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60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60张)

专题十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 明确选考要求 ] 内容标准 学业质量水平 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合格考 1.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异同,概括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商业网点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内容标准 学业质量水平 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命题调研报告 1. 命题规律:主要通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比较图或区域分布图,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结合某具体线路、交通运输点,考查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结合具体的案例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 命题趋势: 2020 年高考会侧重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形式仍然会以高铁、地铁、航空运输等发展为背景 ( 特别是要注意泛亚高铁建设、克拉运河工程、 “ 一带一路 ” 战略等 ) ,以区域地图、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及文字材料等信息呈现解题要素。 3. 备考建议:在复习备考中,既要重视常规的区位分析与描述能力,也要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 构建知识体系 ]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大型化 交通线 环路边缘 经济 省级 [ 典题领悟 ] 【典例 1 】   (2018· 全国卷 Ⅰ , 9) 小明同学 7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考点一 交通运输线区位及其影响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多 D. 两侧村庄多 人地协调观 山区公路起伏较大,弯曲度较高,因此为了行车安全,需要把限速降低,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根据高速公路信息图,结合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分析导致乙、丁路段平均限速低的原因,体现了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以重庆至贵州毕节相关高速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体现了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依据高速公路平均限速判断地形起伏,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解析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乙路段位于泸州和毕节之间,丁路段位于遵义和重庆之间,结合区域地形特征分析,两路段地形起伏均较大,平均坡度都大,平均限速均较低。高速公路平均限速高低与车流量大小关系不大。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低时,高速公路会采取封闭等措施,高速公路平均限速高低与雾霾天气多少也没有太大关系。平均限速高低与两侧村庄多少无关。故选 B 。 答案  B 1. (2019· 北京文综, 1 ~ 2) 某中学制作主题为 “ 点亮中国 ” 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 (    ) A. 建桥成本低 B. 水运条件 缺乏 C . 交通需求量大 D. 人口迁移频繁 (2) 乙面的中国地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    ) A.50 千米 B.200 千米 C.500 千米 D.2 000 千米 解析  第 (1) 题,影响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甲面图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故建有多座大桥,方便通行,故 C 选项正确;跨海建桥,建设成本应较高,故 A 选项错误;图示区域水运条件并不缺乏,故 B 选项错误;大桥两岸人口、货物流动频繁,并不等于人口迁移频繁,故 D 选项错误。第 (2) 题,中国南北长约 5 500 千米,图上距离为 30 厘米,所以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 200 千米。故 B 选项正确。 答案   (1)C   (2)B [ 通关攻略 ] 1. 各种交通运输线建设考虑的区位因素 2. 运河线路的布局 ( 1) 自然条件: 地形 :平原 —— 工程量小;山地 —— 工程量大。 水文 :沿途水量多少及变化;尽可能利用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减少工程量。 生态环境 :注意减少沿途生态环境的破坏。 ( 2) 社会经济条件:沿途人口、城市数量,经济发展水平。 3 . 桥的建设条件分析 ( 1) 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生态环境状况 → 影响工程量、技术条件 → 建设成本。 ( 2) 社会经济条件:修建长度 → 工程量大小;原有基础设施 → 建设材料运输成本;原有运输方式、经济发展水平 → 需求量大小,收益的大小。 4. 隧道的布局 地形 、地质构造、资金、技术、原有线路状况、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5. 交通运输网的特点 主要 从线路数量 ( 密度 ) 、线路类型、线路分布与走向、是否形成交通运输网等方面分析。 [ 过关 演练 ] 考法 结合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考查交通区位条件 ( 2019· 太原市二模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 上里程最长 ( 全长 55 千米 ) 、施工难度最大、投资最多、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于 2009 年 12 月 15 日动工建设, 2018 年 10 月 24 日正式通车,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 1 269 亿元。港珠澳大桥将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交通时间从三小时缩短到四十五分钟。下图示意港珠澳大桥的地理位置。 (1) 推测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2) 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因。 解析  第 (1) 题,自然障碍: ① 浪涌。 仱 仃洋是珠江最大 的喇叭形河口湾,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浪涌。 ② 气候。暴风雨多,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③ 地质。在海底,孤石、探头石、斜坡岩遍布,打桩基成了大难题。 ④ 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哺乳动物,目前仅存活千余头,被誉为 “ 海上大熊猫 ” 。港珠澳大桥的九洲航道桥施工区域还因穿越国家 Ⅰ 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而做出相应调整。为尽量少占白海豚生存空间,此次特地将承台深埋在海床底下,这种 “ 把石头凿了几层楼深 ” 的施工法在世界上当属首次。第 (2)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港珠澳大桥所经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等,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答案  (1) 夏秋季节多台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风雨;珠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地基不稳;珠江口外海区,多风浪、潮汐、大雾等。 (2) 海域宽,大桥长度 ( 跨度 ) 大,且集桥 — 岛 — 隧于一体,工程量大,设计、施工难度大;海域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人工费用高;设计和施工对环境 ( 生态 ) 保护的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材料性能要求高,材料成本高等。 [ 典题领悟 ] 【典例 2 】   (2015· 新课标 Ⅰ , 4 ~ 5) 甘德国际机场 ( 下图 ) 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 (1) ~ (2) 题。 考点二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条件分析 (1)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 因素 是 (    ) A. 