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此特征将导致日本 A. 河流封冻期长于中国 B. 南北温差大于中国 C. 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 候鸟南迁时间早于中国 ‎【答案】1. A 2. C ‎【解析】试题分析:‎ ‎1. 甲乙丙由于离海远近不同,故从丙到乙到甲,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因此气温的年较差逐渐变大,降水的季节变化逐渐变大,故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最明显。答案选A项。‎ ‎2. 一月0℃等温线是重要的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说明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故答案选C项。‎ ‎【考点定位】气候特征的差异及气候的分界线。‎ ‎【名师点睛】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大陆性气候,是指位于大陆且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的气候。通常指与中讳度大陆腹地地区相对应的气候。海洋性气候指的是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岛屿和近海地区,且降水较多、温度变化和缓的气候。而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有一些不同之处。‎ 气温年较差和气温日较差很大,这是大陆性气候最明显的特征。大陆性气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降水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匀、且降水量少。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有时甚至还不到50毫米。而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型,其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地处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地区,其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比较小,且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 下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为 A. 径流量大,利于航运 B. 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大 C. 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 D. 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4. 日本IT产业集中在甲岛,故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高速公路发达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3. D 4. B ‎【解析】试题分析:‎ ‎3. 该题的题干中有“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的信息,因此可知日本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落差大,利于发电。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题干中的信息。正确答案选D。‎ ‎4. “硅岛”即电子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影响电子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技术、交通运输条件和环境,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日本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硅岛”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日本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硅岛”的成因。‎ ‎2017年1月1日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6周岁生日。6年来双边贸易増长迅速,双方投资合作也在提速。读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 ‎5. 图中①〜④代表的四个城市,气候方面的相同点是 A. 气候类型一样 B. 全年皆高温 C. 全年盛行风向一致 D. 降水量季节分配一致 ‎6. 该地区的主要物产不包括 A. 石油 B. 锡 C. 橡胶 D. 可可 ‎7. 从目前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有潜力的是 A. 技术优势 B. 资本优势 C. 市场优势 D. 人才优势 ‎【答案】5. B 6. D 7. C ‎【解析】试题分析:‎ ‎5. 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①是金边,②是曼谷,③是吉隆坡,④是新加坡,①地和②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③地和④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但全年皆高温是四地气候的共同特点。正确答案选B。‎ ‎6. 该地区的主要物产包括石油、锡、橡胶、椰子等,可可不是本区主要物产。正确答案选D。‎ ‎7. 中国—东盟自贸区人口密集、市场巨大。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东南亚的气候、主要物产、与欧盟相比自身优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东南亚的气候、主要物产、与欧盟相比自身优势。‎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 ‎8. 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A. 气旋活动频繁,多下沉气流 B. 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C. 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 5〜9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9. 在图中的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酿酿已久,此计划一旦实施,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A. 泰国 B. 缅甸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答案】8. D 9. C ‎【解析】试题分析:‎ ‎8.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是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由于无地转偏向力,所以无气旋活动,A错。从图中河流流向来看(从中间向四周流动)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B 错。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错。5月到9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位于南半球,比较凉爽,D对。故选D。‎ ‎9. 新加坡主要是扼守马六甲海峡,且对外贸易发达,一旦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来往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船舶不必绕道马六甲海峡,所以克拉运河的开通,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新加坡。故选C。‎ 考点:区域气候及地势特征 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0. 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 高原山地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1. 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 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 德干高原北部 C. 阿拉伯海沿岸 D. 地中海沿岸 ‎12. 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 中亚 B. 南亚 C. 西亚 D. 东南亚 ‎【答案】10. B 11. A 12. B ‎【解析】试题分析:‎ ‎10. 由题意可知,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约27°N,86°E),进而判断该地区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地势高,气温低;这里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由此可判断该地气候是寒冷的高原山地气候。