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时间:2019.1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读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答案】1. B 2. C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自然区域划分和农业区域划分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特征、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详解】 区域具有一定的边界,如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划分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旱地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界限,但该图未表达出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故A项错误。区域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在划分指标的特征上,内部是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故B项正确。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可划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该图未表达出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故C项错误。区域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故D项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自然地理要素中湿度的差异,同时直接影响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故C符合题意。题意没有体现区域的发展水平、生活特点和发展条件,排除A、B、D。故选C。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滴滴出行”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GIS ②R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滴滴出行”带来的影响有( ) ①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②节省资源、减轻城市污染 ③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 ④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滴滴出行”需要对城市道路信息以及汽车位置、用户位置进行收集,然后进行相关信息处理,最后反馈给司机所需信息。期间需要用GPS进行定位,用GIS进行信息收集、反馈、管理。故选C。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出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同时减少了私家车辆的出行,节省资源,减轻了城市污染。但是“滴滴出行”众多的车辆也会给道路带来拥堵,尤其是在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的城市;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毕竟有限,不可能替代城市公共交通,③④说法不合理,故选A项正确。 日前,习大大强调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读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经济地带没有贫困县 B. 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稀少 C. 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恶劣 D. 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 6. 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 B. 乙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 C. 丙地地表水短缺是生态脆弱主要原因 D. 全球气候变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渤海湾的西北附近有贫困县存在的,该区域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故A错误;读图可知在浙江和江西等区域有一定量的生态脆弱区的分布,该区域的人口并不稀少,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浙江和江西等区域的生态脆弱区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故C错误;读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可知生态脆弱区的贫困的数量往往比较多,因此可知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故D正确。 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东北平原的农耕地带,该区域的生态脆弱主要是由于过度农垦导致的,故A错误;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低山丘陵的数量比较多,地形起伏较大,且该区域降水比较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可知乙地退耕还林进行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故B正确;读图可知丙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漠化比较严重,严重的石漠化是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丁区域蒸发加剧,对该区域是有影响的,故D错误。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真研读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读图可知在渤海湾的西北部有部分贫困县分布区。 7.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 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 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 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匹配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人为原因是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三江平原地区,低湿地、沼泽区分布较广,地处高纬,抑制了土地的荒漠化;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风、多扬沙天气是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故选D。 8.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大量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沼气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大量的人口外迁”容易引发一系列移民问题,可知①错误;“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沼气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 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这些措施都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比较有效的措施,可知②③⑤⑥正确;在水源比较短缺的地区“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容易加剧土地荒漠化,可知④错误,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点睛】在荒漠化区域或者水资源比骄傲短缺的区域盲目地开发深层地下水,盲目地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容易加剧所在区域的土地荒漠化的现象。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问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 地 468.7 草 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 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9.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 B. 退耕还草 C. 保护沼泽地 D. 植树造林 10.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 B. 松嫩平原中部 C. 黄土高原中部 D. 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提取信息能力。由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示意图可知,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耕地增加,草地减少。因此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选B。 【10题详解】 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化问题差异比较。根据该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可知,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由此判断本题选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 点评:本题组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认真审题,前后联系,不难作答。 