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线上测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线上测试地理试题

‎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 径流系数指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内地面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期径流的降水量之比,它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一般湿润地区该系数大于干旱地区。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 据此,完成1-2题。‎ ‎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与以下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浙闽丘陵、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B.浙闽丘陵、云贵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C.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浙闽丘陵 D.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浙闽丘陵、云贵高原 ‎2.结合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被覆盖率高径流系数小 B.甲地径流系数大于乙地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大于乙地 C.丙地全年降水少,故径流系数较小 D.丁地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强烈,径流系数最小 下图为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出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 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据此完成3-5题。‎ ‎3.不同的文化、代表性建筑都具有区域特色。图示①〜④四个“福”字中最可能代表上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⑤表示的是福建土楼,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与该建筑形成相符的自然条件有( )‎ A.植被稀疏,河网密布 B.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C.气候湿润,夏季炎热 D.地形开阔,降水集中 ‎5.人们追踪放生野外的③图示动物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EOS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雨(雪)分布图。读下图完成6-7题。‎ ‎6.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 C.地形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下图是“沿106°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下图完成8-10题。‎ ‎8.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 A.山顶‎2000米左右处 B.南坡海拔‎2200米左右处 C.南坡海拔‎1300米左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左右处 ‎9.1月,①地气温高于④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①地:( )‎ A.海拔较高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10.图中①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 ‎2019年6月25日至29日,拉萨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首次达到了中国气候季节划分的夏季标准,这是当地195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首次入夏。往年夏季较为凉爽的拉萨,今年电风扇、家用空调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1-13题。‎ ‎11.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夏季空调和电风扇使用率也较低,与拉萨相比,呼伦贝尔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大气保温作用弱 B.云量较少,大气保温作用弱 C.纬度较高 ,太阳高度角小 D.海洋影响小,夜晚降温快 ‎12.这次拉萨顺利入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西南季风势力强,带来大量暖空气,增温明显 ‎ B.拉萨地处河谷地带,不易散热 C.太阳活动强烈 ‎ D.受高气压影响,形成强烈的气流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 ‎13.此次高温事件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作物及牧草长势较去年偏好 ‎ B.以后每年春末商家采购大量空调电扇 C.高温事件后不久,对流增强,雨季到来 ‎ D.冰川融化,林线上升 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下图完成14-16题。‎ ‎14.“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增加土层深度 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C.增加耕地面积 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15.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 A.土层较薄 B.光照充足 C.降水多 D.温度高 ‎16.“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 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C.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 D.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 ‎ 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粘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图)。‎ 据此完成17-18题。‎ ‎17.“蚝宅”( )‎ 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 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 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 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湿 ‎18.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 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 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 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 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9-21题。‎ ‎19.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 )‎ A.1月的山顶 B.1月的山麓 C.7月的山顶 D.7月的山麓 ‎20.该山位于( )‎ A.浙江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吉林省 ‎21.导致该山‎1500m以下l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晴天多,降水较少 C.山谷风出现频率低 D.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 新疆巴里坤湖是位于天山东段的-个内流湖泊。科学钻探发现湖底沉积物粒径从小到大分别有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读下图,完成22-23题。‎ ‎22.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 )‎ A.粉沙黏土-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 B.