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5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 地图(55张)
第 2 讲 PART 02 地图 考点分阶突破 │ 当堂自主检测 第 2 讲 考纲解读 ①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②海拔 ( 绝对高度 ) 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 考点分阶突破 一、比例尺 1 .计算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 /①____________ 。 2 .表现形式: 文字式、 ②____________ 式、线段式。 3 .大小 分母越大 → 比例尺越 ③________→ 在同等图幅中,表示实地范围越 ④________→ 内容越 ⑤__________ ;分母越小 → 比例尺越 ⑥__________→ 在同等图幅中,表示实地范围越 ⑦________→ 内容越 ⑧________ 。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地图三要素 实地距离 数字 小 大 简略 大 小 详细 考点分阶突破 二、方向 三、图例与注记 1 .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 ⑬ ________________ 。 2 . 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 ⑭ 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 ⑩__________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 ⑪ ________ 方向,纬线指示 ⑫ ________ 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方 南北 东西 符号 文字或数字 一、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考点分阶突破 主干整合 常用方法 判断技巧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在有指向标的图上,指向标指示北方,把图调整角度然后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陆地表示南极,极地是海洋表示北极 考点分阶突破 常用方法 判断技巧 经度法 东经增大方向为东,减小方向为西 西经增大方向为西,减小方向为东 纬度法 北纬增大方向为北,减小方向为南 南纬增大方向为南,减小方向为北 自转法 顺自转 ( 或者公转 ) 方向为向东,反之向西 右手法 掌心向下,拇指指向北极,伸直四指所指方向为东;拇指指向南极,伸直四指所指方向为西 二、比例尺概念、表示方式及大小比较 考点分阶突破 概念 比例尺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称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 单位要统一 ) 表示 方式 数字式 用数字 ( 分式 ) 来表示,如: 1/100 000 或 1∶100 000 文字式 用文字来叙述,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0 千米 线段式 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如: 大小 比较 依据公式判断 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值 ( 文字式和线段式可化成数字式 ) 且分子为 1 , “ 母大尺小,母小尺大 ” 依据实际面 积大小判断 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 三、图例和注记 考点分阶突破 图例 图例为地图上用于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需要记住一些常用图例 常用 图例 注记 注记为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等的文字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 考点分阶突破 考向 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1 . [ 2014· 北京卷 ] 图 2- 1(a) 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 2- 1(b) 为校园图局部。指示牌在图 2- 1(b) 中的位置是 ( ) (a) (b) 图 2-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题组训练 【 答案 】 1 . B 【 解析 】 据图上比例尺可判断指示牌与各点的距离,图中指示牌离校训碑较近,离地理园较远;再根据校园景观指示牌上的方向 ( 前后左右 ) 判断。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读图 2- 2 ,完成 (1) ~ (2) 题。 图 2- 2 (1)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 A . 50 米 B . 55 米 C . 60 米 D . 65 米 典例呈现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 答案 】 (1)C 【 解析 】 第 (1) 题,本题考查对相对高度的判断,意在考查对等高线原理的理解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分布可知,图中等高距为 5 米;图中最右下角的等高线数值为 25 米,最右下角海拔最低,海拔低于 25 米;图中最右上角的等高线数值为 80 米,最右上角海拔最高,海拔高于 80 米。故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大于 55 米、小于 65 米。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2) 图中 ①②③④ 段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 答案 】 (2)C 【 解析 】 第 (2) 题,本题考查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坡度的能力,意在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原理的理解能力。