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第2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1 - 第 2 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森林的开 发和保护 2019·天津卷,13(3) 2018·海南卷,21 2016·全国Ⅱ卷,37 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森林开发过程中产生的 生态问题原因、危害及措施。 2.湿地的开 发和保护 2018· 全 国 Ⅰ 卷,37(1)(2)(3)(4) 2015·天津卷,8~9 2015·安徽卷,35 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湿地的形成、开发过程 中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了解分布和价值 理 解 概 念 1.森林的分布 2.森林的价值 (1)森林的作用 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 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 ①“地球之肺” [状元笔记] 1.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 的原因 (1)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宽广,是世界最 大的平原(面积大)。 (2)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全年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高 温多雨。 (3)亚马孙河流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 山地、东面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 南海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于内陆,受 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4)南美洲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亚 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 2.森林的生态效益 - 2 - ②“绿色水库” ③“基因宝库” (1)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2)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 固沙等。 分析现状及影响 脆 弱 性 及 开 发 现 状 1.森林的现状及破坏后的后果 (1)森林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 已被破坏殆尽。 (2)森林破坏的后果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 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 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 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 3.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及影响 - 3 - 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探究开发和保护 两种前 途 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 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 考点一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2019·天津卷,13 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如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 思路点拨: 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小。 - 4 - 1.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 生态功能 湿润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防止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2.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教师备用】(2019·河南联考)读“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1)~(3)题: (1)目前热带迁移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是( ) A.美国中部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巴西亚马孙平原 D.非洲东非高原 (2)关于图中 a→d 土壤肥力变化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原因是植被被焚烧,养分回归到土壤中 B.b→c,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焚烧,枯枝落叶减少 - 5 - C.c→d,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变化不大,原因是弃耕土地的植被处于恢复期 D.d 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3)热带雨林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节全球水平衡 B.增加当地降水 C.减小地下径流量 D.促进全球水循环 解析:(1)C (2)C (3)C 第(1)题,热带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 林地区,美国中部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温带 大陆性气候,巴西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非洲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C 项正确。第(2) 题,a→b,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原因是植被日渐茂密,枯枝落叶增加,A 项错误;b→c,土壤肥力不 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砍伐、焚烧,而农作物种植使土壤养分不断吸收又得不到补充,B 项错 误;c→d,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原因是弃耕土地的植被处于恢复期,枯枝落叶仍较少,C 项正 确;d 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慢慢上升,D 项错误。第(3)题,全球热带雨林面积大,植被 茂密,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等功能强,能够调节全球水平衡和促进全球水循环,A、D 项说法 正确;森林有利于增加水分的吸收,使蒸发量加大,从而增加降水,B 项说法正确;森林有利于增 加下渗,从而增大地下径流量,C 项说法错误;故 C 项符合题意。 (2019·浙江嘉兴测试)为了提倡低碳生活,某公司推出了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用户 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大电子设备中 的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就在某个实际地点种下实体树。据此回答(1)~(2)题: (1)“蚂蚁森林”公益行动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全球变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 ( ) A.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保持水土 解析:(1)B (2)C 第(1)题,根据材料,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 计算为虚拟的“能量”。“蚂蚁森林”公益行动的目的是减少碳排放,扩大森林面积,因此针 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B 项正确。第(2)题,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 植五千多万棵树,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 项正 确。 - 6 - 考点二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2018·全国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 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 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 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 7 -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 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 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1.湿地的主要功能 功能 美称 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资源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质,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生物乐园 2.沼泽湿地的成因 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 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 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 畅。 3.湿地的保护措施 - 8 -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还湿。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4.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1.(2019·浙江创新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被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所获得的满 足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益。下图为某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内环为 2000 年,外环为 2016 年)。读图,回答(1)~(2)题: (1)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价值最大的是( ) A.气体调节 B.土壤更新 C.生物多样性 D.废物处理 (2)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水田面积增大 B.湖泊面积减少 C.草地面积减少 D.建设用地减少 - 9 - 解析:(1)D (2)B 第(1)题,读图可知,废物处理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价值最大,D 项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食品生产和娱乐文化的价值增大,应是建设用 地面积增加使得湖泊面积减小,B 项正确。 【教师备用】(2019·广东江门一模)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据此 回答(1)~(3)题: (1)若尔盖高寒沼泽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湖泊退化后, 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积累。