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第09周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试题君之周末培优君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09周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 (测试时间:35分钟,总分:5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2题。 指标 1980年 1984年 1988年 1992年 1996年 2000年 2004年 I(%)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U(%) 9.47 12.26 16.32 28.2 34.94 36.25 43.5 I/U 5.28 3.35 2.72 1.61 1.35 1.37 1.29 1.下列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1.B 2.D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相关产业占地区生产比重及平均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可推知,该城市 A.轻工业所占比重上升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批发和零售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D.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4.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 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 ④培育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依据城市化的推动因素,该地区城市化模式最接近 A.珠三角模式 B.东北模式 C.温州模式 D.苏南模式 【答案】3.A 4.C 5.B 5.从图中看该地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大,超过60%,最接近东北模式,B正确;珠三角、温州、苏南地区矿产资源都不丰富。 一道中梁山将武汉市九龙坡区分割为东西两城。在东城提档升级的同时,九龙坡区以东西协调发展为题,通过“西城再战”,全面拉开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架,引领九龙西城的30多万居民从“城镇时代”向“城市时代”迈进。据此完成6—8题。 6.九龙坡区西城处于“城镇时代”,东城处于“城市时代”,二者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历史基础 C.国家政策 D.自然条件 7.九龙坡区西城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的关键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产业结构调整 C.地方政府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8.西城将通过建“今天的园区”为“明天的城区”,促进产业与城市同步发展,努力建设“融合型”城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城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 B.西城城市化会促进工业化 C.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西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D.西城的城市化会抑制工业化 【答案】6.A 7.C 8.D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模式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10.下列世界主要工业区中,可以为③模式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的是 A.美国硅谷 B.日本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C.德国鲁尔区 D.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答案】9.B 10.C 二、综合题(共2题,30分) 11.(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吸引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左下图)。 材料二 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右下图)。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财政收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在珠三角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该地区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0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3分) (3)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4)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区位条件不足之处有哪些?(3分) (5)你认为要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污染,除了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 11.【答案】(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外转移;(1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1分) (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1分)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或变化较小),(1分)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1分) (3)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增长;(1分)城市人口比重增大;(1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分) (4)产业基础薄弱,(1分)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1分)国内腹地范围小。(1分) (5)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大力发展核电;压缩高污染工业的比重;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等。(答出四点即可,4分) 12.(15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京津冀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1)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请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谈谈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4分) (2)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京津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3分) (3)分析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4分) (4)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4分) 12.【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1分)矿产资源丰富;(1分)科研机构众多;(1分)经济基础雄厚,经济腹地范围广。(1分) (2)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北京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1分)天津利用其现代化制造业的基础和天然的港口优势积极发展第二产业;(1分)河北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众多的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并积极发展第一产业,为京津两地提供农副产品。(1分) (3)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内发展水平差异;缓解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减轻京津冀等大城市的城市化问题,促进中小城市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社会发展。(答出四点即可,4分) (4)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城市化进程,使河北成为京津人口的疏散地;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答出四点即可,4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