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地理学科 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京东集团同陕西宁陕县政府联合试水“互联网+野生猕猴桃”,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下图为猕猴桃从陕西宁陕县到消费者手中经历的主要环节。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体现的产业活动地域联系主要是( ) A. 生产协作联系 B. 商贸联系 C. 投入产出联系 D. 科技信息联系 2. “互联网+农业”形式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B. 增加市场交易成本 C. 增加物流运输成本 D. 降低仓储保鲜成本 【答案】1. B 2. D 【解析】 1. 京东集团同陕西宁陕县政府联合试水“互联网+野生猕猴桃”,图示体现的产业活动地域联系主要是商贸联系,所以B正确。 2. 京东集团同陕西宁陕县政府联合试水“互联网+野生猕猴桃”,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互联网+农业”形式降低仓储保鲜成本。故答案选D。 美国电气企业T公司1991年起陆续在中国投资建厂,产品销回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大力激励美国企业回迁办厂,2013年初,T公司将大量热水器,洗衣机等生产厂从中国回迁美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吸引T公司投资建厂的原因主要是( ) A. 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广阔 B. 海岸线漫长,海运便利 C. 人口多,廉价劳动力丰富 D. 工业基础好,便于协作 4. 2013年,T公司热水器和洗衣机等生产厂回迁美国的原因主要是( ) A. 能源提价,运输成本上涨 B. 美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C. 中国内部交易成本较高 D. 中国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5. 若在海外投资建厂的美国公司大规模回迁,对美国带来的影响有( ) A. 失业率下降 B. 商品竞争力下降 C. 环境压力减轻 D. 市场占有率下降 【答案】3. C 4. B 5. A 【解析】 3. 由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该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产品销回美国,市场不在我国,A错。美国东西靠近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海运便利,B错。我国人口多,廉价劳动力丰富,C对。美国工业基础比中国更好,D错。故选C。 4. 由材料可知,金融危机出现后,美国政府大力激励美国企业迁回办厂,导致美国T公司热水器和洗衣机等生产厂回迁美国的原因主要是政策支持,故选B。 5. 海外投资建厂的公司大规模回迁,会增加就有机会,降低失业率,A对。产业回迁,降低了运输费用,成本降低,竞争力上升,B错。大量回迁海外企业,会增加环境压力,C错。市场占有率增加,D错。故选A。 【方法总结】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度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一般在海河交汇处,当淡水与海水相遇时,淡水会自然地向海水渗透并产生渗透压,这种能量被称为“盐差能”。“水压塔渗压系统”(乙图所示)为“盐差能”开发的实验方案之一。荷兰阿夫鲁戴克大坝(见甲图)中段的首家“盐差能”实验电厂已于2014年11月底发电。半透膜是盐差能的核心部件之一,由于渗透压力的作用淡水从半透膜向水压塔内渗透,使水压塔内水位升高。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从塔顶的水槽溢出,冲击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组发电。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6. 荷兰“盐差能”蕴藏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 A. 沿岸洋流的增温增湿 B. 地势低洼 C. 海岸线平直 D. 河流多且流量稳定 7. 与荷兰的风力发电相比,“盐差能”发电的优势在于( ) A. 受天气影响小 B. 占地面积大 C. 造价低 D. 清洁可再生 【答案】6. D 7. A 【解析】 6. 根据材料提示,一般在海河交汇处,当淡水与海水相遇时,淡水会自然地向海水渗透并产生渗透压,这种能量被称为“盐差能”,读图可知荷兰河流多且流量稳定,所以靠近沿海地区荷兰“盐差能”蕴藏量丰富。 7. 与荷兰的风力发电相比,“盐差能”发电的优势在于受天气影响小,风力发电受天气影响大,两者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 若在汉江乙水库以上河段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甲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B. 乙水库库容逐渐减小 C. 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 汉江下游雨季地下水位下降 9. 为缓解汉江流域乙区域人地矛盾,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 从乙区域向甲区域移民 C. 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 D. 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答案】8. B 9.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9. 乙区域为丹江口库区,应因地制宜利用库区水面发展水产养殖,利用周边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旅游业,C正确。围湖造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甲区域为山区,环境容量小,接受移民会加剧人地矛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修建水电站对于缓解汉江流域的人地矛盾影响不大。故A、B、D错误。 【点睛】第(1)小题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不同,上游地区地形起伏大,发展种植业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当地及下游河段的生态环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生态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第(2)小题易错选D答案,做答时需注意问题是“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10. 下图为新疆阿勒秦地区的某条公路景观图,图中箭头标志的作用与原因关联正确的是( ) A. 提示道路边缘一冬季多积雪 B. 提示道路地势一夏季多暴雨 C. 提示道路走向一道路多弯曲 D. 提示行车安全一全年多大风 【答案】A 【解析】新疆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多积雪,图示箭头标志指向道路边缘,提示为道路边缘,A正确;该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少;从图中看,道路较平直;箭头与风向无关。 塔霍河调水工程是指将塔霍河水调往塞古拉河和胡卡尔河的一项调水工程。左图为特茹河一塔霍河流域水系图,右图示意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塔霍河( ) A. 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B. 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C. 至少流经三个国家 D. 流速缓慢,水能不丰富 12. 塔霍河调水工程( ) A. 全程可自流调水,难度较小 B. 彻底解决地中海沿岸的缺水问题 C. 改变水循环中的蒸发环节 D. 不断扩大塞古拉河流域灌溉面积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 据左图可知,塔霍河发源于西班牙阿尔瓦拉辛附近的山脉,向西流淌,最终在葡萄牙里斯本注入大西洋。流经两个国家,AC错误;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B正确;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B。 12. 据右图可知,该调水工程输水道,须穿过两座分水岭和跨越一些河谷,因此不能全程自流调水,A错误;可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彻底解决,B错误;改变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C错误;除保证工业和居民用水外,还可增加灌溉面积,D正确。故选D。 