚。 5.下图为我国资源调配工程部分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属于我国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北煤南运 2.图中的资源调配可以 A.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B.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C.减轻中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状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答案】 3.B 4.B 【解析】 3.根据图示信息,该线路是从川渝一带调配能源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资源调配工程中的西电东 送,选 B。 4.图中的资源调配属于西电东送中线工程,该线路的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该线路主要输送的是水电, 是清洁能源, 可以改善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稳步发展;线路通过管道运输,对中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状况意义不大; 线路属于能源输送工程,不能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据此分析本题选 B。 【点睛】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 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资源优势转变 为经济优势。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6.大型购物商场里多的电影院多布局在顶楼。电影院如此选址多的主要原因是顶楼( ) A.租金相对低 B.人流量大 C.环境优美 D.商业集聚好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电影院占地面积较大,成本高,顶楼租金相对低,为电影院最佳选址。故 A正确。 B. 购物商场的中下楼层人流量更大,故 B 错误。 C. 商场中各楼层环境没有较大差别,且电影院对环境没有太大要求。故 C错误。 D. 顶楼交通相对不便,商业集聚不好。故 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A。 7. 洪涝灾害与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中国大陆近 500 年特大涝灾出现次数图。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城市近 500 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 A.北京、长沙、广州、贵阳 B.长沙、北京、广州、贵阳 C.北京、长沙、贵阳、广州 D.长沙、北京、贵阳、广州 2.下列关于涝灾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降水少,没有涝灾 B.东部地区涝灾北多南少 C.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 D.东北地区降水少,涝灾较少 3.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是涝灾多发地区,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是 A.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B.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C.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 D.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 1.A 2.C 3.D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出现频次依次为长沙 8,北京 8-10,广州为 6,贵阳小于 4,据此,近 500 年特大涝 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北京、长沙、广州、贵阳,选 A。 2.根据图示材料可知,图示西部地区降水少,但也有涝灾;东部地区涝灾南多北少;华北地区降水变率 大,涝灾最多;东北地区降水少,但涝灾并不少,尤其是辽宁省涝灾频次较高。据此分析选 C。 3.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这些都是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具体措施,由于 江汉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多且分散,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是不现实不经济的做法,不能有效降 低该区域涝灾损失。据此分析选 D。 8.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问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A. 12 点 B.3 点或者 I5 点 C.1 点 D.O点或者 12 点 2.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为主, 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考查了考生 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当晨昏线的交点位于①时,①点左侧的晨昏线为晨线时,那么此时 75°E 平分白昼,可知 75°E 之上 的地方时为 12:00,可知该种情况之下北京时间为 1:00;当①点左侧的晨昏线为昏线时, 那么此时 75°E 平分黑夜,此时 75°E 之上为 0: 00,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 3:00,故 B 正确, ACD错误。 2.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可能是春分到夏至时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也可能是秋分到冬至时段,太 阳直射点向南移,所以无法判断南、北半球各地的白昼长短状况,在②处时各地昼夜长短等长,向④移动 过程中,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增大,故 D 正确,可知 ABC 错误。 【点睛】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 线。 9.读“阿拉斯加某冰川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1.图中冰川南北端的直线距离最接近 A. 2km B.6km C.10km D.无法计算 2.图中 P 处冰川移动的方向大致为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应用——计算距离和地图三要素——方向的判读。 1.纬度 1°距离是 111 千米, 1°=60′,图示南北跨约 3.5 分,南北两端的直线距离约 (3.5/60) ×111=6.475 km ,最接近 6 km ,故选 B。 2.根据等高线,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是河谷地形,图示冰川主要分布在谷地;图中 P 处冰川大致与等高线 垂直, 向海拔较低处移动, P 处等高线向东北方向突出, 根据所给经纬网确定是向西南方向滑动, 故选 A 。 10.下图是重庆某地一段山区公路,该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形成连续的“之”字形段弯道弯 曲度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公路修建成“之”字形的目的是 ( ) A.降低路面坡度 B.减少路面积水 C.改善观光条件 D.避开山体滑坡 2.图示公路平行弯道所在的地形属于 ( ) A.