位置 B. 经济 C . 地形 D. 人口 (2)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解析   第 (1) 题,该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从图中分析甘德地处横跨北大西洋航线的中心位置,北大西洋两岸又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地区之间联系密切,因此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 C 项正确。第 (2) 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区位。从材料可知甘德机场是横跨北大西洋航班经停补充燃料所在地,随着飞机制造技术进步,飞机能耗在降低且可装载的燃料越来越多,因此大部分飞机不需要在中途补充燃料,所以也就不需要经停甘德机场, D 项正确。 答案  (1)A   (2)D 区域认知 通过经纬度认识区域位置 综合思维 影响交通运输点布局的因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具体区域的影响 2. (2019· 广东汕尾二模 )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成为影响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法国巴塞罗那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引起了巴塞罗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下图为巴塞罗那港城关系演变图。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深水港口选建在旧港口南侧而非北侧,其理由最可能是旧港口南侧 (    ) A. 经济腹地广 B. 交通便利 C. 工业基础好 D. 港阔水深 (2) 流经图中南部的河流对港口造成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    ) A. 腐蚀港口建筑 B. 抬升港口水位 C. 泥沙淤积港口 D. 加剧港口污染 (3) 港城建设由甲到乙的发展过程必然会带来 (    ) ① 环境污染加剧  ② 城市内涝频发  ③ 基础设施完善  ④ 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 (1) 题,深水港口的最关键区位条件是具有较深的水域,则最可能是港阔水深。第 (2) 题,一般河水都会携带一定的泥沙,河流入海口会有泥沙淤积,则河口水域相对较浅,而不利于大吨位的深水船只航行。图示深水港口建在南部河流入海口,则可能有泥沙淤积现象。第 (3) 题,读图可知,港口的建设,必然会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扩大城市规模。 答案  (1)D   (2)C   (3)D [ 通关攻 略 ] 1 . 港口建设条件的分析思路 ( 1) 选择地址 —— 自然条件 ( 决定港口位置 ) : ① 地理位置:河流入海口处,或沿海中间位置;或处在国际航道的枢纽位置。 ② 水域条件:要求港阔水深 ( 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 、不淤不冻 ( 泥沙、最冷月气温 ) 、背风避浪 ( 风浪小 )( 海湾与风向的关系 ) 。 ③ 陆域条件:要求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 ( 便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 。 ( 2) 施工建设: 主要 包括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要考虑施工地恶劣的自然条件 (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态环境 ) 对施工及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造成对施工技术、施工周期,建设材料的要求提高,增加投资成本。 (3) 发展快慢 —— 社会经济条件 ( 影响港口兴衰 ) : ① 经济腹地 ( 决定因素 ) 。取决于相连接的河流流域及交通线; ② 城市依托 ( 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 ) ; ③ 水陆交通的枢纽,便于客货物的集聚、中转; ④ 附近港口数量; ⑤ 造船技术的发展。 (4) 港口地位的变化 —— 要考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5) 港口职能 —— 如秦皇岛为煤炭输出港。 ① 货物对交通的需求,包括运输量或出口量以及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② 港口的优势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与港口相连的交通运输方式。 2 . 航空港建设条件分析 ( 1) 选址条件: ①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地势较高的地方; ② 低云、雾和暴雨天气较少; ③ 风速较小; ④ 地质条件好; ⑤ 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 地价低,飞机场占地广,减少投资成本;噪声污染大 ) 。 (2 ) 兴衰变化: 人口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技术 ( 油箱大,飞行距离远 ) 。 [ 过关 演练 ] 考法 结合我国 “ 走出去 ” 战略考查港口区位 ( 2019· 河北石家庄模拟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 “ 走出去 ” 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全面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铁路由中国公司承建,将全部采用 “ 中国标准 ” 制造。蒙内铁路将取代 100 多年前修建的陈旧铁路,成为连接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下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 分析蒙巴萨港成为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的区位条件。 解析  港口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 ( 位置、海域和陆域条件 ) 和社会经济 ( 依托城市、腹地、交通、基础设施 ) 两个方面来回答。 答案  位于非洲东岸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铁路直接和港口连接,便于陆海联运;作为肯尼亚和东非内陆国家的出海口,经济腹地广阔;港口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 [ 典题领悟 ] 【典例 3 】   (2019· 全国卷 Ⅱ , 4 ~ 5) 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 100 多家企业。 据此完成 (1) ~ (2) 题。 ( 1) 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物 (    ) A . 生产中心 B . 分拣中心 C . 销售中心 D . 质检中心 (2 ) 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 (    ) A . 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 B. 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C . 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考点三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快递公司的主要职能是货物集散与中转,该快递公司将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需要在机场附近配建大型的货物分拣中心,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故选 B 。第 (2) 题,机场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为飞机起降和旅客提供服务的,选项 A 错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航空运输的运费高,因此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并不是为了降低交通运输成本,选项 B 错误;由材料可知,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的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并不紧密,即便存在企业间的产品交换,交换量也很小,因此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并不是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的主要目的,选项 C 错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航空运输的运输速度快、效率高,企业在机场附近集聚有利于企业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将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选项 D 正确。 