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 河流、明确的 B. 山脉、明确的 C. 交通线、模糊的 D. 湖泊、模糊的 2.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 化学工业 B. 电子工业 C. 建材工业 D. 纺织工业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区域中,县域界线位于河流源头,河流源头是山岭,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山脉。县域界线是行政区界线,其属性是明确的,B正确。河流、交通线、湖泊不是其分界线,A、C、D错误。 【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环境幽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高校分布,技术人才多,适宜发展污染少,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电子工业,B正确。化学工业污染严重,A错误。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对环境、技术要求不高,最好接近住宅区、靠近城区,D错误。建材工业破坏植被,破坏该地环境,C错误。故选B。 读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的百分比图,回答问题。 3. 由图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 A. 人口稠密,劳动力过剩 B. 自然资源缺乏 C. 岛国,海岸线曲折 D. 山区面积广,平原狭小 4.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 A. 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B.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C. 国土的两端 D. 岛屿的内陆地区 【答案】3. B 4. 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3题详解】 材料反映日本的工业原料进口率极高,即反映日本本国自然资源少。 【4题详解】 为了便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故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生产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 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 C. 乳畜产品的产量下降 D. 大量种植果树 6. 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B.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D. 城区年平均气温下降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可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周边的农业生产会向附加值更高、面向城市市场的城郊农业方向发展,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B正确;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A错误;乳畜产品的产量上升,C错误;果树主要在山区种植,城市周边大量种植果树的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植被破坏会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丰水期地表径流增大,枯水期缺少地下水补给,地表径流大幅减少,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A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处理不当,环境质量可能下降;热岛效应,城区年平均气温上升。故选A。 闻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千米处,四周为高耸如削的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据此完成各题。 7. 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冰雪融水补给过少 C. 人为拦截地表水、抽取地下水 D. 沙漠扩张 8. 月牙泉的厄运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受 理论影响(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地伙伴论 C. 人类中心论 D. “天人合一”思想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月牙泉地下水位下降主要是因为过度抽取地下水和人为拦截地表水导致地下水的补给减少,所以选C。 【8题详解】 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这反映了人类任意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后果,是人类中心论的体现。所以选C。 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鸡、美国山鸡、竹鼠等特色养殖;百香果、红心蜜柚、美国早熟核桃等名优水果种植;活禽屠宰、分割、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艺品加工;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下图是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①食品加工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殖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珍禽的羽毛制作为观赏标本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 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降低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食品加工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属于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同样,珍禽脱落的羽毛制作为观赏标本成为产品,也属于对废弃物的再利用,①④正确;养殖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属于孔雀、贵妃鸡正常的养殖过程;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属于对土地和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均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②③错。故选C。 【10题详解】 注意题干关键词“生态效益”。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均属于经济效益,①⑤错;通过对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降低了环境污染;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既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使用沼气能源,减少了植被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均属于生态效益,②③④正确,故选D。 读 “黄土高原上某地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为解决当地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①种草护坡 B. ②打坝建库 C. ③平整土地 D. ④修筑梯田 12. “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 A. 地表径流 B. 地下径流 C. 下渗 D. 蒸发 【答案】11. D 12. A 【解析】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比较平坦,适宜平整土地进行农业生产,②地坡度陡,以种草护坡为主,防止水土流失,③位于沟谷地区,可以打坝建库,④坡度较缓,可以修建梯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平整土地”使得地表更加平坦,水流减慢,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我国某地区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的景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 B. 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 大气污染 14. 治理此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恢复自然植被 B. 全面停止开发耕地 C. 大力发展梯田 D. 加大对水资源的调配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地表千沟万壑,该地区是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项B符合题意;酸雨主要出现在南方地区,荒漠化主要出现在西北地区,大气污染不是该地主要环境问题,排除ACD;故选B。 【14题详解】 引起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因此治理此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A正确;全面停止开发耕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B错误;大力发展梯田不利于水土保持,C错误;水资源的问题不是解决水土流的措施,D错误;故选A。 读世界两个重要工业区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 交通便利 B. 水资源充足 C. 煤铁资源丰富 D. 市场广阔 16. 两工业区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是( ) A. 初级阶段 B. 成长阶段 C. 转型阶段 D. 再生阶段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分析,左图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右图为德国鲁尔区,两工业区都是传统工业区的典型代表,两工业区的发展都包括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市场广阔等有利条件;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但是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缺乏铁矿资源。故选C。 【16题详解】 两工业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区,开发历史早,都已经经过了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使两个区域重新获得了发展的动力,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故选D。 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与主体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 A. 发电工程 B. 航运设施工程 C. 灌溉工程 D. 治污工程 18. 由于南北地势的原因,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南需建泵站逐级提水,但东线工程的建设有许多有利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用京杭运河,不用开挖新河道 ②线路短,短于其他两条输水线路 ③沿途众多湖泊既减少了工程量,又对调水起调节作用 ④沿途水能丰富,为抽水提供充足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9. 南水北调东线能实现自流的是( ) A. A、B段 B. B、C段 C. A段 D. A、B、C段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至天津,主要解决山东、天津、河北东部地区的供水。 由于经过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受沿线城市污水排放的影响,长江水进入京杭大运河由二级水或三级水、四级水过黄河变成五级水,调水越多污染就越大,水污染成为东线的“软肋”,因此,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应是治污工程,D正确;南水北调工程并不用于发电和航运,AB错误;灌溉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不用开挖新河道,①正确;线路长,长于其他两条输水线路,②错误;沿途众多湖泊既减少了工程量,又对调水起调节作用,③正确;沿途地势起伏较小,水能不丰富,④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根据地势的高低分布,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北,则地势南高北低,可实现水资源的自流,即图中的A段,C正确,黄河以南的河段不能自流,排除BCD。故选C。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据此完成各题。 20. 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A. 减轻长江洪涝灾害 B. 生物物种增加 C. 加剧土壤盐渍化 D. 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21. 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措施是( ) A. 扩大水田面积 B. 围湖造田 C. 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 禁止在长江采沙 【答案】20. D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蓄作用,可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减河川洪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减小,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洪水起的天然调节能力减弱,加剧洪涝灾害。