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8月份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8月份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8月份阶段测试 地理学科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下图甲、乙两区域所跨纬度相同,MN实地距离约为QR一半。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区域实际面积相等 B.NH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是4440km C.由M飞向H的最短航线方向是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MN段的比例尺大于QR段 ‎2.某人从赤道上Q点以南60千米处,依次向正东、正北、正西、正南行驶100千米,则最后回到 A.原出发地正北 B.原出发地正东 ‎ C.原出发地正西 D.原出发地 如图甲为波兰位置图,图乙为秘鲁位置图。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的比例尺比图乙小 B.波兰位于秘鲁的西北方向 C.波兰和秘鲁皆位于西半球 D.波兰位于秘鲁的东北方向 ‎4.根据地理坐标可计算出秘鲁国土南北最大距离约为 A.440km B.1200km C.1998km D.2965km 右图是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7题。‎ 11‎ ‎5.图中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对于甲、乙两村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甲村位于山南坡,采光比乙村好 B.乙村适合种茶树 C.乙村靠近河流,比甲村更适合发展为城市D.两村都有梅雨天气 ‎7.某俱乐部要在图中陡崖处开展攀岩运动,队员们用仪器测量出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00米 B.150米 C.450米 D.500米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8-10题。‎ ‎8.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A.甲 B.乙 C.丙 D.丁 ‎9.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A.510米 B.540米 C.570米 D.590米 ‎10.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A.目测山峰海拔约915米 B.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C.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D.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堰塞湖是因山体岩石崩塌导致的滑坡体等堵截河谷而形成的湖泊。读某堰塞湖形成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堰塞体最有可能来自 A.西侧 11‎ B.南侧 C.东侧 ‎ D.北侧 ‎12.受该堰塞湖影响较大的聚落是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④⑤‎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 ‎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 D.④为下地幔 ‎1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海底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下图为海底黑烟囱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 C.岩浆活动和外力作用D.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 ‎16.根据海底黑烟囱的形成原理,可推测海底黑烟囱主要分布在 ‎①大洋内部 ②大洋边缘③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④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形及地表岩层分布情况示意图,该地的地下岩层也均成层分布。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示地区 A.山脉大体上呈南北走向 B.a处受外力堆积作用明显 C.b处可以开采到地下水 D.c处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 ‎18.若a和e两地自然植被类型不同,则d名山最可能是 A.长白山 B.华山 ‎ C.泰山 D.黄山 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 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 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 的玄武岩。据此完成19-20题。‎ ‎19.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 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 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 ‎20.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桌状山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 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该河谷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阶地 B.每年3、4月是该河的洪水期 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 ‎22.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 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数百米长的流线型小丘,是冰川前进过程中,底部砾泥物质翻越凸起的基岩后,冰川前进能力减弱,砾泥物质堆积而成,下图为某地鼓丘平面示意图,闭合曲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读右图完成23-24题。‎ ‎23.塑造图示地貌形态的冰川前进方向为 A.正北 B.正南 ‎ C.西北 D.东南 ‎24.该地最可能位于 A.东欧平原 B.辽东丘陵 ‎ C.东北平原 D.中西伯利亚高原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下图),回答25-26题。‎ ‎25.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甲 B.乙 ‎ C.丙 D.丁 ‎26.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四天天气资料和“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27-28题。‎ ‎27.该地9月8日出现霜冻的主要原因是 A.单一冷气团控制 B.单一暖气团控制 C.气旋影响 D.暖锋过境 ‎28.霜冻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11‎ A.B增加 B.G减弱 C.A减弱 D.I增加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29-30题。‎ ‎2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 ‎ B.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0.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构(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1-32题。‎ ‎31.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 B.乙地 ‎ C.丙地 D.丁地 ‎32.仅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丙、丁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00米 B.1000米 ‎ C.1500米 D.2000米 读“中纬度沿海某地某时等压面示意图”,完成33-34题。‎ ‎33.四地气温、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比②气温高 B.③比④气压低 C.②比③气压低 D.③比④气温低 ‎34.依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风向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的成因相同 B.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多阴雨天气 C.甲、乙两地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 D.等压面分布状况出现时间可能在夏季的白天 11‎ 冰川表面的气温与同海拔自由大气相比,始终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读图,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完成35-36题。‎ ‎35.图中甲地实测最大风频为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36.一天中甲地风力最弱的是 A.7时-9时 B.12时-14时 C.15时-17时 D.4时-6时 秋台风通常是指9月-11月生成的台风。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以上),破坏更大。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下左图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下右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据此回答37-38题。‎ ‎37.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38.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 ‎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 ‎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 ‎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河南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面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安徽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据此完成39-40题。 ‎ ‎39.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A. B.C.D.‎ ‎40.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 B.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C.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1‎ ‎(1)图中④地此时处于天气系统控制,该天气系统的成因是。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_______(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为天气。(4分)‎ ‎(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 ‎。(5分)‎ ‎(3)此时,图中①地风向为,②地风向为,两地的风源地相同,为何风向不同?(4分)‎ ‎(4)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地,为什么?(7分)‎ ‎4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被称为河流阶地。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天山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挤压缩短和间歇性隆升,气候也越来越干旱。受其影响,天山山麓北坡的奎屯河冲出天山后使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左图中T1-T6,表示不同时期的阶地分布,数字越大,年代越久远),并深切早期的泥沙质岩层,形成约200米深的奎屯大峡谷。峡谷谷壁近直立,谷壁上的冲沟将两岸雕凿成石林状(见右图)。‎ ‎(1)读左图,描述奎屯河东西两岸河流阶地的差异。(6分)‎ 11‎ (2) 分析奎屯大峡谷谷壁陡峻,且多石林状地貌的原因。(8分)‎ ‎(3)随着气候不断变干,据此推测未来奎屯大峡谷的谷壁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6分)‎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8月份阶段测试 地理学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D 2.B 3.D 4.C 5.B6.C 7.A 8.B 9.B 10.C11.B 12.D 13.C 14.B 15.A16.A 17.C 18.B 19.A 20.D21.A 22.D 23.D 24.A 25.C26.C 27.A 28.B 29.A 30.C31.B 32.C 33.B 34.A 35.C36.A 37.A 38.B 39.B 40.C 二、综合题(共40分)‎ ‎41.(20分)‎ ‎(1)高气压(反气旋) 下垫面温度低 高压脊 晴朗(4分)‎ ‎(2)Q Q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Q地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5分)‎ ‎(3)西北风 东北风 两地与高压中心的位置关系不同,使两地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不同,所以风向不同。(4分)‎ ‎(4)③③地受低压槽控制,为阴雨天气;白天有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有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气温较高,因此昼夜温差较小。(7分)‎ ‎42.(20分)‎ ‎(1)东岸的阶地数比西岸少;相对于西岸,东岸多为早期阶地,缺少近期阶地;东岸的阶地形态比较完整、连续,西岸除T6外,其他阶地都比较破碎。(6分)‎ 11‎ ‎(2)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发生抬升,奎屯河流水下切侵蚀,峡谷谷壁陡峻;该地为松软的泥沙质岩层;天山冰雪融水侵蚀强,易形成密集的、大大小小的冲沟,状如石林。(8分)‎ ‎(3)随着气候不断变干,天山冰川量减少,奎屯河水补给减少,谷壁坡面的流水侵蚀减弱;气候变干,风力作用增强,岩层风化作用变强,加速石林状谷壁的崩解,谷壁趋于平缓,最终石林状地貌消失。(6分)‎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