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

高二文科地理期末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 ‎1. 图中四地位于赤道地区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若图中丙地位于南半球,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地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 丁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C. 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只有一次最大值 D. 丙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甲地 ‎3. 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丁地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当甲地日出时,丁地的地方时是( )‎ A. 4时40分 B. 16时40分 C. 8时40分 D. 22时40分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全球只有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全年平分,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夜长是12小时,即昼夜平分,选A。其余都没有出现昼夜平分,可排除。‎ ‎【2题详解】‎ 丙地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乙地昼长是24小时,说明乙地出现极昼,全天没有日落,A错;丁地昼短夜长,说明在南半球,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B对;甲地一年中春秋二分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有两次最大), C错;丙地昼短夜长说明在南半球,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丙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小于甲地,D错。‎ ‎【3题详解】‎ 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即位于120°E上;丁地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说明丁地是160°E,两地经度差40°,丁地比甲地早2小时40分钟;当甲地6时日出时,丁地的地方时是8时40分,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23°26′S,90°E B. 23°26′N,90°E C. 23°26′S,90°W D. 20°N,120°E ‎5. 此时,在赤道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夜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 )‎ A. 180° B. 大于90°‎ C. 等于90° D. 小于90°‎ ‎6. 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范围之比是( )‎ A. 3 :1 B. 4 :3‎ C. 1 :3 D. 3 :4‎ ‎7. .从此刻开始要经过多少小时,全球才处于同一天( )‎ A. 3小时 B. 6小时 C. 9小时 D. 12小时 ‎8. 假如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其飞行方向是( )‎ A. 一直向东南方飞行 B. 一直向东北方飞行 C. 先向东南方,再向东北方飞行 D. 先向西南方,后和西北方飞行 ‎【答案】4. A 5. D 6. A 7. B 8. C ‎【解析】‎ ‎【4题详解】‎ 东经度增大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图中呈顺时针,从图中可看出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处于极昼状态,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从图中可看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90°E,即太阳直射的坐标是23°26′S,90°E,A对;‎ ‎5题详解】‎ 此时,图中赤道上夜半球的范围是(0°向西到180°)在赤道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20°W-160°E),故夜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20°W-0°)小于90 ,选D。‎ ‎【6题详解】‎ 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90°W向东到0°到180°)共270°,与旧的一天的范围(180°-向东到90°W)共90°之比是3 :1 ,A对。‎ ‎【7题详解】‎ 全球处于同一天说明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此时180°经线是18时,故还要经过6小时全球才是同一天。故选B。‎ ‎【8题详解】‎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经过两点间的大圆劣弧长,从A地飞往B地,其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南方,再向东北方飞行,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 )‎ A. 5时25分 B. 6时25分 C. 13时25分 D. 12时25分 ‎10.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 820千米 B. 1020千米 C. 1220千米 D. 1420千米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材料昆仑站开站时间为东五区区时‎2月2日9时25分,计算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间,两地区时差3小时,北京时间为2日12时25分。故选D。‎ ‎【10题详解】‎ 结合两地的经纬度位置,经度位置基本相同,故直接距离即与两地的纬度距离相当,计算两地的纬度差约11°,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距离约‎111KM,则计算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220KM。故选C。‎ 下表中列出是‎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 A. 丙乙丁甲 B. 丙丁乙甲 C. 甲丙丁乙 D. 丁乙丙甲 ‎12.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 )‎ A. B. ‎ C. D. ‎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12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读表格,四地中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是丁地,属于南半球的是丁地。甲乙昼长小于12小时,位于北半球。丙地昼长12小时,位于赤道上,由于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差值越小,差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丁乙甲,所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丙丁乙甲,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12题详解】‎ 该日太阳直射点接近于南回归线,北极圈附近出现极夜(还未到北极圈),南极圈附近出现极昼(还未到南极圈),从图中可看出C符合条件,选C。