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高二地理 (完卷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图1为田纳西河流域概况,图2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及流域内的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煤炭不足 B.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多雨,形成汛期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 D.田纳西河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核心是( ) A.防洪 B.发电 C.水资源综合开发 D.优化产业结构 读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3.结合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对于山西输出产品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炭工业仍然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外运幅度将继续提高 B.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在以煤、铁、铝等矿产资源的优势基础上开展的 C.电力输出将大大提升 D.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4.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放射性元素危害 D.植被破坏 5.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读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图,完成 下列各题。 6.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7.东北的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低 B.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 C.商品率高 D.生产规模小 8.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就是沙漠 B.荒漠化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下图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图示所呈现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B.环境污染加剧 C.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D.用水不合理,土地盐碱化严重 10.对图中荒漠化的扩展叙述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西、向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强劲的西北风有关 D.人为因素是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 产业转移可分为扩张性产业转移与衰退性产业转移,其中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题。 1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张性产业转移与衰退性产业转移,其说法正确的是( ) A.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汽车零配件生产 B.衰退性产业早期的主要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C.扩张性产业转移的是服装、鞋帽生产 D.扩张性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外部市场 产业转移模式可分为扩张性产业转移和衰退性产业转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企业仍在原生产地,通过在周边设立新工厂或者与周边地区企业进行协作来完成产业转移, 衰退性产业转移则指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整体向外转移。下图是珠江三角洲与 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张性产业转移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电子装配 C.石油化工 D.新材料技术 13.衰退性产业转移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A.减轻就业压力 B.扩大生产规模 C.调整产业结构 D.提升城市化水平 14.衰退性产业转移和扩张性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都是 A.改善环境质量 B.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C.缩小地区差距 D.推动城市化进程 湿地、森林和海洋是世界上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5.2012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与旅游”。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12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保护地球之肺”。下列能体现保护地球之肺善待森林的是(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过度采伐,“地球 之肺”——热带雨林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2010 年 11 月 3 日,美国银行承诺将投 放 100 万美元,用于支持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进行的创新模式森林 保护工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是(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 ②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 鲁寒流 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湿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开辟大型农牧场 B.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19.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发展雨林观光旅游业 ②发展雨林生态农业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 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很多城市推出了“手机公交”app软件,可以在线查询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手机公交”功能的呈现主要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各题。 2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松嫩平原矿产资源相对贫乏 B.长江三角洲地带性土壤相对贫瘠,松嫩平原黑土肥沃 C.与松嫩平原相比,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陆性更强且水热条件组合更好 D.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 22.有关这两个区域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C.松嫩平原主要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D.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以重工业为主 23.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下列关于森林作用中体现森林环保功效的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④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5.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26.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20世纪90年代,四川省夹江县依靠本地丰富的红页岩资源,使陶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广东、福建等国内知名陶瓷企业纷纷“东陶西移”落户夹江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广东、福建等省陶瓷产业“东陶西移”的原因可能是 A.生产技术落后 B.国内市场饱和 C.矿产资源枯竭 D.环保与生产成本高 28.四川省夹江县承接东部沿海陶瓷产业转移,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A.降低当地劳动力价格 B.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 C.带动色釉料产业的发展 D.加快航空物流的发展 29.与广东陶瓷产业集聚区相比,夹江县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①市场广阔 ②土地价格低 ③交通便利 ④原料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 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水 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地理答题卡 (完卷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下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8分)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是: (2)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比较: 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自然因素有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 32.下图为“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试分析松嫩平原多沼泽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3)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哪些特点? (4)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什么?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33.