湖泊面积减小,生物物种减少;蒸发加剧,加剧土壤盐渍化;湖泊面积减小,湖泊环境容量减小,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我国人多地少,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围湖造田,种植农作物,以生产更多的粮食;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湖泊的巨大生态调节功能。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利于减少湖泊泥沙淤积,可以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小,C正确。扩大水田面积、围湖造田会加剧湖泊面积减小,AB错误。禁止在长江采沙不切实际,D错误。故选C。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有丰富的资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为(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3.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在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22. A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东北北农林基地地势坦荡,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黑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山环水绕,山地面积大,宜林土地广,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资源丰富,①②符合题意;矿产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是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③④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东北地区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宜农荒地也是土地资源的组成部分,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①②正确。③④内容不属于数量上的优势。故选A。 读图,回答问题。 24. 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A. 土壤肥沃 B. 灌溉水源充足 C. 光热条件好 D.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25. 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A. 土壤肥沃多冻土 B. 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C. 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D. 以水稻种植为主 【答案】24. D 25.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 【24题详解】 德国南部地区为高原,南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地域相对狭小,人口稠密,不利于大型机械耕作。D正确。 【25题详解】 北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夏季温和,冬季阴冷,日照时间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北德平原没有冻土,不适合种植水稻,沼泽较少。C正确。 26.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 ②宜农荒地最多 ③土壤肥沃 ④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土壤肥沃,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宜农荒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盛产小麦、大豆、甜菜和乳肉制品,成了富饶的“北大仓”,③④正确;耕地面积广大、宜农荒地最多是数量特征,不是质量特征;故选B。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27. 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产业布局不合理 ⑤劳动力素质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28. 下列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 加强规划与管理 D. 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答案】27. D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劳动力素质低等,①③⑤正确;外来人口较多,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②错误;产业升级困难,并不是布局不合理,④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广佛同城化是指广州和佛山打破行政壁垒,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广佛同城化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 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30. 广佛同城化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 ②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 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过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9. D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区域城市化水平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广佛同城化对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产业布局等的影响显著,同时也会使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①④正确;但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及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相对较小;故选D。 【30题详解】 广佛同城化会导致生产成本下降、经济腹地扩大,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故③④错误;而由于珠三角的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科技、人才实力远不如上海,而尽管通过同城化发展也影响不大,①②正确,故选A。 二、综合题(40分) 31.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和珠三角工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为 。 (2)图二说明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这说明一个区域的 化会对 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4)在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这会对迁入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相对稳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工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3)工业;城市。 (4)加快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加重迁入地的环境污染 【解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和珠三角工业结构变化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相对稳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轻纺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工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第(3)题,据材料分析可知,珠江三角洲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区的影响,注意从有利于和不利的两方面影响分析。产业转移会加重迁入地区环境负担,环境污染加重;转入地区往往是相对落后地区,产业转入可加快转入区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企业增加可增加就业机会;转入产业为第二产业,可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32. (12)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田纳西河流域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为什么还要建火电站和核电站? (3)田纳西河流域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限制其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1)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丰富,河流水(径流)量大。 (2)流域内水、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火电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位不稳定,发展火电和核电,可以弥补河流枯水期发电量的不足。 (3)水运(河运、内河航运) 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水量不稳定。 【解析】 (1)读图,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2)田纳西河流域内水、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火电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该地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位不稳定,发展火电和核电,可以弥补河流枯水期发电量的不足。 (3)田纳西河流域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水运或河运、内河航运。 限制水运发展的因素是地形、流量。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水量不稳定。影响航运发展。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和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据图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答案】(1)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2)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轻,降水量在300~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水土流失,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图1中的数据分析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图中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气候,地形等分析降水量分布的原因,黄土高原由东南向西北距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也越来越少。 (2)根据图2中的线的变化分析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图2中的线的变化分析,年降水量小于300mm时,森林覆盖率虽低,但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弱,水土流失较轻;年降水量在300~450mm时,森林覆盖率较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34.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较,东线工程的优势和劣势条件有哪些?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 【答案】(1)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且人均径流量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2)优势:可利用京杭运河等作为输水渠道;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劣势:黄河以南需建梯级提水设施,营运需要大量电能;沿岸工农业发达,排污量大,使北调水质差。 (3)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解析】本题以南水北调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华北地区降水高度集中在7月、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且季风强弱影响华北降水量的大小,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华北地区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 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华北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2)结合所学和知识可知,东线工程可利用京杭运河和天然河道等作为输水渠道,投资少,建设周期短;但黄河以南北高南低,无法自流,需建梯级提水设施,营运需要大量电能,后期管理成本较高;经过东部发达地区,沿岸工农业发达,排污量大,使北调水质差。 (3)水资源增多,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社会安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