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地理(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地理(理)试题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高二地理(理)‎ 第I卷(选择题,共计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横空出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雄安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界线是模糊 B. 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 C. 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 D. 区域内发展方向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的,例如国界、省界等行政区边界,有的界线是模糊的,例如气候区、植被区等,雄安新区边界为行政区边界,界线是明确的。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相同,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但区域内发展方向不完全相同,不同地区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故C正确。‎ 下图为2016年四川、湖北、上海三省市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 上海、湖北、四川 B. 湖北、四川、上海 C. 上海、四川、湖北 D. 四川、湖北、上海 ‎3. 造成上海与四川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 自然资源分布的差异 B. 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C. 地理位置的差异 D. 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答案】2. A 3.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分析。(1)第三产业比重越大,区域经济越发达,根据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判定区域。(2)上海比四川对外开放程度高,注意材料中“社会原因”。‎ ‎【2题详解】‎ 第三产业比重越大,区域经济越发达,三地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上海,其次是湖北,四川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根据图中①②③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判定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上海、湖北、四川,选A。‎ ‎【3题详解】‎ 资源、位置属于自然原因,两地的劳动力都很丰富,但上海比四川经济发展水平高,从社会条件来看,上海比四川对外开放程度高是主要因素,选B。‎ 读“倒U型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图示发展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B. 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 ③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 ①-②-③阶段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 ‎5. 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可判断①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较小;②为工业化阶段,区域差异大;③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小。从图中可看出①③阶段区域差异小,②阶段区域差异大,①-②-③阶段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D正确。‎ ‎【5题详解】‎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即图中②阶段,所以选B。‎ 读我国四大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我国四个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B. 安徽省属东部地区 C. 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D. 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7. 关于四个地区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 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 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D. 将运输量大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最主要目的是 A. 解决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的问题 B. 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 C. 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D. 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答案】6. D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据图可知, 西部地区中,并非都是沿边省区,A错;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B错;东部地区与东部季风区相差甚远,C错;四个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D对。‎ ‎【7题详解】‎ 东部地区有资金和科技优势,中、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因此可以把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合,协调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发展,A对;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高,而中部地区劳动力也较为密集,且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东部地区在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适宜发展一些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运输量大的企业可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中西部地区适宜发展农牧业。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8题详解】‎ 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因此,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C对。解决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的问题,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目的,可排除。‎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 A 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 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 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 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10. 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 A. 耕地后备不足 B. 水资源浪费严重 C. 人均土地面积少 D. 缺水问题突出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a要素南北方差距最大,且南方远高于北方,从四种要素对比分析,南北方水资源差距最大,所以a要素为水资源;bd要素都是北方多于南方,分别为土地和耕地资源;c差距最小,南方略多于北方,为人口资源;所以选A项正确。‎ ‎【10题详解】‎ 从图中对比分析,北方耕地比重高,但水资源比重低,水、土资源搭配极不协调,所以缺水问题突出,D项正确。‎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左图)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 石油、天然气、煤炭 B. 天然气、石油、水电 C. 煤炭、石油、天然气 D. 煤炭、天然气、水电 ‎12. 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科技水平 B. 工资水平 C. 消费市场 D. 国家政策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①表示西电东送的北线,主要是把山西、陕西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②为西气东输工程,为天然气输送工程;③为西电东送的南通道,主要是开发珠江上游的水电送往珠三角地区,故D正确。