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 ) A. 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 B. 边界具有确定性 C. 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D. 区域内部无差异 2. 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条件变化 B. 水分条件变化 C. 地势高低差异 D. 农业类型差异 3. 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 ) A. 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 B. 南岭山区的阔叶林带 C. 云贵地区的喀斯特盆地 D. 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和土壤,学生要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熟悉土壤分布和形成条件。土壤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它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纬度地区热量不同,微生物分解腐殖质的速度不同,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同,导致土壤的性状出现差异。 【1题详解】 在我国根据地域环境不同,土壤一般分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草甸土及漠土。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不一致,A错;土壤之间有过渡地带,边界不确定,B错;区域内部有自己的特征,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C对;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差异是绝对的,D错。故选C。 【2题详解】 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变化导致植被的差异,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B对;热量条件变化、地势高低差异和农业类型差异不是主要原因,ACD错。故选B。 【3题详解】 黑土一般是因为区域热量条件差,有机质不易分解而在土壤中形成大量腐殖质形成,南方地区有黑土分布,应考虑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A正确。故选A。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 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 通风透气 B. 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 防潮 D. 保温 6. 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 地形 B. 植被 C. 降水 D. 土壤 【答案】4. B 5. B 6.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4题详解】 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①错,区域内地形包括山地,谷地及部分狭窄平原,受地形条件影响,传统民居产生差异,②对。传统民居一般就地取材,在山区,树木较少地区,多为石头房,而竹木生长条件好的地方,以此为原料,③对。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④错。故选B。 【5题详解】 陕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大部分时间阳光位于南方,且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南窗窗户大主要是为了冬季获得更多的阳光,该地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需要防潮,而窗户面积大,增大了与外界热量的交换,不利于保温,故选B。 6题详解】 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所以民居注重房屋排水,陕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注重雨水收集,导致该差异的因素为受夏季风影响的大小及时间长短,进而影响降水量大小所致,故选C。 7.防治内蒙古草原退化的有效措施是 A. 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 B.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C. 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 D. 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详解】内蒙古位于半干旱地区,水源不足,不适合植树造林,故A项错误;应该退耕还草,种草增加草地的面积,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故B项正确;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要适应,加快工业化进程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故C项错误;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导致草场面积减少,不利于区域环境的恢复,故D项错误。故选B。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格,回答下列各题。 8. “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 加拿大 B. 美国 C. 埃及 D. 印度 9. 下列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荷兰 C. 孟加拉国 D. 加拿大 10. 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 A. 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B. 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C. 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 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11. 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 A. 日本、埃及 B. 中国、印度 C. 美国、加拿大 D. 孟加拉国、美国 【答案】8. C 9. C 10. B 11. A 【解析】 该题考查人口、耕地面积和国土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两个新概念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来体现出,充分考查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8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算术密度小,反映了“地广人稀”;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大则反映了耕地资源缺少,故选C。 【9题详解】 如果人口生理密度小于2倍人口算术密度,则推出该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C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人口生理密度越大,人地矛盾越大,中国的人口生理密度大于印度,人口压力较印度大,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日本人口生理密度大,是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美国人口生理密度小,耕地相对丰富;埃及的人口生理密度最大,则人均耕地面积最小,耕地资源最贫乏;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的比值越大,则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越大,从图中信息可知最大是孟加拉国,而不是印度,两国耕地资源都丰富。故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日本与埃及。故选A。 读“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部分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2. 各国人均森林面积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A. 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 B. 加拿大、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C.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D. 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 13. 