BD是春秋二分,可排除;A图图示有误,可排除。‎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 北温带 B. 南温带 C. 北半球热带 D. 南半球热带 ‎14. 在图中C处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 黑夜最短 B. 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 气温最高 D. 降水量最大 ‎15. C~E时段,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三江平原因气温低而农闲 B. 塔里木河处于汛期 C. 巴西高原草木枯萎 D. 中山站上空极光绚丽 ‎【答案】13. D 14. B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而且在‎12月22日 前后,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说明该地在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但位置在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故该地位于热带,选D。北温带在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在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北半球热带在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14题详解】‎ 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该地,所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B对;如果在陆地上当地是1月气温最高,如果是海洋上则当地气温2月最高,直射C处时当地是‎12月22日之前,故气温不是最高,C错; 降水量最大与当地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有关,降水量的多少从图中无从判断,D错。‎ ‎【15题详解】‎ ‎.C~E时段,北半球处于冬季,可能发生的现象是三江平原因气温低而农闲,A对;塔里木河冬季处于枯水期,B错;巴西高原地处湿季,草木葱茏,C错;中山站上处于极昼,没有极光,D错。‎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6. P,M两地相对高度最大约是( )‎ A. ‎99米 B. ‎‎299米 C. ‎399米 D. ‎‎499米 ‎17. 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从图可看出 P(300-400),M(500-600)两地相对高度(100-300),据此可知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17题详解】‎ 图中穿越的等高线越多,说明地势起伏越大;穿越的等高线越少,地势起伏越小。从图中可看出②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地势起伏小,故选B,其余选项穿越的等高线条数多,地势起伏大,故可排除。‎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百万 焦耳/平方米·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A. 2900B。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所以C是低压,D是高压,气压值 D>C。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所以D>C>A>B,选项A对。选项B、C、D错。‎ ‎【4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C位于陆地,比海洋气压低,说明陆地所在半球是夏季。夏季陆地气压低,气温高,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我国位于北半球,向高纬也是向北凸出。所以A对。B、C、D错。‎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关系。‎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等压线简图,箭头表示风向,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47.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位于同半球 B. 甲、乙两地均受高压控制 C. 甲、乙两地均受低压控制 D. 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8. 关于图中P、Q两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均为偏南风 B. 均自低纬吹向高纬 C. 均自海洋吹向陆地 D. 均自高压吹向低压 ‎【答案】47. C 48. D ‎【解析】‎ ‎【47题详解】‎ 根据甲乙两地风向判读,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南半球;根据风向都是吹向中心线附近,所以气压中心同为低压,甲乙两地均受低压控制;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判读甲处风速小于乙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8题详解】‎ 根据风向的判读P、Q两地应该吹偏北风;P地风向由高纬吹向低纬;所以A、B选项错误。P、Q两地风向都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正确,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有高压指向低压。C选项无法确定风由陆地还是海洋出来。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情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49. 这三天中,从该城市过境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 )‎ A. B. ‎ C. D. ‎ ‎50. 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 (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B. 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C.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 D. 气温日较差小 ‎【答案】49. C 50. B ‎【解析】‎ ‎【49题详解】‎ 由表格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温度下降,天气转晴,为冷锋过境。图中A是低压,B是高压,故AB可排除;C是锋面气旋,左侧有冷锋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不可能中心是高压,且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D图图示有误,故D可排除。选C。‎ ‎【50题详解】‎ 第三天是晴天,第一天为多云天气,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小,A错;大气逆辐射较弱,B对;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弱,气温日较差大,C、D错。‎ 二.