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2021届新高考地理四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崇明县2021届新高考地理四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崇明县 2021 届新高考地理四月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潮州嵌瓷,俗称 “贴饶 ”或 “扣饶 ”,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 (下图) 。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 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 2011 年,嵌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 传统工艺一样,嵌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内陆地区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彩漆木雕相比,潮汕地区屋顶及墙体上更多采用嵌瓷做装饰的主要 原因是 A.嵌瓷技艺更为精湛 B.嵌瓷造型更为多样美观 C.碎瓷片废物利用成本更低 D.质地坚实抵御台风能力更强 2.嵌瓷装饰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①工艺技术人才流失 ②文化和审美观念变化 ③生产周期偏长 ④生产成本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地区中,嵌瓷建筑遗存较多的是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东南亚 【答案】 1.D 2.A 3.D 【解析】 【分析】 1.与内陆地区相比,位于广东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降雨量大,空气更为潮湿,木雕难以保存,且受到 台风的影响更大。 嵌瓷是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且互相镶嵌, 提高了抗侵蚀能力结构的稳定性。 D正确, ABC 错误。故选 D。 2.据文字材料,嵌瓷制作工序复杂,全靠手工制作,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少有手工艺人留在当地从事工 艺传承,①正确。由于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建筑的营造法式对传统建筑冲击较大,嵌瓷的市场需 求大幅降低,②正确。如果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生产成本都不会显著制约嵌瓷装饰的 发展,③④错误。 A 正确, BCD错误。故选 A。 3.广东多侨民“下南洋”到东南亚,与东南亚交往密切,会把广东的文化遗产带到东南亚,且东南亚的 自然环境与广东相似,因此东南亚嵌瓷建筑遗存较多。 D正确, ABC错误。故选 D。 【点睛】 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 “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远销海外,令世人瞩目。明代万历年间一些精 明的民间艺人,面对陶瓷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许多碎瓷片,特别是那些有釉彩与花卉图案的彩瓷片,慧眼独 具,变废为宝,开始创造性地利用它们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图案来装饰美化建筑。 2.范成大的《喜晴》中有这样一段诗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连雨” A.与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有关 B.易引发农田盐渍化 C.主要发生于我国江淮地区 D.主要发生时间为 7 月中旬 2.该区域 A.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耕地类型多为旱地 C.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小 D.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答案】 1.C 2.D 【解析】 1.“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中的 “连雨 ”是指梅雨天气,是初夏时由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现象,此 时亚洲低压已经形成,蒙古高压基本消失,排除 A。梅雨天气出现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不易引发农田 盐渍化,排除 B。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连绵阴雨天气,因此主要发生于我国江淮地区,选项 C 符合题意,梅雨天气主要发生在 6 月中旬至 7 月初,排除 D。故选 C。 2.根据上题判断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江淮地区。江淮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为主,排除 A。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地表水丰富,耕地类型多为水田,排除 B。江淮地区属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于春夏,其它季节相对较少,因此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排除 C。江淮地区降水较多,河流补给 以大气降水为主,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3. 2019 年 3 月 1 日,中国首个火星基地在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建成。柴达木盆地的烃源岩富含 有机质,可大量生成和排出油气。图 A 为红崖地区景观示意图,图 B 为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 沉积厚度等值线图 ( 单位:米 )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像火星的地方,与火星类似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①流水地貌为主 ②昼夜温差较大 ③大气主要成分 ④沙丘、砾石遍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甲—乙沿线的地形部位可能是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貌的判断和地貌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1.