各国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其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美国因境内无高大山脉而比重较高 B. 巴西、中国因境内多山而比重较低 C. 澳大利亚因气候温和湿润而比重高 D. 俄罗斯、加拿大因纬度高而比重低 【答案】12. B 13. 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世界各国人均森林面积的分布。 【12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知,俄罗斯人均森林面积是0.052平方千米,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是0.079平方千米,美国人均森林面积是0.008平方千米,中国人均森林面积是0.001平方千米,巴西人均森林面积是0.035平方千米,澳大利亚人均森林面积是0.021平方千米,因此各国人均森林面积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加拿大、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中国.故选 B。 【13题详解】 美国西部有高大的山脉洛基山脉,故A叙述错误;中国因境内多山而比重较低,而巴西则是原始森林分布最广,而比重较低,故B叙述错误;澳大利亚只有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故C叙述错误;俄罗斯,加拿大都地处高纬,气温低,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小.故选D。 读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问题。 14. 图中②气候类型为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15. 关于这三种气候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北半球 B. ②气候类型为冬雨型 C. 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 D. 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少雨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气温、降水量特征,图中②地1月份高温多雨,7月份温和少雨,位于南半球,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对。温带季风气候1月份寒冷干燥,A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少雨,D错。 【15题详解】 图中三种气候类型,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A正确,D错误。②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夏雨型,B错误。③气候类型终年温和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面积最广,C错误。 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将4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九江成为此次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 B. 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 C. 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 D. 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 17. 此次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是 A. 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 B. 促进上海产业升级 C. 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 D. 抑制九江市的工业发展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江西省油气资源缺乏,排除A。转移产业的市场主要是全国市场,并不是当地市场,因此市场广阔不是当地的优势,且市场交易费用不会降低,排除B。九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不多,科研力量不是优势,排除C。九江作为长江沿岸的地级城市,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是九江成为此次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的主要原因,选项D符合题意。 【17题详解】 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移出区来说,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而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速度,因此排除A,选项B符合题意。大量产业转出,短时期内会影响上海市的就业,但产业升级后,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不会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排除C。对产业转入区来说,大量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迁入,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工业化的发展,排除D。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实现产业布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迁出区—减轻城市压力,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短期出现就业机会减少。迁入区—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可能会加大环境的压力。 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A. 湿地破坏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D. 环境污染 19.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 发展耕作业 B. 退耕还草 C. 修建水电站 D. 人工增雨 【答案】18. C 19.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环境问题。 【18题详解】 读图,图例所示区域 主要是西北地区,区域的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农业区,应是土地荒漠化问题,C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湿地面积小,湿地破坏不是主要问题,A错。西北地区降水少, 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B错。工业活动少,环境污染问题少,D错。故选C。 【19题详解】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退耕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封沙固丘,防止荒漠面积扩大,B对。降水少,不需要大力修建水电站,C错。缺少水汽条件,不适合人工增雨,D错。大力发展耕作业,会加剧荒漠化程度,A错。故选B。 20.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合理会导致 ( ) A. 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次生盐渍化 D. 风蚀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若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于蒸发旺盛,盐分会在地表大量积累,而形成土地盐碱化。故选C。 铅(yán)山连四纸出产于武夷山脉,以嫩竹为原料,配以当地天然泉水及秘方,通过72道工序,经纯手工制作,需一年多时间才能制成,有“寿纸千年”之称,是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艺。随着当地工业化的发展,如今铅山连四纸生产举步维艰,当地老牌企业经营困难,传统技艺濒临消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铅山连四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其 ( ) A. 历史悠久,工艺独特 B. 成本较低,价格低廉 C. 品种单一,竞争力强 D. 制作过程简单,品质好 22. 铅山地区大力推进工业化,会导致 ( ) A. 促使人口大量外迁,缓解人地矛盾 B.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C. 制约连四纸产业的进一步复兴和发展 D. 减慢城市化速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有“寿纸千年”之称,历史悠久,工艺独特,A正确。需一年多时间才能制成,成本不低廉,B错误。品种单一,竞争力弱,C错误。通过72道工序,制作过程复杂,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铅山地区大力推进工业化,会吸引人口迁入,A错误。