丘陵 B.盆地 C.山谷 D.山脊 3.图示弯道,上行侧与下行侧相比 ( ) ①路面坡度更大 ②路面坡度更小 ③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好 ④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A 2.C 3.A 【解析】 【分析】 1.材料信息表明,图示公路位于重庆某地山区,为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线路多迂回前进,在无法避开 的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 虽增加了线路的长度, 但降低了坡度, 保证通行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性, 因此, 该公路修建成 “之”字形的目的是降低路面坡度, A 符合题意;山区公路坡度较大,路面很难有积水,排除 B;山区公路是为了提高交通通达度, 该公路修建成 “之”字形不是为了改善观光条件, 排除 C;该公路在陡 坡上修建成 “之”字形,很难避开山体滑坡,排除 D。故选 A。 2.图示公路尽量降低坡度,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图中显示,该地公路平行弯道整体上向海拔高处弯 曲,因此所在的地形属于山谷, C正确, D 错误;图中地表形态及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区为山区,不是丘 陵和盆地, A、B 错误。故选 C。 3.图中显示,图示弯道的上行侧位于弧线内侧,与下行侧相比,上行侧线路相对较短,相对高度相同, 因此路面坡度更大,①正确,②错误;图示弯道的上行侧位于山坡外侧,与下行侧相比,上行侧俯视下方 弯道视野更好,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 A 符合题意,排除 B、C、 D。故选 A。 【点睛】 山区公路是指位于山岭地区、路线迂回曲折、纵坡度较大、特殊构筑物较多的公路。按路线所行经的地带 可分为沿河 (溪)线公路、山腰线公路、山脊线公路和越岭线公路。其路基多髙填、深挖,特殊困难地点以 隧道或高架桥穿越。易发生滑坡、坍方等,修建费和养护费较高。 11. 阿里山海拔 222 米,有 “台湾森林宝库 ”之称,同时具有热、暖、温、寒四带的森林,其中主 要生长在海拔 100-2100 米的红桧是台湾特有的珍贵树种,是东亚最大的树木,最高可超过 50 米。 下图是伐木时期阿里山木材运输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桧林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读图判断,阿里山大型木材向外运输的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内河运输 D.航空运输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1.阿里山海拔 222 米,有“台湾森林宝库”之称,同时具有热、暖、温、寒四带的森林,红桧主要生长 在海拔 100-2100 米, 2100 米应该接近山顶,山顶部应该是寒带,红桧林属于针叶林, D 正确。常绿阔叶 林、常绿硬叶林属于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 ABC错误。故选 D。 2.阿里山海拔 222 米,落差较大,水流急,不适合发展航运, C错误。据图分析,运输线路多沿等高线 修建,呈“之字形”弯曲,应该是铁路或公路,不是航空运输, D 错误。公路运量小,铁路运量大;红桧 是东亚最大的树木,最高可超过 50 米,公路运输不适合运输此类大型树木,阿里山大型木材向外运输的 方式是铁路运输, A 正确, B 错误。故选 A。 12.2018 年 4 月 19 日,在突尼斯召开的 “一带一路 ”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 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 10 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 统布局。下图为 “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 1.D 2.D 【解析】 1.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 取代的, A 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 进行分析、检测, B 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C 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 系,故 D项正确。 2.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 D项正确, A、B、C项错误。 13.人们到土耳其中部的安塔托利亚高原旅游,能看到许多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岩石,旅游者还 能看到 A.岩石上有较粗的晶体颗粒 B.岩石中多气孔 C.岩石层层叠置,有层理构造 D.岩石有片理构造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据题干可知,该地岩石类型主要是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 A. 岩石上有较粗的晶体颗粒属于侵入岩的特征,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 A 错误; B.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的特点是矿物晶体颗粒细小,多气孔, B正确; C. 岩石层层叠置,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错误; D. 片理结构常见于变质岩中, D错误。 故选 B。 14. 内蒙古河套灌区某地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自由流动。当耕地灌水时,不仅耕地的 土壤含盐量发生变化,还引起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该地除了农作物生长期灌水外,还在每年 10—11 月作物收割后进行秋后灌。下图示意该地 6 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 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表示耕地灌水后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 6 月灌水后,土壤含盐量( ) A.耕地上升,盐荒地下降 B.耕地、盐荒地都上升 C.耕地下降,盐荒地上升 D.耕地、盐荒地都下降 3.该地实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壤蒸发 B.种植越冬作物 C.储水补墒淋盐 D.便于茬地翻耕 【答案】 1.A 2.C 3.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土地盐碱化等相关知识 1.由于地下水可自由流动,耕地 6 月灌水后,水份将土壤表层的盐份带至土壤深层以及附近盐荒地,耕 地表层盐份低,深层盐份高,①正确, A 选项正确, BCD 错误。 2.由第 1 小题可知,耕地 6 月灌水后,水份将土壤表层的盐份带至土壤深层以及附近盐荒地,则耕地含 盐量总体下降,盐荒地含盐量上升, C 正确, ABD 错误。 3.该地为河套平原地区,夏季土壤水份蒸发量较大,深层土壤中的盐份会向土壤表层迁移,造成土地盐 碱化,秋后灌水一方面可以淋洗土壤,排走多余盐份;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土壤储水量,增加土壤墒情,减 小来年春季因气温回升导致土壤水份不足的问题, C 正确;抑制土壤水份蒸发一般采用铺设地膜的方式, A 错误;河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越冬农作物较少, B 错误;秋后灌对茬地翻耕影响不大, D错误。 【点睛】 一般来说,气候偏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为了减轻土地的次生盐碱化,需要考虑到土壤的排盐问题,既要 有引水灌溉渠道,又要有排水排盐渠道。 