近代,部分沼泽已趋于疏干,其原因有( ) ①构造运动 ②气候变化 ③人为改造 ④黄河凌汛 ⑤融雪减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2)若尔盖湿地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其形成并不是( ) A.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海拔较高,蒸发量小 C.植被缺乏,涵养水源能力低 D.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3)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牛轭湖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 B.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平原地区 C.牛轭湖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大 D.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 解析:(1)A (2)C (3)C 第(1)题,若尔盖沼泽位于黄河的上游地区,主要为溯源侵蚀和下切 侵蚀,河床加深,地下水位下降,沼泽水量减少,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快,水量减 少,②正确;人类引水导致水量减少,③正确。该处凌汛不严重,降雪量没有明显减少,④⑤错误, - 10 - 故 A 项正确。第(2)题,若尔盖沼泽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位于东部季风区;海拔在 3 000m 以上, 海拔较高,蒸发量小;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故 C 项符合题意。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第(3)题,牛轭湖是由于平坦地区河道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曲流的自 然裁弯取直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的湖泊,多分布在河流的侵蚀岸,即河流的凹岸边,A、B、D 项叙 述正确。牛轭湖与河流相通,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大,故 C 项符合题意。 我国常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合模板 (2018·浙江 11 月选考)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如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用水 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 ④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1 - 答案:(1)B (2)D 我国常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合建模 问题 代表 地区 成因 具体措施 水土 流失 黄土 高原 (1)自然原因:①过渡地区,生态 环境脆弱;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 暴雨;③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 发育;④沟谷纵横,地形坡度大。 (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耕作制 度、修路、开矿等;②植被破坏 ①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 建基本农田,引水灌溉; ②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③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 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东南 丘陵 (1) 自 然 原 因 :① 夏 季 降 水 集 中;②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 薄。 (2)人为原因:①陡坡开垦;②能 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 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 推广生活用能;③改坡为梯田;④植树 造林 续表 问 题 代表 地区 成因 具体措施 土 地 西北 地区 (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 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且风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良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 节水农业;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 - 12 - 荒 漠 化 力强;②地表径流少,流水作 用微弱;③植被稀疏,地面缺 少植被保护;④土质疏松,沙 质沉积物深厚。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 过度开垦;③过度放牧;④水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不合理 的开矿、交通建设 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如退 耕还林、退耕还牧;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 农牧区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 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 石 漠 化 云贵 高原 (1)自然原因:①岩溶地区丰 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 土慢的特点;②山高坡陡,气 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 (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不合 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开垦;乱 砍滥伐;乱放牧 ①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人们生 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②调整石漠化地区能 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 能源性消耗 土 壤 次 生 盐 渍 化 华北 地区 (1)自然原因:①地势低洼;② 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③ 土壤呈碱性。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有灌有排;④采取喷 灌、滴灌技术等;⑤生物措施 湿 地 萎 缩 洞庭 湖、 三 江平 原 (1)自然原因:①泥沙淤积;② 全球变暖。 (2)人为原因:①土壤侵蚀,导 致泥 沙大 量沉积 ;②围湖 造 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③环 境 污 染 , 导 致 水 体 富 营 养 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 ①上游山区退耕还林、还草;②中游退耕还湖;③ 防治水污染;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 地的意识 - 13 - 导致水量减少 森 林 破 坏 东 北、 西 南、 华南 ①重采轻育,采伐量超过生长 量;②森林火灾;③乱砍滥伐 和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①应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 定采伐量,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③加强自然保护 区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恐怖”胶林面积。 西双版纳位于 100°16'E~101°50'E 和 21°10'N~22°24'N 之间,是全国少数几个适宜橡胶种 植的地方之一。全州植胶总面积从 1988 年的 7.7 万公顷增加到 41 万公顷,使云南省一举超越 海南成为全国橡胶产量最大的省份。虽然这个数字还有人认为太保守,但是当地人都用“恐 怖”这个词汇来描述西双版纳的胶林面积,胶林左右着当地人们的生活。 材料二 橡胶林——绿色沙漠。 橡胶树在 20~30℃才能正常生长和产胶,5℃以下即受冻害,并且橡胶枝较脆弱,橡胶树采割期 为 25~30 年,有淡旺季之分。每年 2~4 月、8~10 月为淡季,每年 5~7 月、11 月到次年 1 月为旺 季,胶林具有独占性。橡胶种植过程: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 生长的植物(往往使用光谱性除草剂)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 5~6 年后开割橡胶。为了保证橡 胶林的产量,需要控制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尽量扩大间距。 材料三 西双版纳气候资料柱状图。 (1)结合材料三说出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最高气温出现在 5 月份的主要 原因。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发展橡胶种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结合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橡胶林前后气候的变化。 - 14 - 解题思路:第(1)题,西双版纳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 和降水特点应从总体趋势和季节变化特点来分析。每年 5 月气温高的原因应从太阳高度角和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等方面来作答。第(2)题,大面积发展橡胶种植势必造成森林被砍 伐,(橡胶林的幼苗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径流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易发生干旱 和洪涝灾害;热带季雨林被毁,野生动植物遭到破坏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脆弱;气 温上升,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气候较以前干旱;使用除草剂,污染土壤和水源。第(3)题,大面 积种植橡胶林前后,其原始热带雨林被橡胶林所取代,种植前:原始雨林覆盖,雨林高大茂密, 生物资源繁盛,大气环境稳定,蒸腾旺盛,空气湿度大,多浓雾,气候湿润。种植后:橡胶林替代 了原始雨林,树种单一稀疏,不利于雾的形成,太阳直射地面,水分蒸发旺盛,气候变得干旱,温 差变大。 答案:(1)气温: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20℃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 5 月。降水:年降水 1 000 毫米以上,全年降水分配不均,明显地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 6~10 月为雨季;11 月至次年 5 月为旱季)。 主要原因:5 月,太阳高度角大,降水较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2)①森林被砍伐,(橡胶林的幼苗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②地表径流增大,地下水位 下降,易发生旱涝灾害。③热带季雨林被毁,野生动植物锐减,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 脆弱(橡胶林独占性导致物种单一)。④气温上升,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气候较以前干旱(土 壤温度升高,蒸发变强,土壤变干,地下水水位下降)。⑤使用除草剂,污染土壤和水源。 (3)种植前:原有森林覆盖,雨林长得高大茂盛,有不同群落不同层次,大气环流稳定,蒸腾旺盛, 空气湿度大,多浓雾,气候湿润。种植后:橡胶林替代了原有森林,树种单一稀疏,不利于雾的形 成,没有雾罩着,太阳直接照射地面,水分蒸发旺盛,气候变得干旱,气温年较差变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