据图可知,③附近的等高线最密集,表示该处的坡度最大,河水的流速最快。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表形态的表示方法 1 .基本地貌部位的表示 考点分阶突破 判读技巧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及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 考点分阶突破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及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盆地、 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 从山顶到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考点分阶突破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及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之间 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考点分阶突破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及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峭壁、 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线 近于垂直的山坡被称为峭壁。峭壁边缘是悬崖 ( 陡崖 ) 等高线图中峭壁、陡崖朝向较低侧加小短线 2 .综合地貌判读 图 2- 3 考点分阶突破 3 .五种基本地貌的判读 考点分阶突破 类型 海拔 等高线特征 ( 疏密、形状、数值 ) 平原 < 200 m 等高线数值低于 200 m ,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等高线表现得比较稀疏;区域呈块状 高原 > 1000 m 边缘等高线较密集,数值较小;中间部分等高线较稀疏,等高线数值高于 1000 m ,相对高度小 丘陵 200 m ~ 500 m 等高线较密集,相对高度小于 200 m ,等高线弯折部分较和缓,往往有闭合的等高线出现 山地 > 500 m 等高线较密集;区域呈条带状,相对高度大于 100 m 盆地 海拔中间低, 四周高 边缘等高线较密集,数值较大;中间部分等高线较稀疏,数值较小;区域面积较大 二、常见等值线的判读 考点分阶突破 疏密程度及含义 弯曲状况及含义 闭合状况及含义 影响该等值线的因素 疏密 含义 弯曲方向 含义 数值分布 含义 等 高 线 疏 坡度缓 凸向低值 山脊 中低周高 盆地、洼地 地形、地势 密 坡度陡 凸向高值 山谷 中高周低 山峰、山岭 等 温 线 疏 温差小 凸向低值 气温高 中低周高 低温区 纬度地形 密 温差大 凸向高值 气温低 中高周低 高温区 考点分阶突破 疏密程度及含义 弯曲状况及含义 闭合状况及含义 影响该等值线的因素 疏密 含义 弯曲方向 含义 数值分布 含义 等 降 水 量 线 疏 地区差异小 凸向低值 降水较周围多 中低周高 少雨区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山腰较山麓、山顶多 密 地区差异大 凸向高值 降水较周围少 中高周低 多雨区 等 压 线 疏 气压梯度力小 凸向低值 高压脊 中低周高 低压中心区 气温 — 气压 — 气流 密 气压梯度力大 凸向高值 低压槽 中高周低 高压中心区 考点分阶突破 疏密程度及含义 弯曲状况及含义 闭合状况及含义 影响该等值线的因素 疏密 含义 弯曲方向 含义 数值分布 含义 等 盐 度 线 疏 盐度差值小 凸向低值 盐度高 中低周高 低盐度区 A .气候 — 蒸发与降水 B .径流 — 稀释 C .洋流 — 寒低暖高 密 盐度差值大 凸向高值 盐度低 中高周低 高盐度区 等 太 阳 辐 射 线 疏 太阳辐射差值小 凸向低值 太阳辐射强 中低周高 弱太阳辐射区 A .纬度 — 太阳高度角 B .日照时间长短 ( 云量、海拔高度、阴坡阳坡 ) 密 太阳辐射差值大 凸向高值 太阳辐射弱 中高周低 强太阳辐射区 三、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分阶突破 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 解说 影响因素 等温线较平直,大体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因纬度不同而产生差异 太阳辐射 ( 或纬度 )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 ( 内陆 ) 向内陆 ( 沿海 ) 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考点分阶突破 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 解说 影响因素 夏季:在内陆向高纬凸出 冬季:在内陆向低纬凸出 A 、 B 、 C 纬度相同,内陆夏季气温 B > A 、 C ,冬季气温 B < A 、 C 海陆分布 ( 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 ) 考点分阶突破 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 解说 影响因素 与等高线平行 ( 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 ( 山地垂直高度 ) 暖流:向高纬凸出 寒流:向低纬凸出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有山岭作屏障 地形闭塞,四周有山岭屏障 考点分阶突破 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 解说 影响因素 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 地势高 锯齿状分布 ( 南美洲 7 月份气温图 ) 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交错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伏大 考点分阶突破 2 . [ 2015· 上海卷 ]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图 2- 4 为某地区等高线 ( 单位:米 ) 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图 2- 4 (1) 图中两条 400 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 ) A .