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图(下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08年各类用地比重(%)(下表) ⑴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淡水养殖业发达,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长江三角洲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种植该粮食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长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是 。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不足是 。 ⑵长江三角洲初夏常出现“梅雨”天气,而7、8月份又常出现“伏旱”天气。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是 ;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 。 ⑶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⑷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简述上海建立我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 1.B 2.C 第1题解答要求能熟练掌握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结合图示材料解答,同时要明确支流、二级支流的概念。第2题要理解流域开发的原则,要熟练掌握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综合效益。 1.田纳西河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水能丰富,煤炭丰富,A不对;从气候类型图中看,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多雨,形成汛期,B对;从图中看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的支流,为二级支流,C不对;从气候类型图中看,田纳西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多雨,夏秋降水少,D不对。 故选B。 2.流域的开发要以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核心,立足于当地的自然背景、环境问题、资源基础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因此防洪、发电、优化产业结构是综合开发的一个方面,开发核心是水资源综合开发,ABD不对,答案为C。 流域的综合开发原则:以河流的开发和治理为核心,进行整体性开发,综合开发。因此要对区域的自然背景(气候、地形、河流、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流域的开发方向;分析流域的人文地理背景、开发现状,明确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 3. D 4. C 本题主要以山西为例,考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3.解析: 山西素有中国“煤海”之称,煤炭储量大,煤质优,因此工业的支柱是煤炭,A正确;阅读图片即可知B正确;随着坑口电站发挥作用,电力输出也将大大提升,C正确。山西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时改善了环境,减轻了生态压力。D项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答案,故D正确。 4.煤炭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很少,C不会产生。开采煤炭,会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煤炭中含有硫元素,利用过程中会产生SO2, 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因此会引发A、B、D等环境问题。故C正确。 5.D 16.试题分析:“循环经济” 指尽可能的减少废物的排放,将废弃物再次利用。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农业,用蚕粪来喂鱼,又充分利用鱼塘底部肥厚的淤泥来做桑树的肥料,如此来达到循环经济目的。东北的间作农业主要是考虑到保持土壤肥力,不是生态农业模式;农耕区的谷物生产和饲养业是混合农业地域类型,没能很好体现循环经济内涵;东北的种植业也没有做到循环经济,故选D。 【考点定位】农业循环经济 6.B 7.C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及其特征的分析。 6.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粮高,为商品谷物农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7.结合上题,东北的农业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是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且以国营农场经营为主,ABD错误,故选C。 8.D 荒漠是一种景观,可以分为温带荒漠、热带荒漠等;荒漠化是由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形成的,荒漠化表现为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等;我国荒漠化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等,所以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9.CD 10.CD 9.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内蒙古的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错。以牧业为主,环境污染少,B错。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C对。 用水不合理,土地盐碱化严重,也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D对。 10.读图,图中辽宁、河北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A错。根据箭头方向,荒漠化正向东、向南推进,B错。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强劲的西北风有关,C对。人为因素是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D对。 考点:区域荒漠化的原因,主要荒漠化分布区域及扩展方向。 11.D 【解析】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区域仍属于成长性产业(区域的成长性产业),主要出于占领外部市场目的;根据题干中关于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概念可知,结合地区特点,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排除ABC,正确答案为D。 12.C 13.C 1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 12.A项和B项属于衰退性产业转移,D项对人才和技术要求比较高,属于新兴产业,为珠三角产业发展趋势,无需进行工业分散。因此C项正确。 13.由材料可知,衰退性产业转移则指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整体向外转移。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通过衰退性产业转移,可以帮助转出地调整产业结构。故选C。 14.产业转移作为区域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实现的效果不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其根本目的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故选B。 15.A 16.A 15.湿地的作用:湿地既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如使气温年、日较差减小,空气变得湿润,降水量增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16.保护森林,要适度开发森林,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恢复已经被破坏的森林植被。 考点:湿地、森林的作用、功能。 17. B 18. D 19. B 17.亚马孙地区北、西、南三面地势较高,面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南赤道暖流对其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导致这里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选B。秘鲁寒流从南美洲西海岸经过,对亚马孙地区没有影响。 18.由于巴西人口增长,经济较为落后,人们比较贫困,从事的经济活动层次低,为了生存发展,人们开始大量砍伐热带雨林的林木,导致亚马孙雨林被破坏,选D。 19.保护性开发是指对雨林没有破坏同时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开发,可以发展雨林观光旅游业、雨林生态农业、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开发,但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直接破坏了雨林,不对,选B。 20.D 根据材料,“手机公交”可以查询公交车信息,需要地理信息系统,乘客要在合适的地点乘车,需要知道准确的位置,需用全球定位系统,D对。遥感、数字地球没有查寻和定位功能,A、B、C错。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21.B 22.B 21.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松嫩平原矿产资源相对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带性土壤相对贫瘠,松嫩平原黑土肥沃;与松嫩平原相比,长江三角洲气候海洋性更强且水热条件组合更好;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的北部。 22.长江三角洲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一年两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松嫩平原主要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以重工业为主。 23.C 【解析】考查森林资源的作用。不同的环境下,森林的作用不同,在环境保护方面,森林具有的作用包括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和防风固沙,故C项正确。 【知识拓展】热带雨林的作用 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後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份; 不仅有助於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1、净化空气——空气的净化物 2、具有自然防疫作用。 