1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是( ) A. 土壤 B. 热量 C. 植被 D. 水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热带雨林中的养分主要储存于植物体内,故是雨林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环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征,还可以结合雨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考查,难度一般。 12.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 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C. 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 雨林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答案】B 【解析】 【详解】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区域性的,而非全球性的。 13.热带雨林除被称为“地球之肺”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湿度 B. 涵养水源 C. 保持水土 D. 调节气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绿色水库主要是指热带雨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1)热带雨林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护全球大气的碳氧平衡;(2 )热带雨林蒸腾作用强大,雨林区降水丰富,维持全球的水量平衡;(3)热带雨林为无数的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 1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 ) A. 区域经济发展 B. 区域环境保护 C. 区域综合治理 D. 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开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开发”,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 15.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是( ) A. 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 B. 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 C. 大同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D. 分布范围广,全省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山西省的煤种齐全,并非以单一的煤种为主,故A错误;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具有“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故B正确;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基地,故C错误;山西省地下40%的面积都有煤田分布,故D错误。 【点睛】山西省的煤炭分布范围比较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都有煤田分布。 16. 山西省建设能源基地措施有( )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④大量运进石油、天然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 【详解】 山西省的能源基地建设措施包括扩大煤炭开采量,针对能源的外运不足,要加强铁路建设,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同时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加强深加工和转化为电力输出为主要的措施,①②③正确。故选A。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该地的生产结构将煤炭转化为焦煤和燃料气,进一步发展其他产业,延长了产业链,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故①④正确。图示做法与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无关,故②③错误,所以该题选D。 【18题详解】 图片显示该地生产结构并未实现废气的零排放(仍有二氧化碳和焦炉气等气体排放),故①错误;煤炭深加工使该地煤炭燃烧量增加,温室气体增加,加剧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故②错误;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产品深加工,产业类型增多,工业发展需水量增加,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读图该地发展电力、冶金工业,大量使用煤炭资源,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同时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19.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 ) A. 干流的一段 B. 一级支流 C. 二级支流 D. 三级支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是俄亥俄河的一级支流,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故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河流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美国的主要河流分布;河流的支流关系等。对于此类知识性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内容的落实。田纳西河是先汇入俄亥俄河后,通过俄亥俄河注入密西西比河,田纳西河应是俄亥俄河的支流,田纳西河流域大部分在阿巴拉契亚山区,下游小部分在密西西比平原,中下游地势平坦,支流很少。 20.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湿润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C 【解析】 【详解】田纳西河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美国东南部地区40°N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并非处于温带地区,因此A、B、D项错误,C项正确。 随着广西西江航运干线船闸正式通航,西江干线正逐渐成为“水上高速公路”。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1. 船闸建成前,限制西江干线成为“水上高速公路”的主要原因是( ) A. 能源短缺 B. 河流结冰期短 C. 市场需求量小 D. 河流落差大 22. 西江下游地区为控制当地的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发展水电,开采矿产 B. 开发旅游,兴建大坝 C. 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答案】21. D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船闸建成抬升了水位,缩小了落差,利于通航,故选D。船闸不能改变ABC。 【22题详解】 下游地区要加固河堤,疏浚河道以防范洪涝灾害。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B. 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C. 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 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24. 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3. A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适宜进行梯级开发,A对。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是社会经济因素,B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不是有利因素,C错。该河段地质条件不稳固,D错。故选A。 【24题详解】 水库建设必须修建大坝,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②对。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调节气候能力增强,是有利影响,①错。库区蓄水,水位抬高,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下游泥沙含量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③对。水库调蓄径流,减少旱涝灾害,④错。故选C。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6. 有关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5. C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所以大米质量好。①②③正确。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低,与质量优无关。④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6题详解】 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玉米、小麦产量要高于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分布。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8. 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27. D 28.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以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这类农业主要分布在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而又地广人稀的地区。