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 C.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 D.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 ‎23.近年来,巴里坤湖面积持续萎缩,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河流携带泥沙,在湖中大量沉积 B.引湖水灌溉,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量引柳条河水,入湖水量减少 D.农民围湖造田,侵占湖泊水域 ‎ 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 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5.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m)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因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是中国最艰难的五大徒步线路之一,也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鳌太穿越也成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户外线路,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艰难。下图为“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 读图,完成26-27题。‎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石海”出现在针阔混交林 C.6月和9月徒步旅行最安全 D.气温降低引起植被的垂直变化 ‎27.有关秦岭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②温带季风区与亚热带季风区的界线 ‎③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界线 ④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28-29题。‎ ‎28.图示区域( )‎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29.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云瀑,一种尚未被人们熟知的景观,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山腰又猛地收住,似水流溅开腾起,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图甲)。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目前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图乙)。‎ 据此完成下列30-32题。‎ ‎30.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 )‎ A.晴朗的白天 B.晴朗的早晨 C.湿润的白天 D.湿润的早晨 ‎31.云瀑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哪些条件影响( )‎ ‎①潮湿气团 ②干燥气团 ③无风 ④有风 ⑤地形 ⑥重力 A.①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④⑤‎ ‎32.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 )‎ A.河网交错,水汽充足 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 C.群峰纵列,峡谷纵横 D.植被茂盛,种类丰富 ‎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33-35题。‎ ‎33.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市场需求 ‎34.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5.下列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 滇越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建设难度极大。2003年,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下图示意滇越铁路分布。据此完成36-38题。 ‎ ‎36.人字桥路段火车的时速基本控制在20-30公里,被称为云南十八怪之一,即“火车没有汽车快”。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复杂 B.降水较多 C.沿途站点多 D.为观光设计 ‎37.滇越铁路沿线可见的景观是( )‎ A.小桥流水 B.山高谷深 C.土楼建筑 D.广袤平坦的田野 ‎38.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的原因可能是( )‎ ‎①路基破损,铁路老化 ②防止游客随意出境和偷渡 ‎③当地没有运输需求 ④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冲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位于 台湾省北部临海的桃园县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桃园居民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修建了埤塘系统(左图)。随着石门水库完工及桃园、石门大圳开凿,埤塘数量迅速减少。多处埤塘建成生态公园,供市民运动休憩,少数建成水面漂浮型的光电埤塘(右图),为周围居民提供用电。据此完成39-40题。‎ ‎39.埤塘系统中埤塘和蓄水池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 A.抵御海浪、保持水土 B.蓄水灌溉、拦沙滞洪 C.蓄水发电、养殖禽鱼 D.美化环境、蓄水发电 ‎40.埤塘的光电设施建成后,将( )‎ A.改善当地能源结构 B.影响居民运动休憩 C.提高蓄水滞洪功能 D.阻碍埤塘水面运输 二、综合题(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引水工程(图甲);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图乙)。‎ 图甲 坎儿井示意图 图乙 都江堰平面图 材料二 近年来,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蓬蓬勃勃,“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 水资源是影响新疆经济活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试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1) 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两种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的。(4分)‎ ‎(3)试述新疆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时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8分)‎ ‎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 径流系数指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内地面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期径流的降水量之比,它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一般湿润地区该系数大于干旱地区。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 据此,完成1-2题。‎ ‎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与以下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浙闽丘陵、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B.浙闽丘陵、云贵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C.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浙闽丘陵 D.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浙闽丘陵、云贵高原 ‎2.结合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被覆盖率高径流系数小 B.甲地径流系数大于乙地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大于乙地 C.丙地全年降水少,故径流系数较小 D.