3、天然制氧厂。 4、天然的消声器 5、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6、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7、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 8、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 9、热带雨林还具有物质用途 为生产生活提供木材。 24.A 25.D 26.C 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24.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 25.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 26.由(1)(2 )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 27.D 28.C 29.D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工业的区位优势。 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2. 产业的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会污染当地环境、增加人地矛盾。 对转出区的影响有:有利于产业升级,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人地矛盾,但会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失业率。 3. 影响工业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不同影响的主导因素也不同。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率。夹江县具有的优势条件有原料丰富,土地价格低。 27.广东、福建等省发展陶瓷产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技术先进,A错误;陶瓷产业“东陶西移”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不可能是因为国内市场饱和而迁移,B错误;从材料中无法获知矿产资源情况,C错误;陶瓷产业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将陶瓷产业迁走,可以缓解广东、福建等省的环境压力,再加上广东、福建劳动力成本较高,造成“东陶西移”的现象,D正确。 故选:D 28.四川省夹江县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工就业,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提高当地劳动力价格,AB错误;四川省夹江县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页岩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色釉料产业的发展,C正确;陶瓷产品的运输一般不会选择航空,对加快航空物流的发展意义不大,故D错误; 故选:C 29.由材料可知,夹江县依靠本地丰需的红页岩资源,发展陶瓷产业,原料丰富,相比较广东,夹江县位于四川,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故②④正确;与广东陶瓷产业集聚区相比,夹江县经济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和市场没有优势,①③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B 【解析】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都雨热同期。但是长江三角洲纬度更低,热量更为充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1.(8分) (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商品谷物农业生产(2分) 美国东北部小麦和玉米生产外有大面积的乳畜业,而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2分)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均为黑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分)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1分) (4)(工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1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区域地理的比较分析。(1)结合图示分布,两地都为商品谷物农业,但具体种植的农作物类型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3)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主要的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和水源不足。(4)影响乳畜业发展的原因主要从市场、饲料等方面分析。 32.(1)特点:山地多,高原、平原少;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原因:山地多地形雨;西部内陆距海远 (2)中间地势较低,易积水;气候寒冷,蒸发弱;多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4)低温(或热量不足);培育耐寒品种;发展大棚农业 【解析】东北地区从东向西,据海洋越来越远,海洋水汽越来越少,降水量大致从东向西逐渐递减;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在山地的迎风坡位置,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B地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在迎风坡位置,形成地形雨,降水量最大。所以降水量分布特点为山地多,高原、平原少;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与其所处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区域降水量大,上游来水量多,土质黏重,地表水渗困难等因素有关。松嫩平原地处我国的东北地区,中间地势较低,易积水;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其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集中,且多暴雨等也是造成其沼泽广布的重要原因 本题考查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等方面。 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措施主要从培育良种,加大科技投入角度分析。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农业生产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东南向西、西北递减的趋势,反映了距海远近和季风风向对降水的影响。松嫩平原在松花江与嫩江汇流的地带,由于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以及气候方面的原因,形成了面积较广的沼泽和湿地,如肇源、大安、安达等地都有大片沼泽;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松嫩平原是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地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春小麦、玉米、高粱、谷子为主,局部地区栽种早熟的粳稻.经济作物以大豆、甜菜、亚麻为主。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明确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农业地域类型特点,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地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33.(1)河湖水面广(水域面积宽广或河网密布);水稻,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油菜,矿产、能源资源不足 (2)准静止锋;高压(反气旋) (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耕地比重明显减小或农业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调节径流能力下降或者地表径流变化大);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易发生城市内涝(任答3点) (4)区域经济发达;商业贸易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等(任答3点) 【解析】(1)长三角地区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势低平,平原为主;河湖众多,水域面积广阔。结合上述信息,进而推断:淡水养殖业发达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该地区河湖水面广阔,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水稻的种植;长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不足是矿产、能源资源不足。 (2)根据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南北移动规律,可知:初夏时,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推动下,雨带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长时间控制该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从而形成“梅雨”天气;到了7、8月份,随着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实力加强,雨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形成“伏旱”天气。 (3)读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08年各类用地比重的数值变化表格,可直接得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滩涂除外),尤其是耕地比重减小明显。由于林地、草地面积的减少,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水资源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加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此外,城镇的大规模建设,人口的聚集,出现了城市热岛效应,加重了城镇的环境污染。 (4)结合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从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发达的海陆空运输、优惠的政策等方面分析自贸区建立的区位条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