其农场的面积一般都在几百公顷以上,大型农场可达数千至上万公顷,从而可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谷物生产,所以,有人也把商品谷物农业称为大农场种植业。 【27题详解】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因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故①②错误;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美国玉米带居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故选D 【28题详解】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地广人稀,为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数量需求不高,故①错误;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两国玉米带由于冬季较冷,复种指数低,④错误;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故选C 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B 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 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30.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29. A 30. D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由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始终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30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有序地转移出去。故排除③,选D。 考点:本题考查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变化及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石材加工主要包括“锯割加工——研磨抛光——切断加工——凿切加工——火烧加工——辅助加工及检验修补”等环节,生产过程水、电消耗量大。贵州安顺市致力于推动当地石材产业发展,但目前石材加工制成品多为单一板材,异形石材、家装家饰、文化雕刻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缺乏。现已初步探明安顺市石材共有17个品种,资源量约为6.98亿立方米。 (1)分析安顺发展石材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2)分析石材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请对安顺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石材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品种多;水能丰富,煤炭储量丰富;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 (2)开采石材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石材加工过程中,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废矿堆放会占用、破坏大量耕地;长期过度开发会引起石材资源枯竭等。 (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原料、水资源利用率;对石材开采区及时进行复垦或恢复植被,降低水土流失危害;延长产业链,开发多样化产品,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建设,增加市场竞争力;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外运能力。 【解析】 试题分析: (1)安顺发展石材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工业区位的自然因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石材产业需考虑石材且生产过程水、电消耗量大。安顺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距离乌江近,乌江水电站水能丰富,同时安顺在贵州省,贵州省煤炭储量丰富,能源充足;这里山地广布,地形复杂,石材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品种多。这些都是安顺发展石材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2)石材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进行分析。石材产业发展必然会采石,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生产过程中耗水加工等会造成水污染、大气粉尘污染;随着大量石材开采,会导致石材资源枯竭等。 (3)安顺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的原则,要从科学开采、增加附加值、做品牌开发而不做数量战、开采过程监管、尽可能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等角度考虑。具体做法有: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原料、水资源利用率;对石材开采区及时进行复垦或恢复植被,降低水土流失危害;延长产业链,开发多样化产品,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建设,增加市场竞争力;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外运能力。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汉江是长江各大支流中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 (1)分析汉江航运价值高的区位条件。 (2)简析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原因。 (3)你认为要振兴汉江航运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流量大,流程长,通航里程长;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利于通航;全年无结冰期,四季可通航;航道联系东西、沟通南北,联系范围广;流域内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2)铁路、公路迅速发展并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塞航道;大坝、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影响通航等 (3)加大资金投入,疏浚航道,建设港口码头;加强水陆联运;给予政策扶持等 【解析】 (1)河流航运价值高,应从水量大、通航里程长、水流平稳、通航时间长、与其他运输方式联系多、运输量大等角度分析。 (2)注意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外因是因其他运输方式取代了航运;内因从航运条件的限制性如航道淤塞、工程阻隔、船舶大型化等方面综合阐述。 (3)针对原因进行措施分析,改善外因和内因条件,特别是内因方面,着重从加大资金、科技投入,疏浚河道,改建阻隔工程,加大河流径流流量,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运等。 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波兰位于欧洲中部,所产苹果红黄相间,口感甘甜,松脆多汁,以鲜食为主,在国际水果市场,波兰苹果向来以品质优良、种植技术先进、质量管控严谨而闻名,所产苹果2/3出口,其中格鲁耶茨为主产区;当地农户苹果种植面积少则几十亩,多则上百亩,大多采用矮化密植的方式,并运用先进的滴灌技术,从种植、施肥、修剪到采摘、包装、运输等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使苹果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下图示意波兰地形。 (1)分析波兰苹果种植园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原因。 (2)请对波兰苹果“以鲜食为主”这一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波兰位于欧洲中部降水较少,滴灌技术可精确灌溉,节约水资源;滴灌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深层渗透;减少杂草生长;精准施肥,保证苹果稳产、高产。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糖分较高,口感较好;有严格的质量管控,水果品质好;交通便利,有较好的保鲜技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波兰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农业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兰位于欧洲的中部地带,距离海洋相对来说较远一些,该区域的降水量比较少,滴灌是一种比较先进灌溉技术,实行滴灌可以进行精准灌溉,利于节约水资源;滴灌由于实行的精准灌溉,滴灌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深层渗透,灌溉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高,利于减少杂草的生长;滴灌可以辅以精准施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苹果的稳产以及高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比较充足且其昼夜温差比较大,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其口感较好;由材料信息可知波兰的苹果生产有严格的质量管控,其生产水果品质比较好;波兰地处欧洲该区域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且有较好的保鲜技术,因此可知波兰的苹果“以鲜食为主”。 【点睛】第2题本题答案可以从气候、严格的质量管控、交通以及保鲜技术等四个方面来组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