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可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上和地下景观的原始动力,不同植被备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图3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浓度的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 开垦人量上地为耕地 B. 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 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 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14. 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 红漠化 B. 沙漠化 C. 盐渍化 D. 石漠化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 据图可知, 四种植被条件下柏树林土壤中CO2浓度较小,因此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故选C。 14. 据图经纬度可知为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故选D。 2015年12月8日,从陕西官方获知,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4A级旅游风景区——红碱淖大面积缩小,湖底大面积露出,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交界处,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和七条季节性河流的补给。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5. 关于红建2淖面积缩小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底露出,可用耕地面积扩大 B. 水位下降,蓄洪能力增强 C. 面积减小,旅游品牌受影响 D. 外流减少,湖水盐度上升 16. 监测红碱淖面积变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 RS、GIS和GPS B. GIS和GPS C. RS和GIS D. RS和GPS 【答案】15. D 16. C 【解析】 ..................... 16. 监测红碱淖面积变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RS技术进行监测,拍摄遥感图像。需要用GIS技术进行分析、处理信息,C对。不需要GPS的定位导航功能,A、B、D错。 点睛:红碱淖位于西北干旱区,面积缩小,湖底露出,生态环境恶化。水源补给减少,没有洪水灾害。面积减小,旅游资源受影响。可能因外流减少,湖水盐度上升,成为咸水湖。监测红碱淖面积变化,需要RS、GIS技术。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7. 图中甲表示( ) A. 土地盐渍化 B. 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 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 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18. 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⑥ D. ③⑥ 【答案】17. C 18. B 【解析】试题分析: 17. 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加,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18. 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类活动”,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读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关于甲.乙两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比例尺比乙图比例尺大,反映的范围小 B. 乙图比甲图比例尺小,反映的事物较详细 C. 甲图比乙图的比例尺小,反映的范围大 D. 乙图比甲图的比例尺大,反映的事物较简略 20. A地在B地的( )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西北方 【答案】19. A 20. B 【解析】试题分析: 19. 甲图东西跨9个经度,南北跨3个纬度;乙图东西跨20个经度,南北跨6.5个纬度;甲图较乙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简略,甲图的比例尺大。选A正确。 20.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甲在乙的西南,乙在甲地东北。选B正确。 考点:考查地图知识。 21. 下列①②③④经纬度位置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及回归线、极圈、0°经线等信息可判断四地的地理坐标:①(23°26′N,45°W)、②(23°26′S,45°E)、③(23°26′S,90°W)、④(23°26′N,45°W)。 下图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钓鱼岛( ) A. 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 B. 降水季节变化小 C. 北部坡度比南部平缓 D. 位于热带草原带 23. 钓鱼岛南北距离大约是( ) A. 0.7千米 B. 1.9千米 C. 2.5千米 D. 3.7千米 24. 将1︰1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来的4倍,新图的比例尺为( ) A. 五千分之一 B.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米 C. 1︰1000 D. 1∕20000 【答案】22. C 23. B 24. A 【解析】 22.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钓鱼岛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或向西流,A错。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B错。北部等高线较稀疏,坡度比南部平缓,C 对。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错。 23. 图示钓鱼岛南北跨纬度约1′,纬度1°距离是110千米,1°=60′,距离大约是 1.9千米,B对。A、C、D错。 24. 将1︰1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来的4倍,新图的比例尺为原来的2倍,即五千分之一,A对。比例尺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C、D错。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厘米,B错。 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千米,连接甲、乙两城市有三条交通线路。下图为甲、乙两城市三条交通线的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5. 线路P、M、N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 A. 省道、高铁、高速公路 B. 国道、高速公路、高铁 C. 省道、航空、内河航运 D. 村村通、航空、高铁 26. 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线路M( ) A. 甲、乙两城间地形平坦 B. 沿线多桥梁和隧道 C. 沿线停靠站点最多 D. 终点在乙城外32千米处 【答案】25. A 26. B 【解析】 25. 图中线路P地势起伏大,线路远,应是省道。M线路平直,线路最短,直达为主,应是高铁。N线路比较平直,距离较短,应是高速公路。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省道、高铁、高速公路,A对。内河航线的海拔不会有起伏,也不是水平线,B、C、D错。 26. 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线路M是高铁,沿线多桥梁和隧道,B对。甲、乙两城间地形起伏大,A错。M沿线停靠站点最少,C错。终点在乙城,590是直线距离,不是实际线路长度,D错。 下左图为某区域简图,下右图为丙湖泊水位及甲河与乙河连接处水位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 图中( ) A. 6月份甲河由东流向西 B. 全年甲河水位变化小于乙河 C. 甲河段平均流速最慢的月份是6-9月 D. 乙河由东南流向西北 28. 若丙湖大面积萎缩,则( ) A. 使湖泊物种更丰富 B. 可增加耕地面积 C. 使水循环更加活跃 D. 