工业发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错误。随着当地工业化的发展,如今铅山连四纸生产举步维艰,当地老牌企业经营困难,传统技艺濒临消失,制约连四纸产业的进一步复兴和发展,C正确。工业化促进城市化速度,D错误。故选C。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猪场拆迁潮涌现,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 ) A. 劳动力成本低 B. 接近市场 C. 交通便利 D. 饲料原料丰富 24. 与南方相比,东北利于养猪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 B. 河流湖泊众多,利于排污 C. 草场广阔,利于大规模放养 D. 森林资源丰富,政策扶持 【答案】23. D 24. A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东北地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秸秆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饲料原料丰富。与南方相比,东北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 【23题详解】 养猪业不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劳动力成本低不是吸引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A错;猪市场在全国,不是本地,市场、交通便利不是吸引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B、C错;东北地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秸秆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饲料原料丰富,D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与南方相比,东北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A正确;与南方相比,东北的河流湖泊少,B错;养猪是圈舍养殖,不是草场放养,C错;养猪利用的是作物秸秆,不是森林,D错。故选A。 四川盆地的中江县觉慧村是以制作“中江挂面”闻名的小山村。中江挂面主要是“手工制作,天然晾晒”,需要较好的天气条件。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天然晾晒,挂面细如丝,口感与营养俱佳。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历史上全盛时期,挂面作坊林立,产量很大,销往鄂、湘等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地处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 A. 历史原因 B. 饮食习惯 C. 盛产小麦 D. 气候原因 26. 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销量大,适逢销售旺季 B. 原材料丰富,水质最好 C. 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 D. 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处于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远销省外,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原因,故A项正确;该村与该县其他村饮食习惯和气候无差别,故B、D项错误; 稻食文化区,盛产水稻,故C项错误。 【26题详解】 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适宜晾晒,故C项正确;挂面需要天然晾晒,生产的最佳时间应是适宜晾晒的气候条件,销量、原材料、水质、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不是主要因素,故A、B、D项错误。 西藏牧区畜种主要有牦牛、藏绵羊等。暖季草场多为高山草场,雨水或冰雪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为牲畜提供饮水条件;冷季草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宽谷、盆地中,温度、水分条件稍好,单位面积产草量较高。随着季节的冷暖交替,牧民积累了“春放水边,夏放山,秋放山坡,冬放滩”转场放牧的经验。下图阴影部分示意西藏牧场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西藏冷季草场比暖季草场 A. 面积小、放牧时间长 B. 面积小、放牧时间短 C. 面积大、放牧时间短 D. 面积大、放牧时间长 28. 影响西藏牧民转场放牧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水源 B. 海拔、水源 C. 纬度、土壤 D. 纬度、海拔 【答案】27. A 28. B 【解析】 【分析】 该组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7题详解】 冷季草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宽谷、盆地中,温度、水分条件稍好,单位面积产草量较高,草场面积小,但西藏地势高,冷季时间长。故A正确。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暖季草场多为高山草场”,“冷季草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宽谷、盆地中”,冷暖季放牧在不同的海拔地区,是由于不同海拔地区的温度条件差异明显,所以牧民转场的因素有海拔。图中冷季和暖季牧草分布地区纬度差别不大,而牲畜在暖季主要是以雨水和冰雪融水形成地表径流放牧,冷季在宽阔的河谷地带,也有水源,所以转场的因素包括水源。故B正确。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 29.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 地 D. ④地 30.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若①、②、③三地出现降水,则甲水文站均不会出现洪峰。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④地。 【30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选C。 二、综合题 31.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A______;C_______。 (2)说出A、C两点所在的半球:A:_____半球、_____半球;C:____半球、_____半球。 (3)A点位于B点的____方向。A点位于C点的_____方向。 【答案】 (1). (20°S,110°W) (2). (60°N,170°E) (3). 南 (4). 西 (5). 北 (6). 西 (7). 东北 (8). 东南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经纬网图考查经度和纬度的判断,东西半球判断,经纬网图上的方向判断等。旨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的数值逐渐增大,西经度的数值逐渐减小。由北向南纬度数值增大的是南半球,反之为北半球。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可以判断,图中A、C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20°S,110°W)、(60°N,170°E)。 (2)从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的范围。A点地理坐标为(20°S,110°W),位于南半球、西半球;C点地理坐标为(60°N,170°E),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3)读图可知,从南北方向看,A点位于B点北方;从东西方向看,A点位于B点东方,故A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A点经纬度为(20°S,110°W),C点经纬度为(60°N,170°E),110°W与170°E的经度差超过180°,故东经度的地点在西边,西经度的地点在东边,A点位于C点的东方。综上,故A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 【点睛】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32.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下图为“京津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对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环境的积极意义分别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该地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开源:___________;节流:___________。 