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1 - 第 1 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2019·北京卷,36 节选 2018· 全 国 Ⅰ 卷,8 2018·天津卷,4 多以地形分布图和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2019· 全 国 Ⅱ 卷,9~10 2019· 全 国 Ⅲ 卷,13(1) 2018·天津卷,3 2018·海南卷,15 多以景观图、地貌图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3.岩石圈的物 质循环 2018·北京卷,4 2017· 江 苏 卷,5~6 2016·江苏卷,21 多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考查岩石的类型和主要的 地质作用以及岩石新老关系。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 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 (1)岩浆活动 (2)地壳运动 - 2 - (3)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3.板块运动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 A 为亚欧板块、 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 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4.内力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能量来源: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生物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 作用 水、冰川、空气 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 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 作用 风、流水、冰川 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 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 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3.外力作用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 3 -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而外营力(动力)主要有风、流水、 冰川、波浪等。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 图中 A 为侵入型岩浆岩,B 为喷出型岩浆岩,C 为沉积岩,D 为变质岩。 2.主要的地质作用 图中①代表上升冷却凝固作用,②代表固结成岩作用,③代表变质作用,④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9·北京卷,36 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问 题: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思路点拨: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 地震造成的危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 - 4 - 答案: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 源与环境被破坏。 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主要内力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 现 形 式 地 壳 运 动 水平运 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 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 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 脉及谷地 垂直运 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 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 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变质 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 迁和地势起伏 (2)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分析判断 运动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 运 动方 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 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运动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地形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 5 - 的影响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 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板块运动及形成地貌 (1)图示理解六大板块位置与范围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 洋。如图: 说明: ①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②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③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 作用形 式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 边界类 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形成地 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 - 6 - 洋中脊等 卑斯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续表 作用形式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 图示 雅加达是印度尼西亚的首都,人口约 1 200 万,城市问题突出。雅加达周边村庄的一些妇女 每天背着上百个水罐,逆流而上数千米到上游岸边的水井获取饮用水,然后顺水运回村庄销售 (图 a)。图 b 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 c 为雅加达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 题: (1)图 a 反映出雅加达周边地区( ) A.降水总量不足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C.水污染严重 D.居民习惯饮用矿泉水 (2)图 b 中常见山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 B.岩浆喷出 C.拉伸断裂 D.挤压隆起 - 7 -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雅加达周边地区地处低纬度,受赤道低气压带影 响,降水较多,降水总量较大,A 错;根据材料,雅加达周边村庄的一些妇女“每天背着上百个水 罐”说明缺水状况全年存在,因此 a 图不能反映该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通过材料,“每天外 出取水售卖”说明当地的水已经不能饮用,反映出雅加达周边地区水污染严重;透过 a 图示,不 能反映雅加达周边地区的居民习惯饮用矿泉水,同时,该地妇女售卖的是上游较为洁净的井水, 并不是矿泉水。据此分析选 C。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 b 中常见山地为火山,火山是由 岩浆喷发形成的,故该山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岩浆喷出,选 B。 【教师备用】(2019·甘肃兰州一中期中考试)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 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示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读 图,回答下题: “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解析:C 从地质构造看,渭河平原南部为秦岭,且渭河的南部支流多,这些支流多发源于秦岭 北坡。秦岭属于断块山,渭河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该断裂带的一部分,地质结构是断层中断 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据此分析选 C 项。 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9·全国Ⅱ卷,9~10)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 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 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回答(1)~(2)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 8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思路点拨:第(1)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 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 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水,B 对。第(2)题,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 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 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 对。 答案:(1)B (2)C 1.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2.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3.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 9 - 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作用 干旱、半干旱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 湿润、半湿润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流水作用 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 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4.主要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河口地区的水沙运动 (1)河口地区的两种外力作用:径流(流水沉积)与潮流以及风浪(侵蚀或沉积)共同作用的结 果。 (2)河口区泥沙的主要来源有:①陆沙:河流带来的泥沙,与流域内的土质、植被、降水强度等 因素有关;②河沙:本河段水流冲刷河岸、河床而来的沙;③海沙:潮流、风浪从近海地区带来 的沙。 (3)影响河口地区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来水、来沙。径流强于潮流,河口以淤积为主,陆地扩 大;径流比潮流弱,河口以侵蚀为主,海岸后退。 2.外力沉积规律 “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 沉积、波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3.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 10 -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教师备用】(2019·江苏南通一模)澳大利亚威廉湾国家公园绿水潭以其碧绿的海水和花岗 岩巨石环绕的海滩而享有盛名。下图为“绿水潭景区局部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景区的岩石( ) A.多气孔构造 B.可能含有化石 C.多层理构造 D.矿物颗粒较粗 (2)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 A.岩浆喷发→地壳下沉→变质作用 B.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变质作用 解析:(1)D (2)C 第(1)题,图示景区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结晶度好,晶体颗 粒较大,D 正确。