丁地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强烈,径流系数最小 ‎1.B 2.A ‎ ‎1.径流系数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也就是说径流系数小,说明被蒸发或下渗的多,降水转变成地表径流的少。甲地径流系数大于60% ,说明甲地降水量大,转变成地表径流的多,应在我国降水较多的地方,判断甲是江浙丘陵,该地山地多,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下渗的水相对较少,转变成地表径流的多;乙地径流系数大于40%,判断是云贵高原,该地降水里多,但是多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或地下河,降水渗流到地下的多,在地表的水流量小,所以径流系数较小;丙地径流系数小于30% ,应是华北平原,该地蒸发量大,地表径流量较小;丁地径流系数小于5% ,应是干旱的塔里木盆地,降水少、蒸发大,地表径流极少。选B正确。故选B。‎ ‎2.‎ 森林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被覆盖率高,径流系数小,A正确。甲地是江浙丘陵,乙地是云贵高原原,甲地径流系数大于乙地,主要是因为乙地喀斯特地貌多,下渗多,地表径流小,甲地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大,B错。丙地是华北平原,径流系数较小,主要是蒸发量大,C错。丁地是塔里木盆地,植被覆盖率低,降水少,蒸发强烈,下渗多,径流系数最小,D错。故选A。‎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本题的难点在于对径流系数概念的理解和对影响径流系数因素的分析。径流系数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也就是说径流系数小,说明被蒸发下渗的多,转变成地表径流的降水少。径流系数增大表明下渗减少,汇集成的径流增加,表明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地下水资源减少;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下图为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出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 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据此完成3-5题。‎ ‎3.不同的文化、代表性建筑都具有区域特色。图示①〜④四个“福”字中最可能代表上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⑤表示的是福建土楼,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与该建筑形成相符的自然条件有( )‎ A.植被稀疏,河网密布 B.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C.气候湿润,夏季炎热 D.地形开阔,降水集中 ‎5.人们追踪放生野外的③图示动物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EOS ‎3.B 4.C 5.C ‎3.①图为蒙古包,应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上海为国际化大都市,东方明珠塔是其代表性建筑,故②代表上海。③图由竹子和熊猫组成,应代表四川;④图中有傣族舞,应代表云南。综上所述,故选B。‎ ‎4.土楼为我国福建地区客家族居住的房屋,该省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土楼多依山而建,福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降水变化率大。综上所述,故选C。‎ ‎5.追踪放生的动物位置一般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故选C。‎ ‎【点睛】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雨(雪)分布图。读下图完成6-7题。‎ ‎6.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 C.地形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C 7.A 本题组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等值线的判读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地理图表的综合分析。‎ ‎6.该区域为长江流域,110°即为110°E,结合区域定位,该区域110°E附近为巫山,巫山以西为四川盆地,盆地四周受山脉的阻挡,冬季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因此甲处降雪分界线向北弯曲;乙地为巫山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降雪分界线在该地向南弯曲,故而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正确;纬度差异不会导致雨雪分界线发生明显弯曲;甲乙两地均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均为陆地,热力性质相当,ABD错误。‎ ‎7.图中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表示北半球的冬季,雨雪分界线以北为降雪,以南为降雨。看图中信息,甲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南,据图分析应降中雨;乙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北,据图分析应降中雪,①正确,②错;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向右偏转(该地为北半球),故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图中乙处等压线较甲处密集,气压梯度更大,风力更大,③正确,④错,故选A。‎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山地背风坡易出现焚风效应,形成局部高温;山地冷空气迎风坡易出现冷空气堆积,形成低温中心。‎ 下图是“沿106°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下图完成8-10题。‎ ‎8.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 A.山顶‎2000米左右处 B.南坡海拔‎2200米左右处 C.南坡海拔‎1300米左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左右处 ‎9.1月,①地气温高于④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①地:( )‎ A.海拔较高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10.图中①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 8.C 9.D 10.B ‎8.题中考查②年降水量最多的点对应海拔,从年降水量曲线中找出②山南北坡最高点,可以得出在较低纬的南坡,然后过最高点向横轴作垂线,与地形剖面交于一点,即为所找海拔,过此交点向纵轴作垂线,读海拔数值约为‎1300m。故为南坡海拔‎1300米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影响气温的因素最主要的为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除此之外还有大气环流,洋流,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等。根据纬度位置和地形起伏变化可知,④为渭河平原,②为大巴山,③为汉水谷地,①为四川盆地。1月,为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①地纬度低于④地,且此时冬季风势力强,北方地区降温明显。但①地受北部秦巴山地的阻挡,冬季风的影响小,降温不明显,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故选B。‎ ‎【点睛】本题对读图技巧要求较高。本题的读图方法:找两条曲线对应关系时要往横轴做垂线,再从垂线的交点,向纵轴做垂线读数。‎ ‎ ‎2019年6月25日至29日,拉萨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首次达到了中国气候季节划分的夏季标准,这是当地195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首次入夏。往年夏季较为凉爽的拉萨,今年电风扇、家用空调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1-13题。‎ ‎11.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夏季空调和电风扇使用率也较低,与拉萨相比,呼伦贝尔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大气保温作用弱 B.云量较少,大气保温作用弱 C.纬度较高 ,太阳高度角小 D.海洋影响小,夜晚降温快 ‎12.这次拉萨顺利入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西南季风势力强,带来大量暖空气,增温明显 ‎ B.