使湖泊陆风减弱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 根据图中水位曲线,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6月份水位变化较大,甲河先是由西向东流,下半月由东流向西 ,A错。受湖泊调蓄作用影响,全年甲河水位变化小于乙河,B对。甲河段平均流速最慢的月份是6或10月,水位接近,C错。不能判断乙河流向,D错。 28. 若丙湖大面积萎缩,水体缩小,则使湖泊物种减少,A错。出露的湖底,可能造成盐碱化现象,不能增加耕地面积,B错。使水循环减弱,C错。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减少上,使湖泊陆风减弱,D对。 下图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29. 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000、1︰20000、1︰30000、1︰40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30. 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答案】29. A 30. B 【解析】试题分析: 29. 因为图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根据坡度=高度/水平距离。四幅图中的等高距皆为50米,说明高度一致,则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选A。 30. 因为 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据坡度=高度/水平距离。四幅图中的比例尺皆为1:10000,说明水平距离一致,等高距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坡度也就越大,答案选B。 考点:地面坡度的大小与比例尺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一中等难度题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网格模式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储存分析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网格图,每格约100 km2。读图,完成下面几个小题。 31. EV区域最可能是( ) A. 丘陵 B. 耕地 C. 海域 D. 沙漠 32. 该城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最适宜的区域是( ) A. Ⅰ B. Ⅱ C. Ⅳ D. Ⅲ 33. 可以分析处理该空间数据变化的是( ) A. 全球定位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 D. 测量系统 【答案】31. C 32. B 33. B 【解析】 31. 根据图层信息,EV区域地形属于平原,A错。河流源于山区,流到该区域消失,不会是耕地,B错。该区域最可能是海域,C对。位于东部沿海,不会是沙漠,D错。 32. 该城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应靠近山区,且有河流,最适宜的区域是Ⅱ,B对。Ⅰ区域山区面积小,河流线路短,A错。 Ⅳ、Ⅲ,山水没有组合在一起,C、D错。 33. 可以分析处理该空间数据变化的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B对。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A错。遥感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C错。测量系统不能分析处理信息,D错。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个小题。 34.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 先向南,再向西南 B. 向北 C. 先向北,再向东北 D. 向南 35. 若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 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点是( ) A. 甲村 B. 乙村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34. C 35. B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34. 结合等高线分布: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注意图示的指向标。故选C项。 35. 冬季日出太阳是从东南方升起,由于乙村位于山的西侧,这样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日出是从东北方升起,乙村又能看到。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36. 下列景观示意图与该等高线图相匹配的是( ) A. B. C. D. 37. 图中各点能看到村庄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6. A 37. B 【解析】 36. 根据等高线形态分析,该景观两侧是山脊,中间是山谷地形,地势北高南低。最相匹配的景观是图A,两个山脊之间的河流流向体现出北高南低,A对。图B、图D不是两个山脊之间,B、D错。图C不能体现地势变化,C错。 37. 根据等高线形态 ,图中各点能看到村庄的是乙,B对。甲、丙、丁与村庄之间有山峰或山脊阻挡,看不见村庄,A、C、D错。 点睛: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地形,凸向海拔高处是山谷地形。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北高南低,水往低处流。两地点有山脊阻挡,不能通视。 读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38. 与2005年相比,我国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电 39. 下列关于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 B. 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C. 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D. 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 40. 下列做法不符合我国能源利用实际情况的是( ) A.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应继续提高煤炭的地位 B. 大力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C. 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 D. 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 【答案】38. C 39. C 40.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8. 比重增幅应读图示的折线,由图可知,增幅最大的是天然气,故答案C正确。 39. 天然气所占的比重虽然上升很快,但短期内无法取代煤炭的能源地位;核电所占的比重几乎没有变化,但是 2011 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肯定比 2005 年大得多,所以核电的消费总量应该是增加的;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故答案选C。 40. 我国能源利用实际情况的应是积极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大能源的勘探、建立必要的能源储备库等,降低化石燃料的比重,故答案选A。 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 41.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围填海前后环境的变化。 (2)针对湿地的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答案】(1)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至少写出4个) (2)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影响和对策必需对应) 【解析】(1)根据图示,围填海前有湿地、山麓、海滩、海湾等景观。围填海后,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海湾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等。 (2)针对发生的变化,分别指出影响和对策。