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貌以风力作用为主,火星为沙漠行星,地表无稳定的液体 水体,没有流水作用地貌,①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火星质量较小,周 围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差,昼夜温差大,②对;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大气成分以氮氧 为主,而火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③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多风力作用形成的沙丘、砾石,火星 昼夜温差大且干旱,地表沙丘、砾石遍布,④对,故选 D。 2.读右图,甲乙沿线烃源岩物质堆积厚度为:由甲到乙堆积厚度增大,且甲乙线的中间部位较两侧厚度 小。沉积物堆积地区为地势低洼区,地势越低洼的地区堆积厚度越大,地势越高处则堆积厚度越小。因此 可以推测, 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 由甲到乙地势由高到低, 且甲乙线中部地区地势较两侧高, 故甲乙沿线部位的地形为山脊, A 对;山谷地势中间低两侧高, B 错;鞍部地势为两侧高而另外两侧低, C 错;陡崖为一侧高另一侧低且地势极陡(等高线重叠) ,该处沉积物堆积等值线较稀疏,说明坡度较小, D 错。 【点睛】 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脊和山谷: (1)山脊:凸低为高,等高线海拔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如 A地, 等高线凸向海拔低的地方就表示此处是高地;山脊是分水岭,不会发育河流; (2)山谷:凸高为低,等高 线海拔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如 B 地,等高线凸向海拔高的地方就表示此处是低地;山谷是集水区域,河流 发育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河流方向,河水由高向低流。 4.下图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答案】 1.C 2.B 【解析】 1.读图可知,该国 20—55 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 不大, 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 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 因是产业结构;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 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 C项正确。 2.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 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 北美、 西欧经济发达, 老年人口比重会较高, 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比重并不高; 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故 B 项正确。 5. 张家口堡 ( 如下图 ) 始建于明朝,以 “武城 ”之誉而雄冠北疆。随着 “ 北方丝绸之路 ”—— 张 库大道 ( 张家口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库伦 ( 今乌兰巴托 )) 的日渐兴盛, 张家口堡逐渐成为欧亚内陆最重要 的商埠之一。目前该地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 “明清建筑博物馆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张家口堡建成初期的功能为 ( ) A.商业贸易 B.文化交流 C.军事防卫 D.交通枢纽 2.明清时期张家口互市上交易的商品主要是 ( ) A.马匹 B.煤炭 C.服装 D.水果 3.目前张家口堡应重点发展 ( ) A.工矿业 B.金融服务业 C.运输业 D.旅游业 【答案】 1.C 2.A 3.D 【解析】 【分析】 1.结合图中信息,张家口堡位于长城关隘,地形上该地位于山口,东西两侧地势险峻,修筑长城之后驻 兵把守,是当时屯兵之地,所以张家口堡建成初期的功能为军事防卫。故选 C。 2.主要考虑张家口沟通地区的农商产品的差异,来自以南地区的有茶叶、丝绸、陶瓷、水稻等,来自以 北的有马匹、盐、畜产品等;那时煤炭不是主要的交易商品;服装上南北差异大,流通量很小;水果不耐 储存,易腐烂变质。故选 A。 3.目前张家口堡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随着冬奥会的召开,在今后一段 时间内旅游业应为重点发展方向。故选 D。 6. 2019 年 5 月初,合肥市( 31° 49’N,117° 13'E) 经历了一次气温骤升骤降过程,市民戏称 “春如四季 ” 。下图示意 2019 年 5 月 2— 6 日合肥市天气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月 4-6 日,合肥市经历的天气过程是因为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台风过境 D.副高控制 2.合肥市“春如四季”的原因是春季 ①我国南北温差大 ②我国南北气压梯度大 ③大气运动速度慢 ④冬季风和夏季风转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B 2.B 【解析】 1.5 月 4-6 日,合肥市气温下降,由晴天变为多云,昼夜温差变小。暖锋过境气温上升, A错误;冷锋过 境气温下降, B正确;台风过境会带来狂风暴雨, C错误;副高控制会出现晴天,昼夜温差变大, D错误。 故选 B。 2.时冷时热、时晴时雨是合肥春季气候的特色。合肥处于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春秋季节南北气流在 这里相互交汇,冷暖空气时常“打架”,使得天气变化无常。合肥市“春如四季”的原因是春季我国南北 温差大、南北气压梯度大风力大、冬季风和夏季风转换频繁,①②④正确;大气运动速度快,升温快、降 温快,③错误。 B 正确, A、C、D错误。故选 B。 7.洞里萨河是世界少有的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洞里萨河 A. 6-9 月注入湄公河 B.流入洞里萨湖时盛行东北风 C.该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流向变化可缓解下游的洪涝灾害 2.洞里萨湖平原 A.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 C.农业渔业具有明显季节性 D.水利工程量小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东南亚区域地理自然特征,季风水田农业特征。 1.图示地区为东南亚,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每年在 6~9 月份的雨季里,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 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 11 月~次年 4 月,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低于洞里 萨湖水位,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 A 错。