综合题(70分)‎ ‎51.读甘肃省区域地图及敦煌、陇南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祁连山脉的分布特点,简述其对甘肃省河流的影响。‎ ‎(2)与敦煌比较,说明陇南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3)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明显,试分析原因。‎ ‎【答案】(1)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呈条带状沿西北—东南走向延伸。为甘肃省境内多条河流发源地, 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是河流的主要水源;河流流向多为自西南向东北。‎ ‎(2)陇南年均温(冬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陇南的纬度较低, 离冬季风源地远,并有山脉阻挡,故年均温(或 冬季气温)较高;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多,气候的大陆性较弱。‎ ‎(3)主要原因是降水差异;东侧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解析】‎ 本题以甘肃省区域地图及敦煌、陇南气候为背景,考查气温特点及影响因素,考查山脉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河流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河流的影响。据图可知,该地山脉的分布特点是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呈条带状沿西北—东南走向延伸。山脉主要对河流的流向和水源地产生影响。祁连山海拔较高,是甘肃省境内多条河流发源地, 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是河流的主要水源;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延伸,故河流流向多为自西南向东北。‎ ‎(2)考查气温的特征,主要从气温的年均温和年较差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陇南年均温(冬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地形和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 陇南的纬度较低, 离冬季风源地远,并有山脉阻挡,故年均温(或 冬季气温)较高;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多,气候的大陆性较弱。‎ ‎(3)据图可知,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明显,东侧为草原带,西侧为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与降水有关。东侧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西部为背风坡,东南季风无法影响,降水较少,形成荒漠带。‎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下;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5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始建于1937年的丰满水电站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有“中国水电之母”之称。1998年松花江流域的嫩江发大水。由于丰满大坝的存在,很好地发挥了调蓄和错峰功能,保住了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段的安全。由于当时的施工水平有限,运行至今的丰满水电站老坝存在诸多缺陷,虽经多年补强加固和精心维护,但部分缺陷仍然无法彻底消除,后被评定为“病坝”。‎ ‎2018年12月12日运行了80年之久的丰满水电站老坝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随着爆炸声和烟尘的腾起,丰满水电站老坝拆除工程成功实施首次爆破。拆除完毕后,原坝左岸的‎90米、右岸的‎306米坝体将会作为遗址保留,用于发展旅游业。‎ 说出大坝旧址的旅游价值并探究可在大坝旧址开展的旅游项目。‎ ‎【答案】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教育价值;项目:建设“中国水电”博物馆、坝顶观光游览、机组模拟发电、环湖游船观光旅游、地下透明观景长廊。‎ ‎【解析】‎ ‎【详解】丰满水电站大坝旧址的旅游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教育价值。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有“中国水电之母”之称。可在大坝旧址开展的旅游项目,包括建设“中国水电”博物馆、坝顶观光游览、机组模拟发电、环湖游船观光旅游、地下透明观景长廊。‎ ‎5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国内掀起滑雪热潮,大批滑雪场纷纷建成。滑雪场要有依山而建的雪道和厚度适宜的积雪。由于降雪量不足,很多滑雪场依靠人工造雪来支撑 滑雪场利用雪花降落的原理将水和空气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制造岀人工雪,满足雪场用雪需求。通常1吨水可以造两立方米的雪,人工造雪后这部分水绝大多数通过空气蒸发或渗透地下,无法回收再利用。‎ 结合材料分析大量建造人工滑雪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雪道的建设破坏植被;游客们在雪道上活动,会形成土壤板结,影响雪季过后雪道范围内植物的生长,山坡比较陡的地方易出现水土流失。人工造雪消耗大量能源;人工造雪消耗大量水,在气候干旱区,加剧水资源短缺;滑雪场游客活动产生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人造雪融雪回收效率差,污水下渗,造成地下水及周边水体污染。山区滑雪场的建设破坏生物栖息地。‎ ‎【解析】‎ ‎【详解】滑雪场要有依山而建的雪道和厚度适宜的积雪,大量建造人工滑雪场,雪道的建设破坏区域内植被。游客们在雪道上活动,会形成土壤板结,影响雪季过后雪道范围内植物的生长。依山而建的干群关系,山坡比较陡的地方易出现水土流失。滑雪场利用雪花降落的原理将水和空气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制造岀人工雪,人工造雪消耗大量能源。人工造雪消耗大量水,通常1吨水可以造两立方米的雪,人工造雪后这部分水绝大多数通过空气蒸发或渗透地下,无法回收再利用。在气候干旱区,加剧水资源短缺。滑雪场游客活动产生垃圾,易造成环境污染。人造雪融雪回收效率差,污水下渗,造成地下水及周边水体污染。山区滑雪场的建设破坏生物栖息地。‎ ‎5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解析】‎ ‎(1)根据经纬网可知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海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55. 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解析】‎ ‎(1)本题考查冷冻灾害的影响和成因。冷冻灾害会使农林牧副业遭受损失,主要表现为农业减产,牲畜死亡,农业基础设施的损毁。灾害集中发生于南岭以北,可见地形因素影响严重,主要为地形的阻挡和地势较高。‎ ‎(2)本题考查气象灾害的防治。对于气象灾害的防治主要侧重于天气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的宣传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冷冻灾害的影响、成因和防治措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