湿地有独立的生态系统,湿地消失,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应对措施是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山林被破坏指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措施是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海滩消失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措施是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化。措施是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海湾消失,导致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措施是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 42. “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未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人们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罗河流域图。 材料二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喀土穆以下为下游。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也日益突出。 材料三 1929年,英国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现以分为南苏丹、北苏丹)获得90%的尼罗河水使用权。近年来,上游国家积极谋求平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现以分为南苏丹、北苏丹)因高度依赖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矛盾时有发生。、 (1)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 (3)作为一条国际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1)重点: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理由: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热充足;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需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洪涝,保障灌溉,促进特色农业(长绒棉)的发展;尼罗河沿岸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2)①人口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②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流域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③流域内许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程度很高;④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水的公平使用 (3)①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互信,通过磋商解决争端;②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③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④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解析】整体分析: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是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分析制定每个开发利用重点的原因。水资源利用矛盾突出,主要是人口快速增长,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水污染严重,地区分配不均。需要各国合作开发。 (1)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是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针对当地的环境特点,分析制定开发重点的原因。尼罗河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热充足。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需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洪涝,保障灌溉,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尼罗河沿岸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2)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是各国人口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此外,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分配不均等也是重要原因。水污染导致流域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流域内许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程度很高。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水的公平使用。 (3)尼罗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流域综合开发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互信,通过磋商解决争端。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43. 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 (1)图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形条件 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2)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虑的自然条件是 。 (3)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若图距为0.8㎝),坝长和坝高(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分别约 是 、 。 (4)在图中绘出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 (5)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火车车辆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峡谷 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 (2)流域内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状况;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 (3)72m 50--100m (5)G 因为G地到H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 【解析】(1)图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形条件是峡谷,这样选择的理由是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 (2)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虑的自然条件是流域内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状况,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 (3)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若图距为0.8㎝),根据比例尺,坝长约是72米。根据等高线,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范围是50-100米之间,坝高约50-100米。 (4)在图中,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以550米等高线为界,小于550米的库区范围都淹没。 (5)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火车车辆的是G,理由是G地到H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