流入洞里萨湖为夏季,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应盛行西南风, B 错。 图示地势颜色单一,说明洞里萨河地势起伏不大, C错。湄公河洪水期是河水补给洞里萨,有利于洪峰分 流,缓解下游的洪涝灾害, D 对。故选 D。 2.洞里萨湖平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水稻种植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A 错;平原地区无滑坡、泥 石流, B 错;洞里萨湖平原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有利于农业渔业发展,具 有明显季节性, C对;洞里萨湖平原属于水稻种植业,水源灌溉需求量大,所以洞里萨湖平原水利工程量 大, D 错。 8.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新月形沙丘 B.河口三角洲 C.河流的凹岸 D.雅丹地貌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河 口三角洲属于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河流弯道处,由于弯道环 流的作用,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据此判断 ABD 错误, C 正确,故选 C。 9.美国科学家宣布,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 2019 年 5 月再创新高,达到数百万年来最高水平。二氧 化碳浓度增高,将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 ) A.塔克拉玛干沙漠将变得更加干旱 B.东南沿海台风势力将增强 C.东北地区将不能种植水稻 D.台湾海峡将变宽 【答案】 C 【解析】 【详解】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引发温室效应,加速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区域降水出现异常,塔克拉玛干 沙漠可能变得更加干旱, A 可能发生, A 错误。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东南沿海台风势力将增强, B 可能发生, B 错误。全球变暖,气温上升,东北地区气温升高将更有利于种植水稻, C 不可能发生, C 正 确。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台湾海峡将变宽, D 可能发生, D 错误。故选 C。 【点睛】 全球变暖,会使低纬度地区的农作物向高纬度地区扩大。 1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表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①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 1.B 2.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西风带分布在纬度 30°到 60°之间, 北半球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 ②正确, ①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 ③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但风向为东南风是错的,应该是西南风,④为南半球的西北风,所以 B 正确。 2.图①中的气压带在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选项 B 正确。 11.下图是东京市 1975-2015 年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75-2000 年,东京人口净流出,最主要是因为( ) A.通勤成本高 B.环境污染严重 C.住房条件差 D.经济发展缓慢 2.1975-2005 年,东京城市化进程处于( ) A.中心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3.2000 年以来,东京人口回流是由于( ) A.生活成本下降 B.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C.基础设施完善 D.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答案】 1.D 2.B 3.D 【解析】 1.1975 年-2000 年该时期日本工业化接近尾声,东京经济转向低速发展,人们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 人口外迁,出现净流出现象,故 D 正确;东京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通勤成本低,故 A 错误;东京人口 稠密,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促进了人口的外迁,但不是其主要原因,故 BC 错误,所以该题选 D。 2.根据材料 1975 年-2000 年东京人口净流出,城市人口减少,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下降,应为逆城市化, 故 B 正确;中心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以及再城市化都会促进人口迁往城区,从而城市净迁入人口增多,故 ACD 错误,所以该题选 B。 3.2000 年以来,东京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人口回流,出现再城市化 现象,故 D 正确; 2000 年以来,东京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升高,生活成本上升,故 A 错误;城市生态环境 的改善是促进人口回流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 B 错误;东京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建设较为 完善,故 C 错误,所以该题选 D。 【点睛】 郊区化是郊区城市化或城市郊区化的简称; 逆城市化与城市化是两个相反方向的人口及产业迁移过程; 再城市化相对于第一次城市化,是二次城市化;逆城市化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设 施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扩散。郊区化使城市范围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 12.花溪区高坡乡平均海拔达 1500m,年平均气温 12.5 — 14° C, 所产红米色泽红润、营养丰富,是远近闻 名的桌上佳品。下图示意高坡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9 年 1 月 1 日 7:42 ,花溪区高坡乡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该日,要拍摄高坡日落景观,宜在 A. 16:18 左右 B.17:24 左右 C.18:12 左右 D.19:42 分左右 2.高坡乡红米单产低,但种植面积却在增加,其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 B.返乡劳动力增多 C.昼夜温差大 D.