‎ ‎11. 结合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约27°N ,86°E )判断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 ‎12. 亚洲分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示属于南亚,所以B正确。‎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 ‎13. 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4. 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 小麦 B. 棉花 C. 黄麻 D. 水稻 ‎15. 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 a工业区 B. b工业区 C. c工业区 D. d工业区 ‎【答案】13. D 14. D 15. C ‎【解析】试题分析:‎ ‎13. 图示印度;地处南亚,是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亚洲面积最大的是中国,①错;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②错;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③正确;是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④正确。选D正确。‎ ‎14. 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作物主要在印度半岛两侧、恒河下游平原,应是喜湿热的农作物,是水稻;小麦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上游平原,棉花主要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主要在恒河三角洲地区。选D正确。‎ ‎15. 印度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班加罗尔,是图示的c工业区;a、b、d工业区都是传统工业区。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印度的地理环境特征。‎ 下图为中亚部分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关于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南部高原山地,西北部平原丘陵 B.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起伏和缓 C. 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 D. 地势东高西低,起伏大 ‎17. 下图能准确表示L湖与河流R2之间流向关系的是 A. B. C. D. ‎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 根据中亚部分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河流的流向可知,地势东北低,西南高,东南部高原山地,西北部平原丘陵。‎ ‎17. 河流R2流入L湖,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可知B图中的河流是流向湖泊,与L湖与河流R2之间流向一致。‎ ‎【点睛】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 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下列各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A. 丁在甲的西北方向 B. 乙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36分钟 C. 甲丙的实际长度小于甲乙的实际长度 D. 该图范围跨寒、温、热带 ‎19. 若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 1:200000000 B. 1:20000000 C. 1:400000000 D. 1:40000000‎ ‎20. 甲、乙、丁、丙四点连线包围的地区主要位于 A. 太平洋上 B. 印度洋上 C. 亚欧大陆上 D. 澳大利亚大陆上 ‎【答案】18. D 19. A 20.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仪有关经纬网、方向和比例尺,难度较小。‎ ‎18. 结合经纬网图,东经度向东增大,因此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可判断出该地区纬度为南纬。所以丁在甲的西南方向,A错;乙地为111°E,比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晚36分钟,B错;甲丙的实际长度为30×111Km,甲乙的实际长度为36×111Km×cos30°,甲丙的实际长度大于甲乙的实际长度,C错;图中纬度数值范围从赤道0°一直到60°S甚至接近90°S,因此该图范围跨寒、温、热带,D正确。‎ ‎19. 图中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时间距离为36×111Km×cos30°,那么该图的比例尺为1厘米/36×111Km×0.5=1:199800000,A项正确。‎ ‎20. 结合该图,甲乙丙丁四点所在的经纬度分别为:(75°E,30°S),(111°E,30°S),(75°E,60°S),(111°E,60°S),因此四点连线包围的地区主要位于印度洋上,B正确。‎ 下图中①是“某区域平面图”,②和③是“该区域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A. 山谷 B. 山脊 C. 鞍部 D. 陡崖 ‎22. 图中四条小路,坡度较小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23. 图示区域内唯一的河流流速变化特点表现为 A. 慢→快 B. 快→慢 C. 慢→快→慢 D. 快→慢→快 ‎【答案】21. A 22. B 23. C ‎【解析】‎ ‎21. 据图可知,地势从X到Y逐渐降低,且两侧较高,据图至该区域为山谷。故选A。‎ ‎22.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四条小路中,乙、丙位于山麓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故选B。‎ ‎23. 结合X-Y地势变化可知,该区域地势变化呈缓-陡-缓的趋势,因此河流流速变化特征应为慢→快→慢。故选C。‎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24. 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 先向东,再向东南 B. 先向西南,再向南 C. 先向北,再向东北 D. 先向西北,再向西 ‎25.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 280m B. 170m C. 450m D. 120m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 依据图中左下角指向标可知,本图的方向为“上西下东,左南右北”。水往低处流, 图中河流流向为先从左向右,再流向向右下角,因此流向为先从南向北,再向东北,故C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A答案。有关方向判定的题目解答时一定注意是否有指向标。‎ ‎25.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n表示陡崖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图中陡崖处重叠等高线共3条,等高距为100,带入公式可得:200≤△H<400,故A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6. 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 黄土高原 B. 柴达木盆地 C. 天山 D. 蒙古高原 ‎27. 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 兴建小水电站 B. 利用风力发电 C. 营造速生薪炭林 D. 修建核电站 ‎28. 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农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29. 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 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 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 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 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答案】26. D 27. B 28. B 29. C ‎【解析】‎ ‎26. 根据图中景观图可知,图中的景观图为蒙古包,说明该地区属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地区,故D项正确。‎ ‎28. 在半干旱地区,造成荒漠化的原因是过度的放牧,故B项正确。‎ ‎29.