拉萨地处河谷地带,不易散热 C.太阳活动强烈 ‎ D.受高气压影响,形成强烈的气流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 ‎13.此次高温事件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作物及牧草长势较去年偏好 ‎ B.以后每年春末商家采购大量空调电扇 C.高温事件后不久,对流增强,雨季到来 ‎ D.冰川融化,林线上升 ‎11.C 12.D 13.C ‎11.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与拉萨相比,呼伦贝尔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夏季气温较低,故C正确。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故A、B错。呼伦贝尔离海洋更近,受海洋的影响大,故D错。‎ ‎12.据材料可知,拉萨往年夏季较为凉爽,从气候学上划分属于无夏区,突然入夏,说明气候异常,气温突然升高,是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异常影响,形成强烈的气流下沉使增温和辐射增温,故D正确。西南季风对拉萨气温几乎没有影响,故A错。拉萨地处河谷地带,不易散热,不会导致气温异常,故B错。太阳活动对气温异常没有影响,故C错。‎ ‎13.拉萨在短期内出现气温达到入夏标准的情况属异常现象,不具有普遍性,拉萨仍属于气候季节划分的无夏区。短暂的气温升高,属于气温异常,对农作物及牧草长势会有不利的影响。故A错,不会每年都出现这种异常,故B错。 高温会使对流增强,上升流多降水,雨季到来,故C正确。短暂气温升高,不会使林线上升,故D错。‎ 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下图完成14-16题。‎ ‎14.“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增加土层深度 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C.增加耕地面积 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15.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 A.土层较薄 B.光照充足 C.降水多 D.温度高 ‎16.“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 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C.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 D.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 ‎ 14.D 15.C 16.C ‎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人类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以适应农业生产。‎ ‎14.“上田弃亩” 主要是因为土壤当中水分较少,沟底水分相对较多,所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大土壤湿度,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D正确。故选D。‎ ‎15.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当中水分多,种植在沟里容易受淹,种植在垄上可以减少水淹,C正确。故选C。‎ ‎16.水稻生长时期需要长期有水,所以需要地势平坦用来储水;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就不能使用“畎亩法”,C正确。故选C。‎ ‎ 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粘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图)。‎ 据此完成17-18题。‎ ‎17.“蚝宅”( )‎ 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 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 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 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湿 ‎18.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 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 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 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 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 ‎17.C 18.D ‎17.“蚝宅”‎ 就地取材,利用海滩上的蚝壳作原料,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说明用量小,不会破坏海洋生态,A错。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差,B错。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C对。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粘结并镶嵌为墙,墙体空隙小,不渗水,利于室内防潮,D错。‎ ‎18.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D对。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面临移民安置问题,A不合理。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B不合理。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C不合理。‎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9-21题。‎ ‎19.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 )‎ A.1月的山顶 B.1月的山麓 C.7月的山顶 D.7月的山麓 ‎20.该山位于( )‎ A.浙江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吉林省 ‎21.导致该山‎1500m以下l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晴天多,降水较少 C.山谷风出现频率低 D.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19.A 20.B 21.D 本题主要考查山体气温垂直变化及影响因素。‎ ‎19.由图可知,1月份,该山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20°C, 1月份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7月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10°C,7月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20.根据图中曲线,该山1月份山麓地带平均气温大于‎0°C,小于‎4°C ‎,说明该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根据山脉的海拔高度约‎4000米,说明该山海拔较高,而东南沿海的山脉海拔低,可推测该山应在四川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浙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海拔较低,故A错误。青海在我国西北地区,吉林在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下。故CD错误。‎ ‎21.冬季风影响显著导致近地面地区气温下降严重,最可能会导致温度垂直变化小,故D项正确。A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是1月气温低的原因,不会影响气温垂直变率,故A项错误。B项, 晴天多,降水较少是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差值大的原因。但无法解释‎1500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小,故B项错误。C项,山谷风出现频率低是与昼夜的温差变化相关,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山体的纬度位置,一般通过山麓自然带来进行判断,该题中没有自然带,便依据山麓地带的气温来进行判断。‎ ‎ 新疆巴里坤湖是位于天山东段的-个内流湖泊。科学钻探发现湖底沉积物粒径从小到大分别有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读下图,完成22-23题。‎ ‎22.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 )‎ A.