第(2)题,据上题可知,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 地壳抬升,岩石露出地表,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图示岩石景观。C 正确。 (2019·全国Ⅲ卷,37 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 月后主要受降 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如图示意 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 11 - 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解析: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 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 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深度变深原因是河流下切,单一岩性 河岸,河岸直立。 答案:(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18·北京卷,4)如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思路点拨:乙位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可能导致该处的岩石发生 变质作用,C 项正确。甲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A 错误;图中地 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断层—上覆沉积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因此,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 之前,B 错误;石灰岩中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D 错误。 答案:C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12 -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 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 岩浆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岩石 类型 岩石形成的 地质过程 岩石 特征 常见 岩石 用途 岩 浆 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 下,侵入地壳上部,冷 却凝固而成 结晶充分 结构坚硬 矿物结晶 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 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 原料喷 出 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 下,沿地壳薄弱地带 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结晶不好 常有气孔 和流纹构 造 玄武岩 沉 积 岩 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 具有层理 构造,可能 含有化石 石灰岩、砂岩、 页岩、砾岩、 煤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 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 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 13 - 岩 石 类 型 岩石形成的 地质过程 岩石 特征 常见 岩石 用途 变 质 岩 在地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影响下 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 岩石(变质作用) 岩性发 生 变质, 片理构 造 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 重要原料 (2019·江苏南京月考)图 1 是某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 图 2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a、b、c、d、e 表示 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回答下题: 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与图 2 对应正确的是( ) A.甲 c B.丙 d C.丁 e D.戊 a 解析:D 由云南“孤峰残丘油菜花”可知,该景观为喀斯特地貌,图示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属 于沉积岩。风化物经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会变成沉积岩,戊为沉积岩。沉积岩与侵入岩在 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故丁表示变质岩,丙为岩浆,甲和乙为岩浆岩。a 为沉 积—固结成岩作用,b 为风化作用,c 为岩浆活动,e 为变质作用,d 为重熔再生。 【教师备用】(2019·山东德州期末检测)2018 年 12 月 26 日凌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 北部,受埃特纳火山持续喷发的影响,发生了 4.8 级地震。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大约 30 人受 伤,大量建筑物被毁,当地一条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也被迫关闭。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 14 - (1)图中表示埃特纳火山喷发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埃特纳火山喷发的岩浆最可能来源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解析:(1)B (2)B 第(1)题,图中的乙是岩浆,甲是岩浆岩,火山喷发的过程是岩浆的释放冷 却凝固过程。图中②是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故答案选 B。①是外力作用或者变质作用,③是重 熔再生,④是变质作用或者外力作用,故 A、C、D 排除。第(2)题,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软流 层,故 B 正确。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2016·江苏卷,21 改编)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 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指物理风化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 15 - 正确区分图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图中的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和外部圈层部分,并理顺圈层间物 质循环顺序是解题的关键。图中①②所示箭头均指向沉积岩,可推测①表示的是水圈中的各种 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变为沉积岩的过程,故 A 项错误。②表示固结成岩作用,故 B 项错误。③ 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积物,应是对岩石的风化、侵蚀作用,故 C 项错误。④表示岩浆中的 物质进入大气圈,应指火山喷发作用,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读图名锁定表达主题:如上图所示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析过程判断事物名称。 ①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如图中 A;而且岩浆岩只能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如图中 B。 ②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如图中 C 和 D。 ③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如图中 A。 ④在三大类岩石中,沉积岩的形成环境中有生物活动,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遗体 或遗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一般不会含有化石。 (3)读箭头明确彼此关系。 ①岩浆经侵入或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 岩),这一过程为冷却凝固作用,如图中 a。 ②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下,形成沉积岩,这一过程可称为 外力作用,如图中 b 或 c。 ③岩浆岩和沉积岩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形成变质岩,这一过程为变质作用,如图中 b 或 c。 ④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这一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如图中 d。 - 16 -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 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比较多,但无论图形如何变化,在判读时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该类图示的基础。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 向的为岩浆(或沉积物)。 1.(2019·北京昌平期末检测)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降蓬顶(海拔约 800 米)的山顶景观独特,岩 层基本保持水平,恰似“千层饼”。图甲为山地景观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 - 17 - (1)图甲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怪石嶙峋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岩层水平,层理明显 D.宽浅沟槽,相间分布 (2)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图乙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题思路:第(1)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图中景观岩层保持水平,类似“千层饼”,说明应为 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C 对。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多为花岗岩地貌,A 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描述的是黄土高原,B 错。宽浅沟槽,相间分布,多为侵蚀作用形成的沟谷,D 错。故选 C。第(2) 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图乙中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关系,甲由沉积物形 成,应为沉积岩,A 对。丁应为岩浆(三进一出),丙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B、C、D 错。故选 A。 答案:(1)C (2)A 2.(2019·江苏盐城中学阶段检测)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冷却凝固 B.③―固结成岩 C.⑤-地壳下沉 D.⑥―高温熔化 解题思路: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乙由岩浆直接形成,并且形成沉积物,则甲 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A、B 项错;丁直接由沉积物形成,应为沉积岩,D 项正确; 岩浆岩、沉积岩等直接转化为丙,丙可以直接经过高温重熔形成岩浆,则推测丙为变质岩,C 项 错。故选 D。第(2)题,由上题可知,甲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 积岩;由岩浆指向喷出型岩浆岩,则①为岩浆冷却凝固,A 项正确;③由岩浆直接指向侵入型岩 浆岩,则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B 项错;⑤由沉积岩、岩浆岩指向变质岩,则应为变质作用,C 项错;⑥由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D 项错。故选 A。 答案:(1)D (2)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