【答案】(1)原料丰富、燃料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政策优惠等 (2)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或促进产业升级) 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3)开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节流: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 【解析】 (1)工业的区位优势包括市场、原料、能源、交通、技术、政策等条件,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优越: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大;附近有丰富的工业原料,如铁矿、近棉花产地等;附近能源资源丰富,如煤炭、石油等;近海港,陆上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津京是科技高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科技发达;政策扶持。 (2)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从产业结构上看:重工业外迁,大城市可发展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有利于大城市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从环境角度看:重污染产业外迁,有利于大城市改善环境质量。 (3)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开源是增加水资源量: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节流是节约水资源: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 本题考查津京唐地区工业区位及区域经济发展措施。津京唐地区工业的区位优势原料丰富、燃料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政策优惠等。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从产业结构上看:重工业外迁,大城市可发展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有利于大城市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从环境角度看:重污染产业外迁,有利于大城市改善环境质量。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开源是增加水资源量: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节流是节约水资源: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斯里兰卡中部是该国重要的农业种植区,但由于技术落后,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原始农业状态。由我国某集团承建的M坝工程是斯里兰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水利枢纽工程,于2012年9月动工兴建,2015年3月大成功截流,2017年1月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下图示意斯里卡河流分布及M坝附近地区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据M坝附近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M坝所在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该工程建设对当地非农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推测该工程发挥作用后,将对周围农业区的物熟制产生怎样的影响?分析其原因。 【答案】(1)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雨季长,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汛期长;纬度较低,气温高,河流无结冰期。 (2)工程建设过程中,能够带动当地建材、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展;工程建成后提供电力,促进工业发展;工程形成新景观,可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3)(该工程发挥作用后,)周围农业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或多熟)。原因:该地热量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或多熟);但(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旱季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导致作物只能雨季生长,熟制受到限制;该工程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旱季农作物也可以生长。 【解析】 【分析】 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 【详解】(1)读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该地气温全年较高,从降水看,季节变化明显,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长,因此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汛期长;流域内降水丰富,因此河流径流量大;根据左图所示可知,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河流无结冰期。 (2)该工程建设对当地非农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大坝修建对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大坝的修建过程中,能够带动当地建材、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展;工程建成后提供电力,促进工业发展。从对旅游业的影响来看,工程形成新景观,可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3)将对周围农业区的作物熟制产生怎样的影响。主要从改善灌溉条件对熟制的影响角度考虑。该地降水有旱雨两季,旱季时由于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的熟制,而热量条件优越,该工程的修建,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因此会提高了农作物的熟制。 【点睛】该题主要通过图文资料获取相关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气候特点主要结合气候资料统计图从气温与降水角度分析。该题难度一般。 34.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枯水期(水深仅1米左右)水位线上分布着大片稻田,是闻名于世的“米仓”;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鱼类主要分为白鱼和黑鱼两种:黑鱼为全年适应本地环境的本地鱼,白鱼为来自于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鱼类。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洞里萨湖湖面季节变化对种植业和渔业的影响。 (2)分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原因。 【答案】(1)使农事和渔事活动具有季节性;丰水期淹没的农田沉积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这些沉积的泥沙和有机质,以及淹没土地上的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枯水期水位下降,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种植水稻的良田。 (2)洞里萨湖地处热带,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当地鱼类品种多;湄公河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有湄公河鱼类进入,增加了鱼类数量;还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 【解析】 【分析】 该题立足东南亚的洞里萨湖,考查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详解】(1)根据材料,洞里萨湖地处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季风气候以及河流影响,使其湖面具有季节性的变化。丰水期时湖水泛滥,淹没农田,沉积的泥沙和植物成为鱼类的饵料来源,可以发展渔业;枯水期湖水水位下降,裸露的淤泥富含大量有机质和无机盐,成为种植水稻的两天,可以发展种植业。 (2)根据材料可知,洞里萨湖既有湖中原生的鱼种,也有来自于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鱼种,说明湖区鱼种来源广。这是由于洞里萨湖水域面积广大,处于热带,水温适宜,饵料资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生长;其次,湄公河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鱼种多,有湄公河鱼类进入湖区;此外,海洋回游性鱼类也会用过河流进入湖中。因此该湖鱼种繁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