粉沙黏土-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 B.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 C.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 D.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 ‎23.近年来,巴里坤湖面积持续萎缩,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河流携带泥沙,在湖中大量沉积 B.引湖水灌溉,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量引柳条河水,入湖水量减少 D.农民围湖造田,侵占湖泊水域 ‎22.B 23.C ‎22.河水入湖后,流速变慢,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故选B。‎ ‎23.‎ 由题干可知,是近年来湖面持续萎缩,所以不应是河流携带泥沙,在湖中大量沉积,A错误;巴里坤湖为内流湖,也就是咸水湖,湖水不利于灌溉,B错误;大量引柳条河水发展灌溉农业,使入湖水量减少,很可能是近年来湖面持续萎缩的原因,C正确;由于巴里坤湖是咸水湖,湖泊周围的土地为盐碱地,不利于发展种植业,D错误。‎ ‎【点睛】湖泊缩小的人为原因:过度开发导致湖泊周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围湖造田;过度引用入湖河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饮用);人类工程(水库的修建)。‎ ‎ 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 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5.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24.D 25.C ‎24.晒米粉应该选择降水量小、气温高的月份,盐边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排除C;冬季气温较低,排除A;10月正值稻米收获时节,大米新鲜,且此时气温相对较高,同时雨带已退出中国大陆,晴天多。所以正常年份,当地最适合晒米粉的月份是10月份。故选D。‎ ‎25.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晒米粉最好的月份是10月份,在晴朗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因此位于山的西南坡光照充足,所以丙地是四个地点中最适合晒米粉的地方。故C正确,ABD错误。‎ ‎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m ‎)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因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是中国最艰难的五大徒步线路之一,也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鳌太穿越也成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户外线路,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艰难。下图为“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 读图,完成26-27题。‎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石海”出现在针阔混交林 C.6月和9月徒步旅行最安全 D.气温降低引起植被的垂直变化 ‎27.有关秦岭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②温带季风区与亚热带季风区的界线 ‎③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界线 ④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C 27.A ‎26.甲处于针阔混交林下部,且右图表示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所以甲为落叶阔叶林,A错;石海出现在穿越鳌太线过程中,其海拔高度在3475‎-3767米之间,对照太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分布图,石海不可能出现在针阔混交林,B错;鳌太线所处路段海拔高,气温低,夏季气温相对较高,积雪量较少,因此6月和9月徒步旅行最安全(7、8月降水较多,线路所经路段天气多变,穿越危险系数高),C正确;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植被发生变化,D错。故选C。‎ ‎27.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秦岭为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温带季风区和亚热带季风区的界线,①②正确;我国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大致以长城为界,③④错。故选A。‎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28-29题。‎ ‎28.图示区域( )‎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29.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D 29.B ‎28.据图,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结合板块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据图可知,图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B错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因此该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D正确。故选D。‎ ‎29.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但不能够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②错误。故选B。‎ ‎ 云瀑,一种尚未被人们熟知的景观,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山腰又猛地收住,似水流溅开腾起,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图甲)。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目前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图乙)。‎ 据此完成下列30-32题。‎ ‎30.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 )‎ A.晴朗的白天 B.晴朗的早晨 C.湿润的白天 D.湿润的早晨 ‎31.云瀑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哪些条件影响( )‎ ‎①潮湿气团 ②干燥气团 ③无风 ④有风 ⑤地形 ⑥重力 A.①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④⑤‎ ‎32.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 )‎ A.河网交错,水汽充足 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 C.群峰纵列,峡谷纵横 D.植被茂盛,种类丰富 ‎ 30.D 31.C 32.D ‎30.云瀑是多云,云密集形成瀑布的形态,湿润的雨后水汽充足,早晨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云瀑常常出现在湿润的早晨,选项D正确。‎ ‎31.水汽充足形成①潮湿气团,在④风(季风、信风、谷风等)动力吹送至⑤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方,气团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岭,由于⑥重力因素跌落,选项C正确。云瀑如下图所示。‎ ‎32.图中川西地区气候湿润,河网交错,为云瀑形成提供水汽,选项A正确;该地气候复杂,天气多变,气流运动强烈,为云瀑形成提供动力,选项B正确;由图可知该地靠近横断山区,群峰纵列,峡谷纵横,地形起伏大,为云瀑形成提供地形条件,选项C正确;植被茂盛,种类繁多,与云瀑形成关系不大,选项D错误。‎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33-35题。‎ ‎33.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市场需求 ‎34.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5.下列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33.A 34.B 35.D ‎3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对。东部地区本来能源资源就没有优势,B错。