山脊 B .陡崖 C .断块山脉 D .峡谷 巩固提升 【 答案 】 2 . (1)D 【 解析 】 第 (1) 题,图中两条 400 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考点分阶突破 (2) 图中 310 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 ① 崩塌堆积物 ② 突出小基岩 ③ 河中的沙洲 ④ 低矮的山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答案 】 2 . (2)A 【 解析 】 第 (2) 题, 310 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 310 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小基岩。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1 .山顶与洼地 在图 2- 5( 单位:米 ) 中可见山顶与洼地 处都是闭合曲线。封闭的等高线中内 圈等高线数值大的为山峰 ( 图中 A′ 处 ) , 反之则为洼地 ( 图中 B′ 处 ) 。 图 2- 5 山顶与洼地的等高线特征:两个相邻 山顶间的低处为鞍部 ( 垭口 ) ,如图 2- 5 中 C′ 处 (C 处 ) ;两个相邻洼地间为分水岭,在等高线图上为两组表示凹陷的相同高度等高线各自封闭,相邻并列,如图 2- 5 中 D 处 (D′ 处 ) 。 主干整合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2. 山坡一般有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之分 (1) 阳坡与阴坡 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 ( 确定方法: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除极点外,南阳北阴;南半球反之 ) (2) 迎风坡与背风坡 ( 需要结合风向考虑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3 .悬崖、峭壁 当坡度很陡、成为陡崖时等高线可重叠,或等高线相交,且交点必成双出现。一般会在等高线重叠部分加绘特殊符号。 山峰或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分最大相对高度和最小相对高度。 图 2- 6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图 2- 6 中所示陡崖,可能 400 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而 100 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相对高度为 300 米;但可能陡崖的最高点高程无限趋近 500 米,而崖底高程无限趋近 0 米,则这个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为近 500 米。所以这个陡崖的相对高度为 300 米 ≤H<500 米。 归纳后不难发现,有 n 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 h 米的陡崖的相对高度 H 的计算公式: (n - 1)h≤H<(n + 1)h 。 崖顶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 A + h > H≥A , A 为崖顶处等高线值。 崖底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 B≥H > B - h , B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4 .山脊和山谷 如图 2- 7( 单位:米 ) 所示,山脊的等高线凸向低值处,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高值处。 图 2- 7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特征: 图 2- 8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5 .河流: 等高线穿过河谷 ( 山谷线或集水线 ) 时,向上游凸出,成反 “V” 字形,如图 2- 9( 单位:米 ) 所示。 图 2- 9 微地貌名称 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依据 地形特征 梯田 单位: m 等高线大体平行且两两数值相等 等高线稀疏和密集处地貌差异较大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相对高度较小,凸坡 ( 迎风坡 ) 等高线稀疏,凹坡 ( 背风坡 ) 等高线密集 火山 根据海拔高度变化或者示坡线判断 等高线近圆,海拔由外向内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分阶突破 考点分阶突破 6 .几种微地貌判读 考点分阶突破 考向一 等值线的数值计算 3 . 图 2- 10 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 100 米,瀑布的落差为 72 米。据此完成 (1) ~ (2) 题。 图 2- 10 (1)Q 地的海拔可能为 ( ) A . 90 米 B . 230 米 C . 340 米 D . 420 米 题组训练 【 答案 】 3 . (1) D 【 解析 】 第 (1) 题,分析思路如下: 考点分阶突破 (2)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 A . 260 米 B . 310 米 C . 360 米 D . 410 米 【 答案 】 3 . (2)C 【 解析 】 第 (2) 题,由等高线分布可知,桥梁海拔大于 200 米且小于 300 米,又因瀑布位于桥梁上游,落差为 72 米,桥梁附近河岸海拔 h 为 200 米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