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www.ks5u.com [基础过关]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蒸发 2.下列能表示图中②环节的是( ) A.长江 B.我国的夏季风(东南风) C.我国的冬季风(西北风) D.地下暗河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图中水循环的环节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第2题,②环节表示水汽输送,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将水汽从海洋上空输送到大陆上空。第3题,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1.B 2.B 3.D 读我国长江口附近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6.下列关于水循环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节①参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 B.环节②与地表温度无关 C.环节③基本态势与海陆分布无关 D.环节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刻 解析:第4题,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太平洋上大量的水汽在东南季风的吹送下到达陆地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降水,而降水最终汇集成径流,流入海洋中,故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第5题,长江为外流河,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第6题,环节①为地表径流,参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 答案:4.B 5.D 6.A 读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完成7~8题。 7.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第7题,从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地面径流增加和植被减少,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从而导致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8题,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了33%,其原因是植被减少,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城市建筑面积增加,减少了下渗量,造成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答案:7.D 8.C [能力提升]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9~10题。 9.雨水花园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径流 10.下列不是雨水花园功能的是( ) A.能够有效地去除雨水污染物 B.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C.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 D.增加地表径流量 解析:第9题,雨水花园增加了雨水的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径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选项D正确。第10题,雨水花园通过植被、土壤等的截留,能够有效地去除雨水污染物,A正确;增加了水域和绿地,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B正确;绿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C正确;减少了地表径流量,D错。 答案:9.D 10.D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1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枯水期水位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趋于稳定 D.水质变差 解析:第11题,据图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A项正确。第12题,植被浅沟可收集雨水。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第13题,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流量和流速会趋于稳定。 答案:11.A 12.B 13.C 14.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 (2)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外因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华北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循环环节中,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⑦是地下径流;⑧是植物蒸腾。(2)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内因是常温常压下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华北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4)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是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等。 答案:(1)蒸发 水汽输送 地下径流 植物蒸腾 (2)水的三态变化 (3)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4)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塑造地表形态 15.下图是某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小区下水道改造前后的管道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污水处理方式影响了水循环的( ) A.下渗环节 B.蒸发环节 C.地下径流环节 D.地表径流环节 (2)乙图与甲图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水道改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资源化角度谈谈图示管道改造的积极意义。 解析:(1)图中污水处理方式影响的是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2)甲图污水管道与落水管道合用,乙图污水管道与落水管道分开使用。下水道改造的目的是减少污水处理量。(3)城市管道改造可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作园林用水、盥洗用水或回灌地下水等。 答案:(1)D (2)落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分离 减少污水处理量 (3)可将雨水收集起来实现资源化,用作园林用水、盥洗用水等;回灌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等。 16.阅读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专家分析指出,在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 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答案:(1)陆上内循环 (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微专题6 水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海陆间循环过程:海洋表面蒸发(①)形成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③),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④),降落到地面。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⑦),或渗入地下(⑧)形成地下径流(⑨)。径流汇入海洋。 2.陆地内循环过程:陆地表面蒸发和植物蒸腾(⑤⑥⑩)的水汽,在陆地上空成云致雨,降落至地表(④⑪)。 3.海上内循环过程: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①),在海洋上空成云致雨,直接降落到海面上(②)。 注: 1.内流区:即内流河的集水区域,该区域的河流有的流入内陆湖泊,有的中途消失,河流最终未流入海洋。 2.外流区:即外流河的集水区域,该区域的河流最终注入海洋。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2→d D.d→a→b1→c 2.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的主要能量是地球重力能 B.b1和b2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解析:第1题,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和陆地间的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第2题,水汽输送的主要能量是太阳辐射;b1、b2环节的大气降水并非都集中在夏季;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为蒸发。 答案:1.D 2.C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第3题,根据水循环知识和框图信息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D正确。第4题,②为地表径流,当降水强度增大时,地表径流增大,A错误;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植被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小,C正确;坡度增加,地表径流增大,D项错误。 答案:3.D 4.C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A.径流 B.下渗 C.降水 D.植物蒸腾 6.对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 B.b环节为陆地内流区提供大量水汽 C.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 D.c环节降水总量比e环节大 解析:第5题,甲、乙、丙三类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蒸发、降水。故C项正确。第6题,a—b—c—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而不是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b环节(水汽输送)为陆地外流区提供大量水汽;c环节(降水)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海洋蒸发的水汽,只有一少部分通过大气运动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绝大部分在海洋上空凝结后形成降水。 答案:5.C 6.C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8.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提高,地表径流增加 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洪泄洪和排水能力偏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降水,排除A、C选项;丙为蒸发,排除D选项。第8题,城市内涝严重主要是地面硬化率提高,导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排水能力不足。四个选项中与城市内涝相关的人为原因是②和④。 答案:7.B 8.D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图Ⅰ 图Ⅱ 9.图Ⅰ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10.读图Ⅰ和图Ⅱ,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 .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解析:第9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第10题,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2~14时之间。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答案:9.D 10.D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读图,完成11~12题。 1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12.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 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1 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水体蒸发量最大的是海洋,这些水体大部分形成海洋降水,故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由此可推断出图中海水蒸发为87,海洋上的降水为79,陆地蒸发为13,陆地降水为21;陆地降水除了被蒸发的部分,剩余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回海洋,故入海径流为8。第1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环节a为水汽输送,该环节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主要动力源于太阳辐射;环节b为地表径流,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案:11.D 12.C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 B.大气降水减少 C.水汽蒸发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14.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第13 题,根据材料,可判断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影响大气降水的因素很多,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减少;采用植生滞留槽会使水汽蒸发增多。第14题,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关,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能发挥生物滞水功能,但不会根治城市内涝,A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使地表土壤变得湿润,B错;建设植生滞留槽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对;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主要与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有关,植生滞留槽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但不会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 答案:13.D 14.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