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但是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故C项正确。‎ 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0. 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 河流落差大 B. 土地荒芜严重 C. 洪涝灾害多发 D. 流域面积广大 ‎31. 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A. 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B. 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 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D. 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答案】30. A 31.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0. 河流梯级开发的前提是水能资源丰富,而河流的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流量大,河流的落差大分析。A正确。‎ ‎31. 甲地位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适宜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应为发展种植业。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气候温暖湿润,也有利于发展种植业。甲地附近的北部是美国的玉米带,附近南部是棉花带。B正确。‎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有关黄河流域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下游河段梯级开发 B. 中游河段兴修防洪水堤 C.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D. 下游注意水土保持 ‎33. 关于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A. 降水集中在春夏季节 B. 流域内煤炭、石油和水能等能源资源十分丰富 C. 黄土高原由黄河冲积而成 D. 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32. C 33. B ‎【解析】试题分析:‎ ‎32. 黄河流域的上游河段地势落差大,适宜开展梯级开发,故A项错误;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应加固防洪水堤,故B项错误;黄河泥沙含量大,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故C项正确;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应该注意水土保持,故D项错误。‎ ‎33. 黄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故A项错误;黄河流域内煤炭、石油和水能等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故B项正确;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故C项错误;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方法总结】根治黄河的主要方法:‎ ‎1.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 ‎2.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 ‎3.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34.‎ ‎ 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变化特点是 A. 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B. 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 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35. 下图说明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①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②迁入和新建大中型企业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合并钢铁企业,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34. D 35. D ‎【解析】‎ ‎34. 由图可以看出,钢铁工业①时为70%,②是为40%,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①时为20%,②是为30%,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①时为10%,②是为30%,比重上升;图中未反映出第一产业发展状况。故D正确,A、B、C错误。‎ ‎35. 读图可知,鲁尔区的更新与改造中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在整治过程中,鲁尔区进行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但没有体现迁入和新建大中型企业,合并钢铁企业,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D正确。‎ ‎【点睛】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步骤:(1)沿三角形的各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2)在所求点作外围三个箭头的平行线,且方向相同,即画三个箭头,且这三个箭头所在线之间夹角为120°。那么这三个箭头所指的数字就是所求数值。‎ 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特別高的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6. 两地立足当地条件都发展 A. 水产养殖 B. 热带花卉 C. 采掘工业 D. 甘蔗种植 ‎37. 两区域都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城市群,它们的优势是 A. 土地广阔,农耕业发达 B.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C. 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D. 多侨乡,率先实行了改革开放 ‎38. 下列资源调配工程起点基本相同,终点位于这两个区域的是 A. 南水北调 B. 西气东输 C. 西电东送 D. 川气东送 ‎【答案】36. A 37. B 38. B ‎【解析】‎ ‎36.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据材料可知,河网密布,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特别高,应该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且满足城市需求的农业部门,故A项正确;长三角位于亚热带地区,故B项错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资源贫乏,故C项错误;甘蔗适宜种植在热带地区的广西、台湾南部等地区,故D项错误。‎ ‎37. 两个区域第二、第三产业发达,故A项错误;两区域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故B项正确;两区域缺乏矿产资源,故C项错误;珠三角地区多侨乡,率先实行了改革开放,长三角地区不是,故D项错误。‎ ‎38. 南水北调与珠三角地区没关系,故A项错误;两区域均是西气东输能源输入地,且气源均来自新疆,故B项正确;西电东送有三条线路,起点不同,故C项错误;川气东送终点不同,故D项错误。‎ ‎【点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资源的跨流域调配:我国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大型工程主要有: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 ‎(2)区域间不流动 ‎(3)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我国的资源状况:‎ 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 ‎4、我国主要常规能源的地区分布:‎ 水能: 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 煤炭:大别山一秦岭一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约占6%。‎ 天然气: 陆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跨国企业曾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9. 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A. 波音飞机制造 B. 可口可乐饮料 C. 大众汽车制造 D. 耐克鞋生产 ‎40. 