市场需求量增加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由于地球的自转, 经度相差 1o,地方时相差约 4 分钟, 且较东的地点时刻较早。 所以当北京时间 (120oE 的地方时 )7:42 高坡日出时,位于 106.8oE的高坡的地方时为 6:50 左右,由于日出到正午的时间与正午到 日落的时间相等 (或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 昼长 ),所以高坡日落时,高坡的地方时为 17:10 左右,北京时 间大约为 18:02,故 C 选项正确。故选 C。 2.市场需求量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高坡红米虽然单产低,但市场需求量大,高坡红米供不应求, 价格较高,所以会促使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故 D 选项正确。水热条件好,会使红米单产较高,故 A 选项 错误。返乡劳动力增多,不一定会增加红米种植面积,故 B 选项错误。昼夜温差大,会使红米品质较好, 与种植面积扩大无关,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 13.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全长 41.4 公里,途经北京市丰台区和大兴区,于 2019 年 9 月底 随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同步开通运营。读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1.新机场线修建时采用“隧道十高架”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美化城市景观 C.减少占用耕地资源 D.防御地质灾害 2.新机场线建成后,将 A.增加北京的服务种类 B.提升北京城市服务功能 C.提升北京的城市等级 D.重塑北京的城市形态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1.现在很多城市交通拥堵,不得不增加新的交通线,但城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昂贵,因此为了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选择隧道 +高架的方式。故选 A。 2.新机场线建成后,因为北京处于最高城市等级,所以不可能提升北京的城市等级, C错。北京早已经 建成机场线,新机场线建成后,只能使交通更加快捷,没有增加北京的服务种类,但能完善北京城市服务 功能,所以 B 对、 A 错。增加一条机场线,不会重塑北京的城市形态,所以 D 错。故选 B。 14.下图为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时, 日、地、 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这一天农历的日期是 A.满月前的几天 B.满月后的几天 C.新月前的几天 D.新月后的几天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月相的判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详解】 结合材料中太阳、 月球、 地球三者的关系并结合月相变化规律图 (下图) 进行判断, 月球即将旋转至太阳、 地球的中间即将迎来新月,因此此时的月相为新月前的几天,而新月是一种天文现象,是指在农历的每月 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 不见月球的情况。据此判断, C正确,故选 C。 15.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该流域出口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某科研团队在安徽黄山 地区某流域进行了等流时线测定,将测定结果绘制径流等流时线图(下图) 。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流域内 6 小时和 9 小时等流时线重合处的地貌是 A.河谷 B.山脊 C.陡崖 D.鞍部 2.调查发现甲地植被长势明显不如乙地,可能是因为甲地 A.降水稀少 B.光照不足 C.土层较薄 D.气温太低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1.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该流域出口所用时间相等的连线。 等流时线数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降 雨地点的水流距流域出口的路途长短和所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小。 流域内 6 小时和 9 小时等流时线在图 中重合,说明了此处的降雨,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流域出口,有的距离短,有的距离长。从图中也看出, 等流时线重合处的左右两侧甲、乙附近发育了多条河流。因此说明此处的地貌是山脊。山脊是分水岭,降 雨汇集的水流在山脊处分流,分别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流域出口。故答案选 B。 2.甲、乙两地所处黄山地区的某个流域,相距较近,气候差异较小,而且甲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 更丰富,所以选项 A、D 都错。甲乙分别位于图中山脉的东西两侧,光照差异小,选项 B 错。所以图示甲 地植被长势不如乙地可能是土层较薄,土壤肥力差。故答案选 C。 16. 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 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 途径。下图是为二氧化碳减排而推行的能源替代方案,箭头代表替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农业生产方式 , 最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季风水田农业 B.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C.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2.等量的能源转换过程中 , 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最好的能源替代方案是 A.① B.② C.④ D.⑤ 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所促进的能源替代方案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②③方案能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是因 A.产生灰渣 B.产生酸性气体 C.发热量较低为煤炭使用过程中 D.运输量较大 【答案】 1.C 2.D 3.B 4.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球变暖为背景,考查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低碳生活的具体措施。 1.