答案   (1)B   (2)D 综合思维 从地理要素角度,分析物流和工业区位条件 区域认知 从区域视角认识飞机场及附近的企业 3. [2018· 全国卷 Ⅰ , 36(1) 、 (3) , 14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 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 年 12 月 8 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 ——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 “ 一带一路 ” 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 85% 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 60% 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 — 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 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 分析开发白令海峡 — 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 ( 液化天然气 ) 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解析  第 (1) 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运输量巨大,配建港口能够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对周边区域发展而言,配建港口可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第 (2) 题,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为主要销售市场,白令海峡 — 北冰洋航线较苏伊士运河 — 大西洋航线短,可大大缩短航行距离和运输时间,并且可降低运输成本。 答案  (1) 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 ( 该项目 ) 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 中国、日本 ( 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 ) 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 — 北冰洋航线, ( 与苏伊士运河 — 大西洋航线相比, ) 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 通关攻略 ] 1 .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的分析思路 从 沿线自然条件的变迁、运输量、运输距离、技术进步以及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思考。 2 . 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 1)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特别注意:结合试题具体新情景材料看看该交通运输方式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这是答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 ① 经济意义: ● 运输能力提升:合理布局了交通运输网,缓解了原有运输方式的压力; ● 促进经济发展 ( 最重要的,一般必答 )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质输出 ( 如保证 ×× 资源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 ;有利于发挥铁路 ( 或公路、港口等 ) 对经济辐射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信息交流加强:扩大了当地或沿线经济腹地,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利于与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 带动产业升级:带动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和等级提高,促进沿线城市化水平发展。 ● 带动相关产业: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② 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速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 战略意义: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2)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 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 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3 . 交通运输建设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农业 ① 产品不易长期保存的农业部门对交通运输依赖性更大; ② 扩大了市场的地域范围,减少运输成本,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对工业 ① 沿江、沿海港口和铁路、公路沿线、枢纽地区对工业布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高科技产业建在高速公路与机场附近; ② 交通便利的地区,便于原料、燃料、产品的运输,减少运输成本; ③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的来源范围、种类、数量和产品销售市场,使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工业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 对城市 ① 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在河运起讫点、过河点、交汇处、入海口附近,交通线附近及交通枢纽处,对城市有较大的吸引力; ② 对城市化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等级的提升,布局合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 ③ 对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影响: a :交通运输的通达度影响城市地租的高低,从而影响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如城市中心因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多形成商业区。市中心附近有住宅区,是因该地的交通通达度较高而形成。 b :在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置时,工业用地内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都要有便利的交通。一方面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输出,另一方面便于工人上下班。各种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吸引外商投资,首先考虑的就是修好道路 对商业 ① 商业中心必须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② 一般说来,交通越便利,商业网点的密度越大,效益也越好,组织形式也以固定形式为主; ③ 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商品产地的距离对商业网点的效益影响将减弱 对人口 ① 对人口分布:一般而言,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分布的密度越大; ② 对人口迁移: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对旅游 ① 交通运输条件的日益改善,便于人们出行和购物,使旅游空间扩大化,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②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影响较大。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通过影响旅游者的经济距离和游览心情来影响其开发价值 [ 过关 演练 ] 考法 自贸区建设对港口发展影响 ( 2019· 福建省模拟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 初期,上海重点建设黄浦江沿岸港区。 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港的建设重心移至长江沿岸的外高桥港区。 2005 年底,洋山深水港建成,标志着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 2013 年以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2013 年 9 月 29 日,包含洋山港区在内的中国 ( 上海 ) 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下图为上海港略图。 