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②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③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④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39. D 40. B ‎【解析】‎ ‎39. 据图,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劳动密集型企业总是寻求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低的地区,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选项中耐克鞋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企业,D正确;可口可乐饮料是市场指向型企业,飞机、汽车制造是技术指向型企业,AC错误。故选B。‎ ‎40. 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应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①正确;可以降低能耗,但不可能降低工资和土地成本,③错误;能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但不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②错误;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④‎ 正确。故选B。‎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签订了一部全球性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材料二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材料三 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湿地资源大国。我国湿地总面积为65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近年来,由于盲目的农田开垦和城市开发等占用、破坏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有( )‎ ‎①青海湖 ②稻田 ③黄河 ④水库 ⑤海洋 A. ①③⑤ B.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三江平原目前有大片沼泽地尚未开发利用,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 C.石油资源丰富,保留工业用地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4)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这说明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态功能。‎ ‎【答案】(1) C (2)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环境污染 (3) D (4) 消除污染,净化水质 ‎【解析】整体分析:了解湿地概念,包括的主要湿地类型。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主要是面积减小,水域变浅,生态调节功能减弱,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加重。湿地具有消除污染,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 ‎(1)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属于湿地的有青海湖、稻田、黄河、水库,①②③④对,C对。不包括海洋,A、B、D错。‎ ‎(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有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环境污染等,导致面积减小,生态功能破坏。‎ ‎........................‎ ‎(4)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这说明湿地具有消除污染,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 ‎42.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地形是____________;②处地形是____________。‎ ‎(2)站在C处能否直接看到丙村落? ______________。‎ ‎(3)丙村落海拔高度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4)两位同学分别在某山地的A、B两处测量当地的温度,测得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_____。‎ ‎【答案】(1) 山谷,山脊 (2) 否 (3) 0<h<200m (4) 3.6℃‎ ‎【解析】(1)①处有河流发育,所以为河谷,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应增大,②处等高线凸出方向与①处相反,说明数值变小,“凸低为高”,因此②处地形是山脊。‎ ‎(2)图中显示C处与丙村落之间有山峰的阻挡,所以C处不能直接看到丙村落。‎ ‎(3)丙村落位于海平面与200m等高线之间,因此0<h<200m。‎ ‎(4)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 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降低0.6℃。读图可知,A与B 高度相差600米,因此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3.6℃。‎ ‎43.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的面积变化示意图(左图)和1900~2000年里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右图)。20世纪50~60年代伏尔加河下游相继建成一系列大型水库。‎ ‎(1)简析伏尔加河发展内河航运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2)与乙地比,判断甲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简析其原因。‎ ‎(3)简述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答案】(1) 优势条件: 位于农业区,货物运输量大;水运运价低;该地区河网密集,运量大。限制性因素:冰封期长;径流季节变化较大 (2) 甲地年积雪期较长。原因:盛行西风,地处山脉的迎风坡,降雪多;纬度高,地势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3) 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大,后期增长速度逐渐减慢。面积增大的原因:河流携带泥沙不断堆积;海平面下降使出露的三角洲面积增大。后期增长速度减慢的原因:大型水库的建立使入湖的泥沙减少;后期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三角洲 ‎【解析】(1)河流内河航运发达的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②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③‎ 河道:宽阔平直,水深。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读图可知,伏尔加河沿岸为俄罗斯主要农业区,货物运输量大;该地区河网密集。伏尔加河所在地区纬度高,冰封期长,不利于航运;伏尔加河补给水源以积雪为主体,春季气温升高,积雪消融,径流量大;夏秋雨水补给径流量少;冬季寒冷,冰雪封冻,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较小,因此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大不利于航运。‎ ‎(2)积雪期长短主要受降雪多少与气温的影响。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等。图中显示与乙地相比,甲地位于60°E附近的乌拉尔山脉的西侧,海拔高,又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高纬度高,气温较低,因此甲地年积雪期较长。‎ ‎(3)读左图可知:1900~1978年三角洲的面积向里海推进,总面积在增大,但后期(1940年后)增长速度在下降。结合右图可知伏尔加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泥沙的沉积作用与里海水面的变化。河流含沙量大,三角洲增长的速度快,含沙量少,三角洲增长的速度慢。里海水面下降,湖床裸露,三角洲面积增大。50年代之前,伏尔加河流域发展农业生产,破坏植被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里海湖面水位下降,边缘地区湖床裸露,因此河口三角洲面积迅速增加。50~60年代伏尔加河下游相继建成一系列大型水库,使得河流含沙量较少,后期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三角洲,因此后期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