15.根据日本利根川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判断,其河水补给类型分别是 A.①积雪融水 ②降水 ③地下水 B.①地下水 ②积雪融水 ③降水 C.①积雪融水 ②降水 ③降水 D.①地下水 ②降水 ③地下水 【答案】 C 【解析】 【详解】 ①出现在 3-4 月份,应该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的春汛,②出现在 6-7 月份,为大气降水形成的 夏汛,③出现在 9-10 月份,应该是台风带来的降水,因此,其河水补给类型分别是①积雪融水、②降水、 ③降水, C正确, ABD错误。故选 C。 16. 下表为 2018 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A. 70 B.80 C.90 D.100 2.M的日期最可能为 A. 1 月 22 日 B.2 月 22 日 C.4 月 22 日 D.5 月 22 日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10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乙位于北半球,根据处于直射点同侧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 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可计算出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 10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甲为 47°14′,乙地为 56°16′,可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约 9°,故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9°,C 正确。 2.10 月 22 日,甲地昼短夜长,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M 日期昼长夜短,说明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排除 A、B 两项;图中 10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秋分日以后 1 个月, 与 4 月 22 日的昼长之和应为 24,即 4 月 22 日甲昼长应为 12 小时 47 分,而 M 日昼长为 13 小时 55 分, 所以应为 5 月 22 日。故 D 项正确。 17. 比亚迪是 1995 年创建的电池生产企业,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2003 年,比亚迪跨界进 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发展至今,比亚迪汽车产业 分布在深圳、北京等地,形成了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组合。 2017 年 3 月比亚迪 汽车制造商在法国上法兰西大区博韦市投资 1000 万欧元建设电动大巴工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除政策外,比亚迪在深圳生产电池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资源 C.交通 D.技术 2.比亚迪在法国博韦市投资建设电动大巴工厂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就业机会 B.抢占欧洲市场 C.降低生产成本 D.提高设计水平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地区的自然、 社会经济条件具体分析影响工业 发展的主导因素。 1.深圳地区外来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资源短缺,交通和技术不占优势,因此, 比亚迪在深圳生产电池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选择 A。 2.欧洲经济发达,环保条件要求高,对电动大巴需求量大,比亚迪在法国建设电动大巴工厂主要是抢占 欧洲市场,选择 B。 18.某游客在兰萨罗特岛(左图)旅游时发现这个小岛由黑色的火山岩、白色的小楼、绿色的仙人掌和蔚 蓝色的大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并向南随手拍摄一张照片(右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游客在该岛还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A.大树藤蔓缠绕 B.岩溶地貌广布 C.海面浓雾弥漫 D.水田鳞次栉比 2.右图照片拍摄时北京时间最可能为 A. 5 时 B.14 时 C.2 时 D.22 时 【答案】 3.C 2.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根据图示信息,该岛屿附近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加那利寒流流经的非洲海岸地区多为沙漠气候区域, 寒流遇暖形成弥漫的大雾, C正确。 2.该岛屿位于西一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二者相差 9 小时。图片为向南拍摄的,根据图片信息,太阳 应位于西偏南方向,为下午,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选项对应的是当地下午 33 时,符合要求。 【考点定位】区域地理、时差计算。 【知识拓展】时差计算方法: 3.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 (3)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 则 :经度差 =经度大的度数 -经度小的度 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 :经度差 =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 地方时差,即 :地方时差 =经度差 ÷35°/ 小时 ;或经度差 X4 分钟每度 (3 小时 =35 度, 3 度=4 分钟 ) 3.东西位置关 系的判断 : (3)同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小的在西 ;同是西经,度数大的在西,小的在东。 (2)一个是东经另 一个是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仅对计算时间是对的,对判断方向不对 )。 4.计算地方时 :根据所求地 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 =已知地的地方时 + 地方时差 ;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 =已知地的地方时 -地方时差。 19.下图为我国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曲线所代表的地理含义正确的是 A.①代表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 B.②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C.③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D.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该省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相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1.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展迅速,从 1920 年-2005 年江苏省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 二产业稳重上升,第三产业不断上升,且三大产业总产值为 100%;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城市化水平 不断上升,结合上图可知: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 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故 D 正确, A、B、C错误。 