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因为生产生活使用大量化石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和森林的破坏, 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季风水田农业、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和潘帕斯草原的大牧 场放牧业都未大面积破坏森林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增多影响不大,故 A、B、D 错误;亚马孙平原的迁移 农业,是毁林开荒式的粗放农业,大量破坏森林植被,可使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故 C 正确。 2.化石燃料使用后的碳排放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是清洁能源,故由风能替代煤 炭资源,是替代方案中效果最好的。故选 D。 3.西气东输工程,是将我国西部的天然气输往东部地区,是用天然气替代原有能源,应选择被天然气替 代的①③,故 B 正确。 4.方案②和③是用天然气和石油替代煤炭,使用煤炭产生灰渣和酸性气体都与排放二氧化碳量无关,故 A、B 错误;石油、天然气也需要运输,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不大,故 D 错误;由于煤炭的不充分燃烧, 发热量低,提供相同的能量,消耗煤炭量大于石油和天然气,故排放的二氧化碳多,故 C 正确。 17.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有“彩虹之国”的美誉,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读图完成 下面小题。 1.与西岸相比,该国大陆东岸年降水的多少及原因是( ) A.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寒流减湿 B.多;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 C.多;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 D.少;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寒流减湿 2.该国南部的好望角因风浪较大,被称作“好望不好过”,其风浪最大的月份( ) A. 1 月 B.4 月 C.11 月 D.7 月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读图中年降水量线可知,西岸年降水量在 250mm 左右,而东岸年降水量大于 500mm ,因此与西岸相 比,该国大陆东岸年降水量较多,排除 A、D;根据该国纬度变化方向判断,当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低 纬度地区盛行东南信风,该国东岸为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海岸和迎风坡,降水较多,图中显示,该 国大陆东岸有暖流流经,具有明显增湿作用,导致降水较多,排除 B,C符合题意。故选 C。 2.该国南部的好望角因风浪较大,被称作“好望不好过”。读图可知,好望角位于 30°~40°S之间,应为 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1 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好 望角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水平风力较小,此时风浪最小, A 不符合题意; 7 月太阳直 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好望角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大,此时风浪最大, D 符合题意; 4 月和 11 月为过渡季节,西风的强度相对较小,风浪较小, B、C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8.崇明区目前使用 " 智慧农业大脑 " 系统,可动态展示全区 1400 多台农机。一旦哪个乡镇的作业农机数 量紧缺,马上就能从其余盈余乡镇进行动态调配。 " 智慧农业大脑”主要是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系统 【答案】 B 【解析】 【详解】 从崇明区目前使用 " 智慧农业大脑 " 系统,可动态展示全区 1400 多台农机,一旦哪个乡镇的作业农机数量 紧缺,马上就能从其余盈余乡镇进行动态调配分析,该系统是把每台农机的位置信息进行了存储和分析, 是一种地理信息的存储、记忆、分析的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 B 正确。故选 B。 【点睛】 虽然每一台农机的位置信息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的, 但 " 智慧农业大脑 " 系统是将这些信息进行了综合 记忆和分析,所以不是定位系统。 19. 1986—2016 年,中国城镇化率从 24.52%快速上升到 57.35%,是对世界城镇化率贡献最大的 国家。在当今,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成为普遍共识,发展目标也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逐步实现 从“人口城镇化 ”到 “人的城镇化 ”的转变。下图为 1986—2016 年中国与美国对世界城镇化率的分时段 贡献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中国对世界城镇化的贡献率 A. 1986—2016 年整体上升 B.1990— 1995 年达到最大 C.自 2005 年开始下降 D.在 1986 年之前为零 2.在图示时段内,和中国相比,美国 A.城镇化人口多 B.城镇化水平低 C.城镇化速度慢 D.城镇化动力强 3.注重“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国今后应 A.发展地方特色城镇 B.规划统一模式发展 C.加快农民入城转化 D.大力建设公共设施 【答案】 1.B 2.C 3.A 【解析】 【分析】 1.据图可知中国对世界城镇化的贡献率, 在 1986— 2016 年期间是先增加后降低, 故 A 错,在 1990—1995 年达到最大值,且之后开始下降,故 B 正确, C错,在 1986 年之前贡献率大约是 40%左右,故 D错。故选 B。 2.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在图示时段内中国的城市化贡献率大于美国,且 人口基数大也远大于美国,故美国的城市化人口总数少于中国,故 AB错, C正确,美国已经进入逆城市 化阶段,图中美国对世界城镇化的贡献率一直在 0 左右徘徊,说明城镇化的动力不足,故 D错。故选 C。 3.“人口城镇化”其实质是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不仅要让农民进城实现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要 实现身份的转换,实现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系列由乡村到城市的重大转变,为缩小城镇与乡 村的经济差距,降低人口迁移率,中国应发展地方特色城镇,发展特有经济模式,而不应统一模式发展, 故 A 正确, B错,如果加快农民入城转化,只会给城市带来负担,产生严重的城市化问题,故 C错,大力 建设公共设施会增加城市的经济负担,破环城市生态环境,故 D错。