简述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洋山港的积极影响。 解析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洋山港的积极影响,可以从货物来源增多,港口吞吐量增大,完善港区基础设施,提升港口服务等级等方面回答。 答案  货物来源增多,港口吞吐量增大,完善港区基础设施,提升港口服务等级。 [ 典题领悟 ] 【典例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巴 经济走廊起点为新疆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的瓜德尔港,全长 3 000 千米,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通过该走廊建设,逐步完善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巴社会经济共同发展。下面为巴基斯坦区域图。 考点四  “ 一带一路 ” 建设 (1) 说明将交通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重点的主要理由。 (4 分 ) (2)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具有针对性的 “ 双赢 ” 战略。分析该经济走廊的建设贯通将对中巴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6 分 ) 解析  第 (1) 题,中巴经济走廊是我国西南方出海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连接西欧、北非、西亚以及南亚的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线和站点是区域联系的前提,是物质运输的基础。第 (2) 题,对中国来说可以开辟新的通道,带动西南地区发展,对巴基斯坦来说可发送南北交通,利于资源开发,增加收入。 答案   (1) 建设港口,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建设公路、铁路,有利于生产、生活资料运输;形成水陆联运通道等。 (2) 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将成为连接巴基斯坦南北部地区的 “ 生命线 ” ;带动巴基斯坦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为沿线地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中国: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新的出海通道,带动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综合思维 从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中巴经济走廊以交通为建设重点的原因及其影响 区域认知 从一带一路的视角,认识中巴经济走廊的线路及沿线地理特征 4. 随着陆上 “ 丝绸之路 ” 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 “ 丝绸之路 ” 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解析  从题干上看,一个关键信息是 “ 西部城市 ” —— 基础设施落后,另一个关键词是 “ 对外开放的前沿 ” —— 应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服务完善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  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通关攻 略 ] 1. “ 一带一路 ” 产生的影响 要素 影响 资源 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 “ 一带一路 ” 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加强我国的资源能源安全 交通 通过中国内地交通网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 “ 一带 ” 主要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 “ 一路 ” 在国内,可以以上海和泉州等港口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工业 我国和沿线众多国家的工业合作,有利于建立健全双赢机制 农业 深化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增加农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 文化 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扩大人文交流 2. 中国高铁的四大优势:技术、资金、机制和成本 ( 1) 技术优势:通过对国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全面掌握 高铁 完整技术的国家之一,积累了丰富的高铁运营管理经验,如高寒的气候、复杂的地质等。 ( 2) 资金优势:随着亚投行作用的逐渐发挥,英、德、意、法等欧洲技术和经济强国的加入带动了更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 3) 机制优势:中国政府作为牵头部门,加大了国家的支持力度,放宽了境外投资审批权限,全力推动相关产业 “ 走出去 ” 。 ( 4) 成本优势:中国高铁性价比优势来自于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能力、来自于强大的成本管理能力以及批量化工业制造能力。有中国庞大的市场作为支撑,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这与国外一些企业承接单子时有时无的断续生产线,成本是不一样的。 [ 过关 演练 ] 考法  “ 一带一路 ” 建设及影响 1. (2019· 江苏地理, 15 ~ 16) 2019 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下图为 “ 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 ” 。 据此回答 (1) ~ (2) 题。 (1) 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    ) A. 运输时效高 B. 单次运量大 C. 单位运价低 D. 绕行路程远 (2) 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    ) A. 完善交通网络 B. 做强能源产业 C. 改善环境质量 D. 增加就业岗位 解析  第 (1) 题,海上丝路货物运往欧洲,需要绕道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路程比丝路班列远,运输速度慢、时效低, A 正确、 D 错误。海运货物运输量比铁路大,单位运价低, B 、 C 错误。第 (2) 题,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并没有增加铁路线, A 错误。货运班列运输的主要产品不是能源, B 错误。货运班列增加说明安徽省销往国外的商品增加,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但与改善环境质量关系不大, C 错误, D 正确。 答案   (1)A   (2)D 2. (2019· 天津文综, 14 , 18 分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 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________ 。 (2) 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 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3)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 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4) 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 解析  第 (1) 题,货物集散地需要修建大面积的物资仓库、增加方便物资运输的交通工具等,因而当地应重点发展物流 ( 仓储 ) 业。第 (2) 题,读图可知,中欧班列运输线与我国东部沿海多个港口相连,对相关港口的服务范围、吞吐量、运营效率等都有积极意义。第 (3) 题,主要从油橄榄树生长习性角度分析我国亚热带地区种植油橄榄树的不利自然条件。例如,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而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红壤酸性强;油橄榄树喜光、忌涝,而我国亚热带地区为较湿润的季风气候,雨季长且降水量大,光照条件差,土壤水分含量大,低洼地易涝等。第 (4) 题,主要从原材料、劳动力和土地等方面分析欧洲国家发展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例如,欧洲多发达国家,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高,生产小商品的成本高等。 答案   (1) 物流 ( 仓储 ) (2) 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 答出两点即可 ) (3) 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4) 原材料 ( 零部件 ) 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