2.A、江苏省处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与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 A 错误; B、从图中看出,城市化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不相一致, B 错误; C、城市人口增长发展速度快于第二产业发展, C 错误; D、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快, D 正确。 故选 D。 20.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石林、三角洲 B.峡谷、曲流凹岸 C.沙滩、沙丘 D.石林、河流凸岸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峡谷、曲流凹岸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石林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三角洲、河流凸岸是流水堆积作 用形成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故 B 正确, ACD错误。 故选 B。 【点睛】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 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以及地球重力能等, 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 侵蚀、 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秘鲁是中国在南美洲的重要合作伙伴。 了解秘鲁的地理环境, 有助于更好发展与秘鲁的友好合作关系。 阅读地图甲、乙,回答问题。 (1)概述秘鲁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2)秘鲁西海岸形成了南北延伸的荒漠带,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简析其成因。 (3)秘鲁渔业资源丰富,但 2016 年因受厄尔尼诺影响,渔业总产量下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释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为何山脉西侧城市多于东侧地区? 【答案】 (1)中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西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山地为高原山地气候,东部为 热带雨林气候。 (2)内陆信风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高大山系紧逼海岸,导致荒漠带南北 延伸。 (3)由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当东南信风减弱会使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 洲沿岸上泛海水减少,浮游生物锐减,鱼类大量死亡,渔业产量下降。 (4)东部地区为雨林气候,闷热潮湿,不利于农业发展,不利于人们居住,人口城市少西部地区位于沿 海地区,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秘鲁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描述地形和气候分布特征、自然带分布成因、渔业资源、城市 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 1)秘鲁地形简图显示,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在秘鲁中西部,东部河流冲积形成的广阔平原,山 脉以西有狭窄的沿海平原。秘鲁自然带分布图显示,西部沿海为热带荒漠带,说明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中西部为高山植物区, 说明当地为高原山地气候; 东部平原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说明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 2)图中显示,秘鲁西海岸形成了南北延伸的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是由当地的热带沙漠气候形成, 当地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多种因素有关。图中显示,当地纬度位置较高,盛 行东南信风,而当地的东南信风由内陆吹向海洋,大气干燥,不易成云致雨,形成沙漠气候;图中显示, 秘鲁的高大山脉逼近西部海岸,使得热带沙漠气候仅分布在沿海狭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秘鲁西部 沿海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加剧了当地的气候干燥,同时向北流动的寒流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 伸,扩大了当地热带荒漠南北长度。 ( 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即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从组成地理环境的气 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度,结合厄尔尼诺现象进行分析;由 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即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南赤道暖流 减弱,秘鲁寒流随之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秘鲁寒流是涌升流,由于水温升高, 涌升量减少,导致上涌的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饵料减少,鱼类大量死亡,渔场减产。 ( 4)据以上分析可知,东部地区为雨林气候,闷热潮湿,不利于农业发展与人们居住,人口城市少;西 部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秘鲁渔场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非洲部分区域 8 月平均风向示意图, 右图为左图中 ①②③ 三地的气温曲线降水 量柱状统计图。 (1)指出①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各自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②地 1 月、 8 月气温较低的原因。 (3)分析②地的降水特征对该地种植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气候类型: 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③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①地纬度低,气候炎热;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且距海近, 来自几内亚湾西南季风影响大, 加上沿海有暖流经过, 形成丰富的降水。 ③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 气候。 (2) 1 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②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8 月份,② 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处于多雨季节,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 (3) 7、8 月份降水量较大,生产受洪涝灾害影响大; 5、6 月份气温最高,但降水量很少,旱灾严重;全 年降水:季节变化大,种植业生产对水利灌溉工程依赖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详解】 (1)据①③两地最冷月气温可知两地均为热带气候,①地各月降水量较大、年降水量大、位于赤道附近, 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③地全年降水少、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应该是人都是热带沙漠气候。①地位于热带 地区,靠近赤道,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据图分析可知,受来自几内亚湾西南季风影响大,加上沿海有暖 流经过, 形成丰富的降水。 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是热带地区, 靠近北回归线,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降水少,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因此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2)②地 1 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北半球温度一般 达到最低;据图分析, 8 月降水最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 (3)据右图可知②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于 7、8、9 三个月,生产受洪涝灾害影响大;图中 5 月份气温最高,但降水量很少,因此旱灾严重;因此种植业生产对水利灌溉工程依赖大。 23. [地理——选修 5:环境保护 ] 北京人非常爱吃的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适应性强。上世纪 20 至 30 年代经日 本进入我国南京地区,随后在江浙一带迅速繁衍。繁殖季节喜掘穴。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 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亦能耐高温严寒。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主要吃植物类,小鱼、小虾、浮 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通过食用微藻类等获取到虾青素,机体内虾青素含量高, 虾青素能有效增强小龙虾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及提高繁殖能力。 分析小龙虾入侵江浙带来的危害。 【答案】小龙虾适应性强 ,抗逆能力强 ,食性广泛 , 种群增殖速度快 ,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 胁, 破坏当地食物链 ; 繁殖季节喜掘穴 , 会破坏水稻田、河坝等基础设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 涉及外来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据材料可知,小龙虾适应性强 , ,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亦能耐高温严寒,抗逆能力强,小龙虾属于 杂食动物,食性广泛 , 种群增殖速度快 , 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 , 破坏当地食物链,破坏 生态平衡,繁殖季节喜掘穴,会破坏水稻田、河坝等基础设施。 2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津巴布韦,农业发达,有 “非洲的面包篮 ”的美誉。津巴布韦曾经是郑和下 西洋古丝路到达的地区,现为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与我国联系密切。 (1)据图描述该国 20°纬线以南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017 年底, 中企在津巴布韦的最大水电项目 —卡里巴南水电站试运营。 目前津巴布韦全国建设有 1.2 万个小型水库,但仅有卡里巴南水电站供电,全国电力资源仍然紧张。 (2)据表和文字材料,解释当地“水库众多,但仍缺电”的现象。 津巴布韦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的创始人菲力通过一系列探索, 将占地 3 公顷的贫瘠土地转化成全年产 出粮果的绿洲。菲力的经验让非洲众多农民受益。 (3)简要分析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中一些具体做法发挥的作用。 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中的具体做法 发挥的作用 在山丘较高处满是石块的土地上,沿着等高线砌筑石阶 ① 把大多牲畜养殖区置于较上坡的位置,下坡进行种植 ② 在山丘最下坡处设置最终溢流口 ③ 【答案】 (1)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判断依据为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2) 降水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径流季节变化大;农业需水量大,水库湿季蓄水用于灌溉;经济水平低, 技术落后,水电开发利用率低。 (3) ①减缓地表径流流并使其渗透到土壤中;②雨水冲刷下来的粪肥养料会被下坡植被利用;③将多余的 水分导入溪流或河滩,降低涝灾风险。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津巴布韦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区域地势判 断、水能资源开发条件、水资源利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 心素养。 【详解】 (1)津巴布韦 20°纬线以南区域的地势特征的判断描述应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思考作答。 图中显示, 津巴布 韦 20°纬线以南区域西北部海拔在 1000 米以上,而东南边境海拔在 500 米以下;该区域有多条河流发育, 这些河流主要由西北向东南流。因此当地的地势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2)题意表明,当地 “水库众多,但仍缺电 ”的现象应根据表和文字材料信息进行解释说明。材料信息表 明,目前津巴布韦全国建设有 1.2 万个小型水库,但仅有卡里巴南水电站供电,说明当地水库虽多,水电 开发技术和资金不足, 水电站少, 发电量小; 材料信息表明, 目前津巴布韦全国建设有 1.2 万个小型水库, 说明当地水库虽多,水库库容小,发电潜力不大;表格信息表明,当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11 月~次年 3 月, 其它月份降水少,因此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库水量变化大,发电量不稳定,导致供电不稳定。因此当 地水库众多,但仍缺电。 (3)在山丘较高处满是石块的土地上,沿着等高线砌筑石阶的作用:这样可以减缓雨水形成的水流并使 其渗透到土壤中,从而起到了收集雨水的作用。把大多牲畜养殖区置于较上坡的位置,下坡进行种植的作 用:大多牲畜养殖区置于较上坡的位置,这样雨水冲刷下来的粪肥养料会被下坡植被利用,或被集水设施 拦截住、渗入土壤,从而起到充分利用牲畜粪肥养料的作用。在山丘最下坡处设置最终溢流口的作用:山 丘通过石阶、植被、土壤收集的雨水会在重力作用向下渗流,在山丘最下坡会出现地下水渗出而流失,因 此在山丘最下坡处设置最终溢流口, 修建小水库可以容纳了来到这片土地的雨水, 把水引导到需要被使用 的地方去,从而起到了蓄积雨水,用来灌溉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