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5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金版教程》(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2-2-2城市化
第 2 讲 城市化 [2015· 权威预测 ] 2015 年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可能以区域图或模式图提供材料,结合生活热点问题,来考查获取有效信息,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阐述事物的能力。题型多为选择题形式。 01 教材基础夯实 一、城市化 1 . 含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变为 的过程。 2 . 驱动力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 . 衡量指标: 常用 来表示。 ① 乡村 ② 城镇 ③ 推力 ④ 拉力 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意义 (1) 带来了 的变化; (2) 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 为区域 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 特别提醒 ] 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⑥ 聚落形态 ⑦ 社会经济发展 1. 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提示: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 .一般表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曲线。 2 . 阶段和特点 (1)A( 阶段 )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 。 (2)B( 中期阶段 )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许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 后期阶段 )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 ⑧稍被拉平的“ S” 形 ⑩较慢 ⑨ 初期 ⑪ 城市化问题 ⑫ 较高 ⑬ 趋缓甚至停滞 3 .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 ( 填字母 ) 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阶段。 [ 易错易混 ] 逆城市化也是一种城市化现象。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 ⑭ C ⑮ A 或 B 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速度越快吗? 提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越高,但并不绝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现处于城市化发展后期阶段,发展速度已趋缓甚至停滞。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 减少。 (2) 、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 废渣影响城市 。 (4) 出现城市 “ ” 现象,密集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⑯ 生物多样性 ⑰ 水质 ⑱ 土地质量 ⑲ 热岛 [ 特别提醒 ] 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 3.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有什么区别? 提示: (1)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加速阶段的表现,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阶段的表现。 (2) 再城市化:一些老城市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即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 02 核心要点研究 考点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知识必备 1 .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2 .地区差异 国家 类型 所处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城市 人口 比重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后果 发达国家 后期 ( 饱和期 ) 早 缓 高 大 相适 应 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出现 逆城 市化 现象 发展中国家 中期 ( 发展期 ) 晚 快 低 小 不相 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造成 很多 社会 问题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相同点 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不同点 成因 城市发展、规模扩大 中心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结果 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市中心区衰落 所处阶段 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化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表现国家 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落实体验 1 . [2013· 山东淄博 ] 下图为城市发展阶段及人口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如图所示,城市的发展阶段一般为 ( ) A .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B .再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城市化 C .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再城市化 D .郊区城市化 — 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2) 中心城区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是 ( ) A .城市化 B .郊区化 C .逆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 解析 】 (1) 图中显示,第一阶段郊外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增加,则为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中心城区人口增加趋缓,同时郊外地区人口增加较多,则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第三阶段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减少、都市圈整体人口减少,则为逆城市化阶段;最后,中心城区人口又逐渐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 (2) 图中中心城区曲线与横坐标有两个交点,其中右侧一个交点是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此时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减少、整个都市圈人口还在减少,说明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 答案 】 (1)A (2)C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知识必备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 源 短 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影响 成因 措施 环 境 污 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等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绿化隔离带 影响 成因 措施 社 会 问 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落实体验 2 . [2013· 陕西一模 ] 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 读图表回答 (1) ~ (2) 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 X Y 降水量 (mm) 675.0 644.5 径流总量 (mm) 405 267 地表径流 (mm) 337 96 地下径流 (mm) 68 171 蒸发量 (mm) 270 377.5 (1) 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 XY 的含义分别是 ( ) A . ① X 表示城市中心区, Y 表示郊外平原区 B . ② Y 表示城市中心区, X 表示郊外平原区 C . ③ Y 表示城市中心区, X 表示郊外平原区 D . ④ X 表示城市中心区, Y 表示郊外平原区 (2) 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 A .径流总量减少 —— 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B .地下水位的上升 —— 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 C .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 —— 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D .降水量减少 —— 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 解析 】 (1) 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 X 表示城市中心区, Y 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 ① 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 ① 。 (2) 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分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渗,也利于增大地表蒸发。 【 答案 】 (1)A (2)C 03 经典考题研究 例 1— 城市化进程 【 典型例题 】 [2013· 安徽文综, 23 ~ 25] 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 ~ 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 (1) ~ (3) 题。 (1)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2)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了解意图 】 本题组以安徽 1985 ~ 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与特点,考查区域城市化与产业发展、人口迁移的关系。 【 获取信息 】 [ 提示 ] 1. 降低 大 降低 增长 2. 提高 50% 中期 3. 缓慢 劳动力 农业产业链 [ 答案 ] (1)B (2)D (3)A 【 解题技巧 】 统计图表解读的一般方法:第一步,看清统计图表的基础信息,如图表名称、图例、各坐标轴的含义、坐标轴的增大方向等;第二步,理清统计图表内的点、线、柱状体等符号的含义,这一步必须借助图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加以辨认;第三步,读出数据,描述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差异;第四步,调用相关知识,揭示地理事物时空差异的地理背景。 例 2— 城市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典型例题 】 [2012· 福建文综, 3 ~ 4] 读图完成 (1) ~ (2) 题。 上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1) 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000 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 .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 了解意图 】 (1) 考查内容:城市化发展过程;考查能力: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考查内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获取信息 】 [ 提示 ] 1. 低 改革开放 丁 2. 甲 二、三 [ 答案 ] (1)D (2)A 【 特别提醒 】 (1) 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有所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 50% 。 (2) 学生应掌握城市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了解目前中国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状况。 04 学科素能培优 基本技能系列 1——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 【 热考秀 】 [2013· 江苏地理, 5 ~ 6]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 ① 温带草原带 ② 热带雨林带 ③ 热带草原带 ④ 热带荒漠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 ) A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 .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 .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 解析 ] (1) 从俄罗斯莫斯科飞往南非比勒陀利亚,依次经过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并未经过热带雨林带。 (2) 非洲是富饶的大陆,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非洲工业化水平低,科技、教育较落后,经济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但是,非洲人口增长快,年轻劳动力比重大,劳动力丰富而廉价,适宜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 答案 ] (1)C (2)A 【 角度说 】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 1.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 ( 呈现方式 ) 和内容 ( 考核重点 ) 建立正确的联系 例如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点的考查,呈现方式有数据表格、地形图等,考核重点是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异规律。只要把握三大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并能将试题形式与所学知识快速地联系起来。 2.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 认识 ” 和 “ 说明 ” 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如设问中有 “ 是什么 ”“ 为什么 ” 等问题, “ 是什么 ” 主要是考查对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的掌握,而 “ 为什么 ” 则强调如何运用知识,所以在认识和说明问题时应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 3.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很多问题多采用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形式,比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要运用多种知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只有重视基础并理解其内在联系,将原有平面知识结构提升到立体知识结构的层面上,才能灵活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05 随堂对点练习 06 限时规范特训 谢谢观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