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错。故选A。‎ ‎34.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ACD错误。故选B。‎ ‎35.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城市化发展,A 错。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少,环境压力减少,B错。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会使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人口迁移减少,C错。因为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对。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过程中关键要把握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这个知识点。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以钢铁工业为例,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的变化发展与世界钢铁业区位选择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经历了原料、燃料、市场对钢铁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影响;而且政策、环境保护等因素对钢铁工业乃至工业整体的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必然会使劳动力等各种成本上升,劳动力、地价等因素也在变化。‎ ‎ 滇越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建设难度极大。2003年,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下图示意滇越铁路分布。据此完成36-38题。 ‎ ‎36.人字桥路段火车的时速基本控制在20-30公里,被称为云南十八怪之一,即“火车没有汽车快”。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复杂 B.降水较多 C.沿途站点多 D.为观光设计 ‎37.滇越铁路沿线可见的景观是( )‎ A.小桥流水 B.山高谷深 C.土楼建筑 D.广袤平坦的田野 ‎38.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的原因可能是( )‎ ‎①路基破损,铁路老化 ②防止游客随意出境和偷渡 ‎③当地没有运输需求 ④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冲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6.A 37.B 38.D ‎36.A、滇越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穿越云贵高原,崎岖不平(或地势起伏大),火车爬坡能力不及汽车,因此出现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现象,A正确;‎ B、降水对铁路影响小,对公路影响较大,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字桥路段站点较少,C错误;‎ D、该路段景点较少,距离客源市场远,当地经济不发达,观光设计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A。‎ ‎37.A、滇越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小桥流水是我国江南丘陵一带的风光,A错误;B、山高谷深是我国西南横断山脉的主要特点,滇越铁路穿越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B正确;C、土楼建筑位于我国福建,C错误;D、广袤平坦的田野位于平原,滇越铁路穿越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D错误;故选B。‎ ‎38.滇越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路基破损,铁路老化,运行安全隐患大,①正确;滇越铁路不是出境和偷渡唯一途径,铁路老化,速度慢,不利于出境和偷渡,②错误;我国西南地区运输不便,铁路稀少,运输需求大,③错误;现代中国新修建了泛亚铁路,其东线从昆明—玉溪—蒙自—河口进入越南,对原来的老旧铁路形成冲击,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 ‎ 位于台湾省北部临海的桃园县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桃园居民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修建了埤塘系统(左图)。随着石门水库完工及桃园、石门大圳开凿,埤塘数量迅速减少。多处埤塘建成生态公园,供市民运动休憩,少数建成水面漂浮型的光电埤塘(右图),为周围居民提供用电。据此完成39-40题。‎ ‎39.埤塘系统中埤塘和蓄水池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 A.抵御海浪、保持水土 B.蓄水灌溉、拦沙滞洪 C.蓄水发电、养殖禽鱼 D.美化环境、蓄水发电 ‎40.埤塘的光电设施建成后,将( )‎ A.改善当地能源结构 B.影响居民运动休憩 C.提高蓄水滞洪功能 D.阻碍埤塘水面运输 ‎39.B 40.A ‎39.根据材料,埤塘系统中上方是林区、水渠,下方有稻田,考虑台湾岛屿地形坡度较陡,水流速度快,地表水易流失,埤塘系统可以拦水拦沙,减轻下游洪涝灾害,蓄水池拦沙滞洪,减少洪水对聚落及下游影响,埤塘蓄水灌溉,因此埤塘系统中埤塘和蓄水池的主要作用分别是蓄水灌溉、拦沙滞洪,B正确。埤塘系统位于稻田以上,海拔较高,对抵御海浪作用不大,A错误。蓄水池水量小,不足于蓄水发电,临近海洋,水产丰富,没必要在陆地养鱼,CD错误。故选B。‎ ‎40.埤塘的光电设施建成后,将增加当地能源供给,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改善当地能源结构,A正确。多处埤塘建成生态公园,供市民运动休憩,少数建成水面漂浮型的光电埤塘,不会 影响居民运动休憩,B错误。光电埤塘只是为了发电,是漂浮型的,没有提高蓄水滞洪功能,C错误。光电埤塘是数量少,是漂浮型的,不会阻碍埤塘水面运输,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引水工程(图甲);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图乙)。‎ 图甲 坎儿井示意图 图乙 都江堰平面图 材料二 近年来,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蓬蓬勃勃,“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 水资源是影响新疆经济活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试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1) 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两种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的。(4分)‎ ‎(3)试述新疆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时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8分)‎ ‎41.(1)①多属内流河,水量小; ‎ ‎②水量季节变化大; ‎ ‎③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 ‎ ‎④含沙量大; ‎ ‎⑤河流有结冰期; ‎ ‎⑥河流有断流现象。(8分)‎ ‎(2)①坎儿井采用地下暗渠输水,受季节、风沙影响较小,减少水分蒸发,流量稳定,提高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a.都江堰是合理利用地形坡度,确保常年自流灌溉; (4分)‎ b.科学分流,减轻水旱灾害。‎ ‎(3)自然原因: 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问题: 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8分)‎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利工程的作用,农业区位因素,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时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1)水文特征要从河流的流量、补给、汛期、结冰期及水流量的季节变化来分析。‎ ‎(2)不同地区的水利工程其作用有巨大的差异,按要求从当地自然特点来分析。‎ ‎(3)新疆农业生产番茄色红、质优受自然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的影响较大,此地区大力发展“红色产业”主要对生态的影响较大,主要与本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灌溉不合理,过度耕作,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