故选 A。 20. 材料一 :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 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 雪覆盖变化率大于 0 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 在高寒地带, 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 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 : 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拔 5300m以上,夏季积雪覆盖面积增加 B.海拔 5300m以上的地区,夏季多地形雨,降雪量较大 C.夏季的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冬季 D.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易携带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 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约 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小 B.高海拔地区地势陡峻,积雪难以留存 C.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积雪的升华量大 D.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至别处 3.与春季相比,该山地海拔约 1200m以下夏季积雪覆盖面积不变,其原因是 A.积雪春夏季消融情况相似 B.200m以下,温度高,无积雪留存 C.积雪已在春季消融殆尽 D.夏季融化的雪量和降水补充的雪量相当 【答案】 1.C 2.B 3.C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以及读图可知,海拔 5300m以上的地区,夏季多地形雨,降雪量较大,积雪覆盖面积增 加,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易携带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 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冬季 积雪覆盖变化率曲线变化比夏季更大, 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C 2.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小,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且风速越大,积雪 的升华量越大,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至别处,积雪覆盖面积下降, A、C、 D对。海拔不变,地势状况不变,对积雪覆盖率影响不变。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3.海拔 1200m以下的地区,气温较高,积雪己在春季消融殆尽,故夏季积雪覆盖面积不变, C对。据材 料可知,该地位于中纬度,中纬度地区 1200m以下,冬季有积雪存在, B 错。 1200m以下的地区,地形抬 升不够,降水少, D错。 故选 C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底盐池是近些年海洋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 分布在世界多处埋有盐层的海域, 目前人类已探明的 海底盐池主要分布在红海、地中海、墨西哥湾、黑海、南极大陆架。盐池池面与普通海水之间有着清晰可 见的分界。数不清的贝类与鱼虾在波光粼粼的盐池周围生活,但一旦生物进入盐池内就会死亡。研究人员 还从盐池中采集了可以适应池中环境的生物样本, 分析之后认为这类生物可能会在太阳系中某一行星上生 存,甚至可能在太阳系之外也会存在。 (1)结合材料,分析海底盐池的形成条件。 (2)简析池面与普通海水之间有明显分界的原因。 (3)推测生物一旦进入这个海底盐池就会死亡的原因。 (4)“海底盐池”会受到哪些领域专家的关注,并简述对“海底盐池”开展科考的现实意 【答案】 (1)海底有低洼地带或海底盆地;海洋盆地深部必须赋存有盐岩层或高矿化度盐水;供盐岩层或 高矿化度盐水渗漏的流体通道,如海底地层断裂产生的缝隙;有足够大的内部压力。 (2)盐池水密度比正常海水高,明显的密度差导致海水分层的形成;海洋底部水流相对稳定,盐池与正 常海水之间就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面。 (3)盐池水高盐、缺氧、可能有毒。 (4)会受到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的关注;意义:促进人类对深海生态环境的了解; 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促进海洋化学和生物研究;促进地外生命的研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和图分析可知,海底盐池的形成是因为海底深部存在有盐岩层,提供盐分,同时据图分析可 知,海底深部发育超压流体,有足够大的内部压力,盐池水密度大,易沉于洼地,形成盐池。 (2)据材料可知,盐池水密度比正常海水更高,因此明显的密度差导致海水分层的形成;同时因海洋底 部水流相对稳定,盐池与正常海水之间就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面。 (3)生物一旦进入这个海底盐池就会死亡,说明海水盐池的生存环境不适合一般的动物生存。原因主要 是去盐度高,与普通海水不同。 (4)“海底盐池”因其特殊的位置、特殊的生存环境等会受到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 的关注。对“海底盐池”的研究,意义应从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海洋生态环境认识、以及探索地外文明等 方面有重要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3 月初的秋冬季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出现 23 次区域重污染过程,目前 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对精细化、定量化分析表明,每次污染过程都可以解 释为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政府和个人层面说出减轻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答案】政府:设置跨区机构,增强区域协调;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治理能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 利用率,调整京津冀能源结构;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整体规划城市布局,充分做好绿化工作(在居民 区和道路两侧及工业园区和城市之间做好绿化工作) ;政府严格执法监管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环保意 识(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成覆盖乡镇街道的粗颗粒物监测网络。