‎ ‎【12题详解】‎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沿途依次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14个省区市.这一线路走向设计所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城市分布,即消费市场,最大限度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故C正确。工资水平、科技水平和国家政策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可排除。‎ ‎2014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国内)等与甲国达成收购该国拉斯邦巴斯铜矿(下图中阴影区)项目股权的合作开采协议,并将铜矿采掘业转移到甲国,在甲国从事合作发展铜矿开采业,产品除了满足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为甲国局部区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我国矿业企业首先选择甲国拉斯邦巴斯铜矿区进行合作开采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地理位置 B. 资源状况 C. 交通运输 D. 人口稠密 ‎14. 我国矿业企业在甲国发展铜矿采掘和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 A. 满足甲国需求,带动经济发展 B. 满足国内需求,拓展国际市场 C 依托甲国资金,提高采矿技术 D. 增加当地就业,缩小城乡差异 ‎15. 近年来,我国矿产采掘业转移至甲国对我国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 推动我国矿山机械工业发展 B. 增加我国就业压力 C. 扩大甲国的进出口贸易市场 D. 减轻甲国矿区环境问题 ‎【答案】13. C 14. B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中国矿业企业选择甲国进行合作,是由于甲国铜矿资源丰富的特点,而拉斯邦巴斯铜矿区有主要铁路线经过,交通便捷,较其他地区具有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所以首先选择拉斯邦巴斯铜矿区是由于这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据此分析选C。‎ ‎【14题详解】‎ 中国企业在甲国发展铜矿开采和产品加工,不是为了满足甲国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主要为了满足中国国内发展对铜矿的需求及开拓国际市场,获取经济效益,A错、B对。甲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条件差,C错。中国企业到该地布局,不是为了增进当地就业,D错。据此分析选B。‎ ‎【15题详解】‎ 中国矿产采掘业转移至甲国,扩大中国矿山机械的市场需求,对中国矿山机械工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故选A。‎ ‎【点睛】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 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度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题。‎ ‎16. 宁夏是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图中Q地区的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A. 土地沙化 B. 土壤次生盐碱化 C. 水土流失 D. 土地石漠化 ‎17. 与Q地比较,R地土地荒漠化的不同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过度开垦 D. 没有山脉对西北寒冷的风沙阻挡 ‎18. R地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B. 能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 C. 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 D. 方格定位,便于栽树整齐 ‎【答案】16. B 17. D 18. A ‎【解析】‎ 该题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6题详解】‎ 图中Q地位于宁夏平原,引黄河发展灌溉农业,被誉为塞外江南,因此Q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B正确。土地沙化主要在贺兰山以西地区,水土流失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石漠化主要指云贵高原的石灰岩分布地区的荒漠化现象,ACD不对。‎ ‎【17题详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河流下游断流和土地的次生盐碱化,R地不是农垦区和河流下游,因此荒漠化的原因不可能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垦,B、C错从图中看,R地在铁路线沿线地区受到北方沙漠的影响,没有大量的灌木等,因此过度樵采不是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A不对。比较两地区,Q地西侧有贺兰山阻挡沙漠入侵,R地西侧没有山脉阻挡,易受沙漠影响,故D对。‎ ‎【1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R地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A正确。‎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 B.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 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 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20. 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数量的变化 B. 耕地面积的变化 C. 放牧强度的变化 D. 气候的变化 ‎【答案】19. A 20. A ‎【解析】‎ 考点: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19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的人口密度约为40人/km2,而到了1980年则达到了近80人/km2,即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A对。耕地总面积番了一番多些,所以人均耕地面积有少量的增加,B错。荒漠化面积扩大了至少6倍,C错。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接近10倍,D错。‎ ‎【2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故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由于人口增长,对土地、粮食的需求增加,所以耕地面积的增大,放牧强度增加,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局地气候的变化,人口增长才是根本原因,B、C、D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10分)‎ ‎21.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           工程和               工程。‎ ‎(2)图中B2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                ;②                。‎ ‎(3)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 B.东线工程可调水量最大,耗能较少 C.中线工程工程难度最大,缓解长江河道淤积 D.西线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断流。‎ ‎(4)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答案】(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2)水量大落差大 ‎(3)A ‎(4)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增加就业;破坏生态环境。东部:有效缓解能源供应紧张情况;促进了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调配问题。‎ ‎【详解】(1)根据图示的能源调配线路分布可判断A是西气东输,B是西电东送。‎ ‎(2)水能资源丰富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和地形落差分析。B2‎ 地处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流量大。‎ ‎(3)南水北调工程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A对;东线工程可调水量最大,黄河以南地势南低北高,需要梯级抽水北送,耗能多,B错。西线工程地势复杂,工程难度最大,C错。如果南方出现危机,必然影响到北方,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断流,D错。‎ ‎(4)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是提高了大量清洁能源,故利用缓解东部的能源短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减轻铁路的压力等;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是利于西部资源的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且利于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