个人:平时尽量少开车,多 绿色出行;选择绿色消费;减少烟花爆竹燃放;使用无烟烧烤炉具;不要露天焚烧秸秆、落叶、垃圾等。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每次污染过程都可以解释为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说明污染 物主要来自本地,本地重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同时,包括建筑工地 扬尘,汽车尾气排放。要减轻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政府必须建立法律法规,严格管控污染排放;加大科 技投入,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严格控制汽车 尾气排放, 整体规划城市布局, 充分做好绿化工作; 政府严格执法监管做好宣传工作, 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个人要平时尽量少开车,多绿色出行;选择绿色消费;减少烟花爆竹燃放;使用无烟烧烤炉具;不要露天 焚烧秸秆、落叶、垃圾等。 23.(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若尔盖湿地草原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是我国红军长征经过的 “草地 ”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当 地采取大面积耕翻草地种植粮食和牧草的措施, 破坏了草原原生植被和土壤腐殖质层。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牧民不断增加牲畜数量。 为提高载畜量和草场利用率, 人为的开沟放水已导致大面积沼泽草地脱水而板结 硬化。加上当地能源紧缺,泥炭作为燃料被大量使用,国内一些化肥厂以泥炭为原料生产复合肥,近年来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 分析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答案】原因:自然原因:高寒环境,气候恶劣,多风少雨,生态系统脆弱;人为原因:超载放牧、滥垦 滥伐、 开采泥炭等。 保护措施: 设立自然保护区; 退牧还湿; 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 加强管制力度。 【解析】 【分析】 湿地退化的原因和湿地的保护措施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详解】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在于高寒的环境,生态系统脆弱,植被难以恢复。 人为原因主要在于超载放牧、 挖沟排水、 滥垦滥伐、 开采泥炭等。 保护措施主要针对生态退化的原因入手, 主要有设立自然保护区,退牧还湿,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管制力度,发展生态产业等。 【点睛】 1、湿地退化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主要从高寒气候生态脆弱和生产率低、植被破坏难 以恢复两方面考虑;人为原因则从过度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方面考虑。 2、保护措施从设立保护区、退牧还湿、制定相关法规、加强监管、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治理与开发同步、 发展生态产业、实现湿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考虑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位于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是一片几乎完全封闭的湖泊。湖面海拔 2073 米,水质分外纯 净,浅底细沙粒粒可见。高峻的地势,奇寒的气候,年平均水温只有 5℃ ,一年中有 5 个月被坚冰封冻。 近年来,赛里木湖面呈扩大趋势,水体淡化明显,湖泊处于逆向演化阶段。如图为赛里木湖区域示意图。 (1)分析赛里木湖水质分外纯净的原因。 (2)推测近年来赛里木湖面扩大,水体淡化明显的原因。 (3)针对赛里木湖逆向演化的现状,提出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质洁净;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少;人烟稀少,人类活 动少,人为污染小。 (2)位于天山西段,来自大西洋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近年来山地降水增多;全球变暖, 附近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大;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湖水蒸发较弱;湖泊补给量大于支出,导致赛里木湖面 积逐渐扩大,同时含盐量下降。 (3)建立赛里木湖管理委员会,对湖区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发展淡水养殖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展 环湖观光旅游业;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当地湿地环境;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以赛里木湖区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解题的关键是 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 (1)水质纯净的原因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该湖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其水质本身洁净。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伊利河谷西风迎风侧,降水丰富,有一定植被覆盖,水土流失或河流含沙量较小,水质 洁净,同时该地人口少,人为污染少。 (2)近年来赛里木湖面扩大,水体淡化明显的原因从湖水收入和支出、水源补给等角度进行解答。从材 料“近年来,赛里木湖面呈扩大趋势,水体淡化明显”可知,导致湖泊逆向演化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量的 增多,导致湖水收入大于支出,而导致补给增多的原因一是冰雪融水增多,二是大气降水增多,支出少的 原因则是气温低,蒸发弱。 (3)针对赛里木湖逆向演化的现状,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展开解答。根 据所学知识,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即经济、 社会、 生态三个方面, 经济即发展生产, 从农业、 工业和第三产业等角度出发,提高收益;由于处